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山河 第十八章 南陽詩會(五)

作者 ︰ 醉枕山河

()南陽河上青州四大樓的畫舫緊緊連接在一起,畫舫各自落錨穩穩停住,四船連坊上搭建起一座高大絢麗的戲台。

今晚的花魁比賽將在這里進行。當然花魁比賽並不是在所有青州優妓中選,如果你是青州四大樓已外的優妓,是沒有資格登上這座戲台表演的。只有青州風月界領航的四大樓,才有資格每家選出三位姑娘登台表演。否則青州如此眾多的優妓輪流登台,要選到何時才完。

當然其他青樓也不會放過今晚的機會,他們有的兩三連坊,有的獨自搭台,各自紅姑娘們歌舞表演,也自有不少畫舫圍著觀看。

四大樓的戲台對面觀看表演的最佳位置,是青州達官豪紳的六船連坊。在這連坊上的人,是青州最有名望的的人,都是在青州擁有絕對話語權的人。他們不是達官貴人,就是地方豪紳,再不就是名士耆宿。詩作的好壞,他們評判至關重要。而今晚的的花魁大賽,他們的評判也至關重要,他們的評價,將最終決定花魁的歸屬。

當然劉旭和寧浩是沒有資格上六船連坊的,此刻他們正在寧家畫舫觀看著四大樓的表演。而寧家畫舫正停靠在六船連坊側面一個位置還不錯的地方。四大青樓各自的頭牌是將是最後的壓軸表演。而現在正在表演的是另外八位優妓,雖名氣比不上頭牌,但她們的藝業也相當不俗。歌聲悠揚,舞姿曼妙,琴音婉轉,劉旭已經有些目不暇接。

歌舞表演已經逐漸進入**,而今晚詩會到如今也已逐漸進入**,好的詩詞也不斷被傳抄送到連坊上。今晚來參加詩會的文人士子,雖偶爾有淡泊名利的,但絕大多數還是希望自己的詩作能夠得到坊上眾人的好評,希望自己的詩作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如果能得到連坊上達官貴人的賞識,自己以後的科舉和仕途都是有好處的。

連坊正中的主席上,眾人面前都有一個小幾,小幾上擺著一些時令水果、精致點心以及美酒佳肴,眾人據案跪坐。胡椅胡凳自唐時便已中原流傳,但上流社會及豪門士族間一直未能推廣開來,豪門望族自己有他們的傳承及驕傲。因此在上流風雅聚會中,依然是眾人各自一個小幾據案跪坐。主席上坐著大約十幾個人,而這十幾個人基本上就是青州最有權勢的人。如果劉旭在這,就會發現他經常下棋的棋友崔老赫然走在主席上。

崔氏作為青州最有實力的望族,任何青州的地方官,想要在青州干出政績,哪怕你想安安穩穩的混完任期,都不能輕易得罪崔氏。崔氏的勢力滲透青州各方面產業,僅土地崔氏就控制了青州的一半,單是繳納賦稅這項最基本的官員政績,你都不可能繞過崔氏。而商業方面崔氏,更是在青州乃至大宋擁有著莫大影響力。如果崔氏產業全停了,整個青州就會陷入崩潰。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實力,千年世家的底蘊不止停留在明面上得這些東西。雖然經過了五代十國的混亂,但崔氏依然在大宋擁有和莫大影響力。崔氏子弟為官的遍及大宋,而暗地里受崔氏支持和影響的官員也不在少數。

眾人談笑風生,正在品評今晚的佳作。如今詩會已經進入**,各佳作也不斷傳抄過來。

幾位名宿看著剛抄送過來的一首《臨江仙》,也是青州一個有名才子華宇所做。

何事步行三十里,閑雲野鶴逍遙?春風吹過小溪橋。柳堤間綠草,麥地醒青苗。

淡酒一杯村舍笑,故人揮手相招。容光滿面語滔滔。人生何必問,安樂自清高。

「意境尚可,文字過于平實,且此詞格局稍嫌小氣。」

「有其韻味,但過于平淡,且最後一局安樂自清高,過于做作。」

眾人品評完這首《定風波》,又有人拿出一首《青玉案》讓大家品評,是青州才子孫宇作的,孫宇在青州跟號稱青州第一才子的蘇青頻齊名,且得中舉人,明年準備進京會試。

浮生幾度桃花綻,況歲月,知難返。夜里流星飛耳畔,月明深院,此情繾綣,莫道煙消散。

雲屏鏡里梅花案,廊下風簾驚飛燕。便忖幽思能減半,心中碧血,指尖秋扇,若只如初見。

「不錯,意境清幽,遣詞流暢,這孫宇有些名氣,功底不錯,倒非浪得虛名。」

「確實不錯,寫景唯美,寓情于景,不顯做作,特別是最後一句,‘若只如初見’,意境深遠,甚是不錯。’

眾人一陣品評,今晚詩作尚可入眼的不少,不過真正的佳作到現在就幾首而已。

青州通判張欽這時拿過一張紙箋,看了一下這首抄送過來的詞道︰「這首《定風波•山村秋晚》,寫得倒也恬淡閑適,意境不錯,大家品評一下。

幾處村樓幾片田,清溪流水勝桃源。白發黃髫歸野徑,閑靜,蟲蛩低唱入炊煙。

閑看春花秋蝶老,涼好,殘陽如醉下西天。又見多情秦漢月,圓缺,無聲仍掛舊山邊。」

張欽署名,州學李江,便對旁邊一老者笑道︰「喲,這首詞原來是朱老學生所做啊,怪不得做得不錯,原來是名師出高徒啊。」老者名叫朱文禮,是青州名宿,如今任州學教授。

朱文禮忙道︰「張通判過獎了!這孩子才氣是有點,不過寫這閑情逸致的詞,有些無病申吟了,此詞最多也就算得中平,當不得張通判夸獎。」

張通判道︰「此詞算得今晚佳作,朱老過謙了。」

主席正位上坐著的一個氣度威嚴的年輕人,作一身文人打扮,朗聲道︰「朱老教化青州,如今可謂桃李滿青州。青州文教風流,朱老居功至偉,實是當得此贊。寇某雖初至青州,已久聞朱老賢名了。」

不知情見此情景肯定會有些驚訝,一個年輕人何以坐到這滿是青州達官貴人的主席正位?這位年輕人就是如今新任的青州知州兼京東東路安撫使寇準。寇準此時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如今也已三十有二,在大宋應該稱之為中年人了。只是寇準面目英挺俊朗,加之保養得宜,看著確實甚是年輕。寇準年僅十九便高中進士,為人剛直足謀,甚得當今官家賞識,年僅而立,便被當今官家簡拔為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後又升為同知樞密院事。年紀如此之輕便居如此高位,在大宋可是絕無僅有的。不久前,在樞密院與知院張遜發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受張遜誣陷,被貶至青州。就算被貶,寇準也是一路帥臣,一州知州,位高權重。且大家都知道寇準也許用不了多久,寇準就會重新回到中樞。所以寇準雖年輕,但這主位也只能寇準坐。

「寇相公謬贊了,真是愧煞老朽了。」宋時多以姓氏加官職稱呼官員,而宰相、參知政事、樞密使、樞密副使等位高權重的人,大都被人們尊稱為相公,到了後期,那些經略安撫使也大都被尊稱為相公,像西軍的「老種經略相公」、「小種經略相公」。寇準來青州之前任過同知樞密院事,自是能當得相公稱呼。

「相公當不起,寇某如今只是一州知州。再說朱老您過謙了,說您名師出高徒,實是實至名歸。」

這時崔老起身道︰「寇相公文采斐然,才氣高絕,不如大家請寇相公賦詩一首,共襄今日盛舉,也好成就我們青州的一段佳話。」崔老是青州耆宿豪紳的代表,這時有意請寇準作詩,搞近關系。以寇準聖眷之隆,回中樞是遲早的事情,此時多搞好關系,以後少不了好處。

朱文禮也道︰「寇相公年少英才,七歲即作《華山》‘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的佳作。今日勿請寇相公留首詩作,以襄青州風流。」

張通判等人都高聲附和請寇準賦詩。

寇準連連推辭,眾人連連懇請,寇準只得答應。

寇準沉吟片刻,朗聲道︰「如此,寇某便作首七律,一抒秋日感懷,請各位點評一下。」

「虛齋獨語復書空,閑對林塘思少同。

霜葉聲乾飄夕照,露荷香冷泣秋風。

時平偶作青衫吏,心老渾如白發翁。

昨夜渭川歸好夢,一船煙雨打孤篷。」

寇準自小便聰慧過人,才思敏捷。後未及弱冠便得中進士,甚得官家賞識,少年得志,一路坦途,年僅而立便已位居同知樞密院事。如今遭人誣陷,被貶外出,雖是繁華大州,終是心中抑郁。今日中秋月圓,而家人難聚,所以借詩詠懷,一抒心中郁氣。

寇準的詩作雖有些悲涼,與今晚氣氛稍有些不符,但詩作本身絕對是好的,眾人一致稱贊。

朱文禮皺了皺眉道︰「寇相公詩作才氣之高,意境之佳,當得今晚詩作之最。不過寇相公‘心老渾如白發翁’未免過于意氣消沉,寇相公如今只不過剛過而立,甚得官家賞識,出外知青州,焉知不是官家對寇相公的歷練。以當今官家的信任,寇相公不日必能重回中樞。寇相公七歲所做‘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便足見寇相公大志。如今寇相公年僅而立,正是年富力強之時,萬不可有消沉之意。呵呵,老朽倚老賣老了,望相公見諒」。州學博士朱文禮已年過七旬,教化青州已四十余年,自前朝後周時便已在青州教化子弟,真正的德勛耆宿。古人高壽者甚少,所謂七十古來稀,七十隨心欲,人到了七十犯法都不會被追究。老頭子一生教化百姓,他見寇準有些意氣消沉,不禁出言勸諫。

寇準雖少居高位,但心機城府總是還不夠深,剛才一時感懷有些消沉,如今听了朱文禮勸諫,不禁懍然一震,忙起身深施一禮道︰「寇某受教了,謝過朱老提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宋時山河最新章節 | 宋時山河全文閱讀 | 宋時山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