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第四九八章 返京

作者 ︰ 三戒大師

俗話說「上有京通下有蘇杭。」說得就是那三千五百里的京杭大運河,南邊的那頭是蘇杭,北邊則起自北京通州。通州是個水陸大碼頭,南邊來的糧食綢布,茶米油鹽各種民生用品,全要在這個地方轉運上車,運到京城里,供那上百萬張嘴吃穿住用。

朝廷有專門的倉場侍郎駐扎在此,當地靠漕船,魔倉為生的,不知其數,加之此時正是南漕雲集,漕米入倉的旺季,碼頭上人頭攢動,到處飄蕩著汗臭味,讓人沒法插腳。

但這是普通貨運碼頭的場景,在另一側的官家碼頭上,又是另一番情形,眼前寬敞無比,地面用青石磚鋪就,早晨剛灑過水,顯得一塵不染,碼頭邊的一溜涼棚,為下面等候接人的貴人們,擋住了炎炎的夏日。他們輕搖著折扇,說話輕言細語,偶爾也會有爽朗的笑聲傳出,與另一邊的碼頭恍若隔世。

但也不是誰都怕曬,一個站在官家碼頭,卻身穿布袍的胖大男子,就戴著草帽立在太陽下,一手閃動著蒲扇,一手搭兩旁眺望著遠處,好似誰家的管家,在給涼棚中的老爺望風一般。

可在場的官人們,不僅不敢小覷他,看見他在太陽底下站著,時不時還有人走過去,請他進涼棚歇息,卻都被他不耐煩的攆回去,吃了他的白眼,眾大人卻仿佛理所當然,沒有一個覺著難堪的。

因為他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赫赫有名的江南第一才子,現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強下須臾離不得的近臣,徐渭字文長。官人們能不小心供著,巴結著嗎?

這文長先生學問大,脾氣卻也怪異,甭管你是皇親國戚,還是閣老尚書,他一概總是用鼻孔相對,愛答不理,一寄生人匆近的模樣,也不知徑下怎麼受得了。

但有道是,秦梭還有三個好朋友,呢,還是有人可以和他親近的。

這不,三個年青人走到他身邊,笑道,「我說文長兄,大熱得天曬一身臭汗,實不是什麼有趟的事兒。」

徐渭扇扇蒲扇,搖頭冷笑道,「難道站在涼棚里,看老百姓揮汗如雨,就有趣了麼?」一個望之三十幾歲,面容端莊的男子,聞言對邊上那兩個稍年青的笑道,「我說吧,能說服這個 種的,北京城里可找不到。」

一個俊雅如公子哥的男子笑道,「過去或許是,現在可不對」

說著一指遠處道「看,拙言來也。

眾人聞言一齊望向遠處,果然見一艘官船,緩緩駛到港口,船上插著一串旗幟,仔細看時,便見上面一溜晃人眼的職餃曰「大明嘉靖丙辰年狀元,詹事府司經洗馬,誥封朝議大夫,前翰林院修撰前右春坊右中允,前蘇州知府,前江南市舶司提舉,前左合都御史巡撫蘇松。」施就一身便衣,立在船頭,對身邊一個穿皺皺巴巴七品服色的官員苦笑道,「非得插著些牌子不可嗎?」

那官員是司經局派去迎接他的,名叫王啟明,生得一張蝦爬子臉,聞言瞪大那雙眼楮道,「這可是大聖的榮耀啊,進了京就插不得丁」「言外之意,現在不插,更待何時?

「榮耀?」瓏就搖搖頭,自嘲笑道,「都是前某某,前某某,我怎麼覺著像是諷剌呢?」

王啟明聞言臉皺成特花道,「哎呦我的大人,您就堅持一下吧,咱們司經局已經幾年揭不開鍋了,就等著一位有分量的大人來坐鎮,我們才好跟戶部硬氣點,能討點救命錢啥的。」既然他這麼說,沈就也不吱聲了,眼看著快到岸了,他對身後看著孩子玩要的若菡道,「待會兒你們直接回家,我還指不定什麼時候才能回去呢。」

若菡點頭笑道,「你忙著,別掛心我們了。」這時十分突然問道,

「阿爹,我們能去紫禁城玩嗎?,沈就對兒子的教育太過開放,導致小子們時常語出驚人。

頓時大家一臉黑線,沈就看一眼王啟明、見他使勁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便淡淡笑道,「沒有皇上的召見,我們不能去,要是哪天有幸建下召見,你就可以進去看看了。」說著對王啟明笑笑道,「小孩子沒見過世面,說些不著邊際的話。」

王啟明趕緊附和笑道,「童言無忌,童言無忌嘛。」這時候邊上的阿吉突然又道,「為什麼要听裂下的,阿爹不是說,人應該自己做主嗎?」

沉就這個汗啊,干笑一聲道,「那是在蘇州,現在回了京城,就得听皇上的。」若菡也驚了一身汗出來,朝王啟明尷尬的笑笑,便拖著倆倒霉孩子進船艙里去了,阿吉和十分還在那不甘心道,「我們要回蘇州去,我們不要听皇上的」……」

「呵呵,…,陰華陛講去t,波數干笑兩聲,顧是沒說出話來,汕卜的王遁外斟緊接道,「童言無忌,蠻言無忌啊…」「是啊。」沈就這才點點頭,贊許的看王啟明一眼道,「啟明,你現在是什麼職務?」

啊,屬下是司經局的七品校書」王啟明自嘲笑笑道,「像我這樣的書籍管理員,局里有十幾號呢。」

「這麼多人,不是浪費嗎?」仇就道,「校書上面是什麼呢?」

「回大人,是六品經承,這個人少。」王啟明雖然是綠豆官,可京里混的就是比地方上那些官員鼻子靈,知道自己出頭的機會來了,馬上吐沫橫飛的大表忠心道,「大人,我這人別的本事沒有,就是佔了個實心眼,大從今往後,生是大人的人,死是大人的鬼」「打住打住。」沈就搖頭大笑道「我要你個死鬼干什麼?」

王啟明不好意思的笑笑道,「我就是一比喻…「行了,別比喻了。」沈就拍拍他的肩膀道「回去後你就是我的經承了,跟著我好好干,不會讓你吃虧的。」

讓他這一拍,王啟明的骨頭都酥了,當即給波就磕頭道,「屬下謝過大人,從今往後您讓我往東,我不往西,讓我攆雞我不追狗,總之一句話,讓我干啥我干啥。」

沉就虛踹他一腳道,笑囂一聲道,「馬屁精!快到了,趕緊安排安排下船吧。一雖然是罵人,可透著掩不住的親熱,讓王啟明大為受用,騰得跳起來,精神抖擻道,「得令!」便猴子似的躥下去了。

船靠碼頭,波就一眼便看到了徐渭二吳兌,孫鋌還有諸大綬四個,使勁招手笑道,「大熱天跑出來接我,兄弟真是過意不去啊。」

四人一起哈哈笑道「要是我們不來,你才會過意不去的。」船一停穩,沈就便快不下來,與四人挨個抱成一團,說話都好幾年沒見了,大家彼此都十分想念,使勁你拍拍我,我捶捶你的,表達著心中的欣喜之情。

稍稍笑鬧,吳兌小聲提醒他道,「別人也來了。」沈就微不可察的點點頭,便朝不遠處的三人拱手笑道「太岳兄,子維兄,思濟兄,勞你們大駕前來,真是折殺拙言了。」幾年不見,張四維還是那十樣,朝沈就呵呵笑道,「拙言兄凱旋返朝,做兄弟的怎能不出迎呢?」

張居正卻沉穩了許多,頜首笑道,「拙言,別來無恙啊。」

那思濟兄乃是原杭州知府唐汝樓,當年外察,他也得了優異,被調入京城,任左春坊左論德,他覺著自己跟波就是共患難過的老交情,所以親熱的上前,跟施就套近乎道,「拙言老弟,咱們真是有緣啊,一起在翰林院,一起去江南,現在又一前一後回來京城,今後可要多親近才是。」這話稍有些突兀,若是順著他往下說,指不定會冒出什麼業哦子來呢。沈就不著痕跡的抽出手,呵呵笑道,「已經夠親的了,再親就得搬被窩去思濟兄家睡了。」惹得眾人笑成一片,也就把這茬繞過去了。

這時候,碼頭上那些不是迎接波就的官員,也湊過來向他問好,沈就一一笑著回禮,等到擺月兌出來時,已經是臨近中午了二眾人正要登牟進京,唐汝樓突然提議道,「這個點了,還是在通咐吃個飯,然後下午回去,正好晚飯前進京。」他都這麼說了,眾人縱使跟他不是一路,但今天都是來接沈就,也不好再說什麼。

唐汝樓便領著眾人,到了通州最有名的酒樓,食為天」他顯然是用心良若,早定好了最豪華的包廂,點了最珍貴的酒菜,眾人一到,立刻開席。

這些人全都是翰林出身,人中龍鳳,哪個不明白,唐汝稀這番做作是為了什麼,有心要提醒沈就,不要著了他的道,但想一想還是算了,……,能算計這家伙的人,估計還沒出生呢二然後就是排定座次,沈就是今日的主賓、自然坐了主位,唐汝稀坐在他右手邊的主陪,眾人本想讓官職最高的徐渭坐在沈就左邊,但他卻眨眼笑笑道,「還是請張太岳坐吧,太岳兄是嘉靖二十六年的前輩,咱們還是按規矩來吧。」說完便一坐在波就對面,怎麼勸都不起來。

張居正不禁搖頭苦笑道,「文長兄,你這是寒磣我啊。」話雖如此,他還是坐在了沈就的左手邊。眾人便按著及第年份敘座,然後傳菜開席,為波就接風敬酒,自然不在話下。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自然要說些閑話,可讓沈就奇怪的是,這些人只是異口同聲的,向他詢問蘇州城的事兒,諸如市舶,抗僂之類。

對于他提問京城的事情,卻一梭星游過去,岔開話題,仿佛在忌諱什麼。

于是他知超的不問,一頓飯便在這種怪怪的氣氛中過去了。歸程中,他與徐渭幾個共乘一車,馬車隆隆,剌面肯定听不見里面說話時,他才開腔問道,「京里現在怎樣?」

面上還是那樣,可私底下暗涌波急,吃人不吐骨頭啊。」給渭搖頭笑道「不得不說,拙言,你不該這時候進京啊二一「好像我願意來似的。」沈就翻翻白眼道,「要是可以,誰願意離開花紅柳綠的蘇杭天堂,來北京吃沙?」

孫鋌笑道,「北京不宜居啊,我正在請調,回南方去當官。」他現任翰林院侍讀,已經閑了好幾年,靜極思動,想出去做官了。

「你那里事兒少,說走就能走。」諸大綬不無羨慕道,「像我,到現在還沒把《元史》修完,哪也去不了二」

沉就關切問道,「我離開翰林院都已經六年了,這六年里你一直干那個活?」哎」諸大綬沒好氣的瞪他一眼道,「你惹了李默然後拍拍走了,倒把我和端甫好坑。」今日翰林學士階段臉收《元史》的修訂成果,兩人不能都來,便一個當代表,一個留在家里頂著。諸大綬說著又有些欣慰道,「不過這幾年也不是白忙,加之元朝也不長,估計年底就能完上了。」

吳兌笑道,「這可是大功勞,一旦完上,你們倆必然聲名鵲起,連升三級都是有可能的。

「我倒寧願繼續埋在故抵堆里」諸大綬卻搖頭道「那樣倒能睡個安穩覺,不至于整天提心吊膽。」

怎麼?」吟就听了一會兒,問道,「怎麼,現在的氣氛很緊張嗎?」

「何止是緊張,簡負是劍拔弩張。」孫錢夸張的比劃一下道,

「兩邊人明爭暗斗,就差掐起來了。」

這可不像徐閣老的風格。」沈就搖頭道。

什麼徐閣老。」徐渭搖頭道,「是裕王和景王。」

他們倆?」波就暗吃一驚道「我怎麼沒听說二,這是上個月的事兒「吳兌為沈就分解道,「原先一直無後的景王誕下一兒,而裕王的世子天折了,一下子雙方的地位便顛倒過來,讓原本騎牆觀望的嚴黨分子,一下子旗幟鮮明的為景王搖旗吶喊,那邊裕王世子新喪,士氣低落,為了避免一敗涂地,他那邊的官員,也毫不相讓,針尖對麥芒的干上了。」

這事兒的背景,沈就是知道的當今聖上萬壽帝君嘉靖皇帝,因為自幼體弱多病,成年後又亂服丹藥,導致斟料質量極差,費勁生了好些兒子,卻沒養活幾個,最後成年的,也就是老三裕王和老四景王兩根孤苗苗,還仿佛先天不足一般,兩人的身子一個比一個差,不到三十歲,便渾身是病,空對著滿屋子嬪妃,就是生不出女圭女圭來。

雖然裕王稍長于景王,但景王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長得像嘉靖帝。加之皇帝一直態度曖昧,遲遲不肯立儲,所以朝中大人幾乎一致認定,這二位誰能生皇長孫來,誰就是將來的儲君!對于這一點,兩位當事人也深信不疑二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造人大開始了、最初幾年,雙方想著各憑本事,整日里辛勤耕耘,遍灑雨露,希望廣種薄收,但無奈他們爹的種實在不成,地種了不少,可就,是不長莊稼二後來只好請人幫忙,呃,不是,請人幫著生,而是請人幫忙,讓他們能生出娃始來。

兄弟倆的性格不習,選擇的路也截然不司。先說景王,因為長得像他爹,便覺著這是最夫的資本,言行舉止都可以模仿,甚至對道家的狂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于是他請龍虎山的道士幫忙,希望借助神仙之術,搞出個,女圭女圭來。

而裕王那邊,這位爺生性柔弱,很听人話,他的老師,國子監祭酒高拱說,「別信那此玩意,那都是騙人的。」裕王便不信那些方士,按照正統方式求醫問藥,最後在李時猿那里、得到了調養身體,以固腎水的方子」堅持幾年,終于生出了兒子。然後一個月就天折了不要緊,再生,這個命長點,施就離開蘇州時,還听說裕王慶賀世子兩歲生日呢,誰知道剛進京,又天了然而同時,景王生了…

事情這下好玩了。

第一章,還有一章,這個是沒問題的…大家放心,最多忙過下個,禮拜,便能恢復正常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官居一品最新章節 | 官居一品全文閱讀 | 官居一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