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 第五十四章

作者 ︰ 張振鵬

建議五︰端正孩子的思想,不讓他「崇洋媚外」

崇洋媚外,可能這個帽子扣在孩子的頭上有點大,不過有些孩子的確存在這種思想,盲目崇尚西方國家的生活,這和父母的認識、社會輿論不無關系。♀特麼對于+我只有一句話,更新速度領先其他站n倍,廣告少

一個幼兒園的阿姨問小朋友們的理想,有的小孩說「當科學家」,有的說當「老師」等等,可是有一個男孩的回答非常驚人,他說要當「外國人」。當問及原因時,男孩天真地說︰「外國人有洋房、花園……」

孩子的回答帶有隨意性,但也透露出愛國教育的缺失。的確,外國有很多先進的技術需要中國去學習,但是我們國家也不是一無是處,像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就是非常值得人們學習的。因此,父母要端正思想,扎牢孩子愛國的根。

建議六︰讓孩子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

曾經有一段時間中韓之間引發一場文化之爭,一些韓國學者曾提出孔子、李時珍等文化名人是他們國家的後裔。雖然表面上看這只是兩國之間的一場文化之爭,但不得不給中國人一個警醒,中國人已經「丟失」老祖宗很多年。如果我們依然不遵照老祖宗的教誨,依然我行我素的話,到那個時候,不僅孔子是其他國家的,恐怕我們也已經變成其他國家的人了。

事實上,談愛國,說到根上,中國人還是要認祖歸宗,尊重中國的傳統文化,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不能忘本。♀為了中華文化能在孩子一代的手中發揚光大,父母應該從現在開始,讓他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從《弟子規》開始,腳踏實地地落實、力行,相信孩子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金玉良言

如今,國內流行出國熱,一些父母在孩子還沒成年時就送他出國讀書,把希望寄托于「洋師傅」。其實,這種做法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是十分不理智的,往往也有可能害了孩子。其實,所有的父母在送孩子出國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送孩子出國的目的是什麼」、「孩子是否具備獨自闖蕩的能力」、「對國外的教育是否有足夠的了解」、「孩子的意願是什麼」等等。孩子只有愛國,心系祖國,在國外才能受到真正有益于自己的教育。

遵守公德︰孩子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國)孟子

私德為立身之本,公德為服務社會國家之本。

——(中國)陶行知

7歲的蘇爽和媽媽一起上了公交車,身旁站著一個顫顫巍巍的老太太,一連坐了3站都沒人給老人讓座。蘇爽的媽媽看不下去了,對旁邊座位上正在說笑的一對年輕男女說︰「你們給老人讓下座行嗎?」那對男女不理她,繼續說說笑笑。

這時,汽車又到了一站,媽媽忽然發現蘇爽不見了。正在著急的時候,蘇爽的叫聲傳來︰「媽媽,我在這兒呢!」原來她看到有人下車,趁機佔了一個座位。媽媽看到那個老太太還在站著,便小聲對蘇爽說︰「把座位讓給女乃女乃怎麼樣?」蘇爽很不樂意地撅起了嘴︰「剛才他們都不讓座,為什麼要我讓?」

媽媽說道︰「因為你是好孩子啊。你上周不是才被評為三好學生,現在給老女乃女乃讓座不正是你該做的嗎?」蘇爽听後,對媽媽說︰「媽媽,您叫那位女乃女乃過來吧,我把座位讓給她。」

蘇爽的媽媽遇到的事情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都有發生,看到別人不遵守社會公德,父母是否會放松對孩子的要求,遇到事情時也得過且過?或者有些父母認為這本來就不是什麼大事,就算不讓座又能怎麼樣?對孩子有影響嗎?

父母想讓自己的孩子有素質,于是讓孩子參加各種藝術特長班,想用藝術來提高孩子的素質。其實,體現一個人素質的不是他的藝術修養,而是他的公德意識。近年來,國人去外國旅游的機會多了,但是卻經常出現「中國人沒素質」的報道,就是因為我們的公德意識不夠,在公共場合做出一些不文明行為,如隨地吐痰、大聲喧嘩、亂扔垃圾,如廁不沖,等等。

父母都想孩子成為一個素質高的人,但是卻忽略了在公德這種「小事」上對孩子進行教育。從文明禮貌、樂于助人到愛護公共財物、保護環境,無論是哪一點,只要孩子去做了,他的素質就會有所提升。

現代社會需要負責任的公民。遵守公德不光是孩子素質高的表現,還能體現他的社會責任感。因此,父母需要重視對孩子的公德教育,讓孩子從小就成為一個有個人素養、懂得對社會負責的人。

培養建議

建議一︰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這個信息時代,孩子的很多行為是從電視劇、動畫片中學來的,尤其是動畫片,對他影響很大。有些動畫片中的主角說髒話、打架、將煙卷扔在地上拿腳踩滅……孩子很容易就會認為這種行為很酷並加以學習。一旦他去追求所謂「酷」,當父母再去教他遵守公德時,他就會很抵觸。

除了電視中播放的動畫片,網絡信息傳播的價值觀也很混亂,孩子的社會經驗少,不能分辨其中的對錯,很容易受到不良影響。父母需要引導孩子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比如,父母可以為孩子講解一些古代經典、中華傳統的美德故事,讓他受到燻陶,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對他進行遵守公德的教育。

建議二︰父母要以身作則遵守公德

孩子的行為是通過模仿習得的,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會有樣學樣。若為是父母自身不遵守公德,只是說服教育,將無法產生好的效果。

蘭蘭7歲了,很沒禮貌,經常對同學大呼小叫︰「喂!橡皮借我用用。」同學們都不太喜歡她。老師為此特意勸導過她,可是她一直改不了。一次開家長會,散會後大家坐下來閑聊,一位男士跟身邊的人說︰「喂!打火機借我用用。」說這話的正是蘭蘭的爸爸。

要想讓孩子學會遵守公德,父母就要以身作則,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千萬不能說︰「爸爸年紀大了,改不了了。你還小,一定要養成好習慣。」這樣不但不能教育孩子,反而會讓孩子學會推卸責任。

建議三︰讓孩子學會推己及人

人生活在社會中是相互依賴的,如果每個人都注意用自己的行為為周圍的人提供便利,那麼我們會生活得更加愉快。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是社會大家庭的一員,如果自己不遵守社會公德,就會造成其他人的困擾。

孫玲8歲了,在家里很講衛生,但是一到街上就不注意了,經常把冰棍簽、飲料瓶隨地亂扔。媽媽覺得孫玲這樣做很不好,于是問她︰「為什麼不將垃圾丟進垃圾箱呢?」孫玲回答︰「街上好遠才有一個垃圾箱,扔著不方便。」媽媽沒有說話。

第二天早上,媽媽說︰「今天我們義務掃掃大街吧!」還沒等孫玲說話,媽媽就拉上她,拿著一大一小兩把掃帚就來到了大街上。媽媽已經開始掃了,孫玲拿著小掃帚很不情願地在馬路對面掃。孫玲這才發現原來路上垃圾這麼多︰飲料瓶、口香糖、冰棍簽……掃了一會兒孫玲就累了,很想抱怨︰「這都是誰扔的啊?」忽然想起自己也扔過,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繼續掃了起來……

沒有說什麼大道理,媽媽只是讓孫玲體驗了下環衛工人的辛苦。孫玲終于明白了亂扔垃圾的後果,自己是省事了,可是有人會因此受累。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最新章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全文閱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