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第九二一章 君(下)

作者 ︰ 三戒大師

「皇兄」噓寒問暖之後,潞王拿出了一個十分古樸的錦匣,恭敬的送到萬歷面前道︰「這是臣弟hu 重金,為您求得的「金頂仙丹」據原主說,此丹藥乃是他年輕時,在峨眉山采藥時,得遇一位仙長所贈,所用藥料均采自神府仙境,非人間所能得到,能治百病。」

「仙丹?」因為嘉靖皇帝的緣故,萬歷素來對這套神仙鬼怪的東西不感冒︰「你什麼時候也信這個了?」

「臣弟一直都信的」潞王道︰「為了防止萬一,臣弟幾天前已經試服了半月,效果那是立竿見影。」為了讓萬歷放心,他當場打開錦匣,當場自服一丸,神態自若。

萬歷見那仙藥黃潤晶瑩,確實不似凡間之物,再說既然潞王試過,想必至少吃了是沒害的,便讓客用收下道︰「你有心了。」

「嘿嘿」潞王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臣弟要先告退了。」

「怎麼竹來就走,不去看看母後麼?」

「不瞞皇兄說」潞王壓低聲音,神秘兮兮道︰「這種丹藥,身體不好的吃了,祜病強身,身體要是沒病,就補腎壯陽臣弟得趕緊回去了,這樣子去見母後,實在不雅。」

「呵呵」萬歷會意的笑了,他想到自己病重以來,已經很久未近女s 了,不由心中一酸,擺擺手,示意他可以走了。

潞王離開後,已經被封為貴妃的鄭氏從帷後轉出,面頰還有些緋紅,顯然也听到小叔子的那些話了。

萬歷心中更加黯然,都不敢去看鄭貴妃哀怨的眼楮。

鄭貴妃一直想要個兒子,但因為萬歷腎水稀薄的緣故,椒房專寵幾年也只生了個女兒,听說那仙丹可以補腎壯陽,便慫恿萬歷道︰「潞王也是一片忠心,皇上不妨用幾顆試一下。想必就算吃了不能長生不老,至少也能強身健體治百病吧。」說著就要拿起一顆往萬歷嘴里送。

「荒唐,試藥的太監還沒用過,就往朕嘴里送?」萬歷呵斥一句,卻也意味著同意了。

還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到了二十八那天,試藥太監已經服丹七天,七天里唯一的異常,就是精神健旺了許多。每日里健步如飛,可以不眠不休根據潞王的說法,就是太監沒有那話兒,所以藥效只能發揮在別處。

這幾天,萬歷又讓人翻書,查找金丹仙藥之類的記載,結果書上比比皆是,尤其是前人筆記,就沒有不記載飛升啊、神仙啊、金丹啦、

玉l 啦之類的東西。這麼多古代的大才子,包括人品絕對可信的蘇東坡、司馬光,應該不會集體胡說八道吧。至于正史上語焉不詳,似乎可以理解為「子不語怪力亂神,……總之似乎、大概、也許,應該是有些神仙之物存在的。

加之誰也不希望自己躺在病榻上迎接新年……

更重要的是,有鄭貴妃這個超級無敵大嘮叨,七天里重復了不下一千遍六「皇上,你就吃了吧,最多沒有效果,又死不了人……」

萬歷終于、終于,將一顆「金丹」用水送服了第二天,宮里一片喜氣洋洋。自吃了潞王進獻的「仙丹,後,萬歷的病好似一下子被驅走了一半,感覺渾身暖潤,也有了力氣,竟然能下地了。更可喜的是,他吸福壽煙的次數,明顯減少了。即使煙癮發作,也沒那麼撕心撓肺的難受了。

兩天來,他除了時常坐在安樂椅上養神外,居然還有兩次走出了殿門。看到外面為了迎接春節,貼上了大紅的窗hu 、掛起了火紅燈籠,到處一片紅紅火火,萬歷第一次感到,活著真的很美好。

想必只要再服幾粒丹藥,自己就可以痊愈,然後享受魚水之歡,萬歷心里更是高興,命人擬旨重賞潞王。

慈寧宮那邊,李太後才听說皇帝吃了潞王進獻的丹藥,不由十分擔心,命人移駕,到乾清宮探視。

進得宮來,見皇帝居然穩坐在龍案前,氣s 確比前天好多了,李太後總算略微踏實了一點,勸阻的話也換成了,教訓皇帝這次好了以後,要知道節制,不能再糟蹋龍體了。順道又把鄭貴妃夾槍夾棒說了一頓,這才滿意的打道回府。

雖然鄭貴妃嘟起了嘴,但萬歷心情大好,晚飯竟吃了一整晚珍珠米。飯後客用又奉上一粒丹藥。萬歷接過來仔細端詳,只見那丹藥在燈下,s 澤更加光艷、形狀也似乎更圓潤。

「這等珍寶,令人不忍心暴殄了。「萬歷臉上l 出了m 醉的神情,然後接過宮女捧上的淡人參湯,很快地就著參湯把藥服下了。

當晚睡前,他又加了一丸,然後摟著鄭貴妃 ng睡覺,雖不敢真個銷h n,但一番纏綿親熱,是免不了的。但後來m 著親著,天雷勾動地火,直接擦槍走-…

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春節是一年里最重要的佳節。原本萬歷病重,宮里是準備從簡的,但內廷諸司見皇帝病勢恢復得很快,決定加緊掛燈懸彩,祝賀聖體安康。

因為決定倉促,因此宮人們一直忙活到年三十的凌晨,仍然沒有干完。

乾清宮東二條街的長廊下,太監們踩著梯子,將原先的普通宮燈,換成帶著長長穗子的大紅燈籠。因為天太冷手凍得麻木了,那個掛燈籠的太監,試了幾下都沒把燈籠吊在掛鉤上,不由小聲咒罵道︰「賊老天,一冬天不下雪,還能把人凍成冰棍。」

「加把勁兒吧,還有不多了。」下面給他扶梯子的道︰「回去請你喝酒……」

「是得喝點酒了,干了一夜,人都僵了。」

兩人正在說話,突然走廊盡頭,乾清宮方向一片s o動,幾名傳令太監飛跑著吆喝道︰「立刻換回原先的宮燈!」

「為什麼?!」盡管「不問為什麼」是太監們的規矩,然而忙活了整整一夜,臨了了,又讓換回來,實在讓人無法接受。

「放肆,有意見去司禮監說理去!」幸好今天傳令太監沒工夫,只是訓斥了一句,便匆匆往下一站跑去「哥,怎麼辦?」梯子上的太監有些發木。

「什麼怎麼辦,換回來唄。」下面的太監沒好氣道。

但很快他們就悚然了,因為地處必經之路,便見宮里的大太監全都往乾清宮涌去,過一會兒,太醫院院使率諸太醫也進了宮這可是半夜啊。

兩人跪在地上,面面相覷,就連他們這種低等級的火者,都能感到天要塌了。

天果然塌了,不久之後,乾清宮里傳來一陣女眷的哭聲,緊接著景陽鐘響,皇上龍取賓天了。

「皇上……」太監們哭成一片。

本來已經大好的萬歷皇帝,因為服了兩粒金丹,在夜里猝然死去…當然其中還另有隱情,但能對外公布的消息,就只能到此等程度了。

二位太後和王皇後,三個女人圍著遺體尚溫的大行皇帝,哭得昏天黑地。其余的嬪妃、內宦,跪在帷幕外放聲大哭。

但皇帝突然駕崩,有太多的大事需要處理,光哭是不行的,還得強忍悲痛拿出主意。

在司禮太監張宏,慈寧宮管事牌子邱得勇等人的安撫下,終于權且斂住戚容,到隔壁靜室議事。

頭一個議題,就是接下來怎辦麼。

「怎麼辦?」哭腫了眼的李太後問接替張宏的大內總管田義道。

「按照先例,應該是請內閣大臣,幾位國公爺入宮,襄贊太後處理大行皇上的後事。」田義輕聲答道。

「哪里還有內閣大臣?「李太後茫然道︰「听說不是都卷鋪蓋了麼?」

「一來,他們的辭呈皇上還沒批,二來,可以讓他們感恩,盡心竭力的輔佐新君。」應該說,田義還是太監里比較靠譜的人物。

「新君」李太後低頭看看自己懷里的孩子,那是萬歷皇帝唯一的子嗣一年僅兩歲的皇長子朱常洛。這孩子長得和萬歷真像,她恍然回到了十二年前,自己看著大臣,抱著自己八歲的兒子登極,然後就是不堪回首的八年。直到萬歷成年,母子倆才重新找回了安全感和尊嚴。

難道又要重演這段歷史?而且這孩子才兩歲啊,還要比前次最少多六年。

李太後想想就不寒而栗,許久才垂淚道︰「高宗皇帝臨終時,曾有遺訓︰「國有長君,乃社稷之福,爭奈東宮小哩難道又要讓這可憐的女圭女圭,像他父皇那樣麼?」「太後可以監國的「田義輕聲安慰一句,又覺著不妥,再加一句道︰「太皇太後更好。」

大家一看,心說,這有三位夠資格的,可不怕人手不夠了。

「…」李太後沉默許久,就當大家以為是默許了時,她卻語出驚人道︰「那何不直接立個長君呢?」

「可皇上就這一個子嗣…」田義心說,那能憑空變麼?

「但高宗皇帝還有兒子,大行皇帝還有個同母弟弟。」李太後沉聲道。

原來她是想讓潞王當皇帝,不過手心手背都是肉,這也並不意外。

「兄終弟及,也不是沒有先例,就讓潞王先當一任,但立常洛為皇太子,將來再接他的大位。」李太後緩緩解釋道︰「哀家記得,本朝就好像有這樣的安排。」

李太後好讀書,自然不會連這點知識都要求助,她不過是想讓別人道出來,更有說服力罷了。

「當年英宗北狩,太子…也就是憲宗皇帝才兩歲,國無長君。

在孫太後的受意下,景皇帝繼承了皇位,遙尊英宗為太上皇,立英宗長子為太子。」這可是在新君面前邀功的大好機會,田義還在沉吟,張誠搶著回稟道︰「說來也巧,憲宗皇帝當時也是兩歲。」

「但那是國家危難之際。」田義出聲道︰「鞋子眼看就要兵臨北京城了!」

「難道現在不危急?」田義畢竟才剛上位,有的是想挑戰他的,另一個大太監抗聲道︰「鞋子休養了十多年,早就兵強馬壯了。若讓他們知道了,我大明換了兩歲的天子,哪里還有敬畏,肯定會提兵入寇,再臨京城的!」

「還有南方的叛亂」又一個太監幫腔道︰「要是知道下任皇帝才兩歲,肯定野心更大了!「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把田義說的招架不住,只好告饒道︰「老奴說什麼不重要,還是請大臣們來擬遺詔吧。」他準備讓大臣們來解決這個棘手的難題。

「遺詔」一听這兩個字,李太後又想了讓她倍感屈辱,也是導致皇室被權臣欺凌的「隆慶遺詔,。不由怒火熊熊道︰「田義,哀家問你,決定新君的權力在哪里?是哀家,還是那些臣子?!」

「當然是太後娘娘了。」田義臉s 煞白道。

「那你為何要讓大臣來擬遺詔?」李太後y n森森道︰「莫非是在為你的主子把持朝政做準備引」

田義這才想起高拱、沈默,給李太後帶來的慘痛記憶,知道自己說什麼都沒用了。

第二天,身穿青衣角帶,在宮門外守了一夜的大臣們,才被允許進宮吊唁。

臣子們對萬歷這樣的皇帝,自然談不上什麼真感情,但一想到國家多事之秋,又沒了皇帝,還是憂慮難耐,悲從中來,放聲大哭起來。

在大行皇帝的靈柩前哭過後,等待他們的,是二位太後娘娘,擬定的潞王繼位,朱常洛為太子的懿旨。

大臣們一片茫然,雖然對萬歷皇帝暴斃毫無準備,但大家心里並非沒譜,因為六十年前正德皇帝暴亡,前輩大臣們的應對措施,已經載入史冊,堪稱經典。大家只要照方抓藥即可。

他們甚至已經在宮外想好了遺詔,要好生利用這個機會撥亂反正,挽回天下人心。

怎麼突然就沒有「遺詔,這個環節了,大家都望向跪在最後面的申時行。

…………………………分割………………一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官居一品最新章節 | 官居一品全文閱讀 | 官居一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