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1984 第一二八章 古怪的報紙

作者 ︰ 海桐

吃完晚飯,李玉梅從自己包里拿出自己早已經準備好的地圖,在上面比劃著給張嵐和小晨曦看,「就是這里,縣城的西邊,這里比較空曠,居民比較少,土地也不是什麼良田,比較適合見一個大型的石材批發市場,而且石材批發市場建成後,周圍的空地也足夠支持後續的周邊賓館飯店停車場之類的服務性行業的興起,不至于到時候出現缺地的局面。」

「嗯,」小晨曦點點頭,確實,從是地圖上分析的話,那塊地方確實是最適合建立一所大型的石材批發市場的,最主要的是交通還方便,只要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迅速到位,等兩三年以後,市場發展起來,周圍的配套全部成型,這里幾乎就是縣城經濟的一個大型的發動機,給縣城經濟起到的推動作用幾乎不可想象,「確實,媽媽說的這個地方確實很不錯,我們沒親自去那邊看過,並不是很清楚,但就這幅地圖上的資料來說,非常的理想,媽媽費了不少心思吧?」

「嗯,也沒飛什麼心思,」李玉梅眉飛色舞,張嵐的關心讓她心里一熱,張嵐自然也看得出來她真的對這件事情非常的上心,「那個地方我親自跑過去看過,很不錯,雖然地勢略微有點不夠平坦,但絕對不影響市場的建設,稍微平整一下就可以。這個地方離縣火電廠不遠,拉線架電都方便。確實是個好地方。」

「嗯,那媽媽你有大致地計劃了沒有?」張嵐問。

「有了,」李玉梅從包里掏出一份手寫的計劃書。遞給小晨曦,「現在還只是最基本的想法而已。」

張嵐湊過頭去,和小晨曦一起看,計劃書說地已經很詳細,整個計劃,包括後期的規劃,大概需要用到的土地面積約是3.5到4平方公里左右,市場建在什麼地方。哪一區域有什麼功能,哪些地方又作為將來發展的備用資源,將來在這些地方發展什麼,所有的一切都說的很詳盡,配合著面前的地圖,讓人一目了然。

在最後的項目資金地使用估計上,李玉梅經過估算,認為做成這個項目,大致需要80萬到100萬的資金,對土地的補償沒有這麼多。主要的就是市場的建設費用,因為計劃當中第一年不收租金,只收一點水電費和市場管理費,基本上沒有什麼收入進賬,所有這些資金當中,把第一年的市場維護費用也計算了進來。

這個價錢很合理,甚至于說很便宜,這麼大規模的市場,也就是在這樣的小縣城能出現這個價錢,如果是在地級市或者省一級的城市。這個價錢想都不要想。

怎麼樣?小晨曦望向張嵐的溫柔目光里向張嵐表達出這個意思。張嵐微不可察地點點頭,現在市場開發階段,用錢的方面很多,公司的資金方面有些緊張。轉載自看來只能夠從自己的小金庫里掏錢了,好在兩人的分紅已經出來,倒也勉強能夠應付這件事,只是這樣一來,自己兩人又變得渾身上下沒有幾毛錢了。

明白了張嵐的意思,小晨曦自然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應對。

「媽媽,」小晨曦有點為難,「按說這件事我們肯定要幫。而且這個計劃也是我們提出來的。沒有理由不實行。但是你也知道,最近摩托車公司那邊的產品就要上市。產品宣傳推廣方面的花費比較多,公司的資金方面有些緊張。」

「怎麼?」李玉梅心里一沉,「是不是這個計劃要緩緩?」

「那倒不是,」小晨曦皺著可愛地眉頭,猶豫了好久,才提出自己的建議,「媽媽,你看能不能這樣:我們把市場建設所需要的資金分批的投進去,按照媽媽你提供地計劃來看,整個市場的建設期大約在半年左右,但是現在已經是秋天了,冬天的時候大約有兩個月的時間無法動工,也就是說從開工到建成,整個市場的建設期在八個月左右,哪麼我們可不可以在先期先投入全部建設所需資金的30%,剩余的資金我們分批分次的投進來?」

「這樣啊,」李玉梅地心終于放下了一些,沉吟起來:分批進行資金地注入,雖然沒有自己預想的好,但也不是不可以接受,這樣地辦法,對張宗君家里的資金壓力也要小很多,雖然很想讓他們一次性把資金到位,但既然現在兩家已經成了親戚,自己自然也要替他們考慮一下。

「好啊,這樣很合適。」李玉梅終于下定了決心,不管怎麼做,效果都是一樣的,只要市場能夠建立起來,別的都好說。

「回頭我們會派一個人過來,共同和縣委縣政府組成一個石材市場建設開發小組,」小晨曦說道,「他也會負責我們兩邊的聯系和溝通。」

所謂的聯絡員,說白了就是資金使用的監督人員而已,大家熟歸熟,但是把錢放到你手里,我不派個人看著,怎麼能夠讓我放心,誰知道沒有監管會不會有人對這筆錢動心?

李玉梅自然也清楚,何況人家也是股東來著,幾十萬的資金在那里放著,任誰也不會放心大膽的仍在那里不管不問。

「好,」李玉梅點點頭,「等我們這邊的籌備小組準備好之後,我就會通知你們。」

廣告的設計工作已經找專人給辦妥,張嵐很前衛的在這個時候采取了懸念式廣告的設計,懸念是廣告在十幾年後已經沒有了什麼新意,但在1989年的時候,至少在國內,還從來沒有這麼做過。但張嵐相信在年。這還是極新鮮地廣告形式,充分利用人們的好奇心理,設置懸念。吸引大眾的關注。起到地效果絕非報紙上面那些清一色的介紹自己的產品多麼多麼優秀、有怎麼樣出色的功能,滿篇廣告上面都是文字,完全讓人不知所謂的廣告強的多,一個是要讀者看,一個是讀者要看,同樣的四個字,只是不同的排列方式,效果卻是天差地遠!

看到張嵐設計地系列廣告。那位設計師贊不絕口,連聲追問張宗君這廣告的創意是誰想出來的?自己一定要親自拜訪一下,能想出這種廣告形式的,絕對是天才!

張宗君當然不能說是自己六歲的兒子想到的,只好打了個馬虎眼糊弄過去。

1989年11月13日,星期一,在財政局上班的老王泡上一杯熱茶,美滋滋的拿起一份齊魯晚報翻看起來,看完頭版的各大新聞介紹,最近並沒有發生什麼大事。政策上也沒有身大的變動,對于體制內地人來說,從報紙上尋找蛛絲馬跡,關心國家政策的變動,幾乎成了一種天生的本能。

老王習慣性的翻開報紙的第二頁,眼角無意當中掃過報紙第三版,咦?好像第三版有點不同尋常?再仔細打量一眼,老王頓時就愣了:第三版空空的,什麼也沒有!連一個字都沒有!

注意力完全被第三版吸引住的老王,開始聚精會神的研究起第三版報紙上。為什麼沒有一個字的原因來。任誰看到這種情況,都會感到好奇的: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第三版會沒有一個字?至于原本打算要看第二版地內容,早已經被老王忘到了爪哇國去。

會不會是報社漏印了?這是老王腦袋里首先蹦出的第一個想法。但仔細看完第三版的每一個角落,老王放棄了這種可能。報紙的頁眉和頁腳上面地標題都在,上面的報紙印刷日期和裁紙線很清楚,如果是漏印的不可能把所有的東西都漏掉,單單只剩下頁眉和頁腳這兩點東西。

那有沒有可能是排版的時候版出問題了?老王繼續猜測,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偵探,很是過了一把福爾摩斯的癮,如果是最後印刷的時候工人排版出了問題,那也不至于還會出現頁眉和頁腳。

是不是廣告呢?老王開始琢磨第三種情況。但很快就否定了這種可能。先不說誰會花錢買這麼大版面的廣告,就是買了這個版面。這人地腦袋是進水了還是被門擠了,上面一個字也不印?

到底是哪個可能呢?老王心里郁悶地很,心里癢癢的,很想弄明白,總感覺自己不搞明白這件事,仿佛就心里貓爪似地難受。還是打個電話問問好了,老王拿起電話打到報社,沒成想竟然打不進去!

報社的人員今天也郁悶,電話從早晨到現在一直響個不停,而且無一例外,都是問第三版的空白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報社的工作出現錯誤,漏印了?

報社里的人員只好挨個的給解釋,這是一家公司做的廣告,並不是報社工作的錯誤出現的漏印。

電話里的人又問,那這到底是哪家公司做的廣告啊?

這還是第一次有人關心做廣告的公司呢!報社的工作人員撇撇嘴,感到很稀奇:平日里誰關心這個?看到廣告哪個不是直接忽略過去?但既然打電話的人問了,自己當然就要回答:做廣告的公司和我們總編簽了合同,要我們保密。而且人家是直接和總編聯系的業務,我們也不知道具體是是哪家公司做的廣告。

打電話的人也很郁悶,因為自己沒有得到答案,好奇心沒有得到滿足,但人家公司既然願意掏錢做一個什麼也沒有的廣告,那關自己屁事?說不定報社還很樂意呢,給自己省了不少的油墨錢。

這件事是如此的轟動,甚至連省委書記都驚動了,看到報紙上面的大片空白,省委書記的第一反應就是報社的工作出現了重大的失誤!作為山東省的省報,這種情況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定了定神仔細觀察過之後,省委書記否定了自己的看法,上面的頁眉和頁腳和清清楚楚的載那里呢。

想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的省委書記直撓頭,便吩咐秘書打電話到報社去問問是怎麼回事?這可是重大的事情,主編也沒有想到只是一個小小的廣告便能夠驚動省委書記這一封山東的土皇帝,趕忙親自向省委書記的秘書解釋,這是那個艾麗絲摩托車公司打的廣告,至于為什麼廣告是空白一片,他們也不清楚,但是人家既然給錢了,而且內容也不反動不與當前的政策相沖突——當然不會反動不會沖突,空白一片怎麼反動怎麼沖突?——自己當然就要給人家印上去。

原來是艾麗絲摩托車有限公司啊?省委書記點了點頭,放心了。只要不是報社出的問題那就好說,至于人家公司做什麼樣的廣告,自己一個省委書記還會去理會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

總之,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空白懸念廣告,就引起了所有看過這份報紙的人的關注,大家今天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今天報紙的第三版,究竟為什麼是空白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猜測,有的人認為是報社出現了印刷錯誤故意用這種接口故意掩蓋自己的問題;也有的人說不知道是哪家財大氣粗的公司做的廣告。但是這一種觀點剛被提出來就被听到的人駁斥,哪家公司做廣告不是把廣告位做的滿滿的,誰會腦袋被門擠了拿錢給報社卻上面什麼都不印?

不只是在山東,在江蘇、浙江、福建、上海、安徽、江西同樣的情景在華正在不斷的上演著,所有看到今天報紙的人們都在議論著這個奇怪的問題,今天報紙上出現的第三版空白究竟是怎麼回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輪回1984最新章節 | 輪回1984全文閱讀 | 輪回1984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