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 第二十七章

作者 ︰ 張振鵬

建議一︰做善于質疑的父母

孩子是否在學習中有能力質疑,很多因素取決于父母是否在生活中願意問「為什麼」。♀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因為,「質疑」是一種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而孩子這種思維習慣的養成,很大程度上要靠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父母之間經常性地討論問題,特別某一方還常常提出自己標新立異的想法,孩子會大受影響。而父母對待生活和工作總是得過且過,從來沒有什麼疑問,自然就不會表露在孩子面前,孩子也會用這樣的態度對待學習。

李先生有時回到家,會坐在沙發上發呆,兒子看到後不免會問︰「爸爸,您怎麼了?」他總是輕聲說︰「今天工作上,總覺得有些問題,讓我想想到底有什麼問題。」像是在回答孩子的問題,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有時,他還會和妻子邊吃飯、邊討論,妻子總是提示他說︰「想想看,問題的原因在哪里,找到原因就找到答案了!」

一次,李先生下班回來,看到兒子眼楮直勾勾地看著天花板,就問到︰「兒子,你沒事吧?」兒子回應︰「沒事,今天數學課上有一道題,怎麼都算不出來,問題到底出在哪呢?讓我想想,讓我想想!」

李先生對工作的態度總是嚴謹認真,常常能發現其他同事發現不了的問題。而他的兒子在班級學習成績也名列前茅,老師也夸他是勤學好問的好學生。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如果在自己的工作、生活、與人相處中總是能提出自己的疑問,並努力找到癥結,孩子自然也會把這種態度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因為,他受到了父母思維方式的影響。

建議二︰常常提問自己的孩子

父母自身在工作生活中善于提問的同時,還要有意識地把這種方式運用在與孩子的交往中。如果父母能夠常常用提問啟發孩子的思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主動思考的習慣。這樣,孩子一旦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事物,就會提出質疑並想辦法解決問題。

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布朗曾說︰「我的祖父常常問我,為什麼今天與其他日子不同呢?他總是讓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出理由,然後讓我自己知道為什麼。我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我提出疑問……一切都求之于理。」

所以,父母如果常常向孩子提出問題,就等于把「善于提問」表演給孩子,孩子就會從父母的提問方式中學會向他人發問。當然,父母提出的問題,內容要符合孩子的年齡和知識範圍,難易還要適度,否則會挫傷孩子思考的積極性,孩子會對回答父母的問題失去興趣,也會厭煩「提問」這種交流方式。

建議三︰讓孩子知道「質疑」的好處

父母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知道質疑的好處。父母可以給孩子舉一些科學家如何通過質疑而獲得成功的例子,讓孩子體會善于質疑的意義。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瑞利是個善于提出疑問的人。有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端茶出來的時候,由于碟子光滑,茶碗在茶碟上面滑動了一下,結果茶潑出來一點在碟子上之後,茶碗就不再打滑了。這件小事引起了瑞利的思考︰為什麼在光滑的碟子上茶碗很容易滑動,當母親灑了點熱茶在碟子上後,茶碗紋絲不動了呢?

瑞利想︰這太有意思了,我一定要弄清楚這是為什麼。于是,瑞利進行了反復的試驗和分析,最後,他得出這樣的結論︰茶碗和碟子表面總有一些油膩,使它們之間的摩擦減少,所以容易滑動。等灑上熱茶後,油膩溶解了,摩擦加大,所以不容易滑了。接著,他又開始研究油在固體物摩擦中的作用,提出了潤滑油減少摩擦力的理論。後來,潤滑油被廣泛應用,瑞利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諸如此類的例子,父母可以多搜集一些,常常講給孩子听。孩子會從這些名人的真實經歷中獲得養分,從而激勵自己做一個善于提問、敢于質疑的孩子。

建議四︰培養孩子質疑的膽量

孩子是否能提出問題,能否質疑,不僅僅要靠孩子發現問題,同時也要有膽量提出問題。特別是在學習中,孩子一旦對某些知識產生質疑,但是自己的能力又解決不了,這就需要向老師、同學求助,那麼在大家的討論下,也許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但是,如果孩子發現問題後,沒有膽量向老師、同學提出質疑的話,問題本身的價值也就體現不出來,孩子也不會在其中有所成長。

因此,父母平時盡可能地為孩子營造寬松和諧的家庭環境。當孩子提出問題時,不要輕易阻止,即使孩子的問題很荒唐、很冒失,或者不夠得體,父母也不要大聲呵斥孩子。父母如果總是以激烈的態度對待孩子因提問而產生的過失時,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敢再提出問題。父母的行為就阻礙了孩子質疑能力的發揮,這對孩子一生來說都是悲哀的。

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膽量,首先要讓孩子體會到放松。父母言語的和藹,無形中就是在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孩子的內心沒有被束縛,就會在家中養成敢于質疑的習慣。那麼,孩子在學校或社會中,提出質疑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建議五︰善待孩子提出的質疑

每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會毫無顧及地提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好奇。那麼,孩子這個天生質疑的能力是否能夠保留下來,就看父母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了。如果父母總是很耐心地聆听孩子的問題,並且還能肯定孩子提出的質疑有價值,孩子自然就會願意提出質疑。孩子不但在不斷地提出質疑中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更會把「有疑就問」應用在生活的每一處。

何苗的爸爸是個極有耐心的人,何苗小時候總是會纏著爸爸問這問那,爸爸也會耐心地解答。等到何苗漸漸長大,提出的問題大都與科學知識有關,而爸爸也是很認真地、實事求是地對待。爸爸知道的答案就認認真真地告訴何苗,不知道的就老老實實說︰「這個問題爸爸也不知道,看來我們需要查一查資料了!」

有時,何苗提出的問題很令爸爸意外,爸爸就會說︰「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意思啊!」或者會說︰「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在爸爸的影響下,何苗一旦發現問題,就會積極主動地提出來。而且,因為常常和爸爸交流,所以她的表達能力很強,總是用簡短地語言就能清晰地提出自己的質疑。因此,何苗在學校常常和老師、同學在學習上切磋琢磨,遇到疑問從來不搪塞、掩飾,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何苗其實是進入了一個語言提問的良性循環,因為自己表達得清楚,總會引起對方準確的回應,這本身就增強了再次提問的信心。而一個孩子的表達能力的培養,不僅僅要靠詞匯的積累,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實踐的平台,而這個平台是靠父母耐心的態度成就的。因此,父母耐心對待孩子的質疑,就是在培養和提升孩子的能力。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最新章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全文閱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