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 第五十章

作者 ︰ 張振鵬

建議五︰注意讓孩子吃苦而不是受苦

種種的吃苦教育,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面對困難、挫折或人生中的不如意時,不畏懼吃苦,不貪圖安逸,努力向前,最終達到自己的目標。♀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所以吃苦並不等于受苦,它是面對苦難的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是對苦難的一種超越。

要培養孩子不怕吃苦的品質,父母需要注意不要將「吃苦」強加在孩子身上,比如用逼迫威脅的方式強迫孩子干家務。這樣的吃苦對孩子來說其實是受苦,不但不能鍛煉孩子,反而會讓孩子對吃苦產生畏懼心理,厭惡吃苦,對苦難的耐受度甚至比沒吃過苦的孩子還差。

父母需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痛苦、挫折的價值,激發孩子挑戰自己的**,讓孩子主動選擇去吃苦,在吃苦的過程中磨練自己的意志。

金玉良言

敢于吃苦能鑄就很多積極的品質,如恆心、毅力、堅定、樂觀、忍耐。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免不了吃苦,孩子如果懼怕吃苦,就會錯失良機。為了培養孩子不怕吃苦的品質,父母應該激發孩子的斗志和樂觀精神,使孩子勇于吃苦,樂于吃苦,在艱苦的環境中戰勝自己。

勇敢不懦︰幫孩子實現理想的人生

成功不是終點,失敗也不是終結,只有勇氣才是永恆。

——(英國)溫斯頓•丘吉爾

勇敢是人類美德的高峰。

——(俄國)普希金

爸爸非常重視對兒子董宇的教育。在爸爸看來,男孩子最應該具有的品質就是勇敢。為了讓董宇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在他剛會走路時,爸爸就和他一起玩拋接球的游戲,訓練他身體的靈活性。孩子跌倒了,爸爸也不會扶他,而是讓他自己爬起來。

董宇6歲的時候因為看到一條蛇嚇哭了。爸爸知道後沒有責怪他,而是詳細地給他講解了蛇的種類和生活習性,教他如何辨別蛇是否有毒。後來,爸爸又帶著董宇去動物園觀察毒蛇,董宇對蛇了解了,恐懼也就消失了。

等到董宇再大一些,爸爸讓他參加了學校的足球隊,在體育競爭中鍛煉他敢打敢拼的精神。在假期,爸爸還會帶他去野外宿營,讓他學習野外生存技能。爸爸的教育讓董宇變得勇敢了,做事情很少因為恐懼而退縮。

在學校組織的一次戶外活動中,董宇因為有野外宿營經驗,被推選為小隊長,他帶領著自己的小隊獲得了對抗賽的勝利。在三天兩夜的活動後,董宇被同學推選為「勇敢之星」。

從董宇的故事可以看出,孩子勇敢的品質不是靠父母的說教就能培養出的,更多的還是需要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訓練他。

每位父母都擔心孩子遇到危險,比如案例中的董宇就面臨被蛇咬傷的危險。但是董宇的父親並沒有對他說「蛇很可怕,你別靠近」,而是讓董宇對蛇有一個徹底的了解。這樣,當董宇遇到蛇時不會盲目恐懼,而是可以理智地選擇是否回避。

勇敢的孩子往往很**,所以父母想讓孩子變得勇敢,就不能過度保護孩子,要給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而遺憾的是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照顧面面俱到,孩子根本什麼也不需要做。這是一種包辦的撫養方式,父母其實是在告訴孩子「你很沒用,必須要我們照顧才行」,這會讓孩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變得畏縮而怯懦。

那麼在生活中,父母能通過哪些方式培養孩子勇敢的品質呢?

培養建議

建議一︰不要威脅恐嚇孩子

孩子剛生下來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根本不知道害怕。在1歲以後,孩子才逐漸產生怕的反應。此後的成長中,有些孩子變得越來越勇敢,有的孩子則變得越來越膽小。可見勇敢的品德是在後天的環境中逐漸形成的。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听話,用鬼故事或者怪物來嚇孩子,如「你再不听話,xx把你吃了啊!」「再哭,xx把你抓走」……久而久之,孩子產生了莫名的恐懼感,變得越來越膽小。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千萬不要威脅恐嚇孩子。

而有些父母擔心孩子的安全,看到孩子爬得高一點,就驚呼︰「快下來,危險!」「不要玩那個,多危險啊!」這其實也是一種恐嚇。任何活動都有危險,包括玩社區里的運動器材。孩子應該有**探索的空間,這樣才能在探索中變得勇敢。而父母不應用危險來嚇唬孩子,應該詳細地告訴他為什麼危險,應該注意什麼,進而引導他安全探索。

建議二︰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

有些孩子羞怯膽小,不敢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或者是在家里和熟人交流很正常,但是到了外面就畏畏縮縮,不敢和人說話。針對這種孩子,父母不要強制要求他,而是要引導他與人交流。

父母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不敢說話的原因。有些孩子是因為對陌生環境感到恐懼,而有些孩子則是羞怯不敢與人交談。對于第一種孩子,父母最好在帶他出去時多讓他說話,比如︰在餐廳讓他和服務生對答點菜,買衣服時讓他和售貨員溝通自己想要的款式。在陌生場所說話的經驗多了,孩子自然就不再恐懼了。而對于第二種孩子,父母要更有耐心些,孩子表達自己看法的時候要鼓勵他,並且要給孩子灌輸這樣一種理念︰「說出你的想法,不要在乎別人的反應。」同時,父母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不要過度關注孩子,那會讓孩子更加不自在。

建議三︰讓孩子進行體育鍛煉

堅持體育鍛煉不但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的體格,而且也能培養他勇敢的品質。尤其像籃球、足球這些對抗性的體育活動。每一次擊打和踫撞都是對孩子勇氣的考驗,只有遵守規則,敢打敢拼才能取得勝利。

有些父母擔心孩子磕著、踫著,就不讓他參加體育活動。父母這樣做等于在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你很弱小,很容易受傷」,他很容易因此變得膽小。而且由于沒有體育活動的經驗,當別的孩子叫他一起玩時,他也會因為自己的笨拙而感到自卑,變得更加怯懦。

孩子需要體育活動,父母可以據他的年齡階段選擇適合他的活動方式。學齡前的兒童可以讓他接觸公園里的健身器械,如雙杠、彩虹橋等,以鍛煉他的勇氣和體能;更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讓他參加一些對抗性的體育活動,如足球、排球、籃球等,讓他在活動的過程中戰勝自己的膽怯、退縮心理,變得勇敢起來。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最新章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全文閱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