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第五二三章以民為本

作者 ︰ 三戒大師

900677378第五二三章以民為本

一8。白由一

上一章應該是五二二,改不了了,1

與端莊穩重。符合統治者品味的孔夫子相比,孟柯兄就是個人見人惡的大憤青,據說朱元樟讀《論語》非常敬仰孔子小但讀《孟子》就很厭惡孟子,其實哪里是敬仰,不過是孔子說了他愛听的話,其實哪里是厭惡,不過是孟子說了他害怕的話罷了。

打開原版的《孟子》看看他老人家的言論吧︰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句話不用解釋,對的皇帝來說,什麼時候都是他自己最重要,如何接受這種說法?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為月復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小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好麼,只要我對你不好,你就視我如仇寇?真是反了天了。

「臣弒其君。可乎?曰︰賊人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我靠,弒君?聯沒看錯吧,老孟,你還有行麼不敢說?

「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嗚呀呀!來人吶,把這個姓孟的抓起來,聯要誅他九族,不,十族,一百八十族!!!

萬幸的是,老孟已經作古兩千年了,連骨頭都找不到了,所以歷代皇帝才沒法怎麼著他。而且諸位大佬雖然心里不爽,卻礙著孟子亞聖的地位,勉強忍耐這些無比刺耳的言論。胸襟開闊,深謀遠慮如唐太宗者,還以《孟子》為誡,寫了《貞觀政要》,警示自身與後代。

他對大臣們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唉月復。月復飽而身斃。若安,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魏征對他說︰「臣聞古語雲︰「君小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也以為可畏,誠如聖旨。

所以說「孟子之道,以民為本;恪守躬行,四海咸服;國泰民安,貞觀之治」

但輪到朱元璋做皇帝的時候,孟子老兄終于遭報應了。朱皇帝在當皇帝前,曾經放過牛、當過和尚,然後造反起家。沒有文化、沒有敬畏,對對文明、文化、文人,有一種強烈的抵觸情緒。因此他不像之前的皇帝,能買亞聖的帳。

公里公道說。朱元璋是歷代帝君中,最為老百姓著想的一位皇帝,沒有之一。但他受自己的知識層面所限,無法真正理解什麼是哲學思想他不知道。真正的哲學是對真理的闡述,哲學可以被消滅,真理卻永恆存在。所以他天真的以為,只要借助世俗皇權,將孟子的印記磨滅,便可以消滅1水可覆舟,的可怕現象。于是,他便做出了好比掩耳盜鈴的可笑行為,

洪武二年,朱元璋讀《孟子》讀到「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一句時,認為此話大逆不道,憤憤說︰「這話是教唆學習的人不要將君命放在眼里!,便仔細孟子一書,發現了那些極其反動的言論,朱元璋怒不可遏,恨得牙根癢癢道︰「如果這老小小子活到今天,落到我的手里,不扒了他的皮才怪!」于是下詔去掉孟柯配享的待遇,把他從孔幕中趕出去!同時在詔書中嚴令,如有勸諫者,以大不敬論處,並且讓金吾衛當場射殺。

聖旨一下,滿朝文武登時慌了手腳,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執行命令不行,執行命令又感到極其荒唐,便一面緩住朱元璋,一面各盡所能,改變皇帝的想法。

國子監的太學生們在午門前跪諫,時刑部尚書錢唐袒露著前胸,用車拉著棺材入大內死諫,當場中了一箭,但錢唐依然大聲道︰「臣我能夠為維護孟子的名譽而死。就是死了也光榮!」朱元璋終于感受到什麼是信仰的力量。也被士子們無懼生死的氣勢,不敢同時與天下的讀書人為敵,于是命太醫為錢唐醫治箭傷。

見皇帝態度出現動搖,大臣們紛紛上本,請求改變旨意,欽天監也說︰「熒行于惑。是天要發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麼政策舉措,讓上天感到不安了呀?,這給了朱皇帝台階下,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而後幾年相安無事,大伙也把此事忘的一干二淨,只當皇帝發了次神經。可誰也沒料到的是,朱皇帝記仇,真到了「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地步朱元璋壓根沒忘記對孟子的帳恨,只不過他在殺大臣,殺王公、殺武將、殺勛舊、殺官員,殺得不亦樂乎,沒工夫理會已經作了古的孟柯老先生。

但到了洪武二十二年,朱皇帝環顧左右,發現已經殺無可殺了,群臣匍匐在腳下,他的喘息。一才沮,山河都瑟瑟發抖。不禁志得意滿,覺著紋下沒有自民葉洞一討的敵人了。于是干脆頒下聖旨。直接取飾《孟子》這本書任何閱讀、講授、傳播、印刷的行為,都是違法的,不僅會被依法取飾,還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但是大臣們說,不行啊。您最推崇的朱聖人,將《孟子》列為四書之一,您也早頒下聖旨,將四書定為天下讀書人的唯一般材。這事兒可不能出爾反爾啊,不然就是陛下的英明,否定朱聖人的正確,對天下臣子和讀書人來說,都是很嚴重的。

朱元璋一听,覺著也有些道理,便一拍腦袋發話了。出個刪節版吧,便把他不喜歡,不愛听,反感的,有抵觸的句子,統統刪掉了,整出一本閹割版的《孟子》,在全國範圍發行,作為士子們的指定教科。

更是嚴禁各級考試,不準超出教科書範圍。誰要敢用禁句冉題。哼哼,後果你知道的,,

在大臣們不懈的斗爭下,到正德年間,禁錮已經漸漸松動,連皇帝都不把這個當回事兒了,只是礙于祖制,還一直用《孟子節本》作教科書罷了。

不過輪到嘉靖當皇帝的時候,他得位不正,處處高舉太祖爺的大旗1對孟子的態度也無比嚴厲起來,將網有抬頭的衛道士打壓下去,所以近二十年的讀書人,鮮有知道《孟子》還有完整無刪節版的,是以當趙貞吉才會獻寶似的將那本宋版《孟子》拿出來。

沈默雖然早就在唐順之那里捻熟了孟子全文,但此刻的驚訝卻全不是裝出來的他不知道向來道學的趙老夫子,為什麼會把這本**拿給自己?

趙貞吉卻以為沈默是少見多怪,便低聲道︰「這個書在正德年間,其實是可以買到的,只走到了近幾十年。錦衣衛查禁的嚴,尋常人見不到了。」

沈默點點頭!輕聲道︰「大洲公,您給我這本書,不只是為了讓我收藏吧?」

「當然不是。」趙貞吉搖頭道︰「書是用來看的,藏著喂蠢蟲嗎

「這個沈默不知該怎麼說了,想了好一會才,才吞吞吐吐道︰「您不是最注重道統的嗎?怎麼讓我著「**,呢?」您最注重道統,就是「衛道士,的委婉說法。

「什麼是道統?孔孟之道也!」趙貞吉正色道︰「身為儒家子弟,精研《孟子全篇》,就是恪守道統!」

「那祖制況」沈默輕聲問道。

「祖制?」趙貞吉的表情一下黯然起來,沉默良久才緩緩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吾取道統而舍祖制。」說著抬起頭來。面色深沉道︰「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國家是怎麼了?為何我殃殃天朝,內憂外患連綿不絕;天災**層出不窮,看似強大,實則中干,連小小的僂寇也對件不了,連自己的百姓也無法養活。我相信,一定是什麼地方出了岔子。」

沈默緩緩點頭,听趙貞吉繼續道︰「如果出了岔子,那一定是我們這些當官兒的出了問題,,地方上的官員,只知道橫征暴斂、魚肉百姓1京城里的官兒們。只知道黨同伐異,爭權奪利,整個官場烏煙彝氣,百姓自然民不聊生,國家焉能不出亂子?」

「難道我們以儒家治理天下,真的錯了嗎?」趙貞吉緩緩搖頭,堅定道︰「不!孔孟之道已經傳承兩千年了,歷史早已證明,但凡君臣恪守,便可迎來治世,乃至盛世」所以我相信孔孟之道不會錯,錯的是我們這些學生沒學好。」

沈默點點頭,他不禁要對趙老夫子刮目相看了。這才是真正的衛。br>

「後來我突然明白,為什麼我儒學又叫孔孟之道,因為是孔夫子和孟夫子共同的道統,孔不能離開孟,孟也不能離開孔,一旦分開,也就不是完整的孔孟之道,就是假儒學了!」趙貞吉的聲音逐漸洪亮起來,有直抒胸臆的快感,道︰「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孔子傳授治人者治人之道,孟子教治人者以民為本,兩者缺一不可,,不懂「治人之道」就不會駕駐臣民,國家沒有秩序,君主沒有權威。是會出亂子的;不懂為何要,以民為本」就會視黎民為隨意踐踏的草芥,國家更會出亂子的!」

「之所以跟你說這些,是因為國子監早晚是你的。」趙貞吉起身拱手道︰「拙言,拜托你回去好好看看這本書,如果覺著真有道理的話,希望你能對太學生們講一講,哪怕不直接說,只是潛移默化,也是功德無量的。

說著又一抱拳道︰「如果將來你掌權,還是該好好听听孟夫子的教誨,有點敬畏之心,這官兒當得」工到哪安;懂的愛惜人民小不管做什麼。都能問心天愧只

沈默聞言深深鞠躬道︰「學生受教了」

「拙言,相信我。吾道不孤!」趙貞吉扶他起身,有些動情道︰「許許多多人都在思考,大明到底怎麼了。我雖致仕,但並不打算回老家,而會在各地講學,宣講孟子的精言大義。」

沈默點頭道︰「我會盡量幫您去除麻煩的。」

「放心,我好歹是禮部尚書出身,他們不敢真動我的。小。趙貞吉笑笑道︰「要是真動我更好,我只怕鬧不大呢,鬧大了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事半功倍,省時省力……

將那本《孟子》用絲絹包好,小心收在懷里,沈默便要告辭了,趙貞吉起身送他,突然說一句道︰「有些事情,你看到感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沈默愕然小不知他這話什麼意思,再要問時,趙貞吉卻笑而不答,只是道︰「時候不到,等到時候就知道了沈默听了不禁苦笑,這真是報應不爽,自己網網這樣忽悠了高拱,想不到隔天就被別人忽悠回來了。

趙貞吉畢竟是個實誠人,見他憋得難受,便又說一句沒頭沒尾的道︰「高拱這個人。不會兩面三刀,雖然脾氣暴躁,卻是可以信任。

再問,趙貞吉三緘其口,徹底拒絕回答了。

讓三尺留下來接收書籍,送去國子監,沈默自己則揣著那本「**」先走一步了;跟高拱請假,兩個時辰就是兩個時辰,遲到一會兒就會被罵得狗血淋頭,讓人實在難以接受。

第二天,趙貞吉便啟程離京了。據凶靈多徐黨的人,還有無黨派官員,都去十里長亭相送。有人說,看你這個人怎麼樣,不能看在位上時,因為別人敬的是烏紗。是官位,而不是你這個人」換成另一人坐上你的位子,也一樣會讓人捧著、敬著的。

現在趙貞吉下野了,還有這麼多人記著他、念著他,不惜得罪權貴也要送他,那才是單純對他本人的敬意」做官只是一時,做人卻要一輩子,趙老夫子雖然官場失意,但人生絕對是成功的。

不過沈默沒有去湊那個熱鬧,昨日已經去送過趙老夫子,再去就是矯情了。所以他穩穩當當坐在辦公房里,想要檢查檢查自己的教學大綱,但發現很難看得進去,因為只要一靜下心來,馬上就有一句句的孟子語錄浮現出來。

沈默知道這些言論不合時宜,教給學生們會有麻煩的,但「以民為本。的政治誘惑實在太強了,讓他有鋌而走險的陣陣沖動。

「這是怎麼了?。沈默使勁拍拍臉,讓自己清醒點。自問道︰「趙貞吉給我這本《孟子》。到底是什麼意思?他跟我非親非故,且還剛網冰釋前嫌,為何對我如此看重?難道真因為我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顯然不是這樣的。沈默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根本不是趙貞吉欣賞的類型小就算要傳道授業,他也該找張居正,而不是自己這個。「外欲渾然,的家伙。

「有陰謀啊」想著想著,沈默竟不小心輕聲說出來。

「什麼陰謀?」便听高拱的聲音在門口響起。

炮默嚇了一跳。趕緊強自鎮定道︰「呵呵,大人,我在想東南的局勢,對僂寇的舉動有些看不清。」難為他腦子轉的這麼快,高拱這才沒察覺,還順著沈默的話頭道︰「唉,說起來都是王本固那個蠢貨干的好事兒!」說著哂笑一聲道︰「堂堂大明,竟要用踐踏自己的信用,才能逮住僂酋。用這種平三爛的手段,不僅治不了僂寇,還讓朝廷信義全失,實在是得不償失。」

沈默笑笑,沒有接下去,而是起身拱手道︰「大人快請進,您有事兒叫我一聲就好,干嘛要親自過來呢?」

「哦,我是網從翰林院回來」高拱笑道︰「就順道拐你這兒來

「看大人高興的樣子。看來是有好事兒沉默也笑道。

「呵呵」高拱笑笑道︰「是不是好事兒,要看你怎麼看了。」

「關于我的?」沈默輕聲問道。

「對」高拱點頭道︰「按規制,王府應該有四名侍講,但現在裕王爺都只有三名小翰牲院得再推薦兩名過去,今天他們詢問我的意見,我便推薦了你。」

形而上的東西到此結束,下一章開始繼續精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官居一品最新章節 | 官居一品全文閱讀 | 官居一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