殺破千軍 第17章 整軍備戰

作者 ︰ 閃爍

看著李洪濤在桌子上搞來搞去,只有水辛逸一個人連連點頭,另外幾個人卻都沒有弄明白,將泥土堆在桌上,東一團西一坨的,這是搞什麼名堂?

「方藍,大概是這樣吧?」

方藍托著下巴思考了一陣,朝一堆泥土指了一下。「這座山應該高一點,與北面的那座山丘要隔得遠一點,中間不是峽谷,而是山間平地。」

李洪濤又做了調整。

「這下差不多了。大概情況就是這個樣子。」

「那麼,現在你把山寨的位置標出來。」李洪濤將一把各種顏色的小旗幟給了方藍,「人數在兩百以上的插紅色的旗幟,一百到兩百間的插藍色的旗幟,一百以下的插綠色的旗幟。」

方藍一邊思考著,一邊將各種顏色的旗幟插在了不同的「山頭」上。

「注意山寨的朝向,大門的方向。」

方藍又對幾個旗幟做了調整。

李洪濤看了一陣,這才微微點了點頭。

「李大哥,這是……」蔣晟忍不住問了一句。

「這叫‘沙盤’,比地圖更直觀,更容易看懂。」李洪濤解釋了一句,又沉思了起來。

其他人也都沉思了起來。

「方藍,說下大體的情況吧。」

「南北虎口關之間的路程大概是八十里,以往山賊主要劫掠經過的商隊,只是這幾年很少有商隊走臥虎道這條路線,大部分的山賊才開始劫掠南北兩面的村鎮。暉州這邊連年遭到永盛軍襲擾,靠近北虎口關的村鎮幾乎都荒廢了,大部分山賊集中在南虎口關附近,主要洗劫建州境內的村鎮,甚至襲擊永盛軍的輜重部隊。規模較大的山寨都在山區月復地,主要就是為了避免被永盛軍圍剿。只有規模較小,可以迅速轉移的山賊才會在伏牛山邊緣,以及臥虎道附近扎寨。」

「總共有多少山寨,多少山賊?」水辛逸模著下巴問了一句。

「我們發現的山寨有五十多處,其中有人活動的有二十七處,山賊總人數在二千到二千五之間,其中壯年男性大概只有三成左右,其他的都是婦女、老人、兒童。現在標出來的都是人數在五十以上的山寨,更小的我沒有標出來。」

水辛逸微微點了點頭,朝李洪濤看了過去。

「永盛軍是否經常圍剿山賊?」李洪濤這話是對所有人問的。

「每年都會派兵進山圍剿,不是夏季就是冬季。」鄧頤斐回答了這個問題,「只是規模都不大,特別是這幾年,永盛軍忙著到暉州來打秋風,用于圍剿山賊的兵力就更少了。」

李洪濤又沉思了一陣,對方藍問道︰「南虎口關的情況怎麼樣?」

「大概駐扎有兩個隊,四百多名官兵。關隘很完整,只是附近地形並不險要,對付山賊也許夠了,對付正規軍就不太理想。」

「只是,這麼多山賊……」蔣晟看了看李洪濤,又看了下別的人,顯得毫無信心。

「山賊確實是個問題。」李洪濤長吸了口氣,「想要剿滅這些山賊的話,別說甲隊這點兵,就算是十個甲隊,甚至是二十個甲隊的兵力都不夠。再說了,山賊根本就不會死守山寨,官軍來了,都作鳥獸散,躲到大山里去;官軍走了,再聚集在一起,出來活動。如果山賊的規模較大的話,甚至可以利用山區里的險要地形加以阻擊。」

眾人紛紛點了點頭,如果不是這樣,恐怕永盛軍早就把山賊滅掉了。

「有一點,也許你們都沒有考慮到。」李洪濤又掃了眾人一眼,「從山賊成員的性別,年齡情況來看,名義上有兩千多人,實際上能打仗的也就五百到六百人左右,其中真正算得上是‘精銳’的恐怕不到兩百人。小山寨,多半就幾個頭目厲害點;大山寨,也最多十幾個比較彪悍。」

「可是,山賊這麼分散,就算如此,也很難圍剿。」鄧頤斐嘀咕了一聲。

「為什麼要圍剿他們?」李洪濤反問了一句,「各位都想一想,他們是真正的山賊嗎?有拖兒帶女,拖家帶口的山賊嗎?他們都是迫不得已才躲到了山里,因為生活所迫,才不得不當山賊。你們都想一想,當初有多少人提出退入山中,去當山賊?難道,我們也是山賊?」

「李大哥,你是說……」杜威首先明白了過來。

「不需要動一兵一卒,我就有辦法收復這些山賊。」李洪濤笑了起來,「當然,這還需要做很多的工作,現在時間已經很緊迫了,我們的糧食連兩個月都堅持不到,加上年底還要開赴虎口關,到時候會招募民夫,需要更多的糧食。方藍,那些主要山寨頭目的情況調查清楚了嗎?」

「查到了幾個。」方藍拿出了一張紙,交給了李洪濤。「最重要的頭目叫沈豐岳。他以前是施縣一個村的村長,遭了兵難之後帶著全村人逃入了伏牛山。現在他那股山賊的數量也是最多的,而且有上百個壯年男性。听說,他在臥虎道一代很有威信,山賊間如有什麼解決不了的矛盾糾紛,都會找他裁決。」

「山賊總頭目?」

方藍愣了一下,然後笑著點了點頭。

「不錯嘛,有這麼一個說話管用的就行。」李洪濤隨手把那張紙給了鄧頤斐,「盡快寫一份拜山帖,能當上村長,應該能識幾個字。語氣要客氣一點,要表達出誠意。最重要的是,要讓那個叫……叫什麼來著?」

「沈豐岳。」

「對,那個叫沈豐岳的山賊總頭目認識到,歸順我們,不僅僅是他們唯一的選擇,而且還有很多很多的好處。」

「這個……」鄧頤斐遲疑了一下,「李大哥準備給他們什麼好處?」

李洪濤模了模下巴。「暫時還沒有想好。」

鄧頤斐等大了眼楮,李洪濤自己都沒有想好,又能答應給別人什麼好處呢?

「反正,暗示他們,會有很多很多的好處。至于具體什麼好處,這個要等我與他見面後才談。」

「李大哥,你真要去見此人?」蔣晟立即瞪大了眼楮。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洪濤點了點頭,「只是,現在暫時還走不開。鄧頤斐,你這邊抓緊點。賀平,你們也要抓緊訓練。現在水辛逸的傷也好了,刀盾與槍法訓練都要跟上。」

「是!」幾個排長立即應諾。

「其他的也都先安排下去吧,過幾天,我們再討論此事。」

吩咐完之後,李洪濤去了高氏兄弟的鐵匠鋪。眼見甲隊就要出征,軍械的問題已經快要火燒眉毛了。

「李大哥,你看!」高宗芳拿來了一把剛剛打造出來的戰刀,「這是我們才打好的,開始試了一下,雖然說不上削鐵如泥,但是比一般的鋼刀堅韌多了。」

李洪濤接過鋼刀,仔細的打量了一翻。刀身呈暗灰色,沒有多少光芒,刃口也沒有完全磨利,刀柄上裹了一層厚布,沒有加上木制把柄。

「那我們試試看!」

李洪濤順手就拔出了在血狼軍那繳獲的那把軍官佩刀。這是一把標準的鋼刀。

「高二哥,你拿好這把刀!」

讓高宗芳拿好軍官佩刀之後,李洪濤用手里才打造的那把鋼刀劈了下去。一陣激蕩的金屬撞擊聲響過之後,軍官佩刀斷成了兩截。李洪濤拿起手中的鋼刀一看,刃口處只出現了很小的一塊缺口。

「不錯,確實比普通鋼刀好得多!」李洪濤心里大喜,「不過,你們應該注意一下。刀刃要堅固,刀背要有一定的韌性。也就是說,在鍛造的時候,這兩部分需要用不同的鋼鐵,這樣制造出來的鋼刀將更加鋒利。當然,這把刀已經非常不錯了,比那些鐵匠打的鋼刀還要好得多。」

高氏兄弟頓時眉飛色舞,搞了好多天,他們已經基本上掌握了「灌鋼法」,只是在「雙液淬火法」方面還有待模索。

「現在,你們兩人一天能夠打造多少把這樣的鋼刀?」

「如果不加改進,再有人幫我們做前期工作,我們每人每天能做至少兩把,如果晚上也利用好,差不多能夠做三把。」

李洪濤微微點了點頭。「我再給你們三天的時間,找到新的辦法。另外,今天就給你們安排幾個學徒過來,讓他們做前期工作,你們要向他們傳授技藝。三天後,我要見到一把更好的鋼刀。」

「沒問題,就算不吃不睡,我們也會弄出來的。」

「除了鋼刀,還有鎧甲。你們應該都知道,鎧甲主要就是堅固。」李洪濤遲疑了一下,說道,「不過,先把鋼刀做好,同時用最堅硬的鋼材打造一批槍頭出來,然後再考慮鎧甲與盾牌。」

當天,李洪濤就將十個「政審」合格,身體素質良好,頭腦也算機靈的年輕人送進了鐵匠鋪。

****

李洪濤沒有「爽約」,當傅凱倫等人打造好第一批軍械之後,他立即派鄧頤斐與賀平帶著「樣品」去了崮梁。兩人帶回了一套胸甲與一套板甲,還帶回了朱孝信將要到百市集「視察」甲隊軍容的口信。

趕在朱孝信到達的前一天晚上,李洪濤讓高氏兄弟與那些學徒離開了鐵匠鋪,派人在鐵匠鋪里塞滿了用來飼養牲畜的草料,將鐵匠鋪偽裝成了飼料倉庫。

李洪濤不想把最好的軍械「賣」給別的軍隊,而且高氏兄弟能造出來的也只有刀槍。

「你們有辦法打造出這樣的盔甲嗎?」

高氏兄弟面色嚴峻的搖了搖頭,他們半個月前還只是煉鐵學徒呢。

李洪濤並沒有感到失望。金屬鎧甲,特別是胸甲與板甲是冷兵器時代最「尖端」的技術,要比制造武器困難得多。

桌上,兩副鎧甲被拆成了零件。

胸甲最初僅提供給騎兵使用,直到現在,仍然主要由騎兵使用。主要的構件是兩塊堅固的彎板——胸板與背板,起到保護軍人胸背的作用。後來才逐漸推廣到了步兵部隊,並且增加了護肩、護腿、頭盔等。可實際上,步兵並不喜歡胸甲,一是胸甲的防御不夠全面,二是胸甲穿戴極為麻煩,三是非常昂貴。

板甲出現,並且大規模使用之後,胸甲逐漸被淘汰掉。可是板甲更為昂貴,而更低級的鎖子甲與鱗甲都無法應付箭矢與長槍的攻擊,才有少量胸甲保留了下來,供那些買不起板甲,又需要保護自己的軍人使用。

板甲是冷兵器時代的「終極」鎧甲。最初的胸甲還可以用皮革制造,板甲則是全金屬甲。

李洪濤派人買回來的板甲還很落後,實際上只是針對胸甲的一些缺點做了改進。比如,增加了護臂、護腕、手套、護脛、面罩可以移動的頭盔等部件,對軍人形成了全面保護。整套板甲中的護體部分仍然分成了前後兩塊,穿戴時需要通過鉸接、鏈接、或者是用繩索系接的方式組合到一起。

全套板甲重達四十斤以上,只能裝備騎兵。步兵裝備的板甲有很大程度的簡化,取消了四肢上的一些部件,簡化了頭盔等等,使重量降低到了二十五斤左右。實際上,就算如此,步兵長期穿戴仍然會感到疲勞。

「胸板與背板必須要分開嗎?」李洪濤朝高氏兄弟看去,「有沒有整體式的,即胸板與背板連接在一起,直接穿戴。」

高氏兄弟相互看了一眼,然後搖了搖頭,他們也沒有見過整體式的板甲。

在模索胸甲與板甲的結構時,李洪濤也在思考。

為什麼一定要用胸板與背板組合的方式來制造胸甲呢?李洪濤想了一陣,終于有了一點眉目。肯定與冶金技術有關!

如果要制造整體式胸甲的話,就只能采用鑄造的方式,用液態的鐵澆鑄成型,然後再進行其他加工。模具的問題比較容易解決,主要就是難以獲得大量的鐵液,就不可能一次澆鑄成型。如果分幾次澆鑄的話,必然出現裂縫,還會因為鐵液所含的雜質不一樣,在使用中破裂。

通過分成前後兩塊的辦法,一來減少了材料用量,可以澆鑄成型;另外還可以通過鍛造的方式制造,避免使用過于復雜的工藝。

要制造整體式胸甲,必須要有更先進的冶金技術,能大量生產高質量的鋼鐵,也就必須要有煉鐵高爐!

想到這,李洪濤也沒辦法了。現在根本就造不出高爐,他對高爐煉鐵也不太了解,加上現在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很有限,能夠用原始的辦法生產軍械就已經相當不錯了,有建高爐的力量,還不如多造點軍械出來。

李洪濤並沒有放棄建高爐的打算,隨著今後力量的增長,建高爐是遲早的事情。

「李大哥,你看現在怎麼……」

「你們先把這兩套鎧甲拿回去,明日五世子來了,你們利用這個時間好好的研究一下制造鎧甲的方法。別人是不會告訴你們怎麼造鎧甲的,只能靠你們自己模索、總結,找到辦法。」李洪濤笑著看了高氏兄弟一眼,「不用急,等五世子走了,我會給你們詳細的生產清單,你們先把刀槍盾造出來。至于鎧甲,你們平常多花點時間研究,找到合適的辦法之後再動手試做,終究會有所收獲的。」

「也只能這樣了。」高宗芳嘆了口氣。那些會制造鎧甲的鐵匠都把手藝當作傳家之寶,根本就不會告訴外人。

「今天就到這吧,你們早點休息。」

李洪濤也很累了,想到肖旭的商隊被困在南面過不來,想到即將前往虎口關,想到要做的那些事,他不累才是怪事。

「小李哥……」

李洪濤一愣,翻身爬了起來。

張玉璇端著木盆走了進來。「不早了,你也該洗洗睡覺了。」

「玉璇,我說過多少次了,這些事不用麻煩你。」李洪濤有點難為情。雖然張玉璇是他的「未婚妻」,但是兩人還沒有結婚,他可不想每天都讓張玉璇給他打洗臉水洗腳水。

「每次我不提醒,你都忘了。」張玉璇將擰干了的毛巾遞了過來,「平日我就沒有多少事可做,這點小事也不算什麼。」

李洪濤迅速抹了臉。「玉璇,這話就不對了,平常照顧那些病人,還有老人與孩子,你沒有少操心。」

「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李洪濤心里一陣激動,伸手將張玉璇拉了過來。

張玉璇微微有點抗拒,最後還是坐在了李洪濤的大腿上。

「哎,都怪我無能,沒讓你在過上好日子。」

「小李哥,不準你這麼說。」張玉璇立即將手指頭壓在了李洪濤的嘴上,「我們現在的生活比以往好過得多了,如果沒有你的話……」

李洪濤抱緊了懷里的少女。如果說在面對朱孝蕊的時候他還有點不自在的話,面對張玉璇的時候,他就沒有半點的不自在了,至少他不用背上心理負擔。

李洪濤動手動腳的時候,張玉璇的臉一下就紅透了,神色很是別扭。

李洪濤也是「膽大妄為」,左手緊緊的抱著張玉璇的腰,右手如同一條蛇一樣,在張玉璇身上迅速的游走著。

就在那條「怪蛇」滑到了她的小月復部的時候,張玉璇伸手抓住了,低聲說道︰「小李哥,玉璇遲早都是你的人,你……」

李洪濤趕緊把手縮了回來,笑著說道︰「玉璇,小李哥糊涂,今後……」

張玉璇突然摟住了李洪濤的脖子,在李洪濤的耳邊說道︰「如果小李哥要的話,玉璇不會拒絕,只是……」

李洪濤更是一陣激動,同時感到身體某個部位正在發生變化。

「只是……」張玉璇似乎也感到了李洪濤的變化,結果「只是」了半天卻沒有下文。

「玉璇,時間也不早了,你也趕緊去休息吧。」李洪濤控制住了心里的欲魔。這個時代,不興「先上車後買票」這套規矩。

張玉璇如獲大赦般的站了起來。「我去給你倒洗腳水。」

李洪濤笑著點了點頭。張玉璇是個溫順得如同一只綿羊般的女孩子,與世無爭。正是如此,他更不敢亂來,每當張玉璇露出那種任人擺布的神色時,李洪濤就下不了手。這強扭的瓜肯定不甜,再說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這個晚上,李洪濤過得並不平靜。

哄走了張玉璇之後,他好半天都沒有睡著。

按照他給朱孝信的承諾,第一批軍械將提供給少營其他隊,朱孝信也讓鄧頤斐帶了話回來,這批軍械將提供給戊隊,也就是駐扎在崮梁少營司部,由朱孝青統帥的那個隊。可問題是,甲隊的裝備怎麼辦?

李洪濤也有點後悔夸下海口。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只要再提供十個學徒,高氏兄弟有能力在一個月之內為甲隊提供至少五十把鋼刀,五十把短刀,五十支鋼槍頭,三十面夾鋼盾。為了不破壞虎嘯軍的規矩,還得在夾鋼盾外面敷設一層熟鐵皮,偽裝成混鐵盾。

這還是最樂觀的估計,這也最多武裝五十名長槍兵,三十名刀盾兵,以及二十個軍官,無法把甲隊官兵全都武裝起來。

一百人的部隊也夠了,李洪濤並沒有想過要將甲隊全部帶到虎口關去。問題是,朱孝信一來,高氏兄弟的生產就得停止,如果今後朱孝信「吃飽了沒事做」,隔三岔五的到百市集來逛兩圈的話,還怎麼生產?

「看來,得想辦法將鐵匠鋪弄到別的地方去。」

李洪濤很快就確定了這個想法,把所有力量都留在百市集太不明智了。去處是現成的,虎口關那邊有的是地方,最好設在山里。想到這,李洪濤才安心的進入了夢鄉。

****

一大早,李洪濤剛吃了飯,路口執勤的士兵就回來報告,朱孝信等人已經到了。

「這麼快?」李洪濤有點不相信,「他們難道是連夜趕來的?」

「應該是吧,原本還以為他們最快也要下午到呢。」蔣晟給那名士兵遞了個眼神,讓他離開了。

「看來,五世子還真是積極。」鄧頤斐在旁邊不冷不熱的添了一句。

等李洪濤帶著一幫手下來到營地門口的時候,朱孝信率領的人馬已經到了,李洪濤的腦袋也一下就大了。來的不僅僅是朱孝信與他的親兵,還有朱孝青與一批戊隊的官兵,最讓李洪濤頭痛的是,隊伍里有幾個女人,領頭的就是朱孝蕊!

「長官,現在還躲得掉嗎?」鄧頤斐的態度明顯就是想看熱鬧。

李洪濤瞪了鄧頤斐一眼,很想上去掐死他。

「李將軍,這麼早就起來訓練了?」

「世子早啊。」李洪濤硬著頭皮迎了上去,「小姐早安,孝青將軍早安。」

「李將軍,听說第一批軍械已經打造出來了,我們可是連夜趕來的。」朱孝信翻身下馬,「將軍可否帶我們去看一下那些軍械呢?」

「這個……」李洪濤遲疑了一下,說道,「世子連夜趕路,恐怕還沒有吃早飯吧?小姐她們也肯定餓了,先吃了早飯再去檢查軍械也不遲。」

「是啊,五哥,我都餓壞了!」朱孝蕊在旁邊叫道,同時還朝李洪濤遞了個眼神。

李洪濤趕緊側過身去,裝著什麼都沒有看到。

「也好,我們先吃東西,吃了再去。」朱孝信一邊說著,一邊帶隊進了營地。

「趕緊去準備一下!」李洪濤吩咐了蔣晟一句,叫上鄧頤斐追上了朱孝信。

「幾日不來,百市集又有了很大的變化。」朱孝信在主帳外停下了腳步,朝集鎮外指了一下,「那邊就是鐵匠鋪?」

「正是,鐵匠師傅還在吃早飯,所以……」

「也好,我們趕緊填飽肚子,然後過去看看。」

蔣晟帶著親兵送來早飯的時候,還送來了第一批軍械的詳細名錄。

「五十把青陽刀,一百支戰陣槍,五十面重鐵盾,三十套龍鱗甲……」朱孝信一邊看著,一邊念著,「不錯,沒想到李將軍這麼快就造出了足夠武裝半個隊的軍械。」

「全是世子的功勞。」

「哦?」朱孝信把軍械名錄冊給了旁邊的朱孝青。「這與孝信有何關系?」

「如果不是世子搞定鐵礦一事,如果不是世子找來這麼多的鐵匠與煉鐵工匠,如果不是世子提供的巨大支持,憑末將一己之力,一輩子都造不出這麼多的軍械。」

「李將軍開玩笑了,這都是次要的,如果沒有李將軍組織策劃,沒有李將軍在百市集這邊打下基礎,孝信也辦不到啊。」

……

兩人一唱一合,演起了雙簧,都在互相恭維,互相推讓功勞。

「五哥,你們有完沒完啊?」朱孝蕊有點看不下去了,「我吃飽了,我們去看看鐵匠是怎麼打造軍械的吧。」

「哎,小妹這脾氣,讓各位將軍見笑了。」朱孝信這才笑了起來,「好,我們這就去觀摩軍械生產的過程。」

一行人來到鐵匠鋪的時候,那些打造好的軍械全都整齊的裝在了三輛大車上,每輛車旁邊站了四名士兵。鐵匠鋪周圍還有十多名官兵在往回巡邏。

「這是……」

「世子莫怪,百市集沒有軍械庫。雖然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但是為了安全起見,防止遭到敵人的破壞,末將才安排軍士輪流站崗執勤,守衛鐵匠鋪與這些軍械。」

「李將軍真是個細心的人。」朱孝信點了點頭,走進了鐵匠鋪。

工匠正在生火煉鐵,鐵匠也正在打造軍械。鐵匠鋪內很是嘈雜,煙塵亂舞,更加悶熱。雖然即將進入寒冬,但是所有的匠人都光著膀子,揮汗如雨。

朱孝信在里面逛了一圈就出來了,大概忍受不了里面的惡劣環境。朱孝蕊也沒有呆多久,只有朱孝青多看了一陣,好像對打造軍械非常有興趣。

「請世子檢查軍械。」李洪濤在外面做好了準備,將最好的刀槍盾牌鎧甲放在了最上面。

朱孝信卻從下面抽出了一把鋼刀仔細檢查了一下,同時不斷的點頭。

「雖然不及破虹刀,但是比一般的青陽刀好一些,確實是好刀。」朱孝信轉過身來,將鋼刀遞給了朱孝青。「孝青將軍,你覺得如何?」

朱孝信用手指頭在刃口上拭了一下,說道︰「確實是青陽刀,比現在戊隊使用的凝霜刀好得多,至少對付只有皮甲的士兵不會有任何問題。」

隨後,朱孝信又檢查了鋼槍、盾牌與鎧甲。

戰陣槍的槍桿是普通的柏木桿,李洪濤也想過用白蠟桿,可是百市集附近並沒有青榔木。重鐵盾只是兩面裹鐵皮,中間夾有經過了干燥與防腐處理的柏木板,在李洪濤看來,這就是最原始的「復合裝甲」。鎖子甲的主要材料是熟鐵,不是鋼,只能防砍劈,防不了箭矢與長槍。

「孝青將軍,你覺得這批軍械怎麼樣?」

「中規中舉,與崮梁魏縣的並無太大差別。」朱孝青沒給李洪濤半點面子,他說的也是實話。

「沒問題的話,孝青將軍今日就將其運走吧。」朱孝信也覺得有點掛不住顏面,他又對李洪濤說道,「李將軍莫怪,孝青將軍為人忠直,不會委婉之辭,若有得罪之處,孝信在此代為賠個不是。」

「世子太客氣了,孝青將軍心直口快,乃軍人典範。這批軍械本來就是按照虎嘯軍規定打造的,所以也只算得上是中規中舉。」李洪濤早就知道朱孝青是個「莽夫」,哪會與他計較。

「世子,李將軍,時間不早,末將先帶軍械返回崮梁。」朱孝青也不便多留,大概是想急著把軍械帶回去,交給他的士兵使用吧。

送走朱孝青之後,李洪濤與朱孝信回到了軍營里。

「小妹,你們到別出去逛逛,五哥有要事跟李將軍談。」

「有什麼要事?難道不能讓我知道嗎?」朱孝蕊立即癟起了嘴。

「這個……」朱孝信拿他這個妹妹還真是沒有辦法。

見朱孝信如此為難,李洪濤立即說道︰「小姐,這幾日玉璇還經常提到你跟湯圓圓,現在她就在鎮子上照顧病人,要不……」

「玉璇姐姐想我們了?那我跟圓圓去找她。」朱孝蕊立即應了下來,走的時候還白了朱孝信一眼。

看著妹子帶著湯圓圓跑開,朱孝信苦笑著搖了搖頭。「讓李將軍見笑了,小妹這脾氣,恐怕沒有人能夠收拾得了她。」

我就能收拾她,你信不?李洪濤在心里暗笑了起來,神色卻很是贊賞,說道︰「小姐乃女中豪杰,如果女子能參軍的話,小姐定能成巾幗英雄。」

朱孝信一邊苦笑搖頭,一邊進了主帳。在他看來,如果真讓朱孝蕊參軍的話,虎嘯軍不被她搞翻天才是怪事呢。

坐定之後,朱孝信首先與李洪濤結算了軍械的費用。按照約定好的價格計算,總共是七百三十五兩白銀。

「這是八百兩銀票,都可以兌換到足額銀兩。」朱孝信把銀票放在了桌上,「李將軍不用找零,多余的,算在下批軍械之中。」

「世子,末將斗膽問一句,少營什麼時候成軍,以及成軍時,是否只有戊隊要接受檢閱?」

朱孝信微微皺了下眉毛。

「末將認為,少營成軍之時,定要讓主公見到少營威武的一面,這樣才能讓主公相信少營的戰斗力,並且覺得給世子軍械制造特權沒有錯。末將也好安排軍械的生產進度,以保證到時候能夠提供足夠多的軍械。」

朱孝信這才說道︰「孝信這月月底就滿十八歲,最遲不過十二月初少營就將正式成軍。到時候,父親會與兄長,還有眾多文臣武將一起檢閱少營。其他各隊都駐扎在外地,除了典軍尉與參軍尉需要到達之外,只有戊隊需要接受檢閱,所以孝信才優先裝備戊隊。」

李洪濤心里也有數了。「這樣的話,到下月月初,末將保證為戊隊提供全套裝備。」

「那甲隊……」

「世子勿慮,檢閱乃關系到少營面子的大事,末將吃點虧沒有什麼。」

「可是……」朱孝信遲疑了一下,又說道,「听說,李將軍前次接下了守衛虎口關的重任?」

「這個……」李洪濤露出了為難的神色。「末將一直想找世子商議此事,可軍命難違,主公待末將恩重如山,為主公分憂解難乃末將的職責,所以……」

「李將軍一片忠心,孝信並不是在置疑,只是虎口關連年失守,甲隊現在的樣子……」

「能為主公與世子效勞,即使粉身碎骨,末將也不會有眨下眉毛!」

朱孝信微微點了點頭,說道︰「那將軍有沒有什麼難處?」

見到朱孝信又「大發善心」,李洪濤心里頓時就樂開了花。

****

天還未亮,黎勁松就收拾好了包袱,帶上了昨天晚上準備的兩個糙餅,吩咐妻子照顧好兒女與老母之後,匆匆離家,趕在開門的時候離開了崮梁。

黎勁松是節治府的一名普通文員,與穆友宣一樣,屬于最低級的文員,他的職責是搭橋修路與修繕水利設施,準確的說,就是道路橋梁的工程設計人員。如果在李洪濤的前世,這算得上是很吃香的職業,在蒼王朝,黎勁松也只能在節治府混到一口飯吃。

比起「同僚」穆友宣來說,黎勁松的收入要高一點,每月俸祿是一擔米面與五十錢。省吃儉用的話,夠全家五人糊口了。從黎勁松的穿著上就能看得出來。除了套在外面的那套衣褲之外,全身上下沒有一件完好的衣物,腳上的棉鞋補了好幾個疤,看上去有點突兀。

這次,他是奉五世子之命前往百市集,找那個叫李洪濤的典軍尉。

李洪濤要他去百市集做什麼?黎勁松不太清楚。他听說過很多這個山民出身的典軍尉的故事。收留難民、賑濟百姓、修繕百市集、修復農田灌溉設施等等。在黎勁松看來,這些都是不折不扣的善舉,都是利民的好事。

黎勁松對少營甲隊的典軍尉產生了很大的好奇,特別是在听聞甲隊自己掏錢修繕百市集附近的農田灌溉設施之後,他更是覺得奇怪。

虎嘯軍絕沒有第二個典軍尉肯自己掏錢修復農田灌溉設施,也絕沒有第二個典軍尉會關心農事。

黎勁松對百市集之行抱著很大的希望。

外地軍政官員從節治府借調人員,都會給借調人員不錯的待遇,至少得管吃管住,不然誰願意離開崮梁,到偏遠地區去?黎勁松更想知道,這個典軍尉到底把百市集附近的農田灌溉設施搞成了什麼樣子。

唯一讓黎勁松有點受不了的是,從崮梁到百市集,一百五十多里路,他只能步行。低級文員是沒有資格騎馬的,也沒有馬車可供乘坐。

天還未亮就出發,直到天色全黑,黎勁松才到了百市集。

「站住,什麼人?」

黎勁松一驚,差點一**坐到地上。

兩個黑影從路邊的草叢中鑽了出來,是兩個軍人,兩個持械的軍人。

「什麼人?報上姓名,來歷!」帶頭的那名士兵走了上來。

「我……我……」黎勁松嚇得可不輕,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干什麼的?」帶頭的那名軍人用手中的長槍在路邊的一塊牌子上點了一下,「看到沒有,‘軍事重地,閑人勿入’,還不快報上姓名,來歷!」

另外一名軍人將點燃的火把伸到了牌子前面,上面赫然寫著「軍事重地,閑人勿入」八個大字。

「我……小的黎勁松,奉五世子之命到百市集前來找李……李將軍,兩位軍頭大哥可是……可是甲隊的兄弟?」黎勁松這才回過了神來。這「軍事重地」是什麼,他搞不清楚,只知道是很重要的地方。

「你就是黎勁松?」

「是的,小的正是黎勁松。對了……」黎勁松趕緊掏出了公文,「這是節治府的公文函件,還請兩位軍頭大哥幫忙通報一聲。」

帶頭的那名士兵根本就沒有去通報,直接打開了公文,迅速看了起來。

黎勁松又是一驚,對面兩人看樣子都是士兵,有士兵會識字?

「不錯,他就是黎勁松。」另外一名士兵低聲說了一句。

他們還真是會識字!黎勁松更是驚訝了,他開始還以為兩名士兵在裝模作樣呢。

「黎先生受驚了,我們就是甲隊士兵,李將軍讓我們在此迎候黎先生。」帶頭那名士兵的態度立即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黎先生請跟我們來吧。」

黎勁松吞了口唾沫,心里萬分疑惑,這士兵的態度怎麼說變就變。

「黎先生,開始多有得罪之處,還望先生多多擔待。我們也是執行任務,所以……」

「軍頭大哥言重了,軍務為重,軍務為重。」

「黎先生遠道而來,恐怕還沒有吃晚飯吧?」

「這個……」黎勁松擦了下額頭上冒出的冷汗,他這輩子就沒有見過這麼客氣,這麼有禮貌,這麼懂規矩的士兵!

「我們今天晚上吃的是紅燒肉,只是不知有沒有剩下點。不過,先生不必擔心,李將軍今天還數次問到先生的事情呢,等下肯定會好好款待先生,說不定還會讓先生喝上幾杯,解解寒氣。」

「這個……」黎勁松更加汗顏。他這個小小的節治府文員什麼都算不上,哪有將軍會對他如此客氣?

「等下,還請先生不要提及開始的事情,不然我兄弟二人恐怕要被將軍斥責了。」

「這個……」黎勁松感到呼吸有點緊張,覺得自己是不是走錯了方向,這是來到軍隊里了嗎?

「先生請吧,將軍就在前面。」

停下腳步時,黎勁松才發現已經到了營地門口,可他到放眼一看,除了有兩個蹲在大車旁忙碌著的「木匠」之外,哪有身穿鎧甲,威風凜凜的將軍?

「那邊背對著的就是李將軍。」士兵朝蹲在大車旁的一人指了一下,「還是我帶先生過去吧。」

「他就是李將軍!?」

走近時,黎勁松簡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楮,眼前這個滿臉塵土,滿頭大汗,穿著一套普通衣服,全身上下沒有一件武器的人就是少營甲隊典軍尉李洪濤?幸虧黎勁松沒有笑出來,因為此人正是李洪濤。

「黎先生一路辛苦了,還沒有吃晚飯吧?」

「這個,小的路上吃了點干糧,將軍不必客氣。」黎勁松覺得周圍的一切都無法用常理來解釋。

「這怎麼行,大冷天的,先生又趕了一天路。」李洪濤將那名士兵叫了過來,「去吩咐章建秋,趕緊炒幾個小菜,溫兩壺米酒,送到主帳來。」

「是!」士兵立即跑開了。

「先生請稍等。」李洪濤又轉身對那個還在馬車旁忙碌著的木匠吩咐了一翻,這才帶著黎勁松進了主帳。

不多時,小菜米酒都送了上來,兩葷兩素,黎勁松不再懷疑士兵說的是假話了,這樣的伙食,比他家里開的好十倍。

「李某早已吃過晚飯,先生請自便,不必客氣。」

「李將軍,這怎麼好意思呢。」黎勁松直吞唾沫,他也確實餓壞了,「那小的也就不客氣了。」

見到李洪濤在一旁等著,黎勁松也不敢怠慢,三兩下就填飽了肚子。

「先生是專門負責搭橋修路的吧?」李洪濤一邊說著,一邊給黎勁松倒上了一杯米酒。

「李將軍太客氣了,小的自來便行,不用勞煩將軍。」黎勁松趕緊接過了酒壺。「小的正是負責搭橋修路的,五世子派小的到百市集來,不知將軍是要搭橋,還是要修路?」

「有兩個工程。」李洪濤也沒有多羅嗦,「一是百市集這邊的農田灌溉系統。李某已經安排人清理過一次,可是很多地方已經徹底毀壞,需要重新修建。」

黎勁松點了點頭,這也是他的本質工作。

「另外李某要請先生修一條路。」李洪濤拿來了地圖,在上面點了一下,「從百市集到虎口關的路。」

黎勁松暗暗一驚,他沒看地圖,說道︰「李將軍說的可否是從百市集經廣集鎮、弘楊鎮、惠聰鎮,最後到北虎口關的這條路?」

李洪濤微微點了點頭。「正是。」

「可是,這條路已經有了,還要修……」

「加寬,還要平整路面。」李洪濤稍微思索了一下,「至少要修五米寬,以保證兩輛馬車能夠並行通過。路面必須要平整,以保證馬車能夠快速行進。」

「這個……」黎勁松立即就皺起了眉毛,過了一陣,才問道,「小的斗膽問一句,將軍可以動用多少人力,投入多少銀兩,準備花多少時間來修這條路呢?」

「最多一百人,費用暫時還沒有估算,時間越短越好。」

「這……」黎勁松立即露出了一種不可能的神色。「將軍可否知道,就算投入五百人,有足夠的銀兩購買修路器具,按照將軍的要求修好這條長一百多里道路,也至少需要十年。」

「十年!?」這次輪到李洪濤吃驚了。

「這還是樂觀估計,要保證路面質量,夏冬兩季最熱與最冷的時候不能動工,不然路面容易龜裂。其次,要達到將軍的要求,路基得用碎石,最好還是山里的碎石,需足夠時間晾曬,以保證徹底干燥,最後築緊路基,再鋪設一層碎石,還需要時間充分干燥,最後用沙石混合鋪設路面。這幾道工序下來,恐怕……」黎勁松搖了搖頭,「十年也不見得足夠啊。」

听完黎勁松這個道路橋梁「專家」的分析,李洪濤徹底的郁悶了,他那個宏偉計劃也就此泡湯。

****

吃早飯前,李洪濤讓幾個木匠回集鎮繼續修繕房舍。

與黎勁松談過之後,李洪濤不得不放棄制造「步兵戰車」的想法。

當朱孝信提出可以幫李洪濤解決甲隊進駐虎口關的麻煩時,李洪濤首先想到的就是建設一條可以供步兵快速運動的道路。

當時,組建騎兵是相當不現實的。

一是李洪濤沒有這個權力。虎嘯軍的所有騎兵都是特別編制,大部分都是中營親軍騎兵,只有左營獲得特權,建立了一支兩百人規模的騎兵隊。其他各營都沒有權利設置騎兵。

二是李洪濤沒有這個經濟實力。一匹三歲戰馬至少要五十兩白銀,這還沒有算上購買戰馬時可能出現的損耗。一匹戰馬一年所需的草料至少價值五兩白銀,如果要使戰馬保持足夠的體力,那還得購買大量的蠶豆,這就要花更多的錢。一名騎兵的裝備總價格超過了一百兩白銀,如果算上戰馬所需要的馬甲的話,總共需要一百五十兩白銀。也就是說,不考慮持續投入,一名騎兵需要至少兩百兩白銀。

三是李洪濤沒有合適的騎兵人選。甲隊就只有水辛逸一個人掌握了全套馬術,還是哨子的馬術,也就是輕騎兵的馬術,不是適合重騎兵的馬術。培養一名騎兵,怎麼也得花上三到五年的時間。如果從頭做起,李洪濤就得等上三到五年。

無法組建騎兵,要提高甲隊的作戰能力,特別是在前線與後方的機動能力,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強步兵的機動性。

通過嚴格的體能訓練,甲隊官兵的行軍能力已經達到了步兵的極限,可仍然沒有達到李洪濤的要求。

在此情況下,李洪濤想到的就是四輪馬車。利用四輪馬車載著步兵行進,到達戰場後步兵再下車作戰,這就是李洪濤想到的「步兵戰車」。

雖然蒼王朝用的主要是兩輪馬車,牛車也只有一對輪子,但是制造四輪馬車並不難,那幾個木匠也保證能夠造出來。難的是,四輪馬車需要更好的道路,特別是在高速前進的時候,對道路的要求比牛車高多了。

也正是如此,李洪濤才想到了修路。暫時他能夠想到的就是修一條從百市集到虎口關,供四輪馬車通行的「優質」道路。

只要這條路修好,今後甲隊的步兵可以在一個上午的時間內從百市集趕到虎口關,到達的時候,步兵仍然有充沛的體力,下車後就能投入戰斗。

在李洪濤看來,這絕對是重要的,不管是向前線增兵,補充物資,還是將傷員送回後方,都能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

懷著這個想法,李洪濤找朱孝信要了一個懂得搭橋修路的「工程師」。結果,黎勁松的一番話,讓他的希望徹底泡湯了。

十年,十多萬兩白銀,上千民力的投入,這些都是李洪濤現在所沒有的,或者等不及的。

「小李哥,吃點東西吧。」

李洪濤回過了頭來,看著張玉璇手里的那兩個饅頭,他一點胃口都沒有。

「我知道你心情不好,可這身體是自己的,餓壞了……」

「玉璇,我不餓。」李洪濤有點不太耐煩。

張玉璇在李洪濤旁邊蹲了下來。「我去給你熬點粥,炒兩個小菜,換換口味?」

李洪濤暗嘆了一下,接過了饅頭。「玉璇,小李哥不是心情不好,只是有點煩。」

「那我不打擾你了……」

「玉璇。」李洪濤拉住了張玉璇,「你要沒有別的事,陪我一會吧。」

張玉璇靠近了一點,她看得出來,李洪濤這兩天心情起伏很大。

李洪濤確實很煩。

在建立甲隊的過程中,他遇到了太多太多的麻煩,這讓他感到,建立一支部隊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現在還僅僅只是一支一百多人的部隊,今後要發展壯大,不知道還要遇到多少想像不到的麻煩。

想來想去,李洪濤認識到,真正讓他感到苦惱的不是麻煩太多,而是所有的麻煩都落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能夠幫他分擔煩惱的人並不多。

可是李洪濤也同樣清楚,真正能夠幫他分擔煩惱的人是沒有的,在蒼王朝沒有第二個人有他那麼多的見識,有他那樣的知識體系。要培養出得力的助手,就得將知識傳授給他們。可眼前,太多的事情需要李洪濤去做。軍隊的訓練、營地的建設、軍械的制造、晚上的軍事知識培訓、與高氏兄弟討論改進冶金與制械的工藝,根本就抽不出時間來培養新的助手。

「不行,不能這麼拖著!」李洪濤拍了下大腿。

張玉璇被嚇了一跳,差點沒有坐到地上。

「玉璇,嚇著你了,真是不好意思。」李洪濤嘿嘿的笑了起來。

「小李哥,你想到辦法了?」張玉璇也不知道李洪濤為什麼煩惱,但是她知道李洪濤露出這樣的表情時,肯定是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對,要做長遠打算,一定要做長遠打算。」李洪濤模了模下巴,「這事得趕緊安排,蔣晟與鄧頤斐在哪?」

「他們好像都在吃早飯吧。」

「那我去找他們。」李洪濤說著就站了起來。

張玉璇也趕緊站了起來,看李洪濤的樣子,肯定是想到了好辦法。

未等李洪濤去找到蔣晟,高氏兄弟就興高采烈的跑了過來。

「李大哥,我們成……」高宗芳的話剛說到嘴邊,就被旁邊的哥哥推了一下。

李洪濤遲疑了一下,對張玉璇說道︰「等下讓蔣晟與鄧頤斐到主帳去,我馬上就過去。」

張玉璇點了點頭,轉身就走開了。

李洪濤迎上了高氏兄弟。「走,到你們的鐵匠鋪去說。」

見到兩兄弟打造出的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宿鐵刀」,李洪濤的煩惱一掃而空。

「宿鐵刀」就是采用「灌鋼法」與「雙液淬火法」制造的刀的俗稱,其刀刃為含碳量較高,硬度較大的鋼;刀背為含碳量較低,韌性好的熟鐵。

「我們只在制造刀刃部分時采用了李大哥的灌鋼法,刀背仍然為熟鐵。這樣,生鐵的耗量減少了三分之二,節約了大量的材料,也節省了鍛造的時間。另外,這樣造出來的刀不但鋒利無比,而且極為堅韌,就算是砍劈到鎧甲上也不容易變形折斷。」

李洪濤連連點頭。「還能節約不少的時間吧?」

高宗芳立即說道︰「確實如此,制作這樣的刀,只需要以往一半的時間。」

「另外,我們還發現,澆鑄生鐵的多少可以改變刀刃的性質。如果多的話,刀刃就極為鋒利,相反,少一點的話,刀刃則更有韌性,根據不同的需要,可以制造不同的刀。」高宗群在旁邊補充了一句。

「很好,看來你們都動了腦筋。」李洪濤拍了拍兩兄弟的肩膀,「你們對鎧甲的研究怎麼樣了?」

兩兄弟一愣,說道︰「可以打造,只是非常費時。」

「你們不用急,可以慢慢想辦法,多思考,思想也要靈活,不要局限于某一種方法,某一個方向。如果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換個角度,或者是換一種方法試試,也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只是,造鎧甲的事……」高宗群還是有點信心不足。

「慢慢來,多動手,多思考。做廢了的,都算在我的賬上,不需要你們掏腰包。反正,你們有空的話,就多研究一下。我就不相信,別的人就能造出來,我們就不行?」

「那些鐵匠都是從父輩那學來的,而我們……」高宗芳也有點信心不足。

「父輩?笑話,那最初的那個是跟誰學的?」李洪濤看了兩兄弟一眼,「他們總不會是從神仙那學來的吧?既然有人能夠做出來,那我們就一定行,你們要有耐心與信心,我相信,造出好的鎧甲,只是遲早的事情,就如同你們現在造出了這把刀一樣。」

兩兄弟連連點頭,他們正是通過自己思考找到了減少原料,縮短時間,降低工序的造刀辦法……

「另外,從現在開始,你們得全力生產這種戰刀,還有鋼槍頭。盾牌也要抓緊,鎧甲可以暫時放一下。」李洪濤模了模下巴,說道,「現在給你們的十個人夠不夠?」

「李大哥需要我們在什麼時候造出足夠的軍械?」

「下個月月初。至少要滿足甲隊一百名官兵的需要。」

兩兄弟相互看了一眼,高宗群說道︰「十個人肯定不夠,至少還需要十個幫手,另外場地也要擴大,再造幾座煉鐵爐與風箱,這樣還得加班加點的干才行。」

「我這就去給你們安排,加班費也不會少你們的。」

兩兄弟立即就應承了下來,至于「加班費」,兩人根本就沒有考慮過。

李洪濤也沒有忘記再次叮囑兩人一番,絕不能把制造「宿鐵刀」的方法傳出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殺破千軍最新章節 | 殺破千軍全文閱讀 | 殺破千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