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王後︰許我邊關一世錦繡 第9章 天各一方

作者 ︰ 登州燕

最η新ウ章%節請搜索ˇ屋 檐i下文學網烏孫公主劉細君和親只準備了三個月,就浩浩蕩蕩的向著烏孫進發了。♀

送親之時,正是西域白雪紛紛之際,一路腳印泥濘,朔風怒吼,衰草哀哀,讓人禁不住掖緊了風帽的領子、袖口,擋不住這寒風刺骨,冷水成冰。

反對和親的東方朔挨了不少鞭子,放了回來之後,一直臥床休養,細君公主出發之時,他還是掙扎著起來,在鼓樂齊鳴的迎親隊伍前面嚎啕大哭,被皇上扔進了宦者署干雜活兒去了。

和親一事再也沒有人反對。

皇上劉徹對此次和親非常重視,一是為拉攏烏孫共抗匈奴,再者也是對細君心存憐惜,見她體質瘦弱,只怕不禁烏孫苦寒、酷暑,除了賜乘輿及御物之外,特置屬官、宦官和侍御數百人隨公主出嫁。

贈送的嫁妝極為豐厚,各色皮毛、絲絹裙裾、被褥無數,宮內匠人趕制各色金銀首飾,華麗無比,以對烏孫和沿途小國宣我大漢國威。

專門帶了工匠,修建漢地風格公主樓,讓細君公主單獨居住,以慰思鄉之苦。劉徹還特地安排樂工,用上好的沉香木,為細君制作了她所用的樂器,賜名「琵琶」。

烏孫王昆彌獵驕靡感激涕零,對細君公主格外尊崇,奉為右夫人,漢朝每隔一年派使者探視。

十里紅妝的送親隊伍從江都出發,行經安徽靈璧時,劉細君停車駐馬,在一處山岩前悄然佇立,手撫巨石,東望鄉關,久久不忍離去,以致于石上留下一枚清晰的手印,世傳「靈璧手印」」。

此情此景正是︰萬里窮愁天一方,曾駐鳴鑣倚靈璧,靈璧亭亭立空雪,石痕不爛胭脂節。

注︰烏孫的國王稱為昆彌。♀私以為烏孫及匈奴的人名怪異難記,實為音譯,因如此發音,故而直接為漢朝所記錄,並非我大漢人名有內涵意義在其中。所以各位親,只要分清是誰就可以,不必深究匈奴及烏孫各位的名字含義。

劉解憂送細君公主遠嫁之後,回到府內,正在沉思之時,門簾兒一動,閃進一個人影,解憂抬眼仔細一看,不是別人,正是自己難得一見的生身母親莦氏,常年只在隔院中走動,極少到後院中來。

如意在門口向解憂做了個手勢,解憂知道門外有人把風。

莦氏一臉的欣喜,撫掌道︰「隱兒啊,這下可好了,劉細君替你和親去了,咱們又白撿了個公主身份,這可好了。」

解憂不由又氣又笑,氣她說話不得體,如此的話也說得出口,又笑她竟會如此天真,世上怎會有白撿的便宜,那皇上會留著自己這個公主白養著的,真是不知該恨她好還是憐她,一輩子如此天真倒也好,省去了很多的煩惱。

解憂沒有接話,只問︰「莦娘,近來身體可好,家用可夠?」

莦氏不好意思的說︰「哎呦女兒啊,還是你體恤娘親啊,這老爺如今總也不進隔院,那姜氏又摳門,每月零用錢少的可憐,這眼看寒冬臘月的,也得添件冬衣不是,你也封了公主,得了不少賞賜,反正也是白得的,你看這…」

解憂見莦氏一臉的尷尬,說的又粗俗,雖然心生不堪,但也是無奈,何況錢財二字對自己來說,實在無可無不可,遂叫了青菡拿了些體己出來,交給莦氏,又囑咐不要到處宣揚,送了出去便罷。

青菡送了莦氏回來,氣鼓鼓的不說話,解憂笑著坐到窗邊︰「青菡這丫頭,如今氣性大了,當心小臉鼓成蛤蟆。」

青菡撲哧笑起來,恨恨的跺腳︰「小姐,我都替你喊冤,這一年省吃儉用搭進去的還少麼,怎麼就成了白得的了呢。」說到這里又覺得莦氏畢竟是小姐的生母,也不好多說什麼。

如意此時進來,拉了一下青菡︰「這丫頭現在也學得伶牙俐齒的了,快別磨牙了,去給小姐把茶煮了來。」

解憂深知如意的意思,也不多解釋。

「咱們要這些體己做什麼,也不過是買個安心,以後我若去和親了,就都分給你們,拿了去嫁人吧!」

「小姐,我們是一定和你一起的,去什麼邊塞西域,咱們都是一起,不分開的。」

解憂笑笑不語,拿起手中的書簡,繼續看著。

時光流轉,自細君遠嫁之後,音信全無,劉解憂每日在閨閣中日日讀書,外出也少了很多,常惠也不能常來了,連活潑好動的心性也漸漸收了。

解憂心知,雖然自己逃過了這一次,未必沒有下一次,何況這種公主身份,封來就是為正宗皇女做擋箭牌的,將來也不見得會有更好的去處,因此留意了西域的史書。

每日閉門不出,仔細研讀之下,解憂對于西域方才有所了解,原來西域除了大漢心月復大患匈奴之外,還有若羌、鄯善、疏勒、莎車、于闐、龜茲等若干小國。

其中烏孫國是近些年間崛起的強悍的游牧民族,位于絲綢之路的要沖,可與匈奴抗衡,因此近些年受到來自大漢和匈奴的拉攏和壓力,搖擺不定。

這一日,解憂未曾精心打扮,只讓如意給編發垂于腦後,如意從匣中取出白玉搔頭,拿給解憂看看,解憂只從鏡中掃了一眼,笑了笑,如意會意,馬上重新打開梳妝匣,將搔頭放回匣中,取出墨漆簪子,從發中簪過。

解憂略提裙,從二樓閨閣中移步樓下房中,青菡已經準備好了早飯,不過是一碗糙米粥,一碟醬蕹菜,另有小塊綠豆糕點。

解憂執箸很快就吃完,放下碗箸,急急的起身到書桌前盤坐下,繼續翻看著書簡。

青菡手腳麻利的撤下碗筷,擦試著座席,迷惑不解的問︰「小姐如何這般著急,就是用功,也不急于這一時的呀。」

如意在一旁叱責︰「你這丫頭懂什麼,小姐看的書你自是不懂,快去外面看著去,別讓小丫頭們偷懶了。」

青菡不情願的挪了出去。

解憂頭也沒抬的繼續研讀著昨兒才得的史簡,是文卿想辦法將有關西域的書籍借繕寫的名義從書佐處得來,秘密的讓身邊的晴雪送來了。

只怕這一二日就要送還回去,如果引人注意了,也是不容的,戴罪之身,是斷不能讀國家重史的。

書中有描寫︰「烏孫國,大昆彌治赤谷城,去長安八千九百里。戶十二萬,口六十三萬,勝兵十八萬八千八百人。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不田作種樹,隨畜逐水草,與匈奴同俗。國多馬,富人至四五千匹。民剛惡,貪狼無信,多寇盜,最為強國。」

解憂合上史書,不由得為細君暗暗捏了一把冷汗。

她急急的叫了如意和青菡二人,換了常服,到前廳尋找父親去了。

穿過幾字回廊,廊邊立柱甚少雕飾,原來礎石之上雕有各類馬匹、角鹿、躍魚等均以被父親命人以漆填平,再不能看出圖形。

府內僅展忠堂前的脊端還以瓦當相疊為飾,尾端翹起,只以藻紋,蓮花植物圖形作為裝飾,連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的瓦飾都全部摘了下來。

繞過崇光廳,來到父親房前,門前的空地上,只種了兩顆柿子樹,柿子也沒有摘,從秋天掛到現在,還泛著紅色。

解憂四下看看無人,讓如意和青菡遠遠地到廊下去望風等著,自己悄悄走近了垂下的門簾旁邊,已是近清明時分,卻還是掛了舊厚的老藍色絮棉簾子。

解憂並沒有直接進去,而是輕輕將耳朵靠近縫隙,听著里面的聲響。

屋內有故意壓低了的聲音︰「也該早做打算,看星相,這一關是逃不過的。」

「可還有解救之法?」

「東方朔大人看過此命盤,也是無可解之法呀。」

「如此,唉。」

屋內一陣悉悉索索的聲音之後,沉寂了下來。

有茶杯蓋輕輕相扣的聲響,解憂心知這是客人飲茶要告辭了,轉身旋入旁邊的小回廊旁邊的竹林之後,隱隱看到有男子從屋內走出,父親並未相送。

只見他身穿著有如女子輕裾的紗縠襌衣,寬大飄逸,身後垂著燕尾似的後襟,頭上戴著絲織的冠,冠上插著鳥羽作纓,走起路來長衣翻飛,鳥羽前後搖動,飄飄若仙。

早知父親私下與些星相、術士有所來往,因大漢朝對此類數術並不入正流,但隨著皇帝劉徹年齡增長,對于尋仙一事逐漸有了興趣,加之東方朔因其佔星術及其巧舌如簧善于哄得皇上開心一笑,十分受寵,對于這些術士也就不嚴于追究,甚至還有所鼓勵。就連上次大鬧宣室,皇上也只是把他扔進了宦者署反省去了。

想來方才那人必是與東方朔門下有關,不知來給父親推算了什麼星象、命盤之類的,只是這也是不該的,結交朝之重臣,向來是這些罪王最忌諱的事情,父親也未免太過大意了些。

解憂放重了腳步,又輕咳了幾聲,向著父親的房間走來,站在簾子外,又示意如意伶俐著些,向屋內輕聲問︰「父親大人,隱兒有要事相商,不知父親可否方便?」

「隱兒,進來。」屋 檐∴下文學網ゲ溫馨提示︰作者更改書名比較頻繁,強烈建議您在本站搜索作者名,查詢您想看的書!如果更名本書的最新更新地址可能也會改變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農商王後︰許我邊關一世錦繡最新章節 | 農商王後︰許我邊關一世錦繡全文閱讀 | 農商王後︰許我邊關一世錦繡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