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詭道 第二百九十二章朝議對策

作者 ︰ 夏日雨桐

安排位次和秩序的官員好不容易才把隊伍搞好了。♀文武官員分列兩排。在引導官的引導下。依次進入大殿。大殿里面明穆宗還沒有過來。只是有幾個太監忙碌著。我們在各自的位置上站定。我看了看我的前後。沒有一個熟悉的。早朝的時間很早。外面還是一片漆黑。大殿里面更不用說。點滿了燈籠。張居正幾個都在前面。我在後面也看不到他們幾個。

待到大殿里面安靜下來。皇上才在太監的引導下來到龍椅上坐定。還是老一套的那種。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太監的話音剛落。排在第一位的高拱出列奏到︰「啟稟皇上。第一時間更新老臣有緊急軍情要奏。」大家都差不多明白怎麼回事。但是程序還是要走的。所以才有高拱先出列上奏。

「高大人。什麼緊急軍情。高大人奏來給朕和各位大人听听。」

「啟稟皇上。昨天宣大總督王崇古王大人傳來緊急軍情。蒙古二十萬鐵騎逼近宣大城下。請皇上和各位大人商議下此事該如何處理。」

高拱一說完。下面很多不知情的官員。頓時有點慌亂起來。交頭接耳。也顧不得什麼肅靜。什麼皇上在這里。說是這金殿之上是最莊嚴肅穆的地方。但是官員之間遇到大事交頭接耳的還是不少。只要不被皇上听見就可以。

「高大人。那蒙古人一向沒有這麼大規模的用兵。這次怎麼突然出動這麼多的兵力。我們的邊關將領難道事前一點也不知道嗎。」

「啟稟皇上。此事還有隱情。那俺答汗因為家庭瑣事。跟其孫子把漢那吉起了沖突。把漢那吉一怒之下。帶人投笨了我朝。俺答汗大怒。遂騎兵前來宣府要人。王大人以此事不能自己做主。必須要請示陛下為由。跟俺答汗商議。俺答汗答應給六天的時間。第一時間更新要是六天一過。沒有消息。他們就要攻城。此事緊急。請皇上速下決斷。」

高拱和皇上一問一答。把事情的整個經過說了出來。

「高大人。你先退下吧。今天正好大朝。眾愛卿就在這里商議一下該怎麼處理為好。不管是什麼建議。朕都不會問罪。」

這下子好了。一听皇上不怪罪。那些平時難得見到皇上的官員。來了精神。這可是表現自己引起皇上注意的好機會。說不定一個主意被皇上采納。那就可以平步青雲。所以都憋了一股勁。要想出好的主意。

這邊的官員都在開動腦子想主意。站在武官一列最前面的成安侯。站了出來說道︰「啟稟皇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微臣代表三十萬京軍請戰。請皇上下旨。我們京軍一定一雪前恥。把蒙古人趕出去。」

成安侯剛說完。站在前面的幾個侯爺也一起出列奏到︰「皇上。我們京軍請戰。」這幾個侯爺一帶頭。後面的武官一列全部跪了下去︰「皇上。請下旨京軍出戰迎敵。」

「眾愛卿。請起。你們的心情朕理解。對于這些異族都有刻骨的仇恨。第一時間更新但是現在我朝也是多事之秋。打仗打的是錢糧。我們的國庫之內沒有多少存銀。將士的軍餉撫恤銀子都不是小數目。所以能避免戰爭就避免戰爭。待我朝錢糧豐足。不用他們來打我們。朕就會給你們機會讓你們橫掃草原。♀誅滅異族。一雪前恥。話又說回來。這次你們也不能閑著。你們京軍也要動起來。三十萬京軍。派出十萬人馬往宣府移動。防止蒙古人越過宣大直接進攻內地。至于詳細的軍事部署。等朝會結束後。我等再議。」

皇上這麼說。那些武官也明白。現在大明朝是打不起。不是打不了。更多更快章節請到。錢糧才是困擾軍力發展的最大障礙。光有雄心壯志不行。出兵一次。那銀子就像流水一樣的往外花。做皇上的也是要全盤打算。不能意氣用事。這些武官在成安侯的帶領下。又站了起來歸隊。

武官退下後。接著出來一個二品的官員奏到︰「啟稟皇上。此事應慎重處理。我朝以步兵為主。要想對抗弓馬嫻熟的蒙古鐵騎。確實是不現實。依老臣看。就把那把漢那吉交給俺答汗。他們自己的家事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吧。能盡量避免我朝的百姓不受戰亂之苦才是上策。」

這個大臣的話剛說完。第一時間更新隊列里出來幾個官員也隨聲符合著。那官員洋洋得意的看著皇上。希望皇上能同意他的計策。還沒等他得意。隊列里面又出來一個官員奏到︰「啟稟皇上。臣以為此事不妥。」

「孫愛卿。你說說為什麼不妥。」皇上在寶座上發話問道。

那個姓孫的官員回道︰「啟稟皇上。我朝一貫以信義為立國之根本。以聖人之道教化四夷。現今把漢那吉來歸。正說明我朝之教化有方。四夷來歸之勢已成。如果現在把把漢那吉交給了俺答汗。那以後誰還敢來投奔我朝。傳出去。外面也會說我朝。連一個來投奔的人都保護不了。我大明朝陳兵百萬。難道還怕了一個二十萬的蒙古鐵騎。所以。臣想懇請皇上。不要妥協。不但不送回把漢那吉。還要善待他。給他封官。也讓四夷看看。我大明朝雄風猶在。依然是四夷之主。」

「孫愛卿說的也有道理。我大明朝不會怕任何的異族。這次朝會所議之事。主要是要商議出一個合適的對策出來。這個把漢那吉。朕決定不會把他送回蒙古。封官的問題。等朝議結束再說。你們幾個先退下吧。那位愛卿還有好得到計策都說出來。今天就是要大家暢所欲言。」

出來上奏的幾個官員看皇上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悻悻的退回到了隊列里面。金殿里面陷入短暫的安靜。大家都在琢磨新的計策。打不行。送不行。此事確實為難。所以誰也沒有再出來說話。那些憋著勁要出頭的官員。也都暫時的忍了下來。在心里較勁。挖空心思的想著對策。

皇上看現場沒有了動靜。不得不再次說道︰「眾愛卿。怎麼了。平時不是都很有頭腦的嗎。你們可是我大明朝的才子。也是千軍萬馬之中選出來的佼佼者。不會這麼點事就沒有了主意吧。」

看皇上將軍。下面的官員又不淡定了。第一時間更新終于有個官員鼓足勇氣走了出來。看穿著是個四品官員。排名在我之後。也許是平時很少有機會見到皇上。走出隊列的時候。因為激動。腳下一個踉蹌。摔倒在地上。引的大殿里面官員。都憋著笑沒有敢笑出來。

你官員也知道自己出丑了。趕緊爬起來跪在地上請罪︰「皇上請贖罪。臣。臣有罪。」說話間竟然也結巴了起來。

「好了。朕赦你無罪。你既然出來就是有話要說。現在快點說吧。」

「微臣劉華。啟稟皇上。微臣想。那俺答汗既然是來要人。為什麼還要帶大軍前來。排個使者不就解決問題了。臣以為。那些蒙古人畢竟是異族。沒有什麼道義可言。所以。我朝應該派出重臣前去交涉。讓他們先退兵。然後再談判。至于把漢那吉。我們也要尊重他的意見。他要想回去。我們就禮送出境。要是想留在我朝。那我們就給他在京城安排個限差。既彰顯了我天朝的威信。又不失對蒙古對蒙古的承諾。還有我朝也要防範蒙古人背信棄義。從後偷襲過來。」這個官員說的確實是有道理。皇上听了也在點頭。幾乎所有的官員都認同他的說法。

劉華說完。緊張的站在那里等著皇上的發落。過了一會。皇上才說道︰「不錯。劉愛卿說的有理有據。雖然細節方面沒說。但是大方面是說到朕的心坎里去了。眾位愛卿。大家看看劉愛卿說的那里還不完全。都給補充下。」

「皇上。劉大人說的有理。我朝應該先派重臣去交涉。他們不退兵。我們就不談。憑他們二十萬鐵騎。要想攻打我十萬守軍的宣大也不是那麼好打的。我們京軍也準備行動起來。支援宣大。老臣想。還要皇上下旨給九邊。出兵騷擾他們的後路。不怕他們不妥協。現在的蒙古已經不是土木堡之變是的蒙古了。他們已經四分五裂。現在來的只是俺答汗一部。我們不能示弱。當年我們不也是打的他們遠遁漠北嗎。現在我就不信我們的軍隊。不能重塑當年的輝煌。」說話的高拱。高拱一直是強硬派。所以也是他一直主張要打。

「高愛卿說的對。那現在派誰做欽差去宣大那邊跟蒙古人交涉。高愛卿可有人選。」

「皇上。我朝的欽差。應該是重臣。要不老臣跑一趟吧。」高拱很聰明。知道皇上不會派他去。所以先把自己繞進去。然後再把別人拋出來。這樣顯得他是大公無私。不會有什麼閑話。

「啟稟皇上。此事萬萬不可。想那蒙古人是什麼身份。高大人是我朝首輔。豈可自降身份去跟異族討價還價。依微臣所見。應該派一部尚書前去即可。」搶著說話的是第一個出來發言的那個二品官員。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嶗山詭道最新章節 | 嶗山詭道全文閱讀 | 嶗山詭道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