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 第一百七十七章 瓜分奧斯曼(下)

作者 ︰ 自由有多遠

()格雷方案主要包括︰第一,英國獲得埃及、巴勒斯坦和納杰夫以及阿拉伯半島的漢志、內志、哈薩和北也門等不毛之地;第二,法國獲得土耳其本部和歐洲部分的領土;第三,奧國正式吞並波黑,同時將塞爾維亞納入勢力範圍;第四,德國獲得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同時在保加利亞獲得排他性優勢地位;第五,俄國除獲得各國對于北華鐵路的支持外,還將獲得在朝鮮的自由行動權;第六,奧斯曼帝國的現有國際條約和債務將由未來的法屬土耳其繼承。

對于這一方案,法國和俄國均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見,俄國希望將德奧兩國在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的權利限制在經濟貿易領域,不應干預其國家的政治;法國則認為土耳其債務應由各國自己承擔,雖然土耳其債務的90%是來自法國的借款,但是法國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屬地多背負額外的10%債務。

德奧兩國則都直接反對格雷的方案,首先,比洛對于將朝鮮問題納入議題感到震驚;其次,將德國直接拉入巴爾干的泥潭也是比洛所堅決不希望看到的。奧國也是懷著同樣的心情,擔心巴爾干復雜的民族問題會引發將來和法國的矛盾,此外帝國內部的匈牙利人也不願在帝國內再次增加南斯拉夫勢力。

會議舉行了一天後,在德奧兩國的堅決反對下不歡而散。

緊接著,德、奧、法三國展開緊張的磋商。商討更為切實可行的辦法。

比洛回到柏林後迅速會見了日本大使青木周臧,他向青木透露了俄國在巴黎會議上的要求,同時他也向青木重申了德國在此一問題上底線。

「德國不會承認俄國在朝鮮擁有特殊利益,但是鑒于英俄同盟的達成,德國如果在此一問題上過分反對俄國或者支持貴國都會遭到倫敦的反對,這有可能釀成一場災難。基于這一考慮,我國認為在朝鮮問題上還是應該由俄日雙方單獨解決,如果雙方為此爆發戰爭,那麼德國願以武力保證日本不會受到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壓力。」

對于比洛代表德國政府表態,青木表示感謝。認為這已「盡到盟友的全部責任」。

同一時間。格雷在和比洛溝通後,確認了德國對于日本的支援程度,由此格雷勸說俄國外長放棄在歐洲的談判桌上解決朝鮮問題的打算,「否則德國可能會邀請日本參與有關北華鐵路的談判」。

俄國只能十分無奈的表示接受。不過這種情況下。英國也對俄國做出承諾。這一承諾和德國隊日本的承諾如出一轍,就是兩國單挑的時候,保證其他人不會插手。

對此。俄國也是感到滿意的,畢竟在他們看來弱小的日本雖然在日清戰爭中發了一筆小財,但是國力較之俄國差得太遠,根本沒有向俄國發起挑戰的實力。在羅拔諾夫看來,只要能阻止德奧插手此事,將來北華鐵路修通,那麼俄國就是穩操勝券的節奏。

朝鮮問題解決了那麼剩下的就只是歐洲的補償問題了。

在和塔列朗的會談中,比洛一針見血的指出了英國是在利用「二桃三士」的辦法在巴爾干縱火,塔列朗對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不過他勸比洛不要激動,「至少格雷給出的路子是對的,只是價碼需要我們慢慢加。」

「保加利亞應該交給奧國,這樣不會對國內的南斯拉夫人產生刺激,對于奧國的穩定是具有重大意義。」比洛恢復平靜後說道。

「我同意,那麼塞爾維亞呢?」塔列朗眼珠轉了一圈飛快的問道。

「塞爾維亞沒有出海口,對于我國毫無意義,在無法並入奧國的情況下,只能接受菲利普國王的保護了。」比洛望著塔列朗說道。

「塞爾維亞面積很小,人口也只有可憐的幾十萬,對于我們來說也沒有什麼意義,不過出于穩定巴爾干民族情緒的考慮,也只能由我國勉為其難的接管了。」塔列朗「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

接著,他又道︰「不知貴國政府屬意何處作為補償?」

「英國吞下了埃及胃口已經很不小了,又要了巴勒斯坦和納杰夫,這還不算完,竟然把整個阿拉伯半島都一口吞下,也不怕把自己撐著。」比洛揶揄道。

「莫非威廉陛下對于阿拉伯半島有意?」

「對那片除了沙子還是沙子的地方我國自然是毫無興趣的,背上昔蘭尼加和的黎波里的包袱已經很沉重了,那里有50萬常年生活在溫飽以下的阿拉伯人需要照管,我們可不想再多找麻煩了。」

听了比洛的話,塔列朗只是不住的發笑,卻沒有開口打斷。

「我國始終認為,英國必須讓出納杰夫和巴勒斯坦其中之一,如此分配才有那麼點公平合理的意思。要知道,我國不是傳統的地中海國家,否則斷然不至于僅僅要求這麼一點補償的。當然,我們也樂于看到菲利普國王能夠保護更多的阿拉伯人,法國的成功就是我們的成功。」比洛言不由衷卻以一副誠懇的表情說道。

「那就先要感謝比洛閣下了。不過對于貴國的要求,這可有些難辦,我試探過英國政府對這兩個地區的態度,一定是寸步不讓的。納杰夫是中東地區的心髒,而巴勒斯坦過于靠近蘇伊士運河,加上兩地區人口稠密有一定的商業價值,所以你懂得……」塔列朗皺著眉說道,顯得十分為難的樣子。

以後的兩周,各方通過塔列朗相互傳話——這是一種向法國輸誠的方式——英國最終把作為底牌的羅馬尼亞放了出來。

之前,英國也曾經表示願意將阿拉伯半島的一半地區交給德國。這其中包括地下埋藏著滾滾原油的內志和哈薩,不過德國政府毫不猶豫的拒絕,威廉也未提出任何反對。因為阿拉伯半島的石油埋藏較深,直到1930年代以後利用加利福尼亞鑽井技術才能夠開采,相比來說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兩地區在近代被意大利恢復了羅馬時期的稱謂︰利比亞)的石油埋藏還相對淺一些,假如本位面鑽井技術提早突破,那麼僅僅利比亞的那些輕質原油就足夠德國開采不完了。

總之,遍地沙子的阿拉伯半島對于德國是毫無價值的,開發石油至少也是幾十年之後的事情,沒必要未雨綢繆那麼早。

不過英國把羅馬尼亞亮出來。即觸犯了法國的利益更觸犯了俄國的利益。法國政府和羅馬尼亞精英階層保持著良好的關系,俄國則對于德軍出現在距離敖德薩不足100公里的地方深表擔心。

于是,經過漫長的雙邊和多邊的扯皮談判,討價還價。眼看著北華鐵路的前期勘察測量已經完成。就差動工了。這種情況下。俄國不想再繼續無休止的耗下去,便同意在羅馬尼亞做出部分讓步,同時英國和法國也在其他地區做出調整。協議總算達成了。

1896年底,德、法、英、俄、奧五國在巴黎簽署了《五國公約》,條約對奧斯曼帝國的未來政治格局做出重要安排,很好的協調了列強在中近東地區的利益。隨後,在中國鐵路總公司召開的董事局會議上,英、法、德、奧四國不顧中國政府的堅決反對,通過了俄國董事提出的關于在北華地區修建寬軌鐵路的決議,俄國多年來的夢想終于實現,那一刻威廉不知道他的尼古拉表弟是否會淚流滿面。

《五國公約》對格雷的最初方案做出了如下調整︰英國方面,聯合王國在領土方面的要求全部得到滿足,但是在財政上付出了一些代價,豁免了奧斯曼帝國約800萬英鎊的債務;法國方面,除獲得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本部和歐洲部分領土外,還獲得了塞爾維亞的保護權;奧國方面則如願以償的正式吞並波黑,同時拿到了保加利亞的保護權;德國除分到奧斯曼帝國在北非的最後領地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外,還和俄國共同瓜分了羅馬尼亞,其中,俄國獲得了北部的摩爾多瓦全部,德國則獲得了羅馬尼亞南部,包括瓦拉幾亞全部和多布羅加的中部和北部。

由于德國是除俄國之外,各國中分到的人口和地盤最小的國家,為了平抑德國的不滿情緒,英法兩國同意威廉加冕威尼斯國王,以作為補償。

隨著1896年新年的鐘聲敲響,威尼斯和倫巴第王國正式成為了德意志帝國的共主聯邦。聯邦憲法仿照奧國的帝國憲法,當威廉在古老的烏拉內斯城堡完成加冕典禮時,他欣喜的看到,自己又朝心中的夢想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應該說《五國公約》是一個比較客觀公正的協議,各方均達到了自己的目標。

英國保守黨政府付出了扼殺民族主義的道德代價,其帝國主義行為遭到國內自由黨議員的激烈反對,不過帝國在中東,尤其是在埃及的地位穩固下來也平息了部分反對者的聲浪。對索爾斯伯里來說,他的包圍德國的偉大計劃終于得以完成,當法屬土耳其橫亙在德國通向東方的道路上,也就意味著德國在大陸的擴張路線基本走到了盡頭。以後,德國向東方的任何擴張行動都會遭到法國的堅決反對,這樣以來,英國假他人之手遏制德國的目標便已經達到,雖然也付出了失去土耳其巨大市場的代價。

法國佔據了人口眾多、資源豐富而且戰略地位重要的土耳其歐洲和亞洲本部自然是志得意滿,不過在接收土耳其這個戰利品的過程中卻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作為對未來政治的安排,雖然各國都巴不得土耳其帝國快速解體,並為此策動希臘發動反對土耳其的獨立戰爭,不過土軍在戰斗中表現的十分英勇善戰,連續挫敗了希臘人的進攻,甚至攻入希臘北部。

土耳其的表現搞得法國政府措手不及,塔列朗緊急召集列強會議,要求德國給予盡可能的配合,否則土耳其局勢將難以收拾。

在這種情況下,威廉和瓦德西內閣壓制了以戈爾茨為首陸軍鷹派的要求,果斷停止對土耳其的武器供應,希臘方才穩住了陣腳。

隨後,土耳其蘇丹政府在列強的壓力下簽署了不敗而敗的《希土條約》,條約規定︰將帝國在愛琴海上的全部島嶼割讓給希臘,也包括東地中海第一大島克列特島,此外還將薩洛尼卡以西地區也割讓給希臘。

條約簽署後,土軍中的年輕軍官發動叛變,趁此機會在列強的鼓動下,各外省總督紛紛宣布自立,偌大的帝國瞬間土崩瓦解。

接下來,五大國開始粉墨登場,對號入座,玩起了「排坐坐,吃果果」的游戲。

英國的接收工作十分順利,保加利亞對哈布斯堡帝國也表現的極為順從。不過法國、德國和俄國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麻煩,其中法國尤甚。

外省自立後,由于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民族主義運動被壓制,因此土耳其的歐洲部分十分平靜,反對者主要來自帝國的自由派和親德國的少壯派軍官,尤其是當《五國公約》的文件被英國的路透社記者泄露出來以後,反對的聲勢席卷全國。

不過法國在土耳其經營多年,根深蒂固,在土耳其精英階層中影響巨大,而且控制了土耳其的財政和海關等關鍵部門。經過三次簡短的談判,在法國承諾對土耳其進行憲政改造後,土耳其的政治精英紛紛停止了反抗,開始和法國合作。軍隊中的親德派軍官在確信德國不予支持後,帶著無盡的失望被自由派軍官收編。緊接著,法國的軍官團進入土耳其,土軍的法國化改造正式開始。

羅馬尼亞作為已經獨立多年的國家,憑空被列強以一紙條約就賣掉感到十分的氣憤和無奈。為此,國內爆發了巨大的反對帝國主義的革命運動,英法等在羅投資的企業被大肆破壞,「各國洋人」紛紛從布加勒斯特轉進到鄰近的匈牙利境內,或者從海上直接遁走。

1897年中,羅馬尼亞的反帝愛國運動經過不斷醞釀,在工人領袖的重新組織下,涅槃重生成為一場有明確目標的偉大的反帝反封的無產階級運動。

在革命的洪流中,渺小的卡羅爾國王被迫避走柏林,在無憂宮,威廉在閑暇之余和這位堂兄仔細商討了瓦拉幾亞的政治前途。

(漢志、內志、薩哈加起來差不多就是現在的沙特阿拉伯,也門南部在19世紀中期就已經是英國的保護地)(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最新章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文閱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