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山河 第三十八章 一簑煙雨任平生

作者 ︰ 醉枕山河

()劉旭猶自在那沉吟,崔燁和王曾在旁催促,而雲竹則似笑非笑的在那看著劉旭,一副你若不作詞我就不表演的表情。

劉旭無奈,本來自己還想拋幾首詞裝裝才子呢,可是剛才見崔燁他們一個酒令就那麼學問呢,自己是真不敢再裝才子啊。

但眾人要自己作詞,自己連最平仄韻腳都不知道啊,只能剽竊那些後世流傳的經典詞作啊。要被人認為自己是才子,來找自己比試什麼的,自己到時可就丟大人了。

雲竹見劉旭兀自沉吟,猶未答應,便道︰「劉公子可是覺得奴家唱不好公子的詞,抑或覺得奴家不配唱劉公子的詞?」

劉旭不禁苦笑,人家都這麼說了,自己還能不留首詞嘛,唉,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

劉旭笑道︰「雲行首這話,是逼在下獻丑啊。那在下,便留首在下的拙作,請各位大家給點評一下。」劉旭決定把蘇軾大家的《定風波》拋出來,先應付了眼前再說吧。

劉旭輕聲吟道︰

莫听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雲竹在旁邊幾案上揮毫急揮,一手娟秀的小楷,將那首蘇軾大家那首瀟灑超月兌的《定風波》,迅速呈現在潔白的宣紙之上。

雲竹寫完,把縴毫放在一邊,靜靜的望著那首詞品咂。崔燁和王曾也是在那看著那首詞出神。

此詞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奇景,表現出曠達超月兌的胸襟,寄寓著超凡月兌俗的人生理想。上片著眼于雨中,下片著眼于雨後,全詞體現出一個文人雅士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月兌之道,篇幅雖短,但意境深邃,內蘊豐富,詮釋著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現著作者的精神追求。

三人默默品咂此詞一番,都望向劉旭,不由的想到︰劉旭這首詞豈不正是他自己的寫照,一身大才卻又淡薄名利、安貧若素、瀟灑超月兌,雖屢經風雨,生活窘迫,卻又笑對人生,不由的對劉旭的認識又拔高了一個檔次。

劉旭看著三人有些崇拜的眼神,不由得心中發虛,東坡居士這首《定風波》詞作能夠流傳後世,自是絕妙。而這首詞寫得瀟灑超月兌,劉旭後世正是喜歡這份飄逸瀟灑之氣,才會把這首詞記得這麼熟。這三人望向自己的眼神,不會覺得自己這是在借詞以抒胸臆吧,自己可沒那麼瀟灑超月兌的情懷,可別被他們誤會了,劉旭忙笑道︰「三位可別這麼看著我,這首詞在下是純屬瞎寫,可別當真。三位都是才學高絕之人,在下寫得有什麼地方不好,還請你們指點。」

崔燁定定的望著劉旭,好半響才道︰「劉兄如此大才,又能看破名利,瀟灑月兌俗,在下實是佩服之至。」看得出崔燁是發自內心的佩服劉旭的才華和性情。

王曾也誠心誠意的道︰「小弟也實是佩服劉世兄性情,淡泊名利卻又瀟灑超月兌,小弟這點真是難以企及。世兄一句‘一簑煙雨任平生’,就足見世兄之超卓才氣與瀟灑性情。」

劉旭笑道︰「你們兩個大才子快別寒磣我了,我連個酒令都接不上,哪來的大才,只是偶爾做了就收歪詞而已。再說這詞,小弟是胡謅的,可算不得什麼。」

雲竹在他們說話時,一直盯著自己謄寫的劉旭的那首《定風波》出神,這時听到劉旭在那自謙,便笑道︰「劉公子可別太自謙了,你這隨口胡謅的詞都這麼絕妙,你讓我們大家情何以堪啊。劉公子這首詞太妙了,奴家這就熟悉一下這詞,唱給三位才子听听,三位也好給點評一番。」

小月去書房,把雲竹那尾古箏取下來,放在一個小案上,雲竹在那閉目輕吟,顯然是在那熟悉這首詞。這時的詞牌都是有相配的曲子和唱法的,一個詞牌只需按平仄韻腳填好詞,便可以唱出來,只需熟悉記住詞作就行了。這首詞不算太長,以雲竹的才氣顯然不需多久時間去熟悉記憶,只是須臾功夫,雲竹就已經要準備演唱了。

劉旭三人在雲竹在那記憶詞作時,就住了交談,靜靜的等待雲竹演唱,這時見雲竹準備演唱,不由得更是屏氣凝神,傾耳凝听。

「錚、錚」幾聲琴音傳出,雲竹輕輕調試了幾下古箏。

「莫听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雲竹甜美而兼具空靈的嗓音,在錚錚古箏的伴奏下響起,一下便把眾人帶入到那詞作描寫的情景之中︰偶出游玩,卻忽遇大雨,一個文士卻在大雨中,仰天而歌,瀟灑徐行。

雲竹的歌聲在繼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眾人不由想到那文士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而「一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這文士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瀟灑超然情懷。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雲竹的歌聲把三人腦中的情景一下子引導到,文士在春風冷雨的下,一下酒醒的情景。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一下道出了文士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

眾人被雲竹美妙的歌聲完全的帶入了詞作的情景之中。

一遍唱罷,雲竹又唱了一遍。雲竹滿月復才氣,一身繾綣書卷氣,似有幾分文人氣質,其空靈的歌聲,讓三人惟妙惟肖的體會到了出那文士雨中瀟灑飄逸的情景。

三人完全進入歌聲描繪的情景之中。

劉旭不禁贊嘆自己每每讀起蘇軾大家的這首佳作,總是贊嘆其瀟灑超月兌,但總是無法體會其味。可今天雲竹的歌聲徹底把她拉進了那情景之中,竹杖芒鞋,一簑煙雨任平生,此情此景何其瀟灑。

崔燁和王曾也仿佛身臨其境之中,他倆都是大才子,但限于年紀,經世有限,但仿佛從此情此景中獲得無限啟發,不禁有些胸懷豁然開朗的感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宋時山河最新章節 | 宋時山河全文閱讀 | 宋時山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