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寶典 第76章 她也去?

作者 ︰ 安知

第76章她也去?

第76章她也去?

中山裝和旗袍,在華夏具有極為特殊的地位。從文化傳承到社會風尚,甚至和政治意義都有極大關聯。

林婉琴見他手指著這兩套衣服,不由訝然道︰「慕先生,這……有點不太合適吧?」

慕青魚正色說道︰「何謂禮服?服飾中要具備‘禮’的含義,才可以稱之為禮服。中山裝的四個口袋,第一個便代表‘國之四維’之首的‘禮’,恰如其意,而旗袍溯我華夏數千年女性袍服之美儀,可謂國服,這兩套衣服,怎麼會不合適呢?」

中山裝系推翻華夏最後一代封建王朝,在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前朝偉大領袖,中山先生所設計。

中山裝的封閉式翻領,顯示著嚴謹治國的理念;身前四個口袋,代表國之四維,禮、義、廉、恥,袋蓋為倒筆架式,寓意以文治國。

門襟設五粒紐扣,乃是代表「五權分立」,即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左右袖口各有三粒紐扣,分別意指民主、民生、民權三大主義,以及平等、自由、博愛的共和理念。

中山裝背不破縫,則意義在于國家和平統一的大義。

這種男性服裝,自中山先生開始,便風靡華夏,一度被前朝規定為一定等級官員必須穿著的制式服裝。而直至當朝,從偉大領袖開始,也歷來備受推崇,曾經成為華夏成年男子最常穿的服裝。

至于女性穿著的旗袍,又叫做「祺袍」,或「中華袍」。旗袍風靡也是始于前朝,經常被誤解為旗袍源自被中山先生推翻的華夏最後一代封建王朝,滿清旗女的袍服。

但實則並非如此,旗袍與旗女的袍服有一定程度的關系,卻並無直接影響。華夏女性著袍服的傳統,可以遠溯至周、秦,著袍服與「上衣下裳」並行其道。

漢族人穿著袍服的傳統逾兩千年,那麼滿族旗人的袍褂傳統歷史淵源如何,則是不言而喻的。

旗袍最是能夠體現女性身材,曾經擁有黃金時期,前朝曾明確將旗袍定為「國之禮服」,甚至做出過具體樣式的明確規定。

直至當朝,旗袍在一段時間的沒落之後,也漸有恢復元氣的跡象,曾經國家建議凡我國在外使節夫婦,以中山裝和旗袍為著裝,代表國家形象。

中山裝和旗袍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這樣的衣服,怎麼不能稱之為「禮服」呢?

林婉琴感到很頭疼,和慕青魚爭論這個問題明顯是不明智的。

中山裝和旗袍當然有資格稱之為禮服,但畢竟當下西風壓倒東風,國人慕外,滿街的西裝革履、洋裝蓬裙,一對連《聖經》都沒翻過的男女結婚還非要去教堂,找個自己都搞不明白是哪個教派的神父來主持儀式,這就是現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愛情寶典最新章節 | 愛情寶典全文閱讀 | 愛情寶典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