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 八、跑步的哲學(3)

作者 ︰ 松林

[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翅膀。]

中國的服飾曾一次次處于世界的巔峰,如唐朝的絲綢工藝技術、清朝的印花技術,它們能引領世界潮流是吸收了世界的先進文化,同時又融合了中國多民族的文化,加之中國文化、藝術、技術三者的結合。而在今天,為什麼我們只是一個制造大國、制造中心,不可否認,缺少了文化和藝術,僅僅停留在技術上,僅僅依靠勞動力的價格優勢。但要實現一個全球品牌,只有技術是不夠的,它更需要藝術和文化。比如從歐洲的一些品牌,你可以看到,不管什麼牌子,它都會帶有一種歐洲文明的烙印在里面。我希望借用歐美一些時尚前沿的思想觀念來更好地挖掘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服飾文化,形成一個很好的嫁接。」周成建說,既要挖掘中華文化的美,又要有國際時尚。這就表明美特斯邦威已經逐步與國際接軌。

設計是服裝品牌的靈魂。美特斯邦威在1998年在上海成立了設計中心,並與法國、意大利的知名設計師開展長期合作,把握世界流行趨勢,形成了「設計師+消費者」的獨特設計理念。公司領導和設計人員每年都有1-3個月時間搞市場調查,每年兩次召集各地代理商征求對產品開發的意見。在充分掌握市場信息的基礎上每年開發出新款式約1000個,其中50%正式投產上市。公司還利用廣東中山等5家分公司的跟蹤能力,不斷調整產品結構組合,強化了品牌的整體形象。

美特斯邦威干自己最擅長的,做附加值最高的工作,才能使企業在競爭環境中生存。但是美邦雖然走出了一條品牌突圍之路,但從長遠來看,還必須從虛擬經營到虛擬管理邁進。而管理所需要的是一個強有力的團隊,他的重中之重是人才資源。

在美特斯邦威的發展史上,曾經出現過六次人事震蕩,這在外界看來對企業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可是盡管人員流動相對頻繁,尤其1997年、2002年兩次「集體叛離」事件引起的震動相當大,使周成建一度變成「光桿司令」,他也曾在黑夜中經歷了痛苦的輾轉反側,也曾有過痛徹心扉的心痛。可是最後邦威還是安然度過了每一次人事危機,並迅速走穩,逐漸壯大。這很讓人費解,甚至說是莫名其妙。

其實旁觀者有時候看問題並不一定都非常清楚。據業內人士分析,美邦之所以能夠經過大規模的人事變動而毫發無損,相反卻越來越強大,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點可能一直起到重要作用,那就是「保留核心力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最新章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文閱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