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 第十六章

作者 ︰ 張振鵬

面對別人的夸贊,多數孩子會沾沾自喜,引以為傲。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這時,父母一定要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謙虛教育,如可以找一些成功人士的謙虛事例講給孩子听,還可以讓孩子找一個成功人士做榜樣,防止出現因驕傲自滿情緒而停滯不前的狀況。

建議四︰幫助孩子全面認識自己

一個人能很容易看清楚別人,但是很難正確地認識自己,往往對自己的評價要麼過高,要麼過低。所以,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全面認識自己,這樣做既防止孩子因為產生驕傲的心理而停止進步,也防止孩子因為過分謙虛而產生自卑心理。要讓孩子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優勢和不足之處,在鼓勵孩子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的同時,還要學會彌補自身的不足,這樣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

當孩子驕傲時,往往是由于某方面的特長或優勢。父母應該先了解孩子,分析出孩子驕傲的原因,如,學習成績比較好,某方面的藝術潛質等,在賞識孩子的同時,讓孩子認識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正確地認識自己才能積極進取,而不是驕傲懈怠。父母要鼓勵孩子發揮出優勢,並讓孩子認識到不足。

有些孩子過分謙虛,認為別人什麼都是好的,自己什麼都不行,其實這是孩子自卑、缺乏自信的一種表現。父母可不要把他當做一種謙虛的美德,要有意識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比如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孩子參加一些比賽,給孩子表現自己的機會,逐漸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金玉良言

謙虛是一種美德,是進取和成功的前提。父母要讓孩子具備謙虛的品德,但是謙虛也要講求分寸,如果過分謙虛就會變成了虛偽。而謙虛的目的不是讓孩子過低地評價自己,而是讓他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讓他在認識到不足的情況下繼續努力,取得成功。

寬容大度︰給孩子一個寬廣的心胸

寬容中包含著人生的大道至理,沒有寬容的生活,如在刀鋒上行走。孩子,如果美德可以選擇,請先把寬容挑選出來吧!

——(美國)富蘭克林

寬容不僅是一種雅量、文明、胸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寬容了別人就等于寬容了自己,寬容的同時,也創造生命的美麗。

——(美國)愛默生

由于家境困難,林肯在12歲的時候不得不終止學業成為一名伐木工人。每次干活,他都在自己伐倒的木頭上寫上自己名字的開頭字母「a」,代表那是自己伐的樹。但是,有一天,他發現「a」都被改成了「h」,這顯然是有人不勞而獲,偷走了他的勞動果實。

林肯生氣地回到家,他對繼母說︰「這一定是那個叫亨利的人干的!我要去找他論理!」

繼母連忙叫住了他,笑笑說︰「孩子,你先別著急。先听我給你講個故事。」

林肯沒辦法,只得坐下,繼母慢慢地開了口︰「在一片森林里住著一個獵人,他的打獵技術非常好,只要是他下的野獸套子,總是會有收獲。但有一天,他卻發現他的套子上只有獵物的毛而獵物卻沒有了,于是他很生氣。幾天觀察後他發現,原來是當地的印地安人拿走了他的獵物,印地安人說這里是他們的地盤,別人不能在這里打獵。而獵人說那是他的獵物,別人不能動。幾番交涉不成後,獵人想,與其多個敵人還不如多個朋友,于是他把捕獸套送給了那個印地安人。後來有一天,獵人不幸墜落山崖,待他醒來,卻發現是那個印地安人救了他,于是他們成了好朋友。」

繼母講完故事,微笑著看著林肯︰「你說,獵人做得對嗎?」

林肯想了想說︰「他做得對,這樣就少了一個敵人,多了一個朋友。」

「是呀!所以,孩子,你要學會寬容對待別人,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寬廣。要不然,你在這世界上會到處樹敵,做事也很難成功的。」

「我知道了,母親。」林肯鄭重地點了點頭。

從此以後,林肯牢記繼母的教誨,寬容的美德為他今後的人生鋪平了道路,他最終成為美國第16任總統。

寬容待人,才能讓自己的路越走越寬。林肯的繼母用一個小故事將寬容這個美德教給了林肯,為他未來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見,寬容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寬容是一種思想境界,也是一種智慧,寬容別人就是在善待自己。另外,寬容不僅是對自身修養道德的提高,同時也是一面向他人展示自身修養的鏡子。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認為,一個能夠開創事業的人,一定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可見,要想成就事業,必須要有開闊的胸懷,能夠坦然面對所有人和事。

因此,父母要教導孩子,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權衡利弊,多為他人考慮,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不要過于計較個人的得失,切忌心胸狹隘,目光短淺。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無論順境逆境,只要有寬廣的心胸,人生都會更加精彩更加有意義。

培養建議

建議一︰教導孩子不要以自我為中心

寬容的人能夠對別人不同的看法、想法、言論、行為都加以理解和尊重。寬容的人不會以自我為中心,用自我的判斷對別人的言行思想加以評論,也不會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

父母要教導孩子,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學會理解他人,告訴他每個人都是**自主的,不能以自我為中心,更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和條件,來苛刻地要求和對待自己的朋友或者伙伴。要給孩子創造條件,讓他多接觸與自己年齡相仿的伙伴,讓他在與同伴的相處中取長補短,體會寬容的作用與意義,以此來提高他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

父母也可以適當地制造條件,讓孩子親身體會到不寬容別人的後果。也可以借反面的例子來教育孩子,讓他懂得包容,避免他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因為心胸狹隘而被社會孤立。

建議二︰讓孩子理性對待別人的錯誤

孩子對于別人的錯誤都會有個自我的判斷,父母需要教會孩子理性看待別人的錯誤,讓孩子學會大度容人,不要斤斤計較。

在澳大利亞一個度假村,一名滿臉歉意的工作人員正焦急地安慰著一名6歲左右的孩子,孩子哭得淚流滿面,一副很是委屈的樣子。

原來,當天有一場兒童網球課,由于來參加的孩子太多,工作人員一時疏忽,在大家退場的時候漏掉了這個孩子,將他一個人留在了空蕩蕩的網球場上。等工作人員發現後再跑回去時,孩子已經飽受驚嚇,哭成了淚人。

這時候,孩子的媽媽出現了,她走過去蹲下來安慰孩子,很是平靜地告訴他︰「好了,已經沒事了。那位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緊張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位姐姐安慰她一下,並告訴她沒事了。」

6歲的小男孩听話地踮起腳,親了親蹲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的臉頰,小聲地說︰「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一件看似很難解決的事情,就這樣解決了。這位媽媽是智慧而理智,她這樣做不但化解了尷尬與矛盾,同時也讓孩子學會了寬容和體貼。其實,一個不肯原諒別人的人,就是不給自己留余地,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犯過錯而需要別人原諒的時候。因此,父母要教導孩子學會理智地對待他人的錯誤,切勿耿耿于懷。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最新章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全文閱讀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