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秦 第2章 古墓

作者 ︰ 肆月四

公元2012年,四月。

江蘇省沛縣以南約莫三公里,考古現場。

︰「丫頭,怎麼樣?」一個頭發花白,一推鼻梁上的金絲眼鏡的老人急切的問道。

︰「這個是漢式陶禮鼎、盒還有壺的組合,是秦漢地區由中原傳入的漢文化,」說這話的是一個縴瘦的女人,扎著一個簡單的馬尾辮,穿著一身考古服,勾勒出她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整個人顯得十分干練,她指著一旁剛剛清理出來的明器,「這個輪廓大致是泥龜,龜在秦漢時代人們的觀念中,是克制水災的神靈,照理說這應該只會出現在長江黃河流域,,多年以後這附近出現的昭陽湖,那麼照此推斷,古時這里應該有一個明水湖。」

這個年輕女人的叫是顧卿,今年24歲,至今單身,歷史系博士畢業,專攻秦漢史,听說開出了秦漢時期的墓,二話不說直接買了機票飛到徐州,又幾經輾轉來到了古墓發掘地。

待她到了現場的時候,一個戴著方型眼鏡,一身土黃色的考古服的平頭男人早就已經在等著她了,這個男人是顧卿的大學師兄,也是這次現場的負責人之一,他從大學時候對顧卿有意思了,這幾年兩人偶爾不間斷的聯系,小顧好似始終都沒有明白他的真心。

在他的掩護下,顧卿成功的混到了考古隊伍里,淵博的學識讓現場所有的人都絲毫沒有懷疑面前的這個女人是冒充的,反而,憑借著對歷史的把握,她在第一眼就能判斷許多文物大致的年份以及作用,這讓許多在場的考古人員自嘆不如。

這次發現的墓穴不算大,是橫穴空心磚築墓室,大約從西漢時期開始為模仿地面建築出現的,在東漢時期逐漸被小型磚築結構所取代,而墓主人的身份,到現在都沒有確定,本來應該注有墓地位置和記錄死者官職文字的石表,打開墓門的那一瞬間就首先與空氣接觸,氧化的已經看不清上面原有的字跡,顧卿看著被運出來的木質石表,一股子的心疼。

︰「丫頭,」雖然帶著工作牌,名字那一欄卻有些模糊不清,干脆就直接叫那個年輕的女孩子為丫頭,倒也顯得親昵,一個戴著金絲眼鏡的老教授推著鼻梁上的眼鏡,有意考考她,「剛才有人發現這墓穴附近有明顯的古河流痕跡,在秦漢人心里,墳墓具有雙重意義,保存祖先墳墓是每個家庭必須履行的義務,可又有哪個家族肯讓先祖埋在河流旁邊?」

︰「根據剛才找到的漢式陶禮鼎,可以將這墓的時間縮短至西漢初期至中期,這個時候,除非是這個貴族臨死前留下‘先令’,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遺囑,要求葬在特定的位置,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稍加思索,顧卿捏著下巴給出答案,其實她也有些百思不得其解,哪個正常人會要求把自己的墓建在河邊的?

混在隊伍最後,顧卿跟著老教授他們進了墓穴里,這種事反正也不是第一次,她做起來倒是輕車駕熟,到了主墓室的時候,狼眼明亮清晰的白光下,兩具棺槨並齊而排,緊緊相靠,在沉寂的地下相依相伴,靜靜沉睡。

有那麼一瞬間,顧卿忽然不想去打擾這里面一對相棲的靈魂,幾千年的歲月,有些東西終究是不忍褻瀆,可是,這畢竟由不得她做主,還在愣神的時候,有人已經走上前去細細打量著這合葬墓的墓主人。

這是一個夫妻合葬墓,不過以墓主人的貴族身份來看不應該只娶了這一房妻妾而已,是夫妻感情甚篤?亦或是其他妻妾另葬他處?這些都不得而知,只有待出土的那些竹簡被修復翻譯之後,才能知道答案了。

︰「西漢時期的木棺多用榫卯接縫,可千萬別弄壞了,」準備開館,老教授還在一旁囑咐到,眼前的這兩具西漢時期的棺槨雖保存的尚處完好,但是畢竟沿用了先秦時期的棺槨禮制,《莊子天下篇》所說的「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根據這些陪葬品,墓主人少說也得有個四棺一槨,根本不便于移動,只能選擇就地開館。

︰「……」棺木開啟,久久無聲,顧卿只看到所有人都皺起眉頭,不得所以的模樣,便也湊過去,低頭一見,沒有想象中的紅顏枯骨,沒有想象中的戰金鎧甲,棺槨內竟然什麼也沒有,只有一枚渾體剔透晶瑩溫潤的玉瑗,因為年歲的腐蝕而微微泛起了黃色,卻絲毫不影響它的美觀,而那玉瑗之上刻有九只形態各異的鳳凰,而鳳凰花紋下面有幾個字,根據年代推算該是秦古隸,卻因為年代過于久遠早已不可分辨,可這這棺槨里,葬的竟不是主人的尸骨,而是一枚古怪的玉瑗?!

來不及驚訝,也來不及發表什麼意見,顧卿發現玉瑗周圍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泛著一股子淡淡的白色光暈,她試探著伸出手去觸踫那光亮,誰知那一瞬間陌生的疼痛排山倒海般襲來,她只覺得渾身一震,隨即就失去了知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半世秦最新章節 | 半世秦全文閱讀 | 半世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