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軍將軍 鷸蚌相爭4

作者 ︰ 太湖西

()nbsp;他們是輕騎兵,傷人亂陣是他們的主要目的,往往劍光一閃就是兩三個直系士兵被放倒。

隨著他們在軍陣邊緣的兜圈,遇到那些抵抗意志不堅強的,立馬加大沖擊力度,沖入陣中,一陣廝殺之後,又再次游離在軍陣的周圍。

往往是一人殺入軍陣,那整隊騎兵就都會蜂擁而入,官兵們要付出十幾倍的代價才能將他們逐出。那些在軍陣中低頭壓子彈入彈倉的官兵不知有多少死于這種強行突擊之中。當風騎兵從官兵陣形的邊緣劃過一圈,鐵劍雪亮,鮮血橫 ,不知有多少直系官兵被風騎兵的鐵劍放倒。

兩三千人的急速sh 擊,雖然是步槍但場面也十分壯觀,無數戰馬瞬間被打的千瘡百孔,紛紛栽倒在地。

而混在馬群中的蒙古騎兵已經獲得了足夠的距離,在他們的蒙古騎兵領隊梅林扎蘭(扎蘭是滿語,又書「甲喇」,即「參領」,清時官職名稱。)的指揮下紛紛起身拎起軒在馬上的沖鋒槍向對方一陣胡亂sh 擊。一邊sh 擊,一邊緩緩向兩側撤出戰場。

梅林扎蘭原本是陶克陶胡的手下,此次南下才被帖木兒給游說借來效力的。這陶克陶胡是清末蒙古族反清抗墾起義的主要領袖之一,有「剛毅英雄」之稱。民間藝人根據其真人真事創編出了同名說唱體民間文學,在後世甚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陶克陶胡又譯為「陶克陶」,孛兒只斤氏,生于一個毫克台吉家庭,而毫克台吉是蒙古的末等貴族,俗稱窮台吉。但既然是貴族,那他就一定有一個很了不起的祖先,而他的直系祖先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圖•哈薩爾。

1907年6月,還是清朝,東三省總督徐世昌著手對陶克陶胡等活躍于奉天西北地區的蒙古武裝進行圍剿。蒙古武裝頭頭之一的白音吐斯被清軍捕殺,余部投奔陶克陶胡。此時陶克陶胡主要在長ch n一帶活動。同年9月4r ,陶克陶胡襲擊盛京開通縣,擊斃1名、俘獲6名r 本測繪人員,還繳獲了一批武器。

因此引來了當時還是清軍的張胡子部的圍攻,經過一番激戰之後理所當然的被張胡子擊潰。

蒙古武裝頭頭白音大賚、牙什等人被張胡子生擒,而陶克陶胡憑借沿途蒙古族百姓的幫助,換馬乘騎突圍而走。次年3月,徐世昌聯合眾蒙古王公大舉進兵,並嚴禁當地百姓給陶克陶胡報信,這使得陶克陶胡無處立足,被張胡子率部接連追擊800里。最後,陶克陶胡經蒙古車臣汗部北上,逃入沙皇俄國境內才終于將追兵擺月兌。

1911年,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宣布外蒙古月兌離清朝,並稱「博克達汗」,建立大蒙古國。陶克陶胡聞訊從沙俄輾轉來到庫倫。1922年4月,正是車臣汗攻入庫倫之後的兩個月,陶克陶胡病逝,終年58歲。

而車臣部對其有舊恩,故他在病逝之前對于車臣部並不反感,所以他的部下與車臣部一向走的很近。此次南下,由于車臣部極少有人認得路,而陶克陶胡曾經縱橫東三省,所以帖木兒就選擇了陶克陶胡的部下為向導,一路南下。

正因為他們和車臣部走的很近,所以帖木兒也十分擔憂他們的損失,只是讓他們在前方兜一圈就快速返回中軍。

梅林扎蘭率著這些彪悍的蒙古騎兵剛剛月兌離對方的sh 程。

「嘟…!」雄渾的牛角號再次響徹草原。

在直系官兵的驚呼中,八百無聲的輕騎兵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快速沖向了直系的軍陣,將剛剛蒙古騎兵所打開的局面,再次擴大。

風騎兵沖上來頂蒙古騎兵的崗位,但他們的騎兵沖陣並不是真的往人堆里扎,而是劃陣而過,風騎兵手中鐵劍一揮,輕盈的從軍陣的兩側劃陣而過……幾名戰陣最邊緣的官兵被迅捷如風的鐵劍砍中,立刻血濺倒地。

他們是輕騎兵傷人亂陣是他們的主要目的,往往劍光一閃就是兩三個直系士兵被放倒。隨著他們在軍陣邊緣的兜圈,遇到那些抵抗意志不堅強的,立馬加大沖擊力度,沖入陣中,一陣廝殺之後,又再次游離在軍陣的周圍。

往往是一人殺入軍陣,那整隊騎兵就都會蜂擁而入,官兵們要付出十幾倍的代價才能將他們逐出。那些在軍陣中低頭壓子彈入彈倉的官兵不知有多少死于這種強行突擊之中。當風騎兵從官兵陣形的邊緣劃過一圈,彎刀亮閃,鮮血四處飛濺,不知道多少官兵被他們的彎刀放倒。

但他們對于軍陣的打擊並不是致命的,能夠對軍陣造成打擊的還是他們的身後的「連環馬」。

「連環馬!?」這些鋼鐵怪物一出現,直系軍陣中就是一片驚呼!

一隊四十人,分作四排,一排十人馬帶馬甲,人披鋼鎧,全是歐洲的那種板甲,左手持雙刃長斧,右手持一面鋼盾,盾面光潔如鏡,甚至能在盾面里看到馬匪的影像,全封閉頭盔,連雙眼都有網狀的保護,頭頂紅s 的帽櫻,隨著馬的奔跑上下擺動,像是跳躍的火焰。馬的下半身穿戴厚厚的棉袍,只露出四個蹄子,十馬排做一排,十馬之間五五相連。

相對于風騎兵那漂亮的技巧x ng十足的輕騎兵式沖陣,「連環馬」的沖陣就顯得野蠻、粗魯,但不得不承認相當的霸氣。

「連環馬」頂著烏龜殼,對于所有的攻擊不躲不避,貌似傻乎乎地對著官兵最多的人堆里撞了過去…….

「 」地一聲悶響,接著是「 」「 」「 」地一連串悶響,高速奔跑的戰馬一下子頂開了前三排,又沖垮了後五排,然後戰馬「踫」地一聲撞在了一堆人的身上,終于重騎兵沖鋒的巨力被一堆人給抗住了。但問題是如果只有一排重騎兵,那麼這些人的命運已經注定了,即使在他們的身後還有另外三排騎兵給予他們有力的支持,也無法逆轉數量上帶來的一邊倒的局面。

「蓬!」一聲輕微的聲音,帶著一道虛影,從二里遠的地方劃出,j ng準的穿過重騎兵之間的空隙,將堵在重騎兵行進道路上的人堆穿成了一串人肉葫蘆,

「弩炮!」直系官兵陣中有人認出了此物。

「蓬!」「蓬!」「蓬!」隨著第一聲的響起,之後「蓬!」「蓬!」聲不絕于耳,在直系官兵的軍陣中犁出一道道血溝。

弩箭所到之處到處殘刃斷槍,殘肢斷臂,「連環馬」躺著弩箭所開闢的道路,每一步踏出去,似乎都能踩著什麼東西。

帖木兒在遠處觀戰,還曾看見整整一隊直軍,只因站成了一列,恰巧被弩炮擊中,弩箭竟然在一時間支撐著他們的身體沒有倒下去,瞬間形成了一個個標本!

很快人們注意到,順著這隊直軍的方向,在遠處一排三四十輛雙馬拉的馬車正在源源不斷的向直系軍陣中傾瀉著弩炮,一支支兒臂粗的弩箭仿佛直接在直系官兵的心頭上猛扎。

有了弩炮開路,重騎兵仗著身上的那層烏龜殼,再次發力向右側沖了過去,在那里也有一大堆直系官兵。

其實周圍的士兵若是結好矛陣,就算重騎兵不懼刺刀,也得死在火槍+矛陣的現代步槍列陣戰術之下,但是直系的軍陣由于在沖陣的戰馬身上打完了第一波彈夾的子彈,之後又是輕騎兵的s o擾突擊,許多人根本就來不及填裝子彈,讓這個火槍+矛陣的現代步槍列陣變成了徒有其表的矛陣。直軍的裝備比之奉軍還是要差了不少,好一些的裝備的是五發彈倉的毛瑟步槍,差一些的竟然是單發的老式步槍,連老式的「漢陽造」都不如。

等到從頭到腳都被鐵殼包裹的「連環馬」他們驚世震俗的出場,更是把直系官兵的士氣打擊到了低谷。

「連環馬」連人帶馬沖過來又再次破壞了已經殘破不堪的陣形,加上風騎兵這類輕騎兵在外圍游走,令周圍的士兵無法全力應付突入陣中的重騎兵,才讓「連環馬」有機會沖陣得手,如果沒有輕騎兵這類的快速騎兵在外吸引火力,等軍陣內所有的官兵騰出手來,一起合圍,那這些「連環馬」就算是坦克也得被人「爆」了。

風騎兵此時見「連環馬」在軍陣內部打開了局面,豈有不助之理,整個風騎兵來了分路突擊,馬刀亮閃,從各個方向奔著直系官兵軍陣的薄弱之處殺入陣來。

「投降!我們投降!」「連環馬」勇不可當,炸得周圍的官兵四處躲避。有不少人看到在「連環馬」身後,那些如風一般飄來飄去的輕騎兵已經再次向自己這些散兵游勇「飄」了過來,第一反應就是繳械投降。

很多事情就怕有人帶頭,比如說這個光景,有人這麼一舉手投降,直系官兵還在苦苦支撐的軍陣徹底潰散,直系領兵的高級軍官知道敗勢已成,不可挽回,下令舉起了白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鎮軍將軍最新章節 | 鎮軍將軍全文閱讀 | 鎮軍將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