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氣誅魔 第三十七章大英雄的故事

作者 ︰ 天地一鷗

六人挖坑將三個東瀛惡盜尸首掩埋,然後啟程向南。快要到「英獵鎮」時,藤強說道︰「我養傷,睡樹林,效果好!」。五人便告別了藤強,帶著所有包裹,回到「英獵鎮」。

此時已是傍晚時分,太陽已經落山。「英獵鎮」上的店鋪大多尚未關門。六人今天雖然經歷了極為驚險的戰斗,而且受了不輕的傷,但都已被馨蓮治愈,而且還收獲極豐。他們心情暢快之余,便想找家好的飯館闊綽一番。于是他們在商街上走了個來回,先找了家頗為闊氣的客棧,寄存下包裹。隨後又出門找了家名為「無餓不坐」的雅致的酒樓,由店小二領到個一面臨街敞開的包間。

房間的裝飾頗為精美,全部桌椅均用料考究,雕畫精致。地上鋪著厚軟的紅棕色毛毯。五人剛剛坐定,便有身著端莊服飾,僅露出雙手和頸部的年輕女侍應端上茶壺茶碗,微笑著為五人各自倒上香茶,那茶清香裊裊,一聞便知道是好茶。陸靖看著女侍應不算漂亮的臉蛋,听她說道︰「上好的沁香雲霧,請慢用」,說完似有意地看了陸靖一眼,隨後便退出去了。

剛喝了一口茶,一位衣著嚴整,相貌平平的年輕男侍應送來了菜單,遞給了看上去年紀稍大的唐翊。幾人輪流點了七八道菜,男侍應便退了出去。

隨意聊了幾句後,陸靖看向包間外的裝飾豪華的大堂。大堂中離他們的包間二十步遠處有個供藝人說書唱戲跳舞的舞台,台上現在無人表演。

一個穿著十分暴露,身材玲瓏,面孔漂亮的女侍者朝他們走來,陸靖心跳微微加快,心想︰這女子應是到我們包間里來的吧。但那美女侍者卻是走進了離他們不遠處的另一包間,那房間里坐著三位男客人。

隨後不久,之前那位給自己倒茶的相貌平平,衣著端莊的女侍應走進了陸靖所在的包間。她手中舀了一張散發淡淡香氣的大木牌,木牌上寫著各種表演節目的名稱。

「為何那漂亮且衣著暴露的女子不到我們這里來呢?」陸靖心想︰「不會是嫌我們錢少吧?」他又看了看那個包間,很快明白了過來︰「是啊,那房間里全是男客,所以就讓漂亮且暴露的女侍應進去,好讓他們昏頭昏腦,多點些昂貴的菜。我們這里有兩位女客,若是那美女來了,女客心里會不高興,菜就點得少了。非但美女侍應不能來,美男侍應也不可以來,因為我們有三位男客,若是來了美男侍應,店家便會擔心男客不開心,不願多點貴的菜。」想到這里,他為自己的聰明而感到得意。

陸靖見那女侍應朝著自己微笑,便接過她手中的大木牌,看了一會兒,隨意點了一出名為「李牧戰匈蒙」的說書,價錢是二十銅錢。

女侍應出去不多時,便見兩位男侍應搬出一桌一椅,放到了舞台上。隨後一位五十來歲年紀,身著青色長袍的男子坐到了椅上,清了清嗓子,開始說起書來。

由于距離說書者較遠,且大堂中客人不少,有些吵鬧。五人听了一會兒,覺得听的不甚清楚。唐翊便道︰「我去問問能否到我們這邊來說書。」說罷便走出房去,叫住個侍者詢問,那侍者听後連連點頭。不多時,那說書的青袍老者便來到包間,坐在侍者剛搬進來的椅上。

青袍老者喝了小半口茶,開始說起書︰

「話說那趙國,自五十年前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軍力大盛,勝仗連連…」

馨蓮插嘴道︰「「胡服騎射」是個什麼玩意兒?」

老者被打斷了話頭,並無絲毫不悅,笑道︰「這位姑娘莫急,我正要講這個。先說說胡服。原本趙國無論民間還是官府,軍隊,都喜穿寬袍大袖,覺得瀟灑氣派。而那北方被稱為「胡人」的匈蒙族,生活在草原之上,極擅于騎馬游獵,穿的卻是緊窄的衣褲,被趙人視為丑陋。寬袍大袖和緊窄衣褲究竟哪個好看,畢竟是見仁見智。然而,穿著趙國的衣服,無論干活還是作戰,遠不如胡人的緊窄衣褲方便,卻是不爭之事實。」

「還有就是騎射,趙國馬匹不少,都是用來拉車,人坐在車上。而胡人卻是直接騎坐在馬上射箭,飛奔來去,極是快速。若是運貨物,兩種辦法差距倒是不大,但在打仗時,卻是相差甚遠。制作馬車耗材甚多,耗時耗人力,馬拉車行顛簸極大,速度又慢,轉彎不易,在戰場上遠不及來去如飛的胡人騎士,趙國馬車兵往往需要五倍于胡人騎士才可驅趕走他們,若是加上制作馬車的人力物力,那恐怕得十人才能對付一個胡人騎士。」

「因此兩點,趙國雖人力物力十倍于匈蒙族胡人,卻屢戰屢敗,年年被搶去大批牲畜財貨,殺死眾多百姓和兵士。」

馨蓮點頭道︰「原來如此,現在咱們很多人都是會騎馬的!」

老者微笑道︰「正是,咱們這些種地的民族,是從趙國武靈王開始倡導騎馬和穿緊窄衣服的,這便稱為「胡服騎射」,大大減少了咱們這些種地的民族與騎馬胡人的戰力差距。」

「趙國武靈王倡導胡服騎射之後,趙軍軍力大盛,對黥,魏,燕等國連戰連勝,奪得不少土地。但對那北方胡人,雖不像以往般一觸即潰,卻仍是敗多勝少,人命財貨連年損失慘重!」

陸靖奇怪道︰「趙軍和匈蒙族胡人不都一樣衣著和騎射嗎?而且趙國人比匈蒙人多得多,為何還是老是打敗仗?」

「這位少俠有所不知。」老者解釋道︰「趙國兵士雖會騎在馬上射箭,但都是成年後進入軍隊才開始學的,而匈蒙人卻是自幼便將弓箭當做玩具,馬背當成家,騎射本領當然遠比趙國兵士精湛。此其一也。」

「其二︰趙國僅小半成年男子入伍為軍,大多數男女老幼皆從事耕作制造,固定在一地居住,戰時需要兵士的保護。而那匈蒙人卻是全體男子皆嫻熟騎射,人人都是勇悍兵士,而所有婦孺老幼也都會騎馬,沒有固定居住的百姓需要保護。」

陸靖想到一事,插嘴問道︰「若是趙軍有千百個如藤強般的「樹之靈」族的人,一起升起藤條草牆,匈蒙騎兵的馬就會被絆住了吧?」

「那不成的。」唐翊道︰「「樹之靈」族人數極少,總共不到千人,且分散在各地的森林中,一般不願加入軍隊。而且藤強也只能將現有的藤草等物變大變粗,阻礙敵人,而不能憑空生出藤草來,所以只能在樹林草場處發揮戰力,而到了草木少的地方,便無用武之地了。」

眾人皆點頭。

說書老者繼續道︰「當時,趙**隊每當得知匈蒙強盜前來,往往都會勇猛出擊。但匈蒙人極為詭詐︰見到強大趙軍前來,便憑著馬快,四處躲閃,避而不戰。等趙軍分散或疲憊,匈蒙人便開始轉而攻擊,將趙軍各個擊破。因此趙軍雖多雖勇,卻是屢戰屢敗,多年來軍民死傷和財物損失不計其數,卻未能殺死多少匈蒙人。」

「匈蒙人並不從事生產,因此物資貧乏,他們見趙國百姓勤勞,物產豐富,趙軍又無力保護百姓,便常常成群結隊,南下搶劫牲畜財物,還將趙國男女青壯年抓去為奴隸,老幼則全部殺掉。被抓為奴的趙國男女,說話做事只要稍有讓匈蒙主人不如意,便輕則打罵,重則殺死,曝尸示眾,真是慘不堪言,宛如地獄!」

幾人听到這里,都覺憤慨難忍,陸靖更是雙拳緊握。

老者端杯喝了口茶,語氣一變,繼續說書︰「終于,老天開眼,遣「武曲星」下凡到趙國,降生在一個軍人世家。此人名叫李牧,自幼聰慧異常,身體強健。他少年時入伍,在軍中既熟讀兵書,又練得武藝超群,屢建戰功。」

有一年,李牧被任命為平北將軍,統一指揮趙國北方軍隊,對陣匈蒙。李將軍一改以往戰法,用多年時間造了許多堅固堡壘,足以容納所有軍民牲畜財物。每當匈蒙人出發來搶劫,趙國巡邏騎兵便迅速點起狼煙,遠遠地通知軍民趕緊帶著所有牲畜糧食財物躲進堡壘。匈蒙人擅長騎射,但卻不善于攻城,望著堅固堡壘,不敢進攻,只能悻悻而退。李牧將軍還立下嚴令︰凡有擅自出戰者,無論勝敗,一律軍法嚴懲。自此以後,趙國兵士便常常在堡壘城牆上看著匈蒙騎兵奔馳來去,徒然叫罵。兩軍對噴口水,不比拼武藝,只比拼口才!」

「雖然李牧此法使得趙**民人命和財物無損,但越來越多的人都認為李牧將軍是個膽小鬼,只會躲,不敢戰。非但匈蒙人對李將軍和趙軍極度輕視,連趙**民也頗多怨言。」

「李牧將軍盡管不戰,但卻不斷招募訓練士兵,整備兵器戰馬,如此過了數年。這一年,又到了初夏,開騾馬大會的時節。有幾位將官抱著萬一的希望,勸說李牧將軍出戰,豈知這一次,十分讓人意外的是︰李將軍居然答應出戰匈蒙了!」

「李牧非但準備出戰,而且一下子舀出了所有的家當︰共十萬騎射兵,五萬步兵,一萬三千重騎兵,千余輛戰車,埋伏在匈蒙人的必經之路上!」

「那一天,大批趙國百姓被李牧請來開交易大會,只見一大片草原上都是趙國百姓的牲畜糧食財物。又貪又狠的匈蒙人得知了這次騾馬大會的盛況,大喜過望,集結了所有能集結的男子,共十余萬人,興沖沖趕來。這些賊人以為這次還是與以往一樣,不會發生戰斗,所以僅有少數人帶著弓箭兵刃,大多數人只帶了大量繩子和布袋,也不結成戰斗隊形,人人自顧自地飛奔而來。」

「十余萬匈蒙騎士帶著對牲畜糧食財物奴隸的貪婪,和對趙**隊與李牧將軍的蔑視,風馳電掣地奔向交易大會,卻一頭沖進了趙軍的伏擊圈。只听得李將軍一聲令下,趙軍十幾萬精銳將士如下山猛虎一般,人人奮勇,個個爭先!他們帶著對匈蒙強盜的刻骨仇恨,和保家為民的高尚情操,當然還有立功升官的**,朝驚得目瞪口呆的匈蒙騎兵沖殺過去!」

「匈蒙騎兵見趙軍氣勢如山洪暴發,漫山遍野席卷而來,未帶多少兵器的他們嚇得毫無戰意,一觸即潰,轉身便逃,卻被背後包抄來的另一部分趙軍堵住了去路,于是十多萬匈蒙騎兵被壓縮成了一團。趙軍將士毫不留情地斬殺著這些昔日既凶悍又狡詐的搶劫者。趙軍重騎兵不顧身上濺滿鮮血,大刀猛砍,只見道道血水如噴泉般沖天飛起,成千上萬匈蒙人頭顱滾滾落地。射術精湛的趙軍騎射手在匈蒙人群近旁奔馳來去,箭無虛發,無數匈蒙人只覺得心口一痛,或喉頭一涼,便去見了閻王。」

「有一群匈蒙人想圍攻一位沖得太快而落單的趙軍騎射手,豈料此人竟是李將軍麾下一員大將,「武尊」級別的神射手唐將軍!唐將軍見這群匈蒙人想人多欺負人少,冷笑一聲,抽出一支極好的箭,彎弓搭箭,瞄了一會兒,選個好時機,一箭射出。這支箭名為「玄鐵箭」,單價超過三金幣,青銅箭身沉重,玄鐵箭頭銳利無比。只听得「突突突…」連串響聲,「玄鐵箭」一連射穿了六個匈蒙胡人的頭顱,六個賊人被串成一串,倒下馬來。」

馨蓮听到這里,奇道︰「這位唐將軍竟有這等本事,一箭射穿六個頭顱?!」

陸靖正听得來勁,隨口便道︰「人家畢竟是「武尊」級別的高人哪!你以為是我們的唐翊兄嗎?」

唐翊嘿嘿一笑,並不言語,心中卻極是神往,盼著哪天自己也有這等本事。

說書老者抿了口茶,繼續道︰「唐將軍連續射出「玄鐵箭」,每箭必中幾個胡人。此戰之後,趙國民間便多了一道食用的點心,用一根竹簽或細木棒串起多個圓形水果,蘸著糖吃,叫做「糖葫蘆」,其實是「唐胡顱」的諧音,意思就是「唐將軍一箭射穿多個胡人頭顱」!」

「這些胡人頗為悍勇,在如此劣勢下,居然無人投降,一波接一波朝趙軍徒勞地沖來。趙軍當然不會客氣,用弓箭刀劍痛快淋灕地發泄著郁積了多年的仇恨!才半天的工夫,十多萬匈蒙騎兵便死傷殆盡,滿山遍野都是死尸。戰場安靜了下來,趙軍將士們擔心有裝死的漏網之魚,便將戰場又巡視了一遍,凡是完整的匈蒙人身體全部在要害處補上一刀或一劍!」

「這一仗打下來,幾大部落的匈蒙成年男子幾乎死絕,部落中盡剩下老弱婦孺。自此以後,匈蒙人女人多男人少,活著的成年男子都成了「播種機」,擔負起傳宗接代的艱苦重任。只要是個男人,即便他最丑最窮最懶最笨,哪怕是缺胳膊少腿,缺鼻子少眼,只要不是嚴重性無能,一人娶上十幾個妻子實屬平常,也算是因禍得福。但造成的另一個不良後果就是︰自那以後,後代匈蒙人大都比先輩的強盜們丑懶笨了許多!」

說到此處,幾位听書者皆忍不住大笑。

說書老者功力頗深。他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平靜婉轉。有時讓听者拍案大怒,有時又使听者哈哈大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傲氣誅魔最新章節 | 傲氣誅魔全文閱讀 | 傲氣誅魔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