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 第三章

作者 ︰ 潘榮琨

說來也巧,那時張靜江正好同孫寶琦在商討一樁有關中國對法貿易的事情。♀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告密者被下人帶進來的時候,孫寶琦顯得非常不耐煩,但一听是亂黨案,便也不敢怠慢。而張靜江聞听是有關革命黨的事,內心便緊張起來。反正公使大人也沒有明示要他回避,他也就正襟危坐地听著,將事情經過一字不漏地記在了腦子里。一邊暗暗思忖︰如若按大清律法追究,孫中山免不了再次蒙難,無論如何,也要將這件事拖住!

待那幾個告密者走後,張靜江便對孫寶琦說︰「公使大人,這件事在下覺得應該慎重為好。」

「咱們夠慎重了!」孫寶琦頭也不抬地說,「法國人的胃口不比日本人小,再慎重,咱們肯定得吃大虧。」

「不,大人,在下說的是這件事。」張靜江指著對方正在埋頭收拾的那批文件。

「哦?」孫寶琦抬起頭來,頗有點詫異地看著張靜江。

張靜江定了定神,道︰「在下以為,對這批文件如何處理,關系非同一般。」

「你說說看!」孫寶琦停下了手中的活,示意張靜江在對面坐下。

「孫逸仙是國際公認的中國革命領袖,」張靜江注意了一下對方的臉色,斟酌著詞句,「雖然這個革命是針對我們政府的,但法國乃至英美等國,除了大批民眾不說,尚有不少政府人士同情和傾向孫先生革命。按這批文件論,逮捕和引渡孫逸仙均不為過,但這一來,你就成了致死孫逸仙、扼殺中國革命的罪魁禍首,成了國際唾棄的歷史罪人了。」

孫寶琦認真地看了一眼張靜江,拿起桌上的香煙點燃,  地吸著。

孫寶琦是清末一位相當開明的官員,對于清政府的**無能,他歷歷在目,深為痛心,曾用良知想喚醒清政府。這年春天,他曾上書慈禧太後,要求仿效西方立憲政府,「以政務處為上議院,都察院為下議院」,並要求清廷派遣親貴大臣分赴西方各國考察政情,實行變革圖強。♀但遺憾的是書沉大海,杳無音信。孫寶琦不僅思想上企求進步,順應時代潮流,而且為人一貫隨和、篤厚。在駐法使館眾公僕中,口碑甚佳。正因為這樣,張靜江才敢大膽陳述己見,但孫公使究竟會否采納上述意見,卻又是一個未知數了。

張靜江手中攥著一把汗,靜待這位公使大人對此事的發落。而孫寶琦呢?听了張靜江一番陳述之後,內心也是斗爭不已。法國政府對中國革命的態度,他是清楚的。至于法國政府打的是什麼算盤,卻沒人說得清楚。然而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現時的法國政府,對大清國的前途是完全抱蔑視和絕望態度的。更何況,在法國的軍政界內,不少要人都與孫逸仙有不淺的交情,那位法國駐越南總督韜美氏公爵,就曾特別邀請孫逸仙去越南,與其共敘機宜。

孫寶琦想到了孫逸仙在國際上的聲望及其對中華民族的責任心,覺得自己的確不應做出傷害他的舉動。

孫寶琦這樣考慮是對的,後來發生的一件事進一步證實了法政府對孫中山的態度。1905年10月7日,孫中山從橫濱乘法國郵輪前往越南,途中在上海吳淞口停了一天。清政府接到密報,立即派員到法國領事館,要求逮捕孫中山,當即遭到法方斷然拒絕。非但如此,法方在事發次日便由時在上海的天津駐軍參謀長布加少校親赴郵輪會見孫中山,告知其此來系奉法國陸軍部長的命令,轉達法國政府對中國革命的同情之意,並表示法國政府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幫助中國的革命。布加同孫中山在郵輪上會談了整整八個小時,當時便決定從天津的法軍參謀部抽派七名軍官供孫中山調遣。後孫中山派廖仲愷前往法**營,將此事辦妥。

話說回來。孫寶琦經過一番細細斟酌,最終決定將這批文件退還給孫中山。

張靜江終于大松了一口氣!

再說孫中山,當晚回到住所,見屋內一片狼藉,不由得大吃一驚。及至發現那批文件不翼而飛,著實出了一身冷汗。他立即召集有關人員,急商對策,並派人四處尋找,整整折騰了一夜,毫無所獲。由于此事非同小可,孫中山旋即采取了緊急措施,準備應對各種可能發生的事變。一時間,巴黎的革命黨人處于高度戒備狀態。

誰料次日,竟有清政府使館差人前來瓦克拉旅館,將文件完璧歸趙。來人二話不說,將文件放下就走。孫中山詫異之余,趕緊復核,所有文件居然一頁不少!

孫中山大感蹊蹺,心想這里面究竟有什麼文章呢?他不敢大意,布置在法革命黨時刻保持警惕。可是,一直到他離開法國,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過。

這件事,遂成了革命黨中的一件疑案。雖然在後來,經多方查證,文件失竊之事系留歐學生中的湯薌銘等人所為(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仍然原諒了湯薌銘在七年前的這次錯誤,在組閣時準其擔任政府海軍部次長一職,可見孫中山對下屬既往不咎的寬廣胸襟),但是文件如何能夠失而復得,卻始終不得而知。

此刻,孫中山听罷張靜江的描述,頓時哈哈大笑道︰「呀呀呀,原來是你在其中巧施援手!」他再也不懷疑張靜江了,緊緊地握著他的手說︰「人杰先生,孫文熱誠的革命行動!」

「那麼,您答應我的要求了?」

「這個——」孫中山遲疑了一下,「捐資一事,容日後再議吧。」

「不,孫先生,」張靜江篤誠地說,「天涯海角,靜江我不知何日能再見孫先生。此事我早有計劃,務必請孫先生依在下所行。」說著,他掏出自己的名片,遞給孫中山道︰「這上面有我在巴黎的地址,我必當盡其所能。孫先生需要多少,我就付多少!」

孫中山定定地看著張靜江,明白在自己艱難的奮斗生涯中,又多了一名志同道合者。他終于點頭同意了。

當下兩人約定了電報的暗號︰孫中山需要經費時,即給張靜江發去含有「abcde」五個英文字母中任何一個字母的電文。a代表法郎10000元,b代表20000元,c代表30000元,d代表40000元,e代表50000元。

救人于水火,少年即顯俠義;落下終身殘疾,

民國政壇出現「羅斯福」式風雲人物

一少年俠義

張靜江辭別孫中山回到自己的二等艙,已是夜幕四合,客艙里亮起了乳白色的燈光。他按捺不住興奮和激動的心情,蹣跚著踱步。他已數十次乘坐過這艘法國輪船,往返巴黎、上海及東南亞各國。他每次踏上輪船,看著趾高氣揚的洋人,滿身媚骨的清吏,面如蒿萊的華人,心里像倒翻了五味瓶。他在一次次憎恨與同情、嘆息與企盼中挨過一次次旅途。

最使他刻骨銘心的是去年春天從上海赴巴黎,剛上船不久,一位華人不慎踩了一個法國佬的腳後跟。這下可闖了大禍了,那法國佬回頭惡狠狠地瞪著這位華人,華人顫抖著連連致歉,但法國佬全然不予理會,嘰咕了一聲,接著就給了那位華人一個巴掌。

「不許打人!」張靜江用法語猛喝一聲。那位法國佬用輕蔑的眼光看著張靜江,狂妄地用法語說︰「我再打,你又怎麼樣?」說著又給了那位華人一巴掌。張靜江氣憤地拄著拐杖走到法國佬面前,要跟他評理,法國佬譏笑了一聲,順手給張靜江一拳,張靜江一個趔趄,仰面倒了下去。回到巴黎,張靜江氣得病了五天。

可這次就完全不同了,這一次張靜江的興致特別好。一進船艙,他就一反常態地跟僕人阿根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阿根覺得好奇怪,一個勁兒地奉承張靜江,說︰「二先生今天格外開心,一定是喜事臨門吧?」

「是的,喜事臨門,喜事臨門啊!」張靜江說著,絲毫不掩興奮之態,那晚飯後與孫中山先生會晤的一幕幕又浮現眼前。從中山先生的遠見卓識、堅定信念和博大胸懷看,他肯定是中國的希望、民族的精靈,是一代難得的英雄豪杰。盡管拯救中國之路程是漫長的,充滿著風霜雨雪、刀光劍影,但只要堅定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夠揭風斗雨,排除萬難,奪取最後的勝利!

張靜江信心十足,他覺得生活的意義就在這一刻變得完全不同了。只要跟定孫中山,自己曾經有過的那些革命理想和憧憬,就一定能夠實現。「阿根,買酒去。」他放開嗓門喊道。

阿根盡管不清楚主人為什麼這麼高興,但只要主人他就高興。他笑眯眯地走向艙外。

「等等,」張靜江喊住了阿根,「不要買洋酒,買國酒。」

當晚,張靜江破例地喝了三杯茅台酒。酒助興致,直到午夜仍無睡意,他索性走到甲板上,眺望著茫茫大海,往事不時地冒出來,故鄉南潯的山水草木又在眼前一一閃現。

南潯,地處浙江北部,太湖南岸,在蘇州、杭州的中心點上。早在南宋以前,這里已是「水陸要沖之地」,又因京杭大運河的支流——潯溪河蜿蜒而過,而稱這一帶為「潯溪」,後來,由于潯溪南岸商賈雲集,又名「南林」。南宋淳佑末年(1252年)建鎮時,將「南林」、「潯溪」兩名各取首字,改稱南潯。

南潯河流縱橫,密如蛛網,是江南獨有的「水市」。正如古詩《南潯小泊》中寫道︰「水市千家聚,商漁自結鄰。」民間流傳著「十步一座橋」之諺。據清道光、同治和民國三本《南潯志》記載,全鎮分別有七十四座大橋、一百零七座小橋,最多時總共達到一百九十五座橋。橋有石橋、木橋、竹橋;有拱橋、平橋、斜橋,各具風姿,一橋一景。最具獨特風格的有清風橋、明月橋、望月橋、廣惠橋、通津橋、洪濟橋等八座橋,造就了「綠波三疊跨晴虹,十里桑**市陽」的江南特有風姿。每當春明景和之時,站在清風橋上極目遠眺,能見升山、皮山挺拔巍峨,雲蒸霞蔚;每當秋風送爽之際,漫步通津橋上,可見太湖水天一色,煙波浩淼,別有一番韻味。南潯的秀美風景,佳麗山水,使得南潯人杰地靈,人文薈萃。張靜江生在南潯,長在南潯,怎能不得山水之靈氣呢!

自古以來,南潯就以民間富庶著稱。明萬歷年至清朝中葉,蠶絲業迅速發展,形成為一大產業,南潯也因此一躍成為江浙雄鎮。在《宋史•食貨志》中稱︰「蠶箔山立,繅車之聲連屋相聞。」從南宋開始,湖絲已出口國外,在《嘉泰吳興志》中就有「湖絲遍天下」之說了。而南潯的輯里湖絲更馳名于海內外,因為輯里湖絲質地潔白細勻,富有拉力,優于其他湖絲,正如《南林報國寺記》(南潯古稱南林)記載︰「南林一聚落耳,而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清道光年間的詩人董蠡舟在《蠶桑樂府》中贊道︰「蠶事吾湖獨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潯為甲。」1915年,輯里湖絲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獎。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最新章節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全文閱讀 | 蔣介石的幕僚軍師 張靜江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