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 第十二章

作者 ︰ 潘榮琨

去年春天,為了籌措留學經費和探親,秋瑾返回祖國,在上海結識了蔡元培和徐錫麟,加入了光復會。♀特麼對于+我只有一句話,更新速度領先其他站n倍,廣告少通過陶成章,秋瑾又認識了江浙地區其他一些會黨首領。

滬杭地區熾熱的革命斗爭吸引著秋瑾,但日本校方卻一再催促她返校。

秋瑾無可奈何地又一次去了日本。她更加廣泛地結交革命志土,積極參加各種革命活動。她那光明磊落的品格,嫉惡如仇的個性,雷厲風行的作風和不怕犧牲的無畏精神,博得了廣大中國留學生的敬佩。同盟會成立後,她成為第一批會員,並被推薦為評議部的評議員,兼任浙江支部的負責人,成為留日中國學生中傳奇式的女俠。

徐錫麟到日本後,由于眼楮近視太深,雖經多方努力仍不能進入日本的軍校。既然不能學習軍事,他便決定回國去從事革命活動。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孫中山,孫中山也同意了他的意見。

秋瑾得知徐錫麟回國打算後,也深受鼓舞。徐錫麟回國後不久,她毅然棄學,登上了返國的輪船。

「你真不愧是女中豪杰啊!」張靜江欽佩地說。

「張先生過獎了。」秋瑾呷了一口茶,莞爾一笑說,「我只是中山先生的追隨者,一心想為革命多做一些事。」

「我雖然只見過中山先生一面,但堅信中山先生的革命一定會成功的!」張靜江堅定地說。

這一晚,兩位俠客一直談到東方透出魚肚白。

這以後,張靜江在滯留南潯期間,又同秋瑾約見了幾次,直至該年二月底,張靜江因處置世界社在上海的事務,不得不同秋謹作別。這一別,竟成了他們之間的永訣!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紹興軒亭口遇難。張靜江在香港驚聞後,悲痛欲絕,淚如雨注。他當即揮毫,疾書吳稚暉︰

……紹興徐創之女學校女教習徐秋瑾亦已加害,已逮捕之女學生亦有幾十人,不問是否同謀,只要與徐有往來者,略有革命思想,即指為同謀,當即加害。紹興紳士,擬電同鄉京官與江督,謂現在留東京學生正在暑假歸國之時,如不問是否同謀,紛紛逮捕,恐全數迫之而為革命黨,此節已發中國日報。昨日報指有來電,謂清太後欲九族全誅,肅王不贊成此事,大約九族未必全誅,三族恐不免矣。又徐(此「徐」系指徐錫麟——作者注)加害後,即剖心窩公祭恩銘魂,野蠻如此,南亞非黑人,亦不致此。所以無可為之憑登也,弟擬抵申調查詳細寄法,閱登巴黎倫敦各大報紙,使歐人全知清政府之野蠻。我恐非僅罵為野蠻,講人理者或出而干涉之,亦在意中事也。證之沈俊遂可知矣。有萍鄉之事,速其有徐錫麟事,有徐之事,我恐速其有數十百千萬萬徐之事,如此等野蠻政府尚能存立于二十世紀之世界,即世界全數之人之能力不如一滿猷,有是理乎?

二十年後,已進入國民黨核心領導層的張靜江,仍然不忘他們之間志同道合的革命友誼,想方設法找到了秋瑾的女兒王燦蘭,後又從經濟上幫助她出國深造。

三革命紐帶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3月,張靜江回到了巴黎。

慈禧太後根據考察憲政回國的清宗室載澤等五位大臣的意見,采取「以退為進」的辦法,曾于1906年8月下詔預備立憲,1907年初又宣布在中央籌設資政院,在各省籌設咨議局。于是,湖南成立了「憲政公會」,廣東成立了「自治會」,江浙以張騫為首成立了「預備立憲公會」,他們主張用「叩頭請願」的方式促使立憲實現。♀

是時,張靜江正同助手周菊人呆在巴黎的辦公室里。張靜江看完報紙,從椅子里「騰」地站起,指著報紙對周菊人說︰「叩頭也能叩出一個新政府,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二先生說得很對。」周菊人附和道,「慈禧太後是個老頑固、老封建,**獨裁分子。十年前,她處心積慮地扼殺戊戌變法,現在快死了,再來實行立憲,建立責任內閣,削弱自己的權力,這完全不可能。」

「你算點到了要害處。」張靜江贊同地說,「我看這是個幌子,是慈禧太後爭取上層資產階級和地方紳士,遏制革命勢力蓬勃發展的策略。」

「這是個堂而皇之的大陰謀。」周菊人說。

「是啊!這是明擺著的陷阱,卻有許多人心甘情願地往里跳。真正是中國的悲哀啊!」張靜江感慨萬千地說。

「篤、篤、篤」的敲門聲打斷了兩人的談話,僕人阿根送來一份電報。

周菊人接過電報,打開,十分詫異地說︰「二先生,是個很奇怪的電報。」

「你念我听听。」

「只有一個英文字母。」

「是哪個字母?」

「c。」

「快把電報給我!」張靜江突然激動起來。

周菊人不知電報的奧秘,也不便多問,木然地站在一旁,好奇地看著張靜江。

張靜江捧著電報,雙手微顫,好像全身的血都在往上涌。一個久盼的字母!一個蘊含著信任與希望的字母!終于越過千山萬水飛到了手上!他緊緊地抓住電報,像抓住了孫中山的手。那電報又好比一塊導電的金屬板,暖暖的熱流從手上一直流到胸腔。

他高舉著電報,趔趄著沖到窗口,倚窗眺望著東方。那喜出望外的種種神態,好像一個到大山上打草或拾柴火的小孩,又渴又饑中忽然遇到了清泉。頃刻間,他心中升起了希冀——不是生活的希冀,而是理想的希冀!

多年來,他一直認為人生不是為了吃飯、睡覺,不是為對女性的追求,而是為理想去奮斗。他認定了孫中山,堅信中山革命一定能成功。他暗暗地下定決心︰不惜一切家產,全力資助孫中山先生。

他緩緩地轉過身來,神采飛揚地對周菊人說︰「快去告訴財務部,按電報上的地址,立即匯30000法郎過去。」

「我馬上去辦。」周菊人點了點頭,轉身欲走。

「款子匯出後再告我一聲。」張靜江又叮囑道。

張靜江及時匯出的這筆款子,確實解了孫中山的燃眉之急。

同盟會成立後,孫中山一方面以《民報》為喉舌,展開對康有為、梁啟超等立憲派的激烈論戰,大力宣揚民主政治和民主革命的思想,推動了社會思想潮流的進步。另一方面,積極準備武裝起義,用革命的暴動來推翻滿清政府。1906年,孫中山派同盟會成員聯系地方會黨首領龔春台,組織發動了江西萍鄉和湖南瀏陽、醴陵一帶的農民起義,以「中華革命軍」名義,按照同盟會綱領,發布檄文,指出必須「建立共和民國,與四萬萬同胞享用平等之利益,獲自由之幸福」。起義軍迅速佔領了幾個州縣,清政府動用了五六個省的軍隊才把起義鎮壓下去。

萍瀏醴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大大激勵了廣大革命志士。徐錫麟從日本回國組織發動安慶武裝起義;秋瑾聯絡浙江會黨,以紹興大通學堂為據點,組織金華、紹興等三府武裝起義。♀這一系列起義同樣遭到失敗。但是,孫中山沒有放棄。他在日本東京同盟會總部與黃興等人商定,繼續聯絡地方會黨發動大規模的連續武裝起義,力爭一舉奪取兩廣和雲南地區,而後揮師北上,推翻滿清政府,奪取全國政權。

孫中山的凌雲壯志、宏偉藍圖的付諸實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到1907年春天,同盟會總部的經營已日顯拮據,而且又要用大量的資金去購買槍支彈藥。孫中山四處籌款無著,一籌莫展之時,突然想起了在法國輪船上邂逅的張靜江。

是時,孫中山正在東京總部內與同盟會執行庶務黃興苦商籌款之事,想及此便對黃興說道︰「克強,去年我在回港途中遇到一位旅居法國的青年商人,他說願出資贊助革命,不知有否可能?」

黃興道︰「願聞其詳。」

于是,孫中山便把張靜江的有關情況說了一遍。

黃興沉吟道︰「他是清使館官員,此事可信嗎?」

孫中山說︰「觀其言行似為真,析其身份或為假。不管怎樣,咱們如此處境,不妨做一病急亂投醫之舉,發封電報試試吧。」

黃興看著孫中山急切的目光,疑慮頗重地說︰「發封電報倒得甚麼,可千萬別泄露了我們的機密。」

孫中山笑笑道︰「不會的,我們就發一個英文字母,別的什麼也不寫,你看怎樣?」

「這樣倒可以,你看發哪個字母好?」

孫中山略一思索,說道︰「abcde,咱們就取中間的那個‘c’吧。」

當即叫來胡漢民按張靜江所給名片上的地址,向巴黎發了封只有一個「c」字母的電報。

總部的工作人員聞听此事,均大惑不解。有的說孫先生此舉幼稚可笑,有的說孫先生滑稽荒唐,還有人打起了賭︰「就憑一個‘c’,能討來30000法郎,豈非太陽從西邊出?」(當時,作為同盟會領袖的孫中山一天的生活費用僅為一角五分,住宿費僅為五角——作者注)當然,也有給予理解的同志認為,孫先生為經費事已六神無主,實在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了,此舉就算是病急亂投醫吧!

然而,時隔不到二十天,一紙沉甸甸的30000法郎的匯票,竟然真的從巴黎匯到了東京的同盟會總部!孫中山和黃興大喜過望,一時間,此事竟成同盟會中一大美談,有人說這是「天佑」。同盟會數日以來的沉悶空氣為之一掃,整個工作氣氛又活躍起來。

緊接著,他們投入了緊張的發動連續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

1907年5月22日,潮州黃岡舉行起義。

1907年6月2日,惠州七女湖舉行起義。

1907年9月1日,防城舉行起義。

1907年9月9日,廉州舉行起義。

1907年9月12日,欽州舉行起義。

這些起義基本上都依靠地方性的會黨組織,采取單純性的軍事冒險行動,急于求成,缺乏深厚的人民群眾基礎,先後被清軍扼殺。

孫中山和他的追隨者們在起義屢遭失敗的境況下,絲毫沒有氣餒。大批革命精英和仁人志士的犧牲反而激起了他們更大的斗志和徹底推翻滿清王朝的決心。為了籌集繼續在廣東和雲南發動革命起義所需的款項,孫中山又先後以「a」字母和「e」字母致電張靜江。不久,10000法郎如期匯到,但那50000法郎卻耽擱了些許時日。原來,張靜江為資助孫中山,已把巴黎總店的經營收入悉數挪空。又從美國分公司和英國分公司暫借了一些資金,勉強湊足50000法郎現金匯了出去。

事後,孫中山讓胡漢民代筆致函張靜江,表示了他及眾位革命同志對張靜江慷慨資助的謝意,同時如實將己方的軍事行動情況及收到捐款後用于革命所需的各項開支情況,作了詳盡的報告。張靜江收到長信後,當即復了一信給孫中山。信中寫道︰

……余深信君必能實行革命,故願盡力助君成此大業。君我既成同志,彼此默契,實無報告事實之必要。若因報告事實而為敵人所知,殊于事實進行有所不利。君能努力猛進,即勝于作長信多多。

孫中山讀罷張靜江的復信後,深為感慨。覺得此人胸懷坦蕩,如此慷慨大義,只盡疏財之義務,不問應享之權利,實為平生所少見。他欽佩地說︰「人杰確為革命奇人,也可稱革命聖人矣!」

四立誓同盟會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4月23日,張靜江在新加坡采購印刷器材和招聘華文排字工期間加入了中國同盟會,但尚未履行正式入會手續。從此,他更加致力于《新世紀》的籌辦工作。由于連續的操勞和不分晝夜的海外奔波,導致腿疾日益嚴重,已到了非停下來治療不可的程度,但他堅持要到《新世紀》面世後再去香港。吳稚暉勸道︰「人杰兄,此處的工作,已萬事俱備,沒有任何問題了,香港氣候溫暖,你還是早日動身吧。」李石曾也勸道︰「人杰兄,《新世紀》向世界亮相的日期已經確定,你放心去港吧。」

1907年7月17日,張靜江順利抵港,同行的有同鄉好友周覺(伯年)。這天晚上,同盟會香港分會會長馮自由親自設宴,為張靜江接風。宴席擺在香港花樓雅座內,到座的有同盟會評議部議員、《民報》編輯胡漢民及會員余商之、李紀堂等人。張靜江比胡漢民只大了兩歲,兩人一見如故。席間氣氛甚為熱烈,到座的均知張靜江在同盟會急難之時為同盟會捐助巨款的事跡,馮自由作為同盟會分會會長,更知曉領袖孫中山對張的評價,于是便舉杯道︰「人杰先生為革命嘔心瀝血,深令余所仰敬,借此一杯薄酒,聊表敬意。」

當下在座各位,紛紛起立舉杯,向張靜江表達敬意。張靜江十分感動,一時間只覺熱血沸騰,有許多心里話要向大家一訴衷腸,遂言道︰「靜江何德何能,得諸位如此厚愛,實乃受之愧也!靜江有幸得遇領袖教誨,為革命做了些許小事,實不足掛齒!」仰脖便將酒一口喝下。觥籌交錯間,張靜江心懷舒暢,意氣風發,侃侃而談理想。他告訴大家,他同吳稚暉、李石曾籌辦的《新世紀》周報再過三天就要問世,眾人便鼓掌叫好。胡漢民說道︰「這下可好了,咱們又多了一個鼓吹革命的陣地。東有《民報》,西有《新世紀》,讓皇兒小子左右難以兼顧!」言罷哈哈大笑。張靜江未待胡漢民笑罷,連忙道︰「《民報》乃系同盟會的機關報,《新世紀》何以敢言與其相提並論。展堂兄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如此說!」

張靜江此話雖是由衷之言,但後來《民報》在日本遭禁,系清政府出面向日本國交涉所致;《新世紀》同樣受到清政府的嚴令取締,後因法國政府不予采納而作罷。從這點上說,將兩報相提並論,並非為過。

張靜江抵港後,心念遠在巴黎的諸革命同志,遂在抵港後的第三日,以「抵港告革命形勢」,致函吳稚暉。信函全文如下︰

稚暉先生足下︰星加坡寄發郵片,想早收到。弟等于西歷七月十七號抵香港登岸,擬暫住數日,再回滬上。在此獲悉內地情形如下,據雲欽州之事非革黨所為,舉動極為野蠻,拆毀教堂學堂,與拳匪無異,甚為可恨。現已為清兵所敗;衛州雖是正式之革命,現因此困難,雖然無多,故大股尚未發起。浙江紹興人徐錫麟槍斃皖撫恩銘,是中國第一次有思想之暗殺,而達目的者。今特剪昨報一段寄呈,想全張報紙亦可陸續寄到,徐之暗殺,法報紙想必有電其詳情,巴黎早已見過矣。現又出一種報,名華暹日報,此報亦黨人所組織,今擬向中國報館預定中國報,今日去听收報地址,一同直寄尊處。七日報想已寄申,世界未識可以發印否,自由猶未識可以寄齊否?聞近來此等書報,上海進口甚難,查驗極嚴雲,而不知將來如何輸入此等印刷物。弟等抵申後,必極力設法,必使其不絕源流而後已。神州報館燒毀後,現已重組織告竣,自己出版已有二十天矣。甚快。余事再詳,特上大安。

弟張人杰啟。諸君均此。

張靜江對革命事業的牽掛,無一不在字里行間。他雖未正式履約同盟會,但早以「黨人」自居,視自己為革命黨之一員了。

蒼天不負有心人。就在上次宴席後不久,馮自由就約了張靜江去香港堅道70號同盟會機關部會面。

馮自由此約張靜江,是經總部同意讓他來補辦加入同盟會的手續的。張靜江獲知此意,自然高興不已。到達機關部辦公室後,馮自由即將同盟會盟書遞與張靜江過目。張靜江逐字逐句細看,當看到入會規則中有「當天發誓」一句,遂感心中一懍。看罷全文後,笑著對馮自由道︰「一切規則都還好。不過,‘當天發誓’這一條,于我卻不甚適宜。」

馮自由當即解釋道︰「同盟會系興中會同華興會、光復會聯合組成,而興中會又曾同哥老會、三合會聯合組成過興漢會,由領袖中山先生任總會長。歲月留痕,這些規則中,難免會帶幫會痕跡,尚望人杰先生理解。」

張靜江堅持道︰「余乃無政府主義者,不信有天。如果允許我不用‘當天發誓’中的‘當天’二字,即可照規定辦理入會。」

言已至此,馮自由思索片刻,遂起身道︰「人杰先生少候,待我同漢民同志商量一下。」

馮自由雖身為同盟會分會會長,但有關同盟會章程、規則方面的事,他卻不敢擅作主張。他比胡漢民又小了兩歲,更因胡漢民系同盟會總部干部,遇到這種史無前例之事,當然應找胡漢民商量為好。

馮自由離開辦公室,找到胡漢民,將張靜江不肯當天發誓的事說了一遍。胡漢民搓搓手道︰「有這種事?我倒是第一次听聞。建華兄,你看該如何處置?」

「我來問你呀!」馮自由眉頭緊蹙道。

同盟會乃秘密革命組織,其成立一直可以追溯到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所創立的興中會。更因昔年策劃廣州起義,未發事泄,孫中山的親密戰友陸皓東等被捕犧牲,孫中山本人也不得不潛逃海外;後至1900年鄭士良在惠州三州田起義,也因故被迫中途遣散,史堅如去炸兩廣督署,也因策劃不密遭捕犧牲。十余年來,歷經慘變,至1905年8月同盟會成立,孫中山及其核心領導痛心于組織內部人事不密的慘痛教訓,對立會章程及各項規則要求甚是嚴格,尤其是會員入會一項,更是嚴格把關,切實按規定辦事,至今尚未有過任何破規矩的事發生。

胡漢民認真想了一想,道︰「此事除非破例,但不知合適否?」

馮自由道︰「展堂兄此意,我看中山先生不會過究。人杰先生對革命的貢獻,絕非一般人所能比及,中山先生早已應允他的入會,無非就是一個手續問題。破例,也不等于就破了規矩。誓還是要發的,不必‘當天’而已。」

胡漢民說道︰「建華兄既有此言,漢民亦願同擔此責任。對人杰這樣一個好會員來說,不用‘當天’,精神上絲毫不會受到影響,我看就這樣決定吧!」

于是,張靜江就在香港堅道70號同盟會機關部內,按照自己的意願方式,發表了入會誓言,從此正式成為中國同盟會的會員。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最新章節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全文閱讀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