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後與娃哈哈 第八十五章

作者 ︰ 羅建幸

同年,為配合「蜘蛛戰役」,同時屈從于康師傅等精耕市場的壓力,娃哈哈全國招聘了5000多名跑單員,掛在經銷商名下,由娃哈哈支付工資獎金,但一年下來,營業額只增加幾個億,費用卻天文數字的增加,務實的宗慶後果斷的砍掉了這支最基層編外隊伍。♀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

現在的娃哈哈銷售組織構架︰銷售總經理40多個省區經理200多個區域經理1000多個客戶經理,精兵簡政,層級少,管理簡單,執行力強。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沒有真正的基層銷售隊伍,銷售只能管理到經銷商和二批商層級,難以管理到零售終端。娃哈哈規定,客戶經理拜訪零售店每月3此,每次10家,僅此而已。而康師傅、可口可樂的基層業務員每天都在跑街,而且要跑80家!

娃哈哈的終端掌控水平遠遠弱于康師傅、可口可樂們,甚至弱于農夫山泉、王老吉等國內企業,業內共知。♀

中央集權制

一方面,宗慶後的個人集權已經眾人皆知︰不設副總經理,重要的人權、事權、財權一手抓,以前連50元以下的辦公用品,每個銷售人員的外出差旅都要簽字,現在雖然進行了分層授權改革,基層人員的差旅等制度規定範圍內的費用、一些程序性的采購費用等不需要宗慶後的簽字,但是500元以上的餐飲、交際費用、廣告預算、促銷活動預算等還是宗慶後的一支筆。

集權和**形影相隨,固然有統一指揮、減少摩擦、高效執行的優勢,同樣有一言堂,不利于民主決策,不利于下屬能力的鍛煉和培養,不利于員工工作積極性的發揮等缺點。關鍵是掌握其中的度。

就娃哈哈的現狀而言,下面千根線,上頭一條繩,宗慶後的集權和**維系了組織的高效運作,但是,萬一繩子斷了怎麼辦?千根線豈不是亂成一團。為了組織的基于常青,而不是個人的基業常青,宗慶後應該不斷的嘗試分權、分權、再分權。

另一方面,是集團公司總部的高度集權管理。娃哈哈有100多家子公司(包括39家與達能合資的公司),但這些子公司僅僅是「生產車間」「子公司總經理其實就是大車間主任」,子公司的任務是以最小的損耗,保質保量按時出產品,而銷售、采購、科級以上人事均集中于總部。

「全國運作一步棋」,這種產供銷、人、財、物集權于總部,並且由宗慶後一人和相應職能部門統一指揮所形成的合力,有利于擊破可口可樂、康師傅的各區域子公司單一的力量,但弊端是,不利于區域市場內的精耕細作。

極其扁平的組織

擁有3萬員工的娃哈哈,職能部門層級只有四級︰總經理部級(副部級)科級(副科級)員工。娃哈哈的銷售部門層級也只有四級︰總經理(銷售總經理)省區經理(助理)區域經理客戶經理。

直接向宗慶後本人匯報的下屬就有100多個,包括十多個部長,四十多個省區經理,近百個生產廠長(子公司總經理)!

組織扁平化的代價是管理幅度很寬,對管理者的能力和時間精力的投入極高,這只有宗慶後這樣的有超強企業經營能力,而且視工作為生命為生活為樂趣的事業狂人才能勝任。如果是標準的職業經理人,不可能視工作為生命為生活,就不可能有多達100余人的管理幅度,也不可能有娃哈哈這樣的超級扁平化組織構架。

為提高管理效率,加快決策速度,許多企業現在才大喊組織實施扁平化,而娃哈哈在十多年前就采用了。十多年來,雖然子公司大量增加,產品大量增加,工作量大量增加,娃哈哈管理層在宗慶後本人的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下「跟我做」的最高示範領導下,仍然保持著企業界最為扁平的組織構架。

許多人納悶,娃哈哈為什麼會有那麼快的市場反應速度,為什麼會有那麼高效的執行力,從僅僅四級扁平的組織構架上就能看的出來。

娃哈哈的集權管理受宗慶後本人的能力、性格特征限制,我們可以欣賞但不必借鑒學習,但娃哈哈組織管理的扁平化是現代信息社會背景下,高度競爭的環境下的必然趨勢,值得我大家(包括那些組織嚴謹但保守的跨國公司)學習。

康師傅/可口可樂的組織體系簡介

頂新集團下有食品飲料事業群、流通事業群、餐飲連鎖事業群及相關原料、包裝、機械、配送等企業,每個事業群之間**經營,互不干涉。食品飲料事業群(打包為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已經在香港上市,代號0322)又下轄方便面(頂益)、飲品(頂津)、糕餅(頂園)事業部,每個事業部銷售、生產、采購各自**經營運作。

簡單而言,康師傅的食品飲料產業內各有三套事業體經營管理班子,有各自的產供銷體系。各事業體下各自又有眾多的自主運行的子公司,許多子公司都擁有**的組織構架,生產、企劃、銷售、財務、人事等五髒俱全。

以銷售隊伍為例,有方便面、飲品、糕餅三套銷售隊伍,有各自的經銷商隊伍。子公司的銷售區域以生產基地為中心,由事業體本部統一劃分。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宗慶後與娃哈哈最新章節 | 宗慶後與娃哈哈全文閱讀 | 宗慶後與娃哈哈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