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 第十八章

作者 ︰ 張振鵬

小玲疑惑地問︰「爸爸不是常講為人民服務嗎?」小玲對不明白的問題刨根問底起來。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大人的事,小孩子別瞎操心!」媽媽生氣了。

小玲沉思片刻,神秘地對媽媽說︰「這盒腦白金送我們老師吧!」媽媽驚奇地問道︰「為什麼?」小玲說︰「我們學校要挑選一批文藝骨干,我喜歡跳舞,想當文藝骨干。您不是說辦事就得送禮嗎?」「這,這……」媽媽一時語塞,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大人的事」就是這樣影響著孩子。孩子本來是純潔無瑕、天真爛漫,就像一張白紙一樣。這張白紙一旦受到父母物質方面的影響和刺激,便會逐漸變得不單純,滋長出強烈的物質**。

如果父母對于物質過于迷戀,最終會影響孩子,使孩子也會沾染上社會的不良風氣,會蒙蔽他原有善良的本性,這樣發展下去,逐漸會養成貪婪的習性。縱使父母有再良好的願望,在孩子身上也很難實現。很多富家子弟,對于錢財毫不在乎,但是終日不思學業,甚至因為滿足不了自己的**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陳光的父母是早期「下海」的個體戶,他們賺了很多錢,卻從來沒管過孩子。陳光從很小就和女乃女乃一起生活,他只要一纏大人,父母就會扔給孩子一些錢,讓他自己去買東西吃。

小時候陳光經常抱怨父母︰「人家的爸爸媽媽都陪孩子玩,你們也不管我,就知道賺錢。」每當這時,父母就會反駁道︰「還說不管你,給你吃給你喝,你看看,誰家的小孩子有你錢多?」通常,父親還會加上一句︰「你看現在沒錢行嗎?別說吃喝,連個人樣都沒有!」

一次,陳光和同學打架,打傷了人家,他嚇得不敢回家。父親听說後,不但沒批評他,反倒說︰「這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點皮外傷嘛!兒子,別擔心,咱拿得起!」

陳光真切地體會到︰錢真管用,有錢就能解決一切。慢慢地,他學會了用錢籠絡同學,儼然成了一個財大氣粗的「闊少」,有人陪他玩,有人幫他寫作業,他領著同學逛游戲廳、下館子。

轉眼間,陳光上了初中,此時的他已經養成了花錢如流水的壞習慣。♀這時,他因為剛到新學校,要花錢買「地位」,但父母的生意又不太景氣。怎麼辦?他想到了偷。他先是偷同學的,後來就入戶盜竊。結果,14歲的陳光被抓進公安局。陳光的父親氣壞了,大罵他不爭氣︰「我給你大把大把的錢,怎麼還去偷啊!」

可是,父母始終不明白,陳光之所以墮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完全是因為父母不會教育,是他日益膨脹的**讓他一步步走向深淵。

正如英國作家斯邁爾斯所說︰「構成罪惡根源的東西並非金錢,而是對金錢的愛。」年幼的陳光本是一個渴望親情,天真爛漫的孩子,是家庭的物質刺激使他從小嘗到了金錢的「甜頭」,他誤認為錢可以買到一切。最終,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如今,許多父母由于忙于工作,無暇管教孩子,就把孩子扔給爺爺女乃女乃或者保姆帶。出于對孩子的補償心理,這些父母通常會給孩子一筆錢,供孩子揮霍。他們習慣于以錢代教,以錢代愛,視金錢萬能,斷定金錢之下必有「才子」。無數實例證明,沒有愛的教育必定失敗。「物誘型」父母選擇了用金錢去充當教育的動力,這樣做,必定使孩子意志消沉,貪得無厭,追求物質攀比,不思進取,甚至墮落犯罪。

家庭教育不能簡單地用金錢和物質代替,父母應該多抽空陪陪孩子,培養他好的思想品質、健康的情感、強壯的體魄、良好的行為習慣。其實,孩子都像天使一樣純潔可愛,父母應該珍惜孩子的這份單純,給孩子健康的愛。

教子小貼士︰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付出的是愛,而非金錢和物質。父母貪圖簡單快速地解決問題,反而會給自己制造更多的問題。過多的物質上的燻染,會讓孩子原本純潔無暇、天真爛漫的心靈受到物質享受的強烈刺激,最終養成貪婪的習性,終日不思學業。所以,我們不要做「物誘型」父母,要用理智的愛來面對孩子,培養孩子。

成績並非孩子成長的全部

如果說現在的父母最關心孩子的學習,還不如說,最關心孩子的考分。在多數父母眼中,分數已經成了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桿。其實,這樣的觀點是偏頗的,父母必須樹立正確的分數觀。

分數只是檢驗孩子某個階段學習質量的一個尺度,並非分數高的孩子將來一定就有大作為,而分數低的孩子將來就一無是處。所以,父母不應該因為孩子分數低就整天埋怨和嘮叨,更不要打罵孩子。在生活中,就有很多因為成績不好,受不了父母白眼而走上絕路的孩子。

2005年1月的一個晚上,江西省贛州市一位市民發現,有個女孩正在一座橋上徘徊,神情有些異常。這位市民感到不對勁,怕她一時想不開跳下去,就想方設法將她「騙」至橋下的安全地帶,隨後撥打110報警。

民警趕到後,經過詢問發現,原來這名女孩真的是一時想不開,想要自尋短見。她要自殺的原因是,她的父母對她要求非常嚴格,非常看重分數排名。可是,她當天參加考試後,自我感覺成績又沒有達到父母要求的90分以上,所以遲遲不敢回家。

幸虧這位熱心市民發現得及時,否則女孩一時想不開可能真會跳下大橋。到那時,她的父母再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分數固然很重要,但是父母也要講究方法,不能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其實,現在不只是「差生」思想包袱嚴重,好學生也不堪精神重負。有時候僅僅是分數相差一分,孩子在父母眼里就變得一錢不值,甚至被迫走上輕生道路。而且,越是好學生,思想負擔越重。一方面,他們深知父母和老師對自己寄予的無限希望;另一方面,他們更清楚學校「高手如雲」,稍不留神就會被別人比下去。所以,即使是成績優秀的學生,也背負著很大的壓力。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最新章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文閱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