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 第十一章

作者 ︰ 張振鵬

建議三︰與孩子一起做計劃

在孩子最初開始學習有條理地做事的時候,父母可以與他一起制定計劃。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父母要與孩子一起商量討論,了解他的行動目的與行動過程,通過幫助與指導,使他能自主地對自己的學習生活作安排,讓他逐步養成做事情之前制定計劃的好習慣。

11歲的安琳最喜歡去游樂園,幾乎每個周末都想去,但她每個周末的下午都要去少年宮參加舞蹈興趣班,可讓人驚訝的是,她自己的時間安排卻讓她兩不耽誤。

原來,起先,安琳玩的時候怕學舞蹈會遲到,而跳舞的時候又想著還沒玩夠,這樣玩耍和學舞蹈哪個都不能盡興。于是,爸爸和她商量著制定了一個周末計劃——吃早飯,接著游樂園活動,然後回來吃午飯,午飯後小睡,下午一點去少年宮學舞蹈,下午3︰00至晚飯前自由活動,晚上對第二天的學習做準備工作。

安琳有了這個計劃,生活規律了許多。而在以後的日子里,她又根據自己的生活與學習安排,逐步改進與完善了計劃,使自己學得更加盡興,玩得也更加開心。

孩子對于不能好好安排的事情總是會顯露出煩躁、焦急,甚至失去耐性,最終導致什麼事都無法順利完成。在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據他的個性與活動安排,幫他制定一個合適的計劃,讓他將不同的活動時間區分開來,使他能專心于做每一件事情。

另外,父母也可以將自己的生活學習計劃示範給孩子看,讓他了解大致的計劃模式;也可以征求孩子對計劃的意見,讓他對計劃的安排多思考,使之最終學會自己定制計劃。

建議四︰督促孩子完成計劃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計劃定出來,就要照做。而且,父母還要告訴孩子,完成已經制定好的計劃要循序漸進,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延遲拖沓,只有按照計劃認真地去做了,計劃的制定才是有效並有意義的。

孩子的自控能力會相對比較差一些,有時候他並不能很好地執行自己的計劃。這就要求父母要隨時督促孩子,並與孩子一起檢查計劃的完成質量。

上小學4年級的鄭航,最初一直都讓媽媽和老師頭疼,因為他不是忘記帶課本就是忘記拿作業,定了學習與休息的計劃也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于是,爸爸決定幫他改掉這個毛病。

每天,爸爸都會幫助鄭航一起制定當日的學習計劃,在孩子學習的時間里,爸爸還會不時地來提醒孩子讓他專心完成。而到了休息時間,爸爸又與鄭航一起下棋、看電視。一段時間以後,鄭航慢慢地改掉了做作業不專心的毛病。而且,每天和爸爸一起檢查自己的計劃完成情況,也增進了父子間的感情。

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面對孩子不能很好地執行計劃的情況,父母不能過于急躁,更不能用訓斥責罵的方式來提醒孩子,而是要像鄭航的爸爸那樣,通過耐心指導來幫助他完成計劃,逐步讓他養成按照合理計劃完成任務的好習慣。♀

有了計劃就去認真按照計劃執行,養成善始善終的好習慣,這對于孩子未來的生活、學習、成長,以及步入社會後的發展都十分重要。父母在督促他完成計劃的過程中,可以培養他積極的心態,使他不斷積累自信心,同時還能激發他學習的潛能。

金玉良言

對于孩子來說,做事前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是十分必要的,這可以幫助他有條不紊地處理所有的事情,幫助他很好地料理自己的生活,更幫助他很好地學習,從而健康成長。因此,父母要通過引導與幫助,讓孩子學會事先制定計劃。

積極主動︰永遠讓孩子快人一步

我一生所主張的,就是生活,對人們必須抱持積極的態度。

——(蘇聯)高爾基

我為什麼每天都有收獲,每天都有新的發展?這是緣于積極向上的精神態度。

——(美國)克萊門提•史東

6歲的雪燕細心、愛思考。一天,全家人在一起聊天,突然講到了積極主動,雪燕插話問︰「媽媽,積極主動是什麼呀?」

媽媽說︰「積極主動就是︰有一件好事,別人希望你去做,但是卻沒叫你去做,你就默默地把這件事做好了。」雪燕一副迷茫的樣子,媽媽繼續說︰「比如,你每周一、三晚上都要練習書法,每次都是媽媽一遍遍地在後面催你︰‘雪燕,要寫書法了。’而積極主動的孩子不會媽媽催,自己就開開心心地走向書房了。如果你能做到這樣就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孩子,而且老師、叔叔阿姨最喜歡這樣的孩子。」

這下,雨燕明白了很多,說︰「哦,這就是主動啊!」媽媽又繼續說︰「主動的孩子和被動的孩子有很大的區別︰上課回答問題的時候,你把手舉得高高的,那你就是個積極主動學習的孩子;吃飯的時候,不用媽媽催好多遍,自己就下來吃飯了,那你就是個主動吃飯的孩子。你想做一個積極主動的孩子嗎?」

雨燕毫不猶豫地說︰「要!」媽媽笑了笑,說︰「好,媽媽相信你,也支持你,你一定會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對積極主動沒有一個概念,總是習慣于被動地接受父母強加在身上的一些想法,長期生活在這種模式下的孩子會逐漸養成對父母的依賴,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習慣,做什麼事情都要在父母的監督下完成。父母也可以像雨燕的媽媽那樣,告訴孩子一個積極主動的孩子的表現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讓他分清楚好壞,慢慢讓他學會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動做事。

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積極的人能為自己創造有利的環境,無論在任何情況下,自己總有選擇的權利。而消極被動的人總是認為自己受環境和他人的左右,如果別人不指點,環境不改變,自己就只能消極地生活下去。

積極主動是一個人從小養成的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做事的能力。積極主動的孩子會樂觀面對生活,對不好的環境不抱怨,而是積極地尋求解決方法;而消極被動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總是想通過向別人求助來解決問題,而不會**思考,當出現不好的結果時,只會怨天尤人,將責任推卸到其他人身上。

每位父母都不喜歡做事拖拖拉拉、只會抱怨的孩子。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積極主動做事的能力呢?

培養建議

建議一︰用近期目標培養孩子的上進心

孩子一般都會有上進心,但是上進心不容易保持,很可能因為某些原因就動搖了,比如受過某些挫折,上進心銳減,最後導致萎靡不振。為此,父母要為孩子樹立合理的目標,當他取得一點進步的時候,要適時地鼓勵他。

靜文上小學1年級,開學第一天,媽媽就告訴她︰「孩子,你現在就是一名光榮的小學生了。如果你能認真學習,每個方面表現良好的話,就可以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樣戴上鮮艷的紅領巾,成為一名少先隊員。」靜文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媽媽的話對靜文似乎有一種強大的動力,所以靜文學習非常認真,每天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積極參加班級組織的各項文體活動。一學期下來,靜文經常得到老師的贊賞,不僅如願以償地戴上了紅領巾,還成功地當選為班長。

有些父母經常對孩子說︰「你就好好學習,將來考大學。」那個目標往往離孩子太遙遠,使他找不到可實行的方法或者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因此,父母要讓孩子有一個遠大目標,但也要為孩子設定一些階段性目標,就像靜文的媽媽那樣,讓孩子有一個近期可以奮斗的方向,當孩子達到目標後,體會到成就感,也就多了一分前進的信心。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最新章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全文閱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