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386.第三百八十六章 智諫孫權

作者 ︰ 關駒

[第2章正文]

第396節第三百八十六章智諫孫權

那近侍道︰「其時江陵新遭地震,城牆頹壞,蔡瑁不敢憑城據守,屢屢出戰,都被周都督打敗。蔡瑁嚇破了膽,一連數日不敢出城,周都督正欲下令攻城。這日江陵城門忽然大開,大小軍士盡棄城而走,城上遍插旌旗,都督上將台上眺望,只見女牆邊虛插旌旗,無人守護,又見軍士腰下各束縛包裹,向西急奔,行色匆匆。料定荊州軍馬無力守城,欲棄城西走,逃往夷道,憑山險防守。于是都督便下將台號令布置,分兵追殺蔡瑁、張允敗兵,自已則領兵去取江陵。不多時都督兵馬殺至城下,卻見城門大開,城上無人,周都督便放心大膽的令兵士搶城,數十騎當先而入,都督跟在背後縱馬加鞭,直入甕城。正行間,忽听城上一陣綁子響,兩邊弓弩齊發,勢如驟雨。爭先入城的,都顛入陷坑內,都督急勒馬退回,已是不及,被一弩箭射中左助,翻身落馬。突然間文騁領著無數荊州軍馬從城中殺出,高喊︰‘活捉……’當時情況萬分危急,好在徐盛、丁奉二將見都督落馬,死命來救,保著都督殺開一條血路,退出城去。便在這時蔡瑁、張允二人回身死戰,我軍大敗,死者枕籍,幸得凌統將軍領一軍斜刺里殺來,敵住張允、蔡瑁,丁、徐二將便趁機將都督救回營中。」

孫權問道︰「公謹傷勢如何?」言語中大有關切之意。

那近侍道︰「神醫華佗其中正在荊襄救死扶傷,魯子敬差人去請,華佗診治後,言道箭頭上有毒,急切不能痊可。還說一但都督受怒氣沖激,其瘡復發,那便無藥可救。」

孫權伸手在桌案上一拍,道︰「蔡瑁好卑鄙,居然敢在箭頭上下毒!下次我拿到這廝,定將其碎尸萬段!」

也怪周瑜自恃強大,步步進逼,將蔡瑁、張允給逼急了。所謂狗急跳牆,蔡瑁一著急起來,腦子突然靈光了,智商瞬時間達到曹操的水平,一下子便想到這條驚天地泣鬼神的妙計,當時蔡瑁、張允唯恐周瑜再來搗亂,巴不得他一命嗚呼,力求畢其功于一役,哪里還有手下留情?是以在箭頭喂有劇毒,那也是無可厚非的。

張昭問道︰「如今軍隊由何人指揮?」

那近侍道︰「程普將軍。程將軍見都督傷重,不敢出戰,令三軍嚴守各寨,不許輕出。」

張昭點了點頭,對孫權道︰「公謹受傷甚重,不如收兵暫回江東,待公謹傷愈,再作區處。」

孫權緩緩點了點頭,道︰「先令人將公謹送回陸口調養,我自領軍馬前往江陵,我倒想看看蔡瑁用何詭計來算計我?」

張昭道︰「主公手下大軍已曹操對峙兩個多月,疲勞已極,豈能復戰?」

孫權道︰「我手下軍馬身經百戰,這點苦又算得了什麼?不妨事的。」

張昭還要再勸,孫權瞪了他一眼,道︰「剛才的賬還沒和你算呢,再敢亂言定斬不饒!」

話音猶未落,只見兩個小卒一前一後,抬著只擔架進帳。陸遜面無血色,平躺在擔架上,奄奄一息地道︰「主公萬萬不可進兵!」

孫權瞪了站在擔架前的小卒一眼,道︰「誰叫你們將伯言抬到這來的,還不趕緊送他回京城!」

那小卒一臉郁悶,小聲嘀咕道︰「不關小人的事,是將軍自己非要來的。」

孫權怒道︰「還敢頂嘴,還不將伯言抬回去!」

那小卒應道︰「是!」便要轉身。

陸遜緩緩地抬起手來,道︰「且慢!」

那小卒向孫權看了一眼,不知該如何是好。孫權嘆了口氣,道︰「伯言有何話說?」

陸遜有氣無力道︰「公謹之事,我已盡知。主公勿須擔心南郡之事,我料公謹必有奇計克敵制勝。」

孫權道︰「公謹身中劇毒,如何還能出謀劃策?」

陸遜淡淡一笑,道︰「主公若不信,可差人往南郡打探消息,我想過幾日便有捷報傳來。」

孫權道︰「嗯,我就在此稍等數日,看看你說的準是不準?」

陸遜道︰「張遼非等閑之輩,此間萬萬不可再留。如今師出已久,兵士久戰不勝,思念故土,俱有歸心,還請主公火速班師,以安眾心,遲則恐有大變!」

孫權頗不以為然,隨口應道︰「伯言之言倒也有理。」對擔架前的那小卒說道︰「伯言受傷甚重,怎能再受風寒,還不趕緊將他抬營中,好生照顧!」

陸遜向他瞧了一眼,便知他無心退兵,嘆了口氣,道︰「主公子布之言乃金玉良言,還請主公三思!」

俗語有雲︰「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雖然能夠治病,卻是苦不堪言,西藥倒也罷了,幾粒小藥片,隨水一沖到底,要苦也只是一瞬間的事。而中藥一熬一大碗,喝起來有若黃蓮,難以下咽。是以世人諱疾忌醫,一來固是因為大夫大多勢利,個個見死不救,按錢治病,錢多好藥,錢少差藥,實在太少,便大手一揮,轟將出去,怕惹上一身窮瘴子氣。二來估計就是怕喝藥,雖說這藥能治病,但實在太苦,喝將起來,也是索然無味。這勸諫也和治病大同小異,為什麼君主都喜歡小白臉奸臣,就是因為忠臣一見到君主有什麼不對,總要苦口婆心勸諫一番,而小白臉奸臣則曲意奉迎,竟撿好听的說。以康熙之明手下也有韋公小寶、明珠、索額圖等阿諛諂媚之輩,其中韋公小寶這個馬屁大王乃小說家杜撰的就不必說了,明珠、索額圖史上確有其人,確實不是什麼好鳥,而康熙卻信而用之,就證明世人都喜歡听好話,連聖主明王也不例外。這逆耳忠言雖然有用,卻太也刺耳,沒幾個人愛听,可不听忠言就和不喝藥一樣,後果那是無法想象的,輕則百姓不服,重則身死國滅。

孫權接連敗在張遼手中,本就不服氣,正在氣頭上,哪能听得進這些?說道︰「知道了,你受了這麼重的傷,就不要再為國事操勞了,好好回去休息。」

陸遜嘆了口氣,右手向後指,那兩小卒明白了他的意思,抬著擔架走出營帳。

眾文武見孫權一意孤行,害怕自己同那可憐的桌案一樣,腦袋被削了下去,不敢再勸,又和商議了一陣,各自散去。孫權來到陸遜的營帳探望,甫到帳前,便听里間陸遜叫道︰「這藥也太苦了,拿走拿走,我寧可疼死也不喝這藥!」

只听一人說道︰「這藥雖苦,卻對將軍的病很有幫助,將軍多少還是喝點吧。」

陸遜道︰「你這家伙好不曉事,我說了不喝,便是不喝,拿走拿走!」

孫權長眉一軒,伸手一挑帳簾,邁步便進,只見一小卒坐在床邊左手端著一碗熱氣騰騰地湯藥,右手舉著一支湯匙,伸到陸遜嘴邊。陸遜死不張口,擺明一副頭可斷,血可流,這藥說什麼也不喝的架式來。

那小卒听得腳步聲,回頭一看,見是孫權,嚇了一跳,便要放下碗匙行禮。孫權一罷手,道︰「罷了,就別多禮了。」

那小卒道︰「主公,陸將軍說什麼也不肯喝藥,您來得正好,勸勸他吧。」

陸遜道︰「也不知道是哪個庸醫開的藥,這麼苦,也不知喝下去會不會死人。」

孫權微微一笑,從小卒接過碗匙,揮手讓他退下,問道︰「伯言不是去了京城了麼,怎麼竟到了濡須。」

陸遜道︰「回京城必經濡須,我听聞主公不久便來,放心不下,便多留了幾日。」

孫權舀了一匙湯藥,放在嘴邊,吹了幾口氣,等藥涼了,伸到陸遜嘴邊。陸遜大吃一驚,道︰「屬下何等樣人,敢勞動主公親喂湯藥?」掙扎著便要站起。

孫權笑道︰「這有什麼,你救了我一命,我這樣做不過是略表寸心而已。」

陸遜道︰「貴賤有別,主公切勿如此。」

孫權面色一沉,道︰「你再不躺好,我可要生氣了!」

陸遜不得以重新躺好,孫權微微一笑,道︰「這就對了。」又將湯匙伸了過去。

陸遜向那湯匙瞧了一眼,皺起眉頭,道︰「可這藥也太難喝了。」

孫權道︰「古人雲︰‘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說到這微微一怔,向陸遜瞧了一眼,只見他臉上閃過一絲狡獪的微笑,一閃即逝,笑道︰「你呀!鬼得很!」

陸遜道︰「主公也是明白事理的人,何去何從,還請主公自決。」

孫權笑道︰「既然你這麼煞費苦心的勸我退兵,我若一意孤行,豈不愧對你的一番心血?」問道︰「這下該喝藥了吧。」

陸遜伸手搶過那碗湯藥,咕嘟咕嘟一飲而盡。孫權笑道︰「這藥不苦了?」

陸遜嘿嘿一笑,道︰「這藥本來是很苦的,但見主公答應退兵,心里一甜,便不覺得苦了。」

孫權道︰「我答應退兵了嗎?這話我可沒說,哈哈!」

陸遜道︰「主公今晚可悄悄地巡視各寨,便能听到兵士們的心聲,以十萬歸心似箭的兵士與張遼的虎狼之師為敵,必敗無疑。」

孫權緩緩地點了點頭,向他瞧了一眼,問道︰「你征討山賊有功,在逍遙津又救了我一命,我卻一直沒有賞你,你難道沒有什麼要問我的麼?」

陸遜道︰「征討山賊都是公苗之功,逍遙津上護衛主公,則是我應該做的,又有何功?主公若是因此賞我,我必將感到汗顏無地。」

孫權問道︰「你今年多大了?」

陸遜道︰「二十六歲。」

孫權微微一笑,道︰「比我小一歲,很好,很好,很好。」說了三聲很好之後,雙手負後,飄然出帳。

陸遜向孫權後背望了一眼,莫明其妙,不知自己比孫權小一歲有什麼好的,心想難道孫權有心與自己結拜,就像當年孫河一樣賜姓孫氏,轉念又想孫遜叫起來說什麼也沒有陸遜拉風,不禁長眉一軒。

轉過天來,孫權召集眾文武議事,孫權道︰「昨晚我巡視各營,听得兵士頗有怨言,看來不班師是不行了。傳我將令,大小三軍即刻開拔,班師回京城。」頓了頓,伸手輕擊三掌,一小卒兩手捧著一個托盤,托盤上滿是黃金玉器,邁步進帳,來到張昭跟前跪倒,呈上金寶。孫權微笑道︰「子布既口出金玉之言,我不賞些金玉給你,看來是說過去了,哈哈!」

張昭道︰「多謝主公賞賜。陸伯言也曾勸主公退兵,主公為何不賞?」

孫權笑道︰「他的賞賜比較特殊,如今還不到時候,等過兩年再說,哈哈!」

張昭等人莫明其妙,不知孫權葫蘆里賣得是什麼藥,不過見孫權如此說,倒也不敢再勸。

次日合肥城中,張遼差人探明孫權大軍已然退走,火速差人趕往鄴城報與曹操知曉。曹操接到消息,召集眾文武議事,哈哈大笑,道︰「不出我所料,孫權小兒果然無能為也。」

司馬懿道︰「明公任人唯賢,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統領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取,可謂是一人身兼高祖、張良、韓信三人的本事,當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眾文武附和道︰「正是,明公威德素著,武功蓋世,當世無人可及。」

曹操哈哈大笑,道︰「仲達越來越會拍馬屁了。」

司馬懿道︰「明公文治武功可是有目共睹,屬下哪敢有半句虛言?之前功績大伙心里都有數,我就不在此多費唇舌了。今番出兵克滎陽取陳留敗張飛十萬大軍于虎牢關下,劉備望風先遁,不敢出關與明公為敵,這是其一;選將得人,文遠出鎮合肥,大敗孫權于逍遙津,江東聞得文遠之名,心驚膽寒,小兒都不敢夜啼,這是其二,這樣的武功又有幾人能及?」

眾文武紛紛點頭,道︰「的確無人可及。」

曹操哈哈大笑,道︰「仲達言過其實了,我哪有這麼厲害。」

司馬懿微微一笑,道︰「黃巾之亂後諸侯紛爭,歲無寧日,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可自明公輔佐皇上以來,除了劉備、孫權外,各路宵小均已剪除,漢室日漸強盛,百姓安居樂業,草木沾春,舜日堯天,不過如此。明公功德,極天際地,雖伊尹、周公莫能及也,宜進爵為王,以順天下人望。」

眾文武齊聲附和道︰「仲達之言甚是,明公宜進爵為王,以從天下人望。」

曹操心花怒放,心道︰「司馬仲達說出來的話讓他打心眼里覺得舒服,真是太可愛了。」

正高興間,忽听班部中一人大聲說道︰「不可!明公逼皇上封已為公,已目無君父,無禮之極。一為之甚,豈可再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最新章節 | 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全文閱讀 | 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