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22.第五百五十七章 無妄之災

作者 ︰ 關駒

[第3章vip上架章節]

第567節第五百五十七章無妄之災

武昌城中,孫權早已收到消息,集眾臣商議,道︰「曹操當初打鄴城,前後用了三四年時間,而漢將賈福犯了圍而不打這個兵家大忌,竟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拿下了鄴城,真是不可思議,奇也怪哉。」說到這里猛地想起自己打一個夏口竟也用了三四年時間,不禁面紅耳赤。取過茶碗來喝了一口,道︰「曹丕丟了鄴城,逃往臨淄。如今他已是山窮水盡,這才想起孤來,派滿伯寧前來乞盟,哼,早干什麼去了?現今劉備如日方中,孤不打算為此反復小人,開罪于他,打算傳令各門守將,滿寵來了,禁閉城門,不許放他進來。不知你們怎麼看?」

張昭道︰「不知大王志向如何?是打算偏安江南,安享清福;還是打算乘時而起,問鼎中原?」

孫權道︰「孤當然不打算一直呆在江南,可是……可是……唉,想去中原,也要去得了啊!」

呂蒙道︰「這些年來我軍將士積極訓練攻城野戰之法,已大非昔比,以此馳騁中原,臣認為應該夠用了。曹丕屢戰屢敗,領土一塊塊失去,就連國都也落入他人之手,此國之大恥。如今魏國舉國上下士氣低落,人心惶惶。進取中原,此其時也。請大王準臣領一支軍馬北出合肥,逐鹿中原,不出一年,魏國彈指可滅,淮揚青徐之地盡歸大王所有。」

孫權心中一動,可高興不到片刻,一顆心又沉了下去,問張昭道︰「你怎麼看?」

張昭道︰「兵凶戰危,難操必勝。魏國雖遭喪敗,然尚有青徐豫揚四州之地,地險足以守,兵多足以戰。若我逼之過急,必做困獸之斗,我軍雖勇終究不善陸戰,勝敗未可知也。」

孫權嘆了一口氣道︰「子布之言與孤暗合。出兵若能勝,還則罷了。若是敗了,勞民傷財不說,勢必為他人譏笑。劉備見我軍如此不濟,也必蠢蠢欲動。如今他國勢方張,孤如何是他的對手?此事不可造次,須當從長計議。伯言你怎麼看?」

陸遜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此時進取中原雖難期必勝,但這是萬世一時之機,斷不可失,否則大王一定要後悔的,還請大王三思。」

孫權沉吟良久,問諸葛謹道︰「你怎麼看?」

諸葛謹道︰「兵凶戰危,一旦敗了,自彰其丑,有辱國體。臣同意子布所說,還是不可輕舉妄動。」

孫權點了點頭,道︰「子瑜、子布素來老成持重,所言甚有道理,出兵之事容後再議。現今滿伯寧已到武昌,該如何對待,還請諸位拿個主意。」

呂蒙道︰「曹丕想要挑撥離間,唆使東吳與大漢打得兩敗俱傷,他們好坐收漁利,此人萬不可見。」

孫權緩緩點了點頭,道︰「孤也是這麼看的。」

張昭笑道︰「大王既不想偏安一隅,便該見見這個滿伯寧。」

孫權道︰「哦,見他有什麼好處,難道他能讓孤入主中原?」

張昭道︰「曹丕勢力已大不如前,此番遣使乞盟,有求于我,出于我下。大王可乘勢要他割淮南之地予吳,若他不答應,不但不與之結盟,還要興兵攻打。如今曹丕勢單力薄,孤掌難鳴。他既擔心劉備乘勢滅了他,又擔心大王襲其後,真可謂是進退兩難。大王的要求,他不敢不答應,如此不費一兵一卒,便可坐享數百里土地,豈不美哉?再者滿伯寧不過區區一介之使,大王若是見上一見,倒顯得大王氣量狹窄。」

孫權微微一笑道︰「嗯,此計甚妙,就這麼辦。」

諸葛謹急道︰「不可,不可。」

孫權做夢都想得到淮南之地,其實他心里就是這麼想的,只不過這樣的計策,雖不是下三爛,卻也不如何光明正大,他不好意思當眾說出來。听張昭如此說,正中下懷,當真是打**里樂了出來。正興高采烈間,忽听得這麼一句,好似一盆冷水當頭澆下,心里涼了半截,。長眉一軒,道︰「為何不可?」

諸葛謹道︰「乘人之危,取人之地,不是君子所為。大王既便得了淮南之地,也必為世人所不恥。且曹丕乃劉備之仇,大王若與之修好,有乖同盟之義。劉備見我負盟,必興兵來伐。勝敗之源,以理為主。大王勢力本不如劉備,加之理屈,到時劉備盛怒來攻,不知大王何以當之?」

孫權全身一震,道︰「你說的倒也有理,看來這地也不是那麼好得的。」

張昭道︰「子瑜之言差矣。當初劉備約大王共討國賊時曾約定事成之後,中分天下,以黃河為界,黃河以南盡屬東吳,黃河以北之地盡屬大漢。可劉備乘中原空虛,盡取潁川、陳留、陳郡、濟陰、沛郡等黃河以南郡縣,如此公然背信棄義,食言而肥,分明沒把大王放在眼里。大王沒怪他先負盟,已經是仁至義盡了,他又怎敢怪罪大王?」

孫權听張昭提起昔日約定,氣憤不已,臉漲得通紅,拂衣而起道︰「滿伯寧已由邾縣上船,預計明日便到武昌,大小臣工明日一早前往江邊迎候,不得有誤!」不待眾臣回答,轉身走入內堂。

群臣面面相覷,吁了一口氣,如鳥獸散。

孫權時年三十一歲。為君已久,威權日甚。稱王之後,更是驕奢yin逸,專權獨斷,猶喜飲酒,每飲必酩酊大醉,頗耽誤大事。他還不顧群臣反對,大集巧匠,于武昌建業兩城不斷起造宮殿廣廈,樓台館閣,水榭假山,極盡園林之勝,又廣選美女充仞其中。兩處園林均廣袤數里,所花錢財浩若江海,不計其數。全國每年上繳國庫的銅板總有一定數目,不可能無窮無盡。可是孫權造大房子供自己享樂,炫耀子孫後代的卻日甚一日,這錢也就像流水一般花了出去。國庫入不敷出,一來二去,便被掏了個底朝天。孫權卻不就此罷休,巧立各種名目,征收賦稅。他不是傻瓜,賦稅徭役重了,百姓會心生不滿,群起造反,他自然是知道的。于是他設立各種各樣殘酷的刑罰,妄圖以嚴刑峻法來壓服百姓。

大小臣工不忍見孫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東基業毀于孫權之手,或拐彎抹角,或犯顏直諫。可孫權年紀一天天大了,最看不慣群臣把他當小孩子,在一邊指手劃腳,叫他要干這個,不能干這個。他一听到這些逆耳忠言,便大為頭痛,對這些一心為了他好的臣子也恨之入骨,一句話不對,往往反臉,重罰立至。群臣被他整怕了,上朝時均提心掉膽,謹言慎行,有時甚至大氣也不敢出一口,一見孫權生氣,更是嚇的汗流浹背,屁滾尿流,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一般。到了後來,群臣談上朝色變,每天上朝倘若平安無事,回到家里多半要擺酒慶賀的。雖然孫權性多嫌忌,長上短下,果于殺戮,但心情好的時候還是會听取別人意見,可大多都是虛心接受,堅決不改,偶有改正,也只是應個景而已。

次日天還沒亮,群臣便紛紛起床,收拾齊整,手腳麻利的趕到大江邊上,恭敬肅立,迎候滿寵大駕觀臨。這可是孫權的命令,他們脖子上只有一個腦袋,這腦袋上的眼楮還要用來看戲看美女,自然不敢違背。

時值早春,江邊寒風凜冽。眾人在獵獵風中瑟瑟發抖,卻仍堅守崗位,誰也不敢拉稀擺怠,擅離職守,躲到一邊烤火取暖。滿寵坐船不知由于什麼原因晚了點,眾人一直等到未時方遠遠見到幾艘大船迎面而來。

不多時大船靠岸,滿寵下船和眾人寒喧幾句,各自上車,一輛輛馬車齊齊整整的排成幾列,徑往城中駛去。

孫權听聞滿寵到了,很是高興,立即傳旨于臨釣台擺下酒宴,為滿寵接風。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該說的客套話都已經說完了。孫權再也忍不住了,終于直奔主題,問道︰「不知伯寧此來所為何事?」

滿寵道︰「春秋時虞虢二國同姓比鄰,相互交好,互為唇齒。怎奈虞國國君愚不可及,听信饞言,貪圖重寶,準晉國假途滅虢,終致國家滅亡。唇亡則齒寒,這道理甚是淺顯,大王想來應該明白。魏與吳兩國素無嫌隙,又曾有同盟之好,只因劉備從中挑撥,這才兵戎相見。如今我主誤中小人奸計,偶有敗衄,卻未嘗大損。我主恐大王听信小人言語,無端起釁,特遣下臣前來尋求盟好,二國連和,共為唇齒,進則可以兼吞天下,退則可以鼎足而立。唯今之計,莫有過于此者,願大王孰思之。」

孫權板起臉來,喝道︰「拿下!」

兩旁偏殿中擁出無數甲士,七手八腳的將滿寵拉到一旁,捆了個結實。

滿寵哈哈大笑,道︰「我原以為江東孫仲謀碧眼紫髯,天賦異凜,當大有可為,現在看來,也不過如此。」

孫權道︰「孤到底如何,自有後人評說,不用你來饒舌。來人,推出去砍了。」

兵士推推搡搡便要將滿寵押出大殿。滿寵抖了抖肩,道︰「不用你們推,我自己會走。」昂首挺胸,邁開大步向殿外走去。

孫權待他走到門口,這才叫道︰「且慢,你這一出去,就可回不來了,你難道不怕死麼?」

滿寵道︰「我活了這麼大歲數,平生抱負也都一一實現,死何足惜?」說著長長嘆了一口氣。

孫權長眉一軒,問道︰「既然死不足惜,又何必嘆氣?」

滿寵道︰「我是死不足惜,只可惜我死之後,沒人能讓大王認清形勢,大王陷溺其中,不能自拔,恐亡國之禍不久便要來了。」

孫權臉色鐵青,道︰「孤坐擁江南半壁,兵強馬壯,國泰民安,有何亡國之禍?你且說說,若是危言聳听,胡言亂語,立斬不饒。」

滿寵道︰「大王想必知道,以大魏現今的形勢,沒有東吳之助,不久必為劉備所滅。劉備滅了魏國,佔有天下大半,振臂一呼,頃刻間便可聚起百萬大軍,大王雖有荊揚二州,長江天險,怕也不是他的對手,不亡何待?」

孫權臉色一變,道︰「孤已和玄德結成秦晉之好,玄德如何會起心害孤?」說著命人解了他的綁縛,邀請他入席。

滿寵道︰「劉備之所以和大王締結盟好,只不過是因為有大魏在,他雙拳難敵四手,這才不得以而為之。倘若魏國滅亡,天下僅余漢與吳兩國。有道是︰‘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四海之內原為一家,如何能出現兩個主人?到那時劉備不攻打大王,又打誰去?中分天下,共享太平,不過是句自欺欺人的鬼話罷了,大王豈能輕信?」

孫權緩緩點了點頭,道︰「話雖如此,可是魏主派你來求和,難道就安著好心了?他還不是想讓孤和劉備打生打死,他好坐壁上觀。」

滿寵笑道︰「我主遣下臣來前求和是沒安著好心,只不過是為了贏得喘息之機,這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孫權哈哈大笑道︰「你倒實話實說。孤若和魏國連和,到時不也是要中分天下,依你適才之言,兩國又怎能太平?」

滿寵目視左右,孫權揮了揮手,群臣紛紛離席,魚貫而出。

滿寵站起身來,走到大殿北側,憑著欄桿,遠眺長江,道︰「臣想請問大王,大王是希望江北出現一個強大統一的王朝,還是希望江北大亂,國土分崩,一時難以統一?」

孫權心中一凜,向滿寵瞧了一眼,指了指他,哈哈大笑道︰「你呀。要孤和魏國連和也不是不可以。你適才開誠布公,孤也和你說句心里話。這些年來孤不論和魏國和,還是和漢朝和,都沒得到什麼好處。你們雙方說的都很好听,可是言不由衷,都想坐壁上觀,孤上當已經夠多的,不想再上了。這次要想和孤談和,要先拿出點誠意來,不然一切休題。」走到他邊上,雙手握著欄桿,又道︰「你小子挺聰明的,居然看出孤已不欲問鼎天下,只想偏安江左。誠如你所說,孤當然不希望看到北方出現一個強大統一的王朝,可是劉備不是好惹的,他手下那個賈福更是惹不得,若沒有好處,孤可犯不著和他們為敵。江北統一也好,不統一也罷,都和孤無關。」伸手一指浩浩東流的江水道︰「孤有此天險,諒劉備也奈何孤不得。」

滿寵道︰「大王想要什麼好處?」

孫權道︰「你小子這麼聰明,難道猜不著麼?」

滿寵道︰「土地之外,均雖大王所欲。不知我大魏以土地求和,和談可成否?」

孫權心中一喜,臉上表情卻沒什麼變化,淡淡得道︰「一定又是事成之後,分某州某州給東吳,這種話孤已經听膩了,不想再听了。」

滿寵道︰「這次不是,我主來時曾和下臣說起,只要大王肯連和,他倒不吝惜幾片土地。」

孫權舉目遠眺,道︰「哦,不知他想拿何方土地來換取喘息之機?」

滿寵道︰「除譙郡外的豫州淮南之地。大王也知道,我太祖武皇帝出于譙郡,大魏列祖列宗的陵墓都在那里,所以此郡是說什麼也不能給大王的。」

孫權沒想到曹丕竟如此大方,比他心中所想竟多了一倍不止,著實吃了一驚,雙手緊緊握著攔桿,以免身子一晃,一個不小心,掉到江里喂了鱷魚,說道︰「好家伙,近千里的土地,曹丕這次可是下了血本了。」

滿寵道︰「不知大王之意如何?」

孫權沉吟半晌道︰「事關重大,孤要和群臣商量商量。伯寧先到館驛歇息,少時孤便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

滿寵告辭離去,孫權宣眾臣上台,將剛才的事說了,問道︰「你們怎麼看。」

張昭道︰「魏屬豫州淮南之地計有汝南、弋陽、安豐、廬江、淮南五郡大小五十余城,其中汝南一郡便有大小三十余城。大王應當知道,發百萬之眾,攻打他國,既便用一年的時間也不一定能打下一座城。如今不費寸兵斗糧,得五十余城,拓地千里,還有什麼利益比這個更大的?此機萬不可失。」

孫權點了點頭,卻不說話。諸葛謹道︰「臣听說無故之利謂之禍殃,曹丕是想用五郡之地挑起孫劉兩家相爭,大王萬萬不可上他算計。」

孫權又點了點頭,陸遜道︰「劉備蠶食中原,略定潁川、陳留、濟陰等郡,奪取豫州淮南的道路已被徹底打通。這兩州雖多是不毛之地,不過東鄰青徐,南接吳疆,實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劉備一定志在必得,一旦歸東吳所有,劉備又豈能甘心?大漢辛苦耕耘,東吳不勞而獲,世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這就是子瑜所說的無故之利。滿寵此來使得是嫁禍之地,大王萬萬不可答應。」

呂蒙附和道︰「戰國時秦攻野王,絕上黨之路。上黨守將將上黨所屬十七城獻給趙國。趙王一時失策收了土地,結果激怒強秦,遂有長平之戰,四十余萬大軍一夜被坑。滿寵此來和上黨守將之謀如出一轍,還請大王三思而後行。」孫權叫他讀書後,他可不敢怠慢,幾乎天天都在讀,昨天晚上他正好看到這一段,沒想到今天就派上用場,不禁有些得意。

孫權哼了一聲,道︰「孤不是趙孝成王,就不知道你是不是趙括了?」

呂蒙嚇了一跳,連連磕頭,離席走到台下,跪地待罪,不敢再多說一句話。

張昭道︰「子明不過是打個比方,就事論事罷了,還請大王不要怪罪于他。」

孫權怒氣稍解,道︰「孤也沒怪罪他,他跑台下去做什麼,快回來。」

呂蒙蹬蹬蹬的走上高台,不敢再回原席,跑到末席之後跪好。孫權笑道︰「你打個比方,孤也是打個比方,至于把你嚇成這樣麼?快回原位坐好。」

呂蒙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頭,戰戰兢兢的回到原位,正襟危坐,如坐針氈。

孫權不再理他,問顧雍道︰「你怎麼看?」

顧雍道︰「若是準了和議是可得到千里之地,不過卻得罪了劉備。若是不準和議,是不得罪劉備,可是得不到土地。臣這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可以讓大王既得到土地,又讓劉備無話可說。」

孫權心中一喜,道︰「哦,什麼兩全其美的法子,快說,快說。」

顧雍道︰「臣听說劉備現在鄴城,大王可遣使一介前往鄴城,一來道賀,恭喜他打下魏都。二來讓他履行前約,將黃河以南的郡縣劃歸東吳。」

張昭知道他要說什麼,手捋胡須,微笑不語。諸葛謹問道︰「劉備辛辛苦苦打下的土地如何肯白白割給我們?而且那些土地和東吳根本不挨著,要來何用?」

顧雍道︰「我也知道劉備不會答應,如此一來,便是他負盟在先。大王摒棄盟好,轉而和魏國結盟,他還有何話可說?退一萬步來說,就算劉備答應了割地,對大王來說也有莫大的好處。大王還是不費寸兵斗糧,便得到了幾個郡數十座城,而且許昌、陳留、定陶等城都是古之名城,有了這些城東吳實力大增,消滅魏國易于反掌,到時以黃河為界和劉備相峙,勝敗未可知也。」

孫權哈哈大笑,道︰「好計,好計。無嘆之言開我肺腑,好,就這麼辦!子瑜。」

諸葛謹道︰「微臣在。」

孫權道︰「你帶上一份厚禮去鄴城辦這件事。」

諸葛謹應道︰「是。」心中卻道︰「這次死定了。」

孫權問顧雍道︰「不過滿寵人就在武昌,他怕是等不了這麼久,如之奈何?」

張昭道︰「大王素喜飲酒,眾所周知。這幾日大王可故意喝得酩酊大醉,避門謝客。伯寧見不到大王,又怎能再提此事?」

孫權哈哈大笑,笑聲良久不絕。

諸葛謹辭了孫權,到有司領了一份價格不菲的厚禮,點起百余親兵護送,一路披星戴月,馬不停蹄,這日午間到了尉氏。一行人在城中吃了酒飯,稍適休息,繼續趕路。行不多時,來到一個岔路口,親兵問了當地人,回報︰「啟稟大人,前面有三條路都可到開封,最左邊那條路雖然狹窄不過近了數十里,天黑之前當可趕到開封城中,其余兩路雖然好走,卻遠上不少,今夜怕是要露宿荒郊了。」

諸葛謹尋思孫權交下的事可片刻耽誤不得,道︰「那就走小路。」

眾人上了小路,果見道路凹凸不平,崎嶇難行。又行了一陣,忽听身後有人叫道︰「讓開,讓開,快讓開。」一騎飛奔而來,馬上之人面如冠玉,風塵僕僕。坐下一匹白馬氣喘吁吁,嘴里不停地吐著白沫,眼看是快不行了。馬上那漢子卻兀自不停地加鞭打馬,上緊催促。

眾親兵听他言語無禮,都十分不悅,嘀咕道︰「這道又不是你家的,你有急事,我們也有急事,我們憑什麼要讓你?」

諸葛謹道︰「看來他有十萬火急的事情要處理,咱們………」

剛說到這里,那人已奔到跟前,叫道︰「我叫你們讓開,你們沒听見嗎?我沒時間等,趕緊讓路!」

眾親兵惱將起來,一名親兵迎了上去,道︰「哪來的野狗在這亂叫……」說到這,胸口不知怎的中了一拳,他兩眼一黑,砰地一聲,倒撞下馬。

眾親兵大叫道︰「沒看出來,這小子還會功夫,弟兄們齊上。」

那漢子道︰「我叫你們讓路,你們不讓,這可是你們逼我的。」取過長槍一桿,大喝一聲,沖了上去,但听乒乒乓乓、哎喲媽呀之聲響過之後,除了車上的諸葛謹之外,所有人都趴到了地上,來回亂滾,哼聲不絕。眾人護送木箱也被那漢子打翻在地,金銀珠寶滾落一地,其他東西倒也罷了,這其中有一株五六尺高的珊瑚,產自深海,色作深紅,條干挺秀,光彩奪目,乃孫權至寶,價值連城,此番為了得到潁川等郡,說不得也只好忍痛割愛。珊瑚本就是精貴之物,須輕拿輕放,一摔到地上,喀嚓一聲,摔個粉碎,成了珊瑚渣。

那漢子對金銀珠寶不加一瞥,舉起長槍,指著諸葛謹,眼楮里似乎要冒出火來。諸葛謹嚇得呆了,一時說不出話來。那漢子瞧了諸葛謹一陣,嘆了口氣,收起長槍,撥馬便走。諸葛謹心想孫權心愛至寶被砸個粉碎,這地看來是求不成了,可自己就這麼灰溜溜的回去,非被孫權砍了不可,不管怎麼說這賬總得有人來認,叫道︰「請問壯士尊姓大名?」

那漢子邊跑邊道︰「怎麼,想找我報仇?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名,西涼馬超便是。」說話聲中,已是去得遠了。

眾親兵這才吭吭哧哧的爬了起來,收拾散落在地的金寶,一人問道︰「大人,禮物被糟蹋的不成樣子,若是送去,只會激劉備之怒,這地怕是求不來了,鄴城我們還去麼?」

諸葛謹怒容滿面,道︰「馬超,馬超,馬超。一定是劉備這廝知我來意,故意叫他這麼做的。兩國交鋒,尚且不斬來使,何況兩國同盟。你若是不答應給地,好言拒絕也就是了,何必又打人又毀東西,簡直欺人太甚!走,鄴城咱不去了,回去。」

那人道︰「大王知大人半路而回,一定不會饒了大人的。」

諸葛謹冷笑道︰「沒事。我們實話實說,大王自不會找我們的麻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最新章節 | 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全文閱讀 | 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