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 第十八章

作者 ︰ 張振鵬

胡曉沒想到媽媽會這麼生氣,無奈之下就給張月道歉,並說︰「張月對不起,我不該學你。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

回到家媽媽問︰「兒子,知道媽媽今天為什麼會對你發火嗎?」胡曉一臉不高興地說︰「媽媽脾氣真大。」

媽媽說︰「其實媽媽也不想對你發火,可是你不應該取笑別人的短處。你在這麼多同學面前學人家說話,還學人家走路,這樣會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心。你要懂得尊重同學,不要為了自己的快樂而去取笑他人,一個好孩子是不會這樣做的。」

胡曉點點頭說︰「媽媽我知道錯了,我以後不再嘲笑同學了好嗎?」媽媽說︰「嗯,這就對了。」

孩子在玩耍時,取笑他人並以此為樂,是很常見的事情。有的父母認為這是小事,但孩子的習慣正是從生活的點滴小事中培養出來的。常常取笑他人,就會有損于自己的恭敬心,孩子會因此意識不到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也是一個人不自重的表現。

父母要知道,每個人都是**的個體,社會就是由各種各樣不同的人組成的,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等于教他學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知道如何與人和諧相處。♀法國思想家盧梭說︰「我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最初是由別人對我們的態度所決定的。」由此可見,尊重他人,也會受到他人的尊重。

父母要告訴孩子,對方無論是長輩還是同輩,是朋友還是對手,都應該得到尊重。不同的人只是生活在不同的層次上,但尊嚴都是一樣的。作為一個人,必須要自重而尊他,因為一句不經意的話也許就會讓別人的自尊受到傷害,所以,即使是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人,也不可以口無遮攔地隨意去傷害他人。

培養建議

建議一︰教孩子時刻記得孝親尊師

要讓孩子尊重他人,首先要讓他從尊重自己的父母開始做起。讓孩子尊敬父母,並不是滿足父母的利己主義,而是因為孩子能夠尊敬自己的父母,是他做人的基礎。試想,一個孩子如果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尊重,卻會尊重老師、同學,這種尊重會是發自內心的嗎?

7歲的真真很喜歡吃桃子,這天媽媽給她買了桃子回來,真真洗完桃子就要吃。媽媽說︰「真真,外婆也喜歡吃桃子,可是她總想把好吃的留給你吃。你說,是不是該先拿給外婆吃呢?」真真听了,立即高興地把洗好的桃子拿去給外婆。

後來,每遇到真真愛吃的食物時,媽媽都不忘提醒真真把食物先拿給長輩吃,讓真真養成了好東西要先拿去孝敬長輩的習慣。

當然,讓孩子尊重父母,可能父母會不好意思和孩子說︰「你是我養育的,你必須尊重我。」但是,可以讓孩子尊重爺爺女乃女乃、外公外婆。這樣,孩子自然就會懂得尊重長輩。

同時父母也要告訴孩子,一定要尊重自己的老師。古人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尊師重道是我國的優良傳統。孩子只有對自己的老師有恭敬心和信心,才會樂于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孩子對老師的尊重,就不會有理想的教育。

也許有的父母會說︰「老師就總是對的嗎?」「錯了不能說嗎?」其實父母要明白,讓孩子尊重老師,最終受益的還是孩子,因為老師的對錯只是一時,而孩子對老師的態度卻會影響他的一生,尊重師長是每個人為人處世中最重要的一課。

父母如果幫著孩子說老師的過錯,就會影響老師在他心中的威信,並增長孩子的傲慢心。一個求學時不尊重老師的人,走向社會後也往往不服從領導的安排。他會認為這個世界就他自己厲害,這樣不妥協、不合作的態度必然無法與人協作,最終難逃失敗的命運。

建議三︰讓孩子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常有父母抱怨說,自己好不容易收拾干淨的房間,孩子一會兒就又弄亂了。這是因為他不知道勞動的辛苦,所以才不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媽媽剛打掃完衛生,7歲的冬晴就拿起一袋瓜子嗑起來,邊嗑邊看電視,不一會兒就把瓜子皮丟得到處都是。媽媽看了,不禁搖頭嘆氣,又要幫冬晴打掃爛攤子。

周末,媽媽打掃衛生時,就叫冬晴來幫忙。

「冬晴,擦一下桌子。」「冬晴,把地掃了。」「把抹布洗一下吧。」……在媽媽的指揮下,冬晴做了這件做那件,忙得不亦樂乎。打掃完衛生後,媽媽拿起一袋花生正要吃,冬晴立即說︰「媽媽,小心花生皮不要掉地上,打掃衛生好累啊!」

媽媽笑笑說︰「這下知道打掃衛生辛苦了吧,你以後也要好好保持衛生啊!」冬晴連連點頭說︰「當然了。」

父母如果發現孩子不尊重自己的勞動成果,還總是添亂,可以適當地讓他幫自己做一些家務勞動,體會勞動的辛苦,而不要一邊抱怨孩子,一邊再去打掃干淨。只有讓他親身體驗,他才會懂得尊重父母的勞動成果,不再隨意破壞家庭環境衛生。

建議四︰培養孩子的恭敬心

由于現在獨生子女較多,孩子都被寵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被家人眾星捧月般地疼愛著。古人教育孩子要「父母呼,應勿緩」,現在幾乎顛倒為「子女呼,應勿緩」。

爸爸媽媽對7歲的西美寵愛有加,但西美卻從不知關心父母。

每天,爸爸托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里,西美還要嚷著讓爸爸陪她玩「騎大馬」,邊玩還邊催促媽媽做晚飯。

這樣的溺愛,會讓孩子不懂得尊重長輩,不知道長幼有別,並逐漸養成自私傲慢的性格,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發展。教孩子尊重他人,並不是讓他在形式上會禮讓與人,而是要讓他從內心里對他人有恭敬之心。

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恭敬心呢?儒家經典《弟子規》中說︰「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就是從生活中的一行一動培養孩子的恭敬心,讓孩子對長者心存敬畏。《弟子規》中還說「兄道友,弟道恭」,也就是說還要教孩子與同學朋友之間也要互相尊敬、和睦相處,因為這是父母所希望看到的,是恭敬孝順父母的延伸。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最新章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全文閱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