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 第二十五章

作者 ︰ 魯鵬程

如何才能引導孩子進行自我反省呢?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天,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樹林里散步,他正好看到他的一位學生打死了一只老麻雀,旁邊有一窩嗷嗷待哺的小麻雀。♀+言情內容更新速度比火箭還快,你敢不信麼?霍姆林斯基並沒有批評學生,而是說︰「它們失去了媽媽,現在恐怕誰也救不活這些可憐的小麻雀了。」學生低頭不語,因為在他看來,這句話比來自老師的批評更讓他難過,他已經為自己的行為深深地內疚了。

霍姆林斯基的話,讓學生認識到了他所犯錯誤所帶來的後果,因此,學生為自己的錯誤而自責,這比批評他更能起到教育作用。

同樣的道理,孩子犯錯後,我們也可以先把事情放在一邊做冷處理。假如孩子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我們可以用啟發性的語言去引導他,或者讓他做換位思考,從而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告訴孩子從何處開始反省

反省不是胡思亂想,要孩子反省自己的錯誤,就應該先讓他知道什麼是對的。那麼,對錯的分界線在哪里?孩子又該遵循什麼的標準去衡量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呢?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多看聖賢書,讓他以古代的有德之人為榜樣,以古聖先賢的思想言行為標準,去對照自己的言行。相比之下,就比較容易看到自己的錯誤了。

告訴孩子每天都要進行自我反省

有人也許說,孩子怎麼會有那麼多的錯誤呢?每天都要進行自我反省,有必要嗎?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所說的「三省」並不是每天反省三次,而是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

曾子十六歲就拜孔子為師,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身為聖賢徒弟的曾子尚且天天反省,以這種方法讓自己不斷進步,我們難道比曾子還有德行嗎?因此,我們更要培養孩子每天都進行自我反省的好習慣。他如果能經常反省,心就不會散亂放逸,就能減少犯錯的幾率。

教孩子一些反省的方法

我們可以傳授給孩子一些自我反省的方法。比如,每天讓他找出一段時間,靜靜地坐著,只有讓心沉下來,才能有清晰的思路,回想一下自己這一天中有沒有說錯話,做錯事。我們還可以鼓勵孩子將反省的內容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提醒自己。

提醒孩子反省莫過「度」

有自我反省精神是好事,但如果孩子反省過「度」,就會對自己過于苛責,甚至不容忍自己犯一點小錯誤。自省是一個人完善自我所需的能力,但對自己過于苛刻就是一種病態了。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進行自我反省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反省的目的在于改過,而不在于一味自責。只自責而不改過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因此,反省不可過「度」。

26. 這件事,咱們一起來做吧!——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備受父母寵愛,由于沒有兄弟姐妹,因此獨生子女往往缺少與人合作的機會,不擅長與人合作。而當孩子將來走向社會後,他是否擁有團隊合作意識卻顯得非常重要。因為許多工作都是需要大家共同合作來完成的,有誰是單打獨斗走向成功的呢?正如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的那樣︰「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遜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

今天,許多孩子都不懂得如何與人合作,他們喜歡凡事靠自己完成。盡管有些孩子個人能力很強,但是再優秀的孩子也不可能將所有事情都做得很好。生活中,有的孩子個人能力並不強,但卻因為善于與人合作而依然能夠將事情做得很好。何況,任何人都不能離開集體獨自生活,因此,孩子是否擁有與人合作的能力非常重要。

這里所說的合作並不是說要事事都依賴他人,而是說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去完成那些自己不能獨自做好的事情。有些媽媽意識不到合作能力對于孩子的重要性,認為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要教孩子學會如何不斷加強自我能力,去排除異己、「戰勝」他人。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正是因為社會充滿競爭,人與人之間經常會有利益沖突,人才更應該學著如何與他人合作。因為只有合作才能有效利用資源,取長補短,從而獲得更大的共同利益,這樣才能取得共贏。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最新章節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全文閱讀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