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山河 第三章 聚香樓

作者 ︰ 醉枕山河

()第二天一覺醒來已是日上三桿。

今天徐錦兒沒有來,估計是被她父親弄去練武去了。

劉旭伸了個懶腰,感覺身體很乏,這又沒進行什麼劇烈運動,咋還這麼乏。唉,這副書生身體真得好好鍛煉鍛煉了,身子骨太弱啊,劉旭不禁想道。

起床穿衣,內穿一套月白色棉布短衣,外套一件天青色斜襟交衽書生長袍。古代衣服穿起來真麻煩,劉旭不禁暗自月復誹道。剛來到這里時,劉旭研究了好久才弄明白了這衣服的穿法。最讓人不能忍受的是,這時候沒有內褲,都是用一條三尺長的棉布做兜襠布,要多不舒服有多舒服。不行,得盡快找個裁縫,讓他給自己做幾條內褲穿。劉旭終于明白了,原來日本相撲運動員的那兜襠布,是跟咱們老祖宗學的啊。

當劉旭吃飽飯,提著兩個酒壇上街,準備去進行推銷燒酒大業時,已經快接近晌午了。

劉旭家住倉南巷,出門往西走幾百步,便是與新月街的交叉口。十字街口矗立著一座酒樓,招牌上三個金字「聚香樓」。邁步走進酒樓,酒樓掌櫃錢富貴,正在櫃台上用算盤‘ 里啪啦’的算賬。

劉旭連忙把酒放下,抱拳行禮︰「錢叔好,祝錢叔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你小子,又來蹭飯吃啊。還別說,你小子做的這個算盤和你教的那個珠算口訣,還真好用,算賬比算籌快多了。看在你小子算盤份上,沒說的,今天還得好酒好肉伺候你。」

劉旭剛來到大宋時,有一次去自家街口的這家酒樓吃飯,看見胖胖的錢富貴錢叔吃力的拿著算籌算賬時,便把算盤造出來,並給教給他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算盤在青州城已經到處在用。據說州衙的錢糧師爺,用了以後覺得好用,便在州里推廣。甚至有些行商已經把算盤帶到了汴梁了。如今做為算盤發明人的劉旭,也是小有名氣了,而作為算盤最早使用及推廣的聚香樓,也在青州城知名度大大提高,客流大增。自此以後,每次劉旭去聚香樓吃飯,錢叔便不收錢。劉旭本來就窮于生計,自然樂得去蹭吃蹭喝。

「錢叔,我這次可不是來白吃你酒菜的,呶,我可是帶著好東西來的」,說著揚了揚手里的兩個酒壇子。

「呦,你劉二郎啥時候跟我客氣上了」,劉旭小時候有個哥哥早夭,所以劉旭行二。

這時跑堂端上幾個酒菜。劉旭見了也不客氣,便坐到桌邊。

「錢叔,坐下吧,咱爺倆喝一碗。不過說好了,咱倆一壇就喝一碗,多了可就喝不了,並且剩下的我有用處,嘿嘿。」

「剛覺得你大方,你又小氣上了。喝兩碗哪夠啊,還不夠漱口的」,錢叔也是好酒之人。

「錢叔,你老先別忙著吹,喝了再說。再說這酒,我是要等待會你這客滿了,給大家一人一碗嘗嘗的。這兩壇可是好酒,咱們大家這街里街坊有好處,我能不想著大伙嗎?」

「得,給我倒上吧。你小子就這張嘴厲害。自從被馬撞了後,你小子突然開竅了,真是因禍得福啊。」

劉旭拿著酒提,給錢叔舀上一碗燒酒,自己也倒一碗。

「來,錢叔,我敬您,謝您老的照顧。」

錢叔端起碗,喝了一口,忍不住叫道︰「好酒,夠烈,這酒夠勁兒,一線火熱直落肺腑。你小子行啊,哪來的這麼烈的好酒,我開酒樓幾十年了,還沒听說過有此等烈酒。且此酒清澈如水,不見一點雜質,即使大宋最清澈干淨的玉液清酒也不如此酒清澈,端的是好酒。」錢叔端起碗一飲而盡,大吼一聲,「爽」。

劉旭沒想到胖胖的錢叔,喝起酒來這麼豪邁。見錢叔喝完,連忙又給錢叔倒了一碗二鍋頭。

「來來來,錢叔,你再嘗嘗這一碗二鍋頭。不過您老可得慢著點喝,這酒度數大,可別喝醉了,待會我還有事找你商量呢。」

錢叔沒搭理劉旭,端起碗喝了一口,細細品味。

「這碗酒比剛才那碗還夠勁兒,還烈,入口如刀,進肚如火,真是夠味兒。這他娘的才是男人喝的酒。你小子看來真心對你錢叔好,有好東西不忘孝敬你錢叔。剛才你說有啥事要我幫忙,說吧,喝了你的好酒,你說啥,我都不好意思拒絕了。」

「錢叔,這不以前老是蹭你飯,小子也不好意思了。有好處也不能忘了你,這次是來找你共同發財的。待會我想把這酒,送給來你這里吃飯的客人,每人一碗嘗嘗,要是大伙嘗著好喝呢,就讓大家幫忙宣傳一下,我以後就把酒放你這寄賣,咋樣?」

「這酒是你自己造的?」錢富貴震驚的道。

「自然是我造的,你以前見過如此美酒嗎?」劉旭很享受錢叔的崇拜。

「如此美酒自是能大賣,可是如果是你私釀的,少賣幾壇還行,多了我這可不敢賣,你得去官府拿到準許開酒坊造酒的文書才行。」

劉旭道︰「這個我自然是知道的,這不手頭沒錢嗎?我先在你這賣上幾壇,賺點花銷,我好去衙門里打點一下,好辦開酒坊文書啊。而此酒釀造復雜,一石糧食也就釀造這麼一兩壇,我一天也造不了多少,你想多賣我也給不了你。」劉旭一下把成本吹噓大了好幾倍。其實一石糧食有一百多斤重,一壇酒也就十斤重,一石糧食足以釀造五六壇酒了。

「那就好,這等好酒肯定能夠大賣,那一壇酒要多少錢?」

「這酒用很多糧食還是次要的,重要是工藝復雜,九蒸九煮才能釀出,自然不能便宜了。」話說完劉旭就後悔了,怎麼把這酒需要蒸說出來了,這可是自己賺錢的法寶啊,不過好在錢叔沒注意,于是劉旭繼續道︰「嗯,就賣五貫錢一壇吧。沒賣一壇給錢叔你一貫錢的寄賣錢。」

劉旭來大宋後缺錢缺瘋了,把就標了個天價!要知道宋初這時候一石米也就五百文,而麥子、高粱因為在此時不易去皮,口感不佳,價格更便宜,一石還不到四百文。而用高粱造酒,只要磨碎了就好,帶皮造酒更佳。一石四百文的高粱加上水和酒曲發酵好了,就能蒸出五六壇酒。劉旭要價五貫,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不過劉旭想自己這酒是專利產品,自己壟斷高度酒產業,當然要追求最高利潤。

而錢福貴酒樓生意雖好,一天淨收入也不過幾貫錢,每壇一貫錢寄賣錢自也是相當大的一筆收入。而此等燒酒從未見過,在聚香樓寄賣,自是能吸引很多酒客慕名而來,對生意的紅火自是不言而喻。

錢叔沉吟道︰「來咱家吃酒的都是些街里街坊,沒有太多錢。真正的大富人家,都是去南陽河畔酒樓吃酒。估計來咱這吃酒的,很少有買得起整壇的。這酒能散賣不?」

劉旭一想,錢叔說的也是實話。青州城的普通人家一個月的生活開銷也就一兩貫錢,要讓普通人家一下拿出幾個月的生活開銷,去買一壇酒喝,也是不現實的。

「如果整壇不好賣,就散賣吧,就一角酒額」,劉旭想說一角酒(約二兩)賣多少錢,可是心算還真一時半會算不出。

後世用慣了十進制的劉旭,來了大宋才知道︰大宋一斤是十六兩,大宋一貫錢不是一千文,而是七百七十文。剛到這里時,劉旭著實為這鬧了不少笑話。五貫錢一壇,多少錢一角,還真得好好合計一下。

劉旭心里默默合計了好一陣子,才道︰「錢叔,那就買五十文一角吧,讓酒客都嘗嘗,幫忙宣傳一下」,劉旭心道︰不指著賺街坊們這些小錢,大宋有錢人有的是,到時廣告打出去,等自己酒坊開了,還怕沒人來買。

這時店里的酒客也快做滿桌了,劉旭道︰「錢叔你把這酒去給大伙嘗嘗,可別說是我造的啊,大家要嘗著好,讓他們來你這買就行。有人問你從哪進的,你自己找個說辭。至于酒的名字嘛,就叫雲門燒和古州二鍋頭。」

「放心,這點事兒,你錢叔還是能辦好的,咱爺倆就等著賺錢吧,到時你自己開了酒坊,可別忘了照顧一下你錢叔啊。」

「那是自然。」

于是錢叔今天大酬賓,每人贈送一碗美酒,眾人喝後都贊嘆不已。此酒其烈如火,其清如水,對于喝慣低度渾酒的大宋百姓來說,其轟動效應可想而知。恐怕不出幾天青州城里便會有無數人知道,一家叫聚香樓的小酒樓,正在出售清如水、烈如火的美酒。

劉旭看著眾人喝了一碗燒酒,便如痴如醉的表情,不由得大是撇嘴,一群土包子,不就是一碗後世再普通不過的高度燒酒嘛,至于嗎?

同時,在酒樓不遠處的徐氏武館,當武館小徒弟王二柱,跑來武館向師傅徐彥信繪聲繪色的描述他在酒樓嘗到的美酒時,徐彥信也大是撇嘴,一群土包子,喝一碗至于那樣嘛,我都喝一壇了。

劉旭覺得眼前一片光明,仿佛看到一座金山在向自己招手。劉旭樂呵呵回家釀酒,準備開創自己的造酒大業去了。

Ps:ヾ算盤,有確切記載的應該是出現在元朝,也有說是自東漢便出現了,只不過跟現在的算盤有所不同,山河默認為宋初沒有算盤。

ゝ燒酒,元朝之前大部分是釀造酒,很多人想了許多辦法想造出度數高點的都沒有成功,直到元朝才發明蒸餾釀酒法。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指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ゞ炒菜,宋朝之前應該是沒有炒菜的,宋初好像很少有炒菜的記錄,一直到宋朝末年,才有炒菜菜品的出現,而且那個時候會炒菜的大廚們大都喜歡秘技自珍而不外傳,所以炒菜沒有廣泛出現,山河默認為宋初沒有炒菜。

山河第一次寫書,各位書友有什麼好的批評建議,可以到書評區留下意見,山河一定會努力改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宋時山河最新章節 | 宋時山河全文閱讀 | 宋時山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