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 二、把企業做大,首先把心態擺好(7)

作者 ︰ 松林

!!!書籍打開一個我們不知道的世界五彩繽紛讓我們去坦然面對平凡的生活,是您最好的朋友!!!

其實從任何角度來看,周成建的條件並不比任何人充分。他出身于農民家庭,跟那些從小走在山間的小路上孩子一樣,既沒有雄厚的資金,又沒有達官顯貴的依賴,還沒有令人羨慕的學歷,8歲就看雜貨店,成績雖然比別人好,但是還不得不上復式班去學習,有過被城里人瞧不起的經歷,有過被同學欺負的經歷。17歲就學裁縫。他當時的眼光的長度還沒有超出農村,也就是說他並沒有非常遠大的理想,即使在他非常耀目的今天,他也不認為自己是在主動去實現某個遠大的理想。他最初的想法只不過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現狀,改變當時貧困的生活而已。

「人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可能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推動你前進。」進入服裝行業並非計劃很久,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他也曾學過木匠、泥水匠,但是比較而言,學裁縫師相對地位比較高級的職業,接觸面料,不接觸泥土,有一門好手藝,將來的機會會更大一些。在家鄉辦廠,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導致失敗,最後背上了高達20萬的債務去溫州闖蕩。身上僅有9000元的現金。如此巨額的債務,可能會把人的一生壓垮,可是周成建卻表現得非常從容,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根本沒把債務當回事。失敗並沒有給他的心靈罩上陰影,相反他卻坦然去面對,以自己的斗志和毅力去尋找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謀求發展。而當時的溫州,是南北商賈雲集之地,熱鬧非凡中透著濃厚的商業氣息,蘊含著無限的商機。而周成建的舅舅恰恰在溫州,他可以為他提供更大的機會。到達溫州後,並不是很容易就能找到工作的,他的心靈也曾失落,但是並沒有灰心喪氣,他將僅有的9000元傾囊而出,用來結交朋友,打通人脈,這不能不說是他有膽量,有魄力的體現。「功夫不負有心人」,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意義的,付出了總會有回報。最後還是在朋友的幫助下干起了裁縫。于是開始了他「前店後廠」的第二輪創業。

誠然,我們不否認他的思想有獨特的一面,他有與別人不同的思維模式。這在他的廣告語「不走尋常路」中有更為精確的體現。比如說他做品牌而不直接生產服裝,這種輕資產的商業模式,在國內應該是周成建的首創,但他依靠生產外包在後來被稱為「虛擬經營」的商業模式,在國內應該是一種創新,但在國外已經嶄露頭角,而且已經打開國門,走進中國市場了。但從周成建本身的角度來看,這應該是領先一步的,他走在了國人的前列,而不是走在了國際的前列。品牌意識在中國還處在模糊階段,他便洞察到了他的重要性。于是在國外「快」品牌的夾擊中,他卻表現出異常的冷靜與樂觀,因為他那時的眼光已經在潛意識中被拉長了。他非常自信地說︰「他們是現在的時尚品牌,我們是未來的時尚品牌。」因為他知道距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最新章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文閱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