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 第九章

作者 ︰ 魯鵬程

9.家務活?我現在不想干了!——孩子不動手做家事,肯定要依賴父母

如今,很多媽媽對孩子過于溺愛,凡事都替他代勞,有的孩子在家里什麼事都不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甚至連倒水都由媽媽代勞,更別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了。♀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我們這樣做,真的利于孩子的成長嗎?

當孩子沒有勞動意識,不動手做家務,肯定就會依賴父母,就更不會做家務,結果就會形成一個「不做家務—依賴父母—不做家務」的惡性循環。事實上,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

也許,我們還記得那個被譽為「東方神童」魏永康的故事吧!

魏永康4歲時,就基本學完了初中階段的課程。8歲時,他進入了重點中學讀書。13歲時,他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他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研究生。

但是,遺憾的是,當魏永康20歲時,卻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以及知識結構不適應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而被迫退學。

而一直以來,魏永康的媽媽都認為,孩子只有專心讀書,將來才有出息。于是,從魏永康小時候開始,媽媽就把家務活都包下來了。

自從魏永康退學之後,他的媽媽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並著手教他照顧自己的生活,教他學習做家務。目前,魏永康已經參加工作,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如今,在我們身邊,像魏永康這種「高分低能」的孩子越來越多。事實上,造成孩子「高分低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不能單方面指責孩子依賴性強、太懶惰、動手能力差,而是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是否出現了偏頗。

就拿魏永康的例子來說吧,他之所以會成為一個「高分低能」的人,是因為他的媽媽從小沒有培養他**生活的能力,導致他不知道怎樣照顧自己的生活。不過,他的媽媽後來還是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一點一點教他動手做家事。

可以說,不是孩子生下來就不願意做家務,而是我們剝奪了他做家務的機會。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鼓勵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培養他熱愛勞動的習慣,鍛煉他的**性,使他成為一個心靈手巧的人。

讓孩子明白,做家務是每個人的義務

有時候,有些媽媽總會這樣鼓勵孩子做家務活︰「來,幫媽媽……」結果,孩子就會認為,家務活是媽媽的事,我是在幫媽媽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缺乏家庭責任感,可能會因為自己累、有作業或其他原因,而不願意做家務。

另外,有的媽媽會用金錢去「激勵」孩子做家務。這樣方式可能會在短期內刺激孩子去做家務,卻不能讓他養成自願做家務的習慣。因為,孩子做家務的動力是「錢」,當他不想掙錢了,他就不願意做家務了。

對此,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做家務是自己應盡的一份義務,家庭是講愛和付出的地方,而不是講「用金錢回報」的地方。這樣一來,孩子才會心甘情願地做家務,從而促使他建立起對家庭的責任感。

為孩子開闢一塊「責任田」

一天,媽媽把8歲的小澤帶到餐廳,對他說︰「兒子,你已經長大了,媽媽決定分給你這塊‘責任田’。」

「責任田?」小澤驚奇地說道。

媽媽笑著說︰「從今兒起,餐廳就是你的‘責任田’了,你要對他負責,每天打掃,保持整潔,明白嗎?」

听到媽媽這樣說,小澤可高興了,便答道︰「明白了,您放心,我會做好的。」

接著,媽媽就開始教小澤如何打掃餐廳。

從此之後,每天吃過飯,小澤都會打掃這塊「責任田」。

我們也應該借鑒這種做法,有意識地為孩子開闢一塊「責任田」,讓他分擔一定的家務活。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安排他做家務的情況,而家務的內容應該從簡單到復雜慢慢過渡。對于年齡小的孩子,我們可以鼓勵他倒垃圾、擦桌子、掃地、洗洗小件衣物等等;對于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鼓勵他收拾房間、洗衣服、做飯、飯前擺放碗筷、飯後收拾餐桌、洗碗等等。這樣,孩子的自我價值才能從中體現出來,他才會從家務勞動中獲得樂趣。

手把手教給孩子做家務的方法

有時候,孩子積極參與家務勞動,可能會越幫越忙,比如,洗碗的時候,不但沒把碗洗干淨,反而把水濺得到處都是。這時候,我們要容忍這種混亂的場面。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手把手教給孩子做家務的方法。

一開始,我們要帶著孩子一起做,一邊示範,一邊講解,最好把每一件家務分解成幾個小步驟來教他。比如,我們教孩子洗碗,可以分成四步,第一步︰把洗滌靈放入清水中,使之溶解;第二步︰一一清洗碗筷,把洗好的碗筷放在另一邊;第三步︰再用清水洗一遍碗筷;第四步,把碗筷放在櫥櫃里,桌面擦干淨,地面拖干淨。

當我們如此細致地教給孩子做家務的方法時,他才能學會做家務的正確步驟和技巧,才會更願意去做。一旦孩子掌握了做家務的方法,我們要放手,讓他**去做,從而讓他不再依賴我們。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最新章節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全文閱讀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