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揀殘花插淨瓶 尋——楊美古鎮

作者 ︰ 蒙古草原鷹

那日,一時興起,想到去楊美古鎮走走,想去領略山野中一份古樸的歷史。從前沒有去過,擄了葉子一起去。兩人都是沒有去過的,葉子說查過地圖了,大概知道路線。于是便在淅淅小雨中出發了。

我因為那兩天一直在忙,也在于我平時都不是操心慣了的人,尤其對于路線都是痴呆狀,每次外出大抵也是單位集體出去,偶然朋友們一起去,自然會有人知道,從未操心線路和行程,只安靜坐車到達目的地。走過挺多地方,別說路程,就是連名字也不在記憶中。

剛剛出城就找不到路了,問過路人拐入一條不堪入目的泥水路,葉子說這叫「水泥路」,我詫異?這叫水泥路?「是啊,水和泥的路。」「哈哈哈,對!水和泥的路,叫‘水泥路’,精闢!」

無數大型卡車在坑坑窪窪的泥水路上搖搖晃晃、東倒西歪,路過身邊特害怕它會傾軋過來。好不容易才磨蹭過這段艱難無比的道路,雨也慢慢停下來了。一個小時後方看到碧綠的原野,遠處青黛的秀麗山形。

看著路上的標示一直往前,江西鎮到了,沒有看到楊美古鎮的指示牌,路是平坦的硬化路面,車子便爽歪歪地奔跑起來,一路向前,感覺怎麼不對了呀?該不是已經過了楊美了吧?看到扶綏的路牌,停下來問過一個路人,才明白早已超過楊美。哈哈哈——

回頭在再顧的小雨中繼續前進,雨中的原野那麼蒼翠,那麼寧靜。在稀疏的細細雨絲中一種幽幽而來的美沁人心扉。望眼車外,這樣的山水這樣的行程,只一個字︰妙!

幾經反復,在鄉間小路上「兜風」,好不容易才到了楊美,已是中午時分,饑腸轆轆。

簡單吃過午餐,雨已停歇。繞楊美古鎮的舊城區走去,路上鋪的是彩色的不規則石塊,被若干年中無數雙腳觸模得光潔發亮,看到不同時期的建築︰明代和清代的老宅,都是幾進幾出的結構,中間是堂屋也就是客廳,正對大門的是祖先牌位,有供桌和官帽椅,也叫太師椅。看得出是大戶人家家長之類的人物之位置。旁邊是廂房,可能是各方家眷居住之所。

老宅的外牆大抵是青磚構築而成,薄薄的青磚平鋪一層一層疊加起來,人字的屋脊蓋著青瓦,處處老舊處處滄桑。有一些老屋還住著人呢,老屋顯得陰暗無光,而且極潮濕。

走到碼頭,在我的想象中,碼頭應該是平坦的廣場,整齊劃一的台階,如今不再繁華,但也絕不是幾塊大石頭就成為了過去曾經繁華熱鬧的碼頭。現實離想象還是遠了點。葉子一再說這里曾經是個經濟貿易的樞紐,是個繁華所在。只看到幾塊被磨蹭的光禿禿的大石頭、可能有幾百年樹齡的大榕樹外,看不出其一點點繁華的影子。大石上一排鑿砌的淺淺的石階或許算是往日繁華的印記吧。

有意思的是,各個不同的處所都有一塊牌子︰下雨打雷時,請遠離此處,注意雷電。呵呵呵,難道此處是天打雷劈之所在?兩人遂大笑起來。

走入幾戶大戶的人家,黃氏莊園︰看得出以往的繁榮,佔地之廣、屋宇眾多。在過去那就是鄉紳一級了吧?我家祖上是地主也沒有如此輝煌的祖屋。一個老女乃女乃半躺在一間屋子的躺椅上,面前放著的可能是她閑日里自己做的小小的針線活兒。有小鞋子、小木偶、小掃把等等,是想著幫襯一下,但又想到可能落入婦人之仁,就沒有光顧,心中多少有點不安。

一家五進堂的屋舍,看到的是五處結構一致的一個堂屋加兩邊各一的廂房。每兩處屋子之間是一個天井,屋里陳設是現代仿古的家具,犄角旮旯里擺放的倒是幾只看起來應該是古舊的雕花木椅,看出不是什麼名貴木材。

最里面可能是內屋,隱蔽所至。

我看不出它科學的結構,美學價值似乎也說不上。還不如陰暗潮濕的老古屋漂亮。

坐在江邊的大榕樹下休息片刻,看到一只嬌黃的小蟲,像瓢蟲的樣子,但顏色是女敕黃,葉子說是「金龜子」,我的印象里金龜子應該是很大的甲殼類昆蟲,是一種閃著孔雀藍光的有翅類昆蟲吧?但我不確定。

小蟲趴在樹樁上,很漂亮。仔細觀察發現她正在產卵,肚皮下是一小堆有著黑黑芯的卵泡,用樹枝輕輕扒拉開小蟲,看清楚了蟲卵。小蟲掉到地上便開始裝死,停下不理它,也擔心自己害死了它,一會子工夫,小蟲感覺沒有威脅時,自己又爬上了樹樁,還好!我沒有像葉子說的弄丟了它半條命,只是可能弄壞了幾顆蟲卵︰懺悔一下下。就是在這清澈的午後,像小時候一樣逗一逗小蟲也是件很快樂的事情。

一路走一路看下去,一路說說笑笑,走了幾個小時倒也沒覺得很累。

;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自揀殘花插淨瓶最新章節 | 自揀殘花插淨瓶全文閱讀 | 自揀殘花插淨瓶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