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 第十章

作者 ︰ 張振鵬

結果又如何呢?愛迪生一生有許多偉大的發明,成為大發明家,留名青史。♀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

作為父母,絕不應該為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簽。因為一旦貼上了,周圍的人就會認為他是無可救藥,孩子自己也會這麼認為。

很多父母為了糾正孩子的毛病,總是情緒激昂地責備孩子。有的父母因為孩子「即使責備也不改」而苦惱,最後因孩子「不可救藥」而放棄管教。一味責備,只能培養出真正的笨孩子。因為,孩子早已默認了自己的標簽——「我很笨。」

一位父親憤憤地對兒子說︰「你看人家xx,考了那麼多分,你呢?不及格,你怎麼就那麼笨呢?!」

兒子低著頭,小聲地頂嘴道︰「我就是笨,我笨當然不及格了。」

「你說什麼?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父親提高了聲音,顯然兒子的話惹怒了他。

孩子學習不好,父母著急很正常。不過,這位父親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妥,極易導致孩子自卑、自暴自棄,讓孩子認為自己真的很笨,從而成為一個真正「不及格」的人。

其實,孩子學習不好,父母首先應該歸因于孩子不夠努力、學習方法不恰當等不穩定的內因,在不打擊孩子自信心的前提下,引導孩子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熱愛學習,這樣才能逐漸使孩子步入「好好學習」的良好狀態中。♀當孩子成績提高後,成功的喜悅自然會更加激勵他,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因此,當孩子自己說「我總是不及格,我真笨」時,父母應該立即更正,鄭重地對孩子說︰「你這次考試不及格,不是因為你笨,而是因為努力不夠,學習方法不正確。」孩子如果在小時候就把自己定為一個失敗的人,那他就會一直籠罩在這樣的陰影中,自暴自棄,最終會成為一個失敗者。

一位父親這樣無奈地說︰「我現在最希望的就是讓孩子能好好讀書。我小的時候就沒有上過學,受過很多苦,不想讓他今後也跟我一樣,我想讓他上大學,將來能找個好工作。他學習很笨,每次考試都考倒數幾名。考不好,他回家就撒謊說沒考試。放假時還總是完不成作業。他還經常跟同學打架,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

孩子說︰「我學習不好,爸爸也說我笨。我每次考試不好,爸爸就拿皮帶打我,他還罵我‘笨豬,沒有出息的東西,不爭氣的東西’什麼的……」

對此,教育專家分析,當父母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時,最好不要以強制手段去管教孩子,這樣會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當他在學習上出現問題時,父母就罵他笨,久而久之就給他貼上了「我是笨孩子」的標簽!不管以後他做什麼,總會認為自己做得不如別人好。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給孩子貼上「笨」的標簽的教育就是「笨」的教育,而「笨」的教育會把孩子推向「地獄」。

1973年,美國某大學的心理研究所進行過這樣一個實驗︰8位心理學教授與學者,分頭去了美國東海岸與西海岸的醫院,全部聲稱自己「幻听」嚴重,結果無一例外地被當做精神病人關進了醫院;住進去之後,他們立即表現得像正常人,而這恰恰被醫生看成是更危險的行為。比如,那位領餃這個實驗項目的教授,就被認為是「最危險」的「病人」,因為他不僅不吵不鬧,甚至還不停地寫筆記、作記錄!醫生們感到他「病得太厲害」了。

實驗結果令人震驚︰醫生護士一旦認為某病人患有精神分裂癥,就把他一切舉動一律視為反常行為︰寫作被視為「寫作行為」,與人交談被視為「交談行為」,按時作息被視為「嗜睡行為」,發脾氣被視為「癲狂行為」,要求出院被視為「妄想行為」!倒是不少病友私底下認為他們沒病。這就是著名的「假病人真醫生」實驗,「病人」其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醫生」。

實驗者結合社會普遍現象,綜合分析後得出的結論認為︰在社會生活中,一旦某人被認定具有某種行為特征,那麼,在相關者的眼中,他的一切行為都具有這種特征。

在教育領域,在對待孩子方面,這樣的情形就更為普遍和嚴重。一個孩子一旦被貼上「壞」、「笨」、「差」的特征標簽,那麼幾乎人人都認為他「壞」、「笨」、「差」,結果讓孩子趨向「預期自動實現」,朝著標簽所指示的方向發展。而回過頭來看,孩子其實沒有什麼問題,恰恰是父母出了問題,就像實驗中的「病人」是正常的,倒是醫生亂套了。

現在,很多父母熱衷給孩子測智商,測試方法也五花八門。專家很擔憂地表示,父母把孩子的成績與智商簡單地掛起鉤來,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不良影響。一些智商測試的方法並不科學,甚至有的父母自己從網上下載軟件,讓孩子點鼠標回答幾個問題,這是非常有害的。

事實上,真正智商低的孩子微乎其微,除非先天性腦炎、腦外傷等因素對孩子的智力有影響,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學習成績高低有許多非智力因素。即使是在智商測試中得分略低于正常值的孩子,也不應該被輕易貼上「笨」、「低能」等標簽,「一測定終身」的做法是絕對不科學的。

美國有一位母親將她10歲的女兒帶到兒童心理衛生咨詢機構測智商。這位母親對工作人員說︰「這個孩子就是不用心學習,越來越貪玩,我想一定是智商有問題,請測量看看怎麼樣?」小女孩躲在母親的身後,兩只大眼盯著測量的人,一臉的惶恐。

測量以後,工作人員將孩子叫到身邊,拉著孩子的小手,親切地問︰「好孩子,告訴叔叔,你為什麼不用心學習呢?」孩子愣了半天才說︰「反正我笨。」測量人員驚訝地問︰「你怎麼知道你笨呢?」小女孩回答︰「媽媽常常在親戚面前說我笨。」

測量人員明白了︰這個女孩被母親制作的「低能兒」的帽子壓抑得喘不過氣來,長期的不良暗示,已經讓她認定自己笨了。

母親焦急地問︰「先生,孩子智力究竟低到什麼程度呢?」測量人員回答︰「太太,恕我直言,你的女兒智商是130,再多一些就是超常兒了。不是我想賺你的錢,太太,我倒很願意為你測一測智商呢!」這位母親听了,臉羞得通紅。

所以說,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不要說孩子笨。根據多元智能理論,任何一個孩子都能成才,關鍵是父母如何去發現孩子的優點並積極地引導。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最新章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文閱讀 | 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