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 二、把企業做大,首先把心態擺好(15)

作者 ︰ 松林

歡迎來看書,我們竭力為您推薦精品,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我們的努力更新在于您的熱情參與

1975年,周成建只有10歲,姐姐要結婚了,父親買了一台縫紉機給她做嫁妝。那時縫紉機與自行車、手表並稱「三大件」,是國人最為時尚的追求。好奇的周成建趁大人不在,把一台嶄新的縫紉機肢解得七零八落。這禍闖得可不小,挨揍是難免的,可是周成建的父親卻從這件小事中看出端倪,也許是這一件小事,為他以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周成建心中,暴君也有溫柔的一面,父親最明智的選擇是讓自己去學裁縫,成全了自己一生的夢想。

初中時,周成建就挑著一副裁縫擔,跟著師傅走村串戶,到人家家里去做衣服。1982年,17歲的周成建與人合伙開了一家服裝廠,但由于產品滯銷,服裝廠破產,周成建背上了20多萬元的債務。抵押祖屋還了借款後,周成建走出青田,闖蕩溫州。那一年,他20歲。::

堅持,成就了他服裝首富的第一步。

初到溫州的日子極其艱辛,什麼髒活累活都干,每天工作的時間很長,但是他都堅持了,這樣幾年干下來,周成建有了點自己的積蓄。之後進入溫州著名的妙果寺服裝專業市場,采取前店後廠的形式經營服裝。白天賣服裝,夜晚做服裝,一天工作在16小時以上。采購、設計、縫制、銷售每個環節都自己親自去做。

後來周成建接一個東北人的大單子,由于質量非常好,所以客戶一個接一個,從此生意開始好轉。

因為困境中的堅持,才能有所收獲。因為細心觀察,才能形成自己敏銳的市場洞察力。

五馬街在當時是溫州著名的商業步行街,匯集著當時國內比較流行的服裝款式。周成建驚奇地發現,一些質地和做工都不怎麼樣的服裝,只因為衣領後面多了一個小標簽,價格竟然比自己一針一線精心縫制出來的衣服高出好幾倍。這一情景極其強烈地刺激著周成建。這就是他後來想做品牌的原動力。當時溫州市場商品的無序化,更堅定了他做品牌的信心。

「虛擬經營」促進他的事業向更高遠的層次發展。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周成建選擇了「無工廠」的「虛擬經營」。在別人的質疑聲中,他依然堅持自己,不走尋常路。專注一項事業,永遠不改變初衷。在「自信給你力量的前提下」,他大膽地向前走,終于成就了今天的輝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最新章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文閱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