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馬不吼奮蹄疾 二、一 度 春 夏 立 豐 碑

作者 ︰ 快樂一夫

——昌北新區特種鋼管一期工程建設回眸

踏上南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白水湖工業園的土地,遠遠的便有一片簇新的廠房映入眼簾。漸行漸近之後,廠房的氣勢在大片的黃土地上開始凸現,猶如荒原上的一座豐碑,向人們展示著她的雄渾、壯美。

廠區內,高大的廠房、寬闊的道路、整潔的設備、縴塵不染的微機*控中心、高自動化水平的生產工序、有條不紊的現場調度,無不透出一股股現代化、大生產的緊張氣息。看著冷拔、熱軋生產現場工人們繁忙的身影,看到源源不斷從生產線上下來的冷拔鋼管、熱軋鋼管,面對這座聳立的現代化新型工廠,誰能想象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風沙彌漫的荒漠之地呢?

高瞻遠矚果敢決策洪鋼四十余年的歷史中,有發展、有徘徊,有輝煌、有坎坷。在洪鋼這艘航船上,烙有幾代洪鋼人的辛勤汗水,他們無不對企業充滿無限深情,無不時刻心系著航船的止泊、揚帆。

曾幾何時,生存與發展問題開始突現在我們面前︰原料、市場兩頭在外,沒有穩固的坯料供應渠道,市場半徑大,銷售成本高;地處城區中心,運輸困難大,費用高,發展空間受到極大限制;隨著南昌經濟發展,城市建設重新規劃,城區面積急劇擴大,我廠所處區域被規劃為金融商業中心,「退城進郊」無法避免。

各種艱難險阻一齊襲向我們,形勢越來越嚴峻,生存與發展受到嚴重挑戰!怎麼辦?作為洪鋼這艘航船的掌舵人,廠長鐘虹更是感到了肩上擔子的沉重,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如果洪鋼被殘酷的現實淘汰出局?如果我們的職工沒有了賴以生存的崗位?不能!不能讓洪鋼的薪火熄滅!不能讓洪鋼職工沒有了飯碗!我們必須尋求突破!必須絕地重生!在鐘廠長的領導下,近幾年來,洪鋼人沒有停止過探索與追求。

經過廣泛調查、認真分析、研究國家宏觀政策、經濟發展趨勢、企業現實處境、主導產品優勢以及市場需求,「加快發展,做大做強」的思路在決策者頭腦中逐漸顯現,日益清晰,「兩管兩帶」是我廠生產經營幾十年的傳統產品,具有技術成熟、管理先進、質量優良、信譽卓著、市場鞏固等獨特優勢。我廠擁有一支身經百戰的職工隊伍。分析未來市場,預計近兩年,高壓爐管年需求量將達到35萬噸,我廠拳頭產品無縫鋼管在全國享有很高聲譽,產品供不應求。無論是從在新一輪市場競爭中保持來之不易的優勢,保持我廠全省最大無縫鋼管生產企業和國內冷拔無縫鋼管生產主要基地的地位考慮,還是從保持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保持廣大職工充分就業考慮,另行購地,異地發展,做大做強,做優做精傳統產業都是義不容辭,時不我待。

洪鋼的決策者高瞻遠矚,看準傳統產品發展的現實需要,及時抓住擺在我們面前的最後機遇,按照「改造建設傳統產品,加快發展,做大做強,內引外聯,形成規模」的「一地兩區」發展戰略,果敢決策,在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購地千余畝,建設新型特種鋼管、坯料基地項目及職工住宅,並完成了南昌大洪人昌北科技工業園的組建。

2003年9月28日,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白水湖工業園內大洪人昌北科技工業園奠基儀式上,獵獵的彩旗迎風招展,廠長鐘虹熱情洋溢的致辭向我們宣告了「一地兩區」戰略已邁出極為重要極為關鍵的一步,展示出一副洪鋼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

正是從這一天開始,使我廠無縫鋼管生產能力達到年產16萬噸規模,成為國內最大的新型特種冷拔無縫鋼管專業化生產企業,年產8萬噸的新型特種無縫鋼管生產線工程建設正式拉開帷幕。

創業艱難苦戰多打開記憶的窗口,曠野的狂風如狼嚎似鬼哭,漫天的塵土立地騰空,遮天蔽日。

沒有水,沒有電,沒有住房,沒有床,在生活的基本設施極度缺乏的狀況下,洪鋼人進駐了這片荒原。

2003年11月3日的夜晚與平常的日子沒什麼兩樣,在城里安逸的小家庭里過著舒心日子的人們甚至感覺不到夜風正在加強。可在昌北,我廠武保部5位首批進駐新區的同志正以無畏的斗志與惡劣氣候展開搏斗,開始了第一個不眠之夜。

狂風肆虐,白天搭好的帳篷傾斜了,變形了,地樁被拔起來了。同志們頂著風沙把地樁重新打進地里,可風又把它拔起來,反反復復,最後,在缺少工具、缺少材料的情況下,帳篷被風刮跑了……

首批進駐的同志沒有被困難嚇到,他們經受住了惡劣氣候環境的考驗,以軍事野營的方式在荒原上扎下了腳跟。他們頂著風寒執勤,冒著風沙工作,為了防止沙塵侵蝕,他們睡覺都得戴著口罩。不幾天的時間,他們就都曬得黝黑,但個個精神抖擻。

昌北工程建設指揮部于2003年12月27日遷駐工地後,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但簡易的工棚仍然抵擋不住曠野的風。進入冬季,風更大了,風更多了,石棉瓦的屋頂曾多次被大風掀掉,隨指揮部進區的同志多次在深夜頂風冒雨搶搭屋頂,保護財產設備,有的人在搶險中負了傷也不吭一聲……

2004年春汛來臨的時候,工程建設進入關鍵期。為了不影響施工車輛的正常通行,確保工程進度,指揮部下達了用彩條布覆蓋路面,不讓路面被雨水浸泡的指令。指揮部各專業組成員召之即來,冒著刺骨的寒風,顧不得傾盆的大雨,勇敢地投入到了護路的戰斗中。帽子被風刮走了,嘴里、耳朵里被黃土灌滿了,棉衣棉褲被淋濕了,但參戰人員沒有一個退縮。

難以忘懷的還有轉運耐酸花崗岩塊石的戰斗。指揮部各專業組的人員大多是知識分子出身,都不是干體力活的好把式,有的同志年齡還不小。但是,正是這些體格顯得有些瘦弱的同志,硬是用竹杠、用鐵絲、用雙肩,在一個上午將幾百塊單塊重上百斤的耐酸花崗岩塊石一塊一塊地轉運到了目的地。看著他們打著赤膊的瘦弱身體,看著他們肩膀上的血泡,敬畏之情禁不住油然而生。

還有扛運地腳螺栓的戰斗。

還有泥濘中搬運路軌的戰斗。

……

一次次都是硬仗,一次次都是苦戰。在這一次次硬仗苦戰中,進區同志發揚洪鋼人艱苦奮斗、不怕疲勞、連續作戰、敢于勝利的獨特精神,唱響了一曲曲創業的英雄戰歌。

敢叫日月換新天新型特種無縫鋼管工程是洪鋼建廠以來投資最多、工程最大、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程。在整個工程建設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建材價格暴漲、長時間雨水阻滯、施工現場水電不暢等等惡劣狀況,但洪鋼人科學部署,嚴密組織,按照時間倒推原則,統籌規劃,認真編制工程總體進度計劃各技術專業組按計劃要求,周密制定本組的工作計劃,並嚴格執行,確保落實。各參戰單位時時處處以大局為重,充分發揮團隊精神,團結協作,緊密配合,積極接受任務,主動承擔責任,遇到困難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充分調動了每位參戰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廣大職工信心堅定,斗志昂揚,始終做到了想工程建設之所想,幫工程建設之所需。

人心齊,泰山移。短短一年時間,我們在完成全部2825張外單位設計圖紙的審核,自己獨立設計圖紙2171張的基礎上,共完成36個建築單體工程;完成建築面積55504m2,其中鋼結構廠房34018m2,鋼結構廠房總重量達1800噸;完成 澆築總量33317m3、道路面積35004m2;修築圍牆3374m;完成綠化80余畝。

一期工程中,我們共安裝生產設備83台(套),重量達3716噸。此外,安裝開關配電櫃(箱)482台,,電機560台,架設電纜橋架2000米,預埋管線17500米,鋪設電纜線80360米;鋪設臨時水管3272米、雨水管3272米、污水管4800米、給水管3028米、循環水管398米、酸管522米;架設壓縮空氣管1400米、蒸汽管600米、煤氣管道280米。

透過這些數字,我們好像看到了那熱火朝天的緊張工作場景,好像看到了那些辛勤勞作的身影——工程指揮部面對龐大而復雜的工程,面對極大的困難和壓力,沉著指揮,運籌帷幄,解決了一道道難題,化解了一次次危機,創造了一項項紀錄,節約了一筆筆費用。

生活用水接進了工地,施工用電接進了工地,生活用水與主管接通,生產用電特批專供……

近300次的協調會議,近4000項設計、施工、安裝等問題的解決。

194件采購合同的簽訂,903台(套)設備的招標、采購,4259件配件的加工制作……

工期的如期保證,費用的有效控制。

一樁樁,一件件,費了多少周折,傾注了指揮部有關同志多少心血啊!

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為能遇上企業幾十年一遇的飛躍,參加這麼一場大戰而興奮,他們把投身新區工作視為難得的學習、鍛煉和提高才干的機會,工作中充分發揮個人聰明才智,在前期設計、審圖及後期的安裝調試中廢寢忘食,通宵達旦,提出了許多創新方案,解決了一個個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難題。

冷拔、熱軋的設備、電器安裝是一期工程中的重中之重,所有工作全都是洪鋼人自己承擔完成。盡管工程建設者們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辛勤工作,但不可避免的原因,導致7月底冷拔系統全線貫通和9月底熱軋系統竣工這兩個重要時點如期實現,存在極大困難,面臨嚴禁考驗。就在這個緊要關頭,廠長鐘虹力挽狂瀾,及時調整工作格局,改按專業組進行安裝為以無縫、熱帶、焊管三個分廠為單位開展工作,並由分廠向指揮部立軍令狀。從而驅散了人們心頭的疑慮,為一個個漂亮勝仗的取得奠定了基礎,從而確保了兩個時點如期實現計劃,將「不可能」變成了現實。

在安裝、調試過程中,工程指揮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及各單位參戰的技術工人每天工作都在12小時以上。特別是後期熱軋設備安裝調試期間,同志們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冒著**月份的酷暑高溫,苦戰60天,每天一身汗,一身油。為了搶時間,爭進度,同志們真正做到了舍小家,為大家,輕傷不下火線。有的同志中暑暈倒,稍作休息,重又回到工作現場,有的同志竟有一個多月沒有回過家。

「南昌速度」闊步向前2003年9月28日,昌北新區工程奠基動工。

2003年11月3日,我廠首批人員進駐新區。

2003年12月27日,昌北新區建設工程指揮部整體牽駐工地。

……

2004年5月1日,昌北新區40t、100t冷拔機試產運行。

2004年7月18日,新區3萬KV配電間受電成功。

2004年7月28日,新區一期工程中的冷拔部分竣工生產。

2004年9月28日,熱軋生產線熱負荷試車成功。一期工程竣工投產典禮在昌北熱軋廠房內隆重舉行。

一年,僅僅一年,洪鋼人便以洪鋼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同行業的建設史上也是罕見的速度和效率,在荒原上建起了一座現代化的新型工廠,令世人矚目,令南昌震撼。

一年來,省、市、集團公司、昌北開發區的領導余欣榮、凌成興、閻鑫元、張春明、陳雪山、李道海、孫琛琪、湯成奇等都親臨過我廠昌北一期工程建設現場視察工作、了解情況、解決問題。

最令洪鋼人感動的是省委書記、省長黃智權為洪鋼昌北新區生產專供電所作的指示,這一指示為新區的生產及時提供了必要條件。

最讓我們受到鼓舞的是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余欣榮2004年4月22日在新區視察時說的︰「洪鋼人創造了我們的南昌速度」。

是啊,我們的建設速度是驚人的。同樣,我們的技術也是一流的——采用發生爐熱煤氣為燃料、機械手自動加料出料的環形加熱爐是目前國內僅有的兩台極品之一,其各項工藝技術參數均為國內最好水平。

發生爐熱煤氣站配置6000Nm3/h煤氣爐6台,是江南地區最大的熱煤氣站,滿負荷工作可以供應南昌市50%的生活用氣。

¢140錐輥穿孔機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穿孔機組,生產效率高,所穿荒管壁厚精度能控制在+8%以內。

150t冷拔機為江南地區最大的冷拔機,以能拔制出江南地區口徑最大無縫鋼管載入史冊。

在熱定心設備的安裝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其技術超過寶鋼。

……

二次創業一度春夏立豐碑幾代夙願猴年奮起展宏圖我們戰勝了艱難險阻,我們取得了輝煌成績,我們立起了一座豐碑,我們昂首闊步走上新征程。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昌北新區生產的達產達標,隨著二期及後續工程的加緊進行,洪鋼的發展必將如沖破雲濤的旭日放射出萬里紅光。

發2004年11月10日《江西洪鋼》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好馬不吼奮蹄疾最新章節 | 好馬不吼奮蹄疾全文閱讀 | 好馬不吼奮蹄疾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