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英雄夢 第十一章 家有婦好指迷津(二)

作者 ︰ 山士

()婦好所說的曹娥、叔先雄,都是本朝人家喻戶曉的孝女,兩人的父親也都因落水而死。(鳳舞文學網)諸侯王之女成年後,一般封為某某鄉或某某亭公主,比如敬鄉公主,蘭亭公主等。

「哦,原來如此。」薛禮答了一句,便沉思起來。

婦好是冰雪聰明之人,見他默然不語,因問之道︰「劉織的事情,你前次書信中已說了。我想環妦請你,定與劉織臨陣月兌逃事件有關,夫君想好如何應對了嗎?」

薛禮若有所思,搖頭道︰「還沒有那,到時臨機應變吧。再說,我還沒想好到底去還是不去呢?」

婦好故意又逗他道︰「曉得人家是窈窕淑女,夫君就不敢去了?」

薛禮一手把著婦好腰身,然後把耳朵貼她肚子上,哂道︰「我也要休沐吧?好不容易有個空閑,反倒要陪別人!」

婦好一笑嫣然,雙手捧起薛禮腦袋,親了下道︰「人家的用意也很明顯嘛!就怕你不去,所以才借環妦的公子名頭來請。現如今,諸侯王雖權輕但位尊,時下有不少人都擠著和漢室宗親攀上關系,認為這是極大榮耀。被王室邀請,面子也不是一般的大,一般不是名士就是豪族。而這些名士豪紳聚會,你以前也就隨府君應景,和當地名流稀有結交,這可不是男兒處世之道。你這樣也只能做個干吏,卻非難成大器,可屈了你滿月復經綸!此事你躲是躲不掉的,早晚還得面對,不就一次宴會嗎?去就去唄!」

那婦好本為刺史之女,成婚後兩人感情甚篤,無話不談。薛禮平日情緒波動時,多回來向妻子訴說。婦好也喜聞樂見這些個,而且常有出人意料的好主意。

見夫君沉默不語,婦好又勸道︰「女子公開宴客,其實稀松平常。不平常地是,要單獨宴請一名英俊男子,嘿嘿嘿……」她故意拿捏著腔調,笑得有點不懷好意。

薛禮一手托起婦好下巴,盯著她柔亮美目,嗔道︰「‘諸儒’!看清了嗎你!信里寫的是‘諸儒’!怎到你這兒,就成了單獨一人了?你這小女子,會識字嗎?」

有漢以來,確有大批為生活所迫的女子並不識字,但像巴姣這樣有條件的女性,卻可以接受官學或私學的教育,由此出現了大批才女,如劉細君、班昭及徐淑等人。特別那些**女子,其中不乏通經史者︰孝成皇後許娥「善史書」;和帝鄧皇後「六歲能史書,十二通《詩》、《論語》」;順帝梁皇後「尤好史書學問之事」,「九歲能誦《孝經》、《論語》,遂治《韓詩》」;靈帝靈懷王皇後「才明聰敏,能書會計」;明帝馬皇後「能誦《易》,好讀《春秋》、《楚辭》,尤善《周官》、《董仲舒書》」等。普通人家,如引發平原暴動的女頭領遲昭平能解說博奕經;崔母師氏「通經學、百家之言」;壽張縣女張雨「留養孤弟二人,教其學問,各得通經」;鄧固妻耿氏收養子嗣,「教之書學,遂以通博稱」等等。

本朝中,在物質生活有所保證的前提下,也許並非所有女子都如巴姣一般平靜,也不似劉妦那樣灑月兌,那她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呢?

有一點可以先肯定,這時候許多女子的生活,並不像某些人所說的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大量事實表明,在家庭中,本朝大批婦女活得潑辣、瀟灑、有趣味。

孝武時,董仲舒博士開始把「夫為妻綱」理論化、系統化,但到目前為止,始終未能完全滲透到社會中去。即使以董為首的這些儒家也挺仁重孝,「親親,父母為首,尊父而親母。」大漢以孝中心構築的「尊尊親親」,「長幼有序」為女性撐起了一片十分寬松的空間。

本朝婦女社交活動很自由,可以和男子一起宴飲,一起乘車。「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例子很多,如高皇帝劉邦在沛縣與「沛父老諸母故人樂飲極歡」;世祖光武帝則「遇女弟伯姬,與共騎而奔」,帝王與女子共乘一馬奔跑,還用說別人嗎?

至于男女結伴同路而行,更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時甚至還出現陌生男女相逢,以致產生好感之情形。象《相逢行》中描述的那樣︰「相逢狹路間,道隘不容車,不知何少年,夾彀問君家。君家誠易知,易知復難忘……」。

《隴西行》中,又描寫了婦女恭迎客人把酒言歡的情況︰

好婦出迎客,顏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問客平安不;……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卻略再拜跪,然後持一杯,談笑未及竟,左顧敕中廚……

「隆漢聖典,尊崇母氏」,漢以孝治天下,母親在家庭中地位極高。漢律中規定,母親擁有對子女的主婚權、教令權,對家產的處分權等。本朝大孝子大孝婦的事例,多得不勝枚舉,好一似後面千多年合起來也未必如本朝多。例如︰孝文帝母臥病三年,文帝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的看顧母親,母親所服湯藥,他必親嘗之後才放心。民間,蔡順拾葚異器孝母;郭巨埋兒孝母;姜詩婦龐氏孝姑等等事跡,婦孺皆知。

兩漢女子在婚戀上有一定的自主權。卓文君與司馬相如一見鐘情,結伴私奔後,有不少人勸文君父親卓王孫善待他們,可見時人對他們的態度是贊許的,後來,連卓王孫本人也贊嘆女兒是對的。平陵女子孟光,相貌丑,皮膚黑,人肥力壯,但她屢次拒絕別人提親,父母問其因,她說要嫁就嫁梁鴻,後來梁鴻真就娶了她,于是,便有了舉案齊眉的故事。

在家庭中,妻子擁有解除婚姻及改嫁、再嫁的權利,漢律中沒有規定女子恪守貞節的律條,婦女們對愛情婚姻,可以有明朗直露的向往與追求。

妻子可以主動解除婚姻關系。孔子十四代孫,先漢名臣孔光曾言︰「夫婦之道,有義則合,無義則離。」不少人的妻子是自主離婚的,這方面例子也很多。例如︰朱買臣妻子因丈夫家貧,便請求離異,「買臣不能留,即听去」;淮南太子遷妃因為太子長期不跟她同房,因此「求去」;趙幽王夫人認為丈夫不愛她而愛其他姬妾,大怒而去;還有許許多多因丈夫久出不歸而主動要求離異的。

婦女的改嫁、再嫁也蔚然成風。先漢平陽公主先嫁曹壽,再嫁夏侯頗,注意這兩家正好分別是如今曹操和夏侯惇的祖宗,後來她又守寡,在擇定再嫁對象時,非常從容大方地與「左右侍御者」公開討論那誰誰好,誰誰不好,態度十分坦然自若,最後決定下嫁衛青。世祖皇帝為姊姊湖陽公主擇婿時,叫來大臣們和她一起討論,公主坦然表示愛宋弘,她說︰「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改嫁如此頻繁常見,守寡後終身不嫁的就少了,儒學的推廣使之漸漸成為美德。可到目前為止,守節還並非社會主流。比如,時下的大學者荀爽曾寫過和班昭類似的《女誡》,勸女子守節,可他自己的女兒荀采十九歲守寡後,他卻極力促其再嫁。

此外,婦女在經濟上具有獨立性,還擁有繼承、告罪、受爵封侯、單獨立戶甚至參政議政等權利。

——————————注釋分隔線——————————

初時,我也以為漢人夫妻生活必是僵化的,死板的,不苟言笑的;我以為他們之間必會遵循一些既定的規則,男尊女卑,行必有禮的;我以為他們之間必有行動的準繩,一舉一動,一音一容都是刻畫的。可直到我看到出土的漢朝「對吻俑」時,我被震驚了!我錯了!我的理解大錯特錯了!于是,我瘋狂找尋了大量文獻資料,發現漢代人年輕男女之間那些事,要比我想像地要開放得多,肯定不如現代人這樣,但絕對要比其後千六七百年要活潑得多!于是,我糾正了我的觀點。親愛的書友,您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英雄夢最新章節 | 三國英雄夢全文閱讀 | 三國英雄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