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 第十八章

作者 ︰ 張振鵬

這位媽媽知道這樣耗下去也不好。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于是,就強行把兒子拖到洗手池旁邊,強行給他洗手。但是,兒子還是反抗。但他的力量總沒有媽媽的力量大。所以,媽媽還是給他把手都洗了。不過,每當這時,媽媽都會看到兒子臉上痛苦的表情。

就在昨天中午,媽媽又強行帶孩子去洗手,結果洗完手後,兒子說什麼也不吃飯了。盡管中午那頓飯有兒子最愛吃的烤薯條,可兒子真一點也沒吃。

敏感期分析

在執拗敏感期,孩子不願意洗手也是一種非常正常、非常自然的表現,並不是孩子故意「刁難」父母。父母還應該知道,給這個時期的孩子講為什麼要洗手的大道理,去央求他洗手,去強行讓他洗手,等等做法都是不科學的。否則,只會讓孩子對洗手這件事更加排斥,嚴重的還會影響到親子關系的和諧發展。所以,父母應該用點智慧來引導孩子去洗手。

引導小妙招

1.不要強行讓孩子洗手

從上面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當孩子在執拗敏感期時,他不願意洗手,你就是磨破嘴皮子跟他講各種各樣的道理都不管用;還可以看出,父母如果強行給孩子洗手,孩子會反抗,也會很痛苦。這些做法都不科學,往往父母越是這樣做,孩子就會越執拗,甚至會引起孩子更大的反感與反抗。就像上面那個孩子,媽媽在強行給他洗手後,他連最愛吃的飯都不吃了,其實這是與父母在「斗氣」。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在這場洗手與不洗手的「斗爭」中,孩子認為自己「失敗」了,所以他感覺自己是弱小的。由此可見,父母強行讓孩子洗手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傷害。

2.學會轉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可能有的父母就很納悶了︰既然不能強行讓孩子洗手,那該怎麼辦呢?其實,就像俗話說的,「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所以,讓孩子洗手的辦法還是有的,就是父母要學會轉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改變對孩子的強硬策略。

一位媽媽是這樣做的︰

在吃飯前,媽媽對兒子說︰「乖兒子,我們去洗一下手好嗎?」

兒子連想都沒想一下,就月兌口而出說︰「不好!」

這位媽媽一點都不著急,一點都在乎地說︰「好吧,不願意洗就算了!」

兒子很驚訝地看了媽媽一眼,覺得媽媽怎麼突然允許他不洗手了呢,感覺有點奇怪。

不過,媽媽假裝看不見兒子的表情。她自己不動聲色地去洗手池洗手了。洗完手回來就坐下來準備吃飯。

這時,驚訝不已的兒子卻對媽媽說︰「媽媽,我的手上可能會有蟲子,吃到肚子里,肚子會痛的!」他在試探媽媽,給自己找個洗手的下台階。

于是,媽媽就故意問他︰「那怎麼辦呢?」

兒子這回非常「大方」地說︰「媽媽,要不你給我擦擦手吧!」

媽媽趁機表揚了他一句︰「好啊,還是你聰明,那媽媽就給你擦擦手!」

如果父母能夠轉變自己的教育方式,用迂回的方式來代替直接的方式,讓孩子洗手可能就會變為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所以,不用央求孩子,不用跟孩子講道理,一樣能讓孩子自動自發地去洗手。

3.掌握孩子的執拗心理,變通一下

當然,有時候孩子也不吃父母迂回的那套策略,就是軟硬不吃,堅決不洗手。那樣的話,父母怎麼辦呢?其實,這照樣有辦法,就看父母是不是想去靈活變通。只要掌握了孩子的執拗心理,做一些變通,就等于找到了「對付」孩子的小妙招。

一位媽媽面對死活不願意洗手的孩子是這麼做的,她給兒子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勺子,然後真誠地對兒子說︰「不洗手也沒關系,用這個小勺吃飯就好了,這樣手上的蟲子就不會被吃到肚子里去了!」兒子很高興地用小勺子吃起飯來。當他發現用小勺舀不起他愛吃的某種菜時,他就會對媽媽說︰「我還是去洗洗手吧!」

從中可以看出,當媽媽順從孩子的意思,並給他一種可以不洗手就能吃飯的解決方案——勺子,而且還是一把漂亮的勺子時,孩子對媽媽就沒有抵觸情緒了,而且他的注意力也被吸引到勺子上來了,這時,他也不會再那麼固執了。當孩子發現勺子也有舀不起來的菜時,就會主動尋求解決的方法。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最新章節 | 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全文閱讀 | 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