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 第九章

作者 ︰ 張振鵬

建議二︰把適當的任務分配給孩子

孩子責任心的建立不是通過口頭教育完成的,而是孩子在動手去做的過程中逐漸體會責任的重要。♀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其實,不只是孩子,當一個人的肩上被賦予一份重任的時候,都會因自己被重視而高興,同時也會努力去完成這項任務。

在平時生活中,父母要懂得給孩子安排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任務,比如︰把一間房屋的衛生交給孩子,或者把洗碗的任務交給他,或者讓孩子自己去買菜等。當然,這個過程中,父母一定要賦予孩子100%的信任,即使孩子做的不好,也不要打擊,而是教給他更好的方法,鼓勵孩子再接再厲。

一位勤勞能干的女人,家里家外的任何事情只有自己做了、自己參與了才放心。兒子的衣服從來都是她給洗,兒子要是自己洗不干淨,她就會重新洗。丈夫除了工作以外,想做點什麼,她一定要干涉。但丈夫和她的思維方式不同,總是達不成一致,最終她的強勢都會使丈夫敗下陣來。

幾十年過去了,兒子大學畢業後,自己在外地工作,一有閑暇就帶著照相機到處攝影,很少回家,而且無論她怎樣催促兒子該考慮婚姻問題,兒子都保持「獨行俠」的風範。♀而丈夫除了一點退休工資外,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家中的大小事情一概不管。

在所有人眼里,她依然勤勞但是很辛苦,她也埋怨丈夫的懦弱和兒子的叛逆,她認為這兩個男人都沒有責任心,都不知道幫她分擔,反而還要讓她操心。

其實,不是兒子和丈夫沒有責任心,而是女主人奪走了他們負責的機會。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懂得放手。因為適當的放手是對孩子的信任,大包大攬的父母只能教育出懦夫或者叛逆者,而怯懦或叛逆的孩子都會顯得不負責任。實際上,不是孩子不願負責,而是父母不讓孩子負責。

總之,父母要放下心來讓孩子去做事,不怕孩子做錯,就怕孩子不做,孩子只有在做事的過程才能激發責任心。當然,孩子做錯之後,父母一定不能埋怨又指責,只有父母平靜地引導和鼓勵,才能讓孩子進一步地負起責任來。

建議三︰讓孩子知道負責任的好處

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因為負責而得到認可的例子,讓孩子知道只有負責的人生才是輕松和自由的人生。

一位公司老板在應聘一個年輕人的時候,經過交談,發現這個年輕人並不適合他們公司的工作。于是,老板很客氣地和年輕人道別。當年輕人從椅子上站起來,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跳出來的釘子劃了一下。年輕人順手拿起老板桌子上的鎮紙,把跳出來的釘子砸了進去,之後和老板道別。

就在這一刻,老板突然改變了主意,他留下了年輕人。事後,老板說︰「我知道在業務上他也許未必適合本公司,但他的責任心的確令我欣賞。我相信把公司交給這樣的人我會很放心。」

諸如這樣的故事,父母可以多講給孩子听,孩子就會知道責任可以創造機遇,責任是人生最安全的保障。孩子的心很純,接受這樣的故事多了,自然就知道什麼是責任,如何做才是負責。

建議四︰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一個人的責任心不僅表現在做好自己分內的事,而更要表現在做錯事時是否能勇敢的承擔後果和責任。比如,孩子不小心損壞了公共物品,父母是否鼓勵孩子一定要道歉和賠償。當然,道歉和賠償是孩子應該負的責任,而父母千萬不要因孩子的小過錯就打罵孩子,這只能導致孩子以後再做錯事後以逃避的態度來對待。

一位母親對女兒責任心的培養很重視。女兒上小學一年級時,有一天一家人正在吃晚飯,女兒突然想起來,今天在學校借了同學的筆記,但是忘記還給同學了。母親知道後,就趕快讓女兒給同學打電話,看什麼時候方便給對方把筆記送過去。母親告訴女兒︰「不能因為自己的過失影響同學溫習功課,這既是對同學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女兒後來說到︰「這件事對我以後責任心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確,孩子在成長的時候,沒有一件事情是小事,父母一定要要有教育敏感度。比如,孩子們在相處時出現的不愉快,父母引導他們各自反省,反省本身就是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又如,如果孩子不小心打破了誰家的玻璃,父母不要責備,讓孩子詳細描述事情的經過,幫助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並且一定要讓孩子給對方道歉並賠償物品。這樣,孩子漸漸就會形成負責任的習慣。

建議五︰不要一味地遷就孩子

父母可能因為太愛孩子,而忽略孩子的細小的行為習慣,同時,對孩子的小錯誤也就一味遷就。但是,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孩子責任心的建立,因為孩子沒有辦法從自己的行為中體會什麼是責任。

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說︰「必須讓孩子懂得他們不同的一舉一動能產生不同的後果,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一定會很有責任感。」

一次,她的兒子從學校回家比平常晚了半小時,茨格拉夫人對此表示理解,但她也明確地告訴兒子︰「你玩的時間自然也就少了半個小時,這個時間我們可要遵守。」這樣,就讓兒子意識到了自己晚回家的後果,他就可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茨格拉夫人認為︰「有時候,做父母的內心也會在愛與公平之間搖擺猶豫,但是不能因為孩子的借口而一味地遷就他的喜好,讓他逃避責任。孩子如果沒有按規定整理好他的書櫃,那麼面對他喜愛的電視節目,我們也只能做出很‘遺憾’的決定。」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時就像一種合作。父母可能會給孩子立定一些規矩,或者大家會提前說好要做一件什麼事情,當孩子沒有遵守的時候,父母是會讓孩子以一定的形式為此事負責,還是算了不計較了?父母的態度和行為會極大地影響孩子責任心的建立。所以,父母在孩子該做的事情,不要輕易遷就,讓孩子負責才是真正對孩子的愛。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最新章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全文閱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