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第一九一章 王江涇大捷

作者 ︰ 三戒大師

當世名醫李時珍的幫助下,胡宗憲一次毒翻了上千斬首七百余人,極大的提振了明軍的士氣。WWw.NEiyu.cOM當陳東領著徐海的主力氣勢洶洶回來報仇時,胡宗憲出人意料的于石塘灣再次設伏……倭寇滿以為此地經過兩戰,定然安全無比,結果被又一次殺出來的明軍一下打懵了,一場廝殺下來,丟下四百多具尸首往北而走。

此戰明軍先敗後勝,斬首千余,史稱‘石塘灣大捷’。

收到倭寇終于進入圈套的消息,張經如釋重負,留下李天寵率領一萬官軍繼續監視王直部,自己則率領兵趁夜色悄悄走了。

李天寵也是足智多謀的大將之才,他知道倭寇都怕了兵,便命令站崗的部下都穿上藍色衣裳,纏上黑色頭巾,造成兵仍在營中的假象,果然使倭寇畏懼不前,一直到戰役結束都沒有再來。

∼~∼∼~~~~∼∼~~∼~~∼∼~~∼∼~~∼∼~~∼∼~~∼∼~~~∼∼~~∼∼~~~

張經出發的同時,即刻命俞大猷督永順兵出發,北上平望,以扼倭寇退路。又令胡宗憲、盧率保靖兵追敵于後。同時命湯克寬的水師中路迎擊。四路大軍齊頭並進,將倭寇的東西南三面團團圍住,只要其無法北上,便一定會被明軍包圍!

直到此時,徐海陳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明軍合圍了……他們仍然以為,在石塘灣踫到地明軍,乃是張經為了守備嘉杭所布置的重兵……兩人是打劫而不是造反,對浴血攻堅沒有興趣。

徐海便對陳東道︰「兄弟,明川沙窪的那兩萬多軍隊可是實打實的。」

「在石灣的一萬五六也不是虛的。」陳東點頭道︰「咱們還是換個地方打吧,反正蘇杭一帶富庶地城市多得很,他張經就是會撒豆成兵,也不可能全都守得這麼牢靠。

「嗯,我算計張經已經沒兵了。」徐海狠狠點頭道︰「咱們去蘇州,那里肯定空得很。」

一番合計之後。臘月十凌晨。倭寇從嘉興逃至唐家湖。準備過吳江往北竄至蘇州。

誰知唐順之和譚綸經恭候多時。兩人率領兩千吳江兵……以及兩萬當地民夫攔河蓄水。待倭寇抵達吳江時。先行決開堰堤。一時間水勢洶涌。倭寇根本沒法渡江。

譚綸惋惜道︰「可現在是枯水期。若是春夏汛。這一下就能把徐海喂了王八。」

唐順之一身戎裝披掛在身。灑然笑道︰「足矣……」便親帥自己訓練地紹興水軍。乘坐快船三十艘。趁水勢襲奪倭寇舟船。倭寇長于陸戰而不善水戰。竟然被奪去船只十余艘。其余也被盡數焚毀。

倭寇無法渡江。只得退回平望。出兵以來接連受挫。其銳氣已經盡喪。徐海陳東也意識到可能計。便驅趕部下原路返回。想回到拓林老巢。結束這次不成功地出擊。

們原路竄回王江涇時。因為顧慮部下士氣低落、又累又餓。一旦遇伏恐遭不測。徐海便命令部隊暫且駐扎。因為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所以徐海分兵力駐守運河南北兩個交通要道——秋茂橋和楊家橋……主力則進駐王江涇鎮內吃飯休息。此時倭寇兵力已聚攏達八千余人。全部是可戰之力。

但沒有休息多久,胡宗憲、盧鏜的追兵終于到了,雙方于十九日凌晨,方大戰于王江涇南的秋茂橋。

經過接連的勝仗,明軍已經完全打出了氣勢,胡宗憲將倭寇已被各路大軍合圍的情況曉諭全軍,眾軍無不歡欣鼓舞,尤其是麾下的保靖土兵,唯恐被人搶了戰功,向著秋茂橋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瘋攻擊。

但倭寇豈是易于之輩?雙方在這座九丈石橋上展開了反復爭奪,殘肢斷體鋪滿橋面,鮮血將運河都染紅了數里。

明軍本來就只有六千多人,全憑著一股氣勢才撐了兩個時辰,便漸漸泄了氣。胡宗憲看出端倪,親帥一百刀斧手在陣後督戰,不近者死,退者死,猶豫著同樣死!這才勉強撐住了局勢,但他也知道,如果其他部隊再不來,防線崩潰是一定的了。

就在他快要絕望地時候,東邊地平線上升起一片紅雲,旋即便滾滾而來。待近一些了,胡宗憲與盧終于看清楚這是一支紅巾裹頭的部隊,不由齊聲高叫道︰「紅頭軍!」

一听是大名鼎鼎的紅頭軍,明軍一下士氣大振,而倭寇顯然對這個名字頗為忌憚,雙方的士氣一下子顛倒過來,倭寇終于收兵縮回王江涇,明軍也終于守住了行將崩潰的防線。

胡宗憲與盧鏜分外激動,兩人快步迎

能可貴的援軍。誰知雙方一踫上,紅頭軍將士便蹲:氣,許多人甚至當場昏死過去。他倆找到疲憊到極點的丁僅、丁時父子,才知道原來是俞總兵擔心這邊守不住,命令紅頭軍火速先來增援。丁氏父子率領手下狂奔一百里,中間一次都沒有休息……

丁僅扶著腰站直了,歉意的笑笑道︰「來得太晚了,沒幫上什麼忙。」

胡、盧兩人搖頭大笑道︰「不早不晚,正好及時!」

∼~∼∼~~∼∼~~∼∼~~∼∼~~∼∼~~∼∼~~∼∼~~∼∼~~∼∼~~∼∼∼~~∼~~∼

無論如何秋茂橋是守住了。下午時分,俞大猷率軍抵達,到了晚上,湯克寬的水師也到達,此時明軍地數目是倭寇的三倍有余,且氣沖斗牛,正是破敵良機!

湯克寬、盧鏜、俞大猷胡宗憲召開戰場會議,湯克寬在眾人中地位最高,他認為要等張總督趕來再發動總攻。

胡宗憲卻不同,他對眾將道︰「我觀匪首徐海也在陣中,其麾下倭寇極為精銳,如果不趁其士氣受挫趁機總攻,一旦等他們恢復元氣,一定會從小道逃跑的!」

俞大猷和盧鏜也贊同胡憲的意見,湯克寬孤掌難鳴,只好答應先用水軍控制王江涇所有陸路通道,再于黎明時分合擊敵軍。

經過一夜的布置,當號炮響時,胡宗憲、盧鏜部仍由秋茂橋向北進攻,湯克寬和俞大猷從左右夾擊。

擔當先鋒,乃是有著驚人恢復能力的紅頭軍,丁氏父子身先士卒,家兵家將誓死相隨,冒刃力戰,像一支鋒利的紅纓槍,一下便攻過橋去。

前兵方銳,後陣乘之,大從四面八方殺過來,喊殺聲驚天動地……附近各縣鄉勇也趕來助陣,就像韓信的十面埋伏一般,令倭寇肝膽俱裂,完全喪失了斗志……他們既疲于奔命,又病于饑餒,再加上背水作戰,三面受攻,于是大潰敗!!

徐海一見大事不好,刻帶著他的兩千精銳認準了東邊就跑,其余地人死了就死了並不心疼,反正只要大明海禁不開,補充兵力就是易如反掌。

陳東一見老大了,也帶著自己的五百鐵桿緊緊跟上。其余的倭寇還沒反應過來,便已經被二位老大拋棄了,哪里還有再戰地道理?便紛紛戈甲棄地,四潰而逃,多伏地受刃,或跪而乞哀者無數,明軍斬獲二千余級,俘虜八百多人。

但眾將領絲毫不敢松懈,因為徐海和陳東帶著四千多倭寇,狗急跳牆,猛沖猛打,竟然真的沖出了包圍圈。不能讓這兩個血債累累地畜生跑了,胡宗憲和三位大將率軍窮追不舍,沿途又擒斬倭寇千余人,一直追出四十里外還不罷休。

徐海出來混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被人攆得如此狼狽,他騎在馬上,回頭大罵道︰「狗日的追啊,追得上老子嗎?」

明軍確實追不上,雙方已經相距好幾里了……但要想抓住一人,除了追之外,還有個更好地辦法,就是攔!

寇逃到一個叫周家的村子時,只听得一聲炮響,一員銀甲雙刀地戰將,率領五千兵擋住了徐海的去路。

徐和尚這下是沒念了,他對手下嘶聲道︰「如果突破不了這道防線,這里就是我們的墳墓了。」說著仰天大吼道︰「但是我不想死!」一眾倭寇被首領激起了獸,齊聲吼叫道︰「殺過去!」便在徐海和陳東的帶領下,瘋狂的向兵沖過去。

一方是困獸猶斗的凶殘倭寇,一方是氣勢如虹的勇猛兵,慘烈的廝殺又開了!

現在還在作戰的倭寇,都是徐海部的精銳,皆乃武藝高強的亡命之徒,確實要比兵強大許多,但瓦氏夫人率領子弟兵死戰不退,付出一千人的代價,硬生生抵擋了倭寇半個時辰。

追在後面的紅頭軍終于殺上來了,俞大猷的永順土兵也餃尾而至,從背後給予回光返照的倭寇最後一擊,如沸湯潑雪一般消滅了所有倭寇。

戰後清點戰果,僅王江涇一役共斬首六千余級,俘虜近兩千余,繳獲的倭刀便有五百百余吧。其中匪首陳東傷重被俘,但更重要的徐海卻不知所蹤……

分割

恩,仗打完了,該內斗了……哎,嘆息一聲,唉……(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官居一品最新章節 | 官居一品全文閱讀 | 官居一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