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 第四章

作者 ︰ 魯鵬程

4.我的人生,你們給規劃了!——放手,鼓勵孩子規劃自己的未來

曾經有記者通過電話調查過一些孩子的父母,了解他們對孩子未來的「設計」。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

「我希望他長大能出國讀博士,這個目標不高,不過現在就要準備。所以我要求兒子每天放學回來都必須要再學習兩三個小時。」

「我想讓孩子將來找一個穩定的、‘坐科室’的工作,最好是公務員。要達到這個目標,他就得上好的大學。」

「我希望她將來能掙大錢,最好自己開大公司,或者找一個收入高的職業。不能像我這樣,沒知識下崗。要實現這個夢想,現在他就得好好學習。我要求他特嚴,因為他不好好學習,我沒少打他。」

「我要讓孩子上個好大學,除了讓她學習知識,還要讓她多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讓她學習各種技能。她現在首先就得把學習搞好,為了學習,我給她花多少錢都願意。」

「我孩子手巧,我覺得讓他將來當一個高級技工也不錯,沒準兒比那些大學生賺得還多呢!」

……

這些都是我們的想法,而且仔細看看,我們有沒有發現,很多父母給孩子的「規劃」,大多都帶有強烈的「個人感**彩」,無論是讀博士還是當技工,這些全都是我們的一廂情願,孩子怎麼想的?孩子有怎樣的夢想我們知道嗎?

更何況,看看這些父母們的設計,無一例外地是要讓孩子在未來能掙大錢,或者有一個讓人羨慕的職業。孩子的未來被限制住了,他的實際能力與個人興趣也被我們拋到了一邊,他未來的路能順利走好嗎?

我們也該听听孩子的心聲了,有多少孩子在喊著︰「我的人生,被你們規劃完了!為什麼不讓我自己規劃?」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喜好,每個人又有每個人的夢想,孩子也是個**的個體,我們沒有權利替孩子決定,更沒有權利幫他劃好未來的道路。隨著年齡的成長,孩子越來越具有自主意識,我們也該是時候放手了,將孩子的未來交給他自己,讓他能順著自己的意願與夢想去設計規劃,讓他也對自己的未來負起責任來。

別將我們的夢強加給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說是在給孩子設計未來,其實不過是想實現我們當初未竟的夢想罷了。孩子是**的,他也有他自己的夢想,所以不要讓孩子背負著兩個夢想,我們的夢想既然當初未實現,那就讓它成為我們自己美好的回憶吧,我們要將孩子的未來留給他自己的夢想,讓他去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當然,有的媽媽可能會說︰「孩子懂什麼?讓他自己規劃還不亂了套?」其實不然,我們完全可以幫孩子確認夢想,並幫他鞏固夢想。可以給他提建議,可以幫他分析夢想的可行程度。這樣,孩子不就能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斗了嗎?

不要盲目跟風,別讓孩子的未來千篇一律

小楓的媽媽得知小亞的媽媽準備將小亞送往國外讀書,她也覺得讓孩子出國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將來也算是「海歸」,各方面待遇也不錯。最終,小楓的媽媽便也給小楓設立了這樣一條未來道路,讓他也一定要出國。

很多媽媽只看到別人有了美好的夢想,或者看到別人有了遠大的前途設計,便也想讓自己的孩子與之等同,于是她便會像小楓的媽媽這樣,去盲目地跟風。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的未來都千篇一律呢?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點與個性,適合某個人的夢想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我們要適當了解別的孩子的夢想,然後再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考慮一下,就算那夢想合適我們的孩子,也要和他商量商量,不要強硬地讓他也必須走那條路。如果那樣的夢想並不適合孩子,我們完全可以將規劃未來的指揮棒交還給孩子。

和孩子多聊聊,了解他的想法

關于孩子的未來,孩子自己才是最有發言權的人。我們一定得和他就未來多聊一聊,听听他有怎樣的想法,看看他會對哪一方面感興趣。我們可以幫他分析一下他的想法,幫他將夢想與實際相聯系,使他能丟掉不切實際的夢想,讓他一切從現實出發。

交流過程中,我們要耐心听孩子說,不要加入太多我們自己的感**彩,別說類似于「我不喜歡」、「我想讓你」這樣的話。畢竟,那是孩子自己的想法,我們不能僅憑自己的喜好就直接判斷孩子的夢想是不好的。

鼓勵孩子做自己未來的主人

也許之前我們總是替孩子做事,使他依賴心理過強。但面對孩子未來這樣的事情,我們最好鼓勵他自己替自己做主。也許孩子會說「我不知道怎麼做」,我們可以引導他先從自己的喜好開始說起,讓他逐漸聯想。

不過,我們雖然鼓勵孩子做自己未來的主人,但卻並不是對他甩手不管。我們可以給他些好的意見,或者針對他的夢想給他找一些相關的材料與信息,讓他了解一下與自己夢想有關的各種內容,幫他更好地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規劃。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最新章節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全文閱讀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