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 第一百一十七章巴爾干政策一

作者 ︰ 自由有多遠

()1892年春天,隨著戰爭的勝利結束,哈布斯堡帝國境內到處都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以此前的《德奧商約》為基礎,兩國又進一步減免關稅。波蘭境內開始充斥著來自德國的廉價工業品,這徹底摧毀了曾經在「沙皇的溫室」內成長起來的波蘭工業,但是對于佔據統治階層的波蘭地主貴族來說,這是他們最樂于看到的,因為莊園里的農民們也可以放開手腳添置新衣服和日用品了。而德國對于波蘭農產品減讓關稅使得波蘭的谷物更多的涌入德國東部地區,這又反過來促進了波蘭政府全力發展農業,並徹底放棄工業和制造業。

匈牙利的經濟結構和波蘭相似,也深受兩國商約所帶來的好處。奧地利是哈布斯堡帝國內工業最為發達的地區,尤其是波西米亞的重工業十分發達,他們利用西里西亞的煤炭和附近的鐵需石建立起比較完備的重工業體系。

不過,奧地利人也並不反對商約,因為德國資本的流入反而刺激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克虜伯集團、蒂森鋼鐵聯合體,威斯特法倫煤業康采恩乃至德意志銀行紛紛進軍波西米亞,在這些工業家和銀行家的設想中,未來的波西米亞將和德國的西里西亞連成一體,成中歐地區工業的支柱。當荷包鼓鼓的波西米亞「土豪」們前往維也納「炫富」時,整個帝國的經濟都因此而受益,法蘭克福和奧地利證券交易所的市場行情更是一路飆升。

12.5億法郎的戰爭賠款也使得德國工業界有足夠的實力展開收購或者開設新廠。

在本次戰爭中,德國的全部軍費開銷高達12億馬克或者15億法郎,其中軍火采購和傷殘人員的安置各佔一半。雖然政府看似沒有賺到錢,反而虧了兩億馬克,但是這些錢都流入了國內的企業和人民的手中,德國的國民財富增加了。

從國際收支的角度來看,這筆錢相當于德國在1891年度憑空增加了10億多馬克的貿易順差,這差不多相當于過去十年德國外貿順差的總和。

金本位時代,順差就意味著黃金和財富的增加。反之,當一個國家處于持續的外貿逆差時,往往意味著通貨緊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對于普通歐洲國家而言,只有持續的順差才能促進國內資本的積累和經濟的繁榮。(至于美國和中國這樣的巨無霸則不在此列,因為他們可以構造出封閉的經濟循環而不依靠對外貿易來發展經濟。)

正是在這種令人愉悅的氣氛下,威廉開始了對哈布斯堡三元帝國成立後的首次訪問。

在克拉科夫的費恩采宮——波蘭政府獻給約瑟夫國王的禮物——威廉興致勃勃的和約瑟夫皇帝以及首相貝恩進行了交談。貝恩是愛爾蘭人,精于理財,在帝國內並無什麼根基,但是由于他的家族和哈布斯堡王室保持了近一個世紀的密切關系,因此他本人深受約瑟夫皇帝的信任。

不過就在威廉到達克拉科夫的當天下午,一起突發的外交爭端從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傳來。

柏林和克拉科夫同時收到了羅馬尼亞外交部的照會。

事件的起因是匈牙利政府在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強行推行匈牙利語教育,結果激起了羅馬尼亞人的反抗,一番沖突下來,羅馬尼亞人有20多人被活活打死。

第二天,匈牙利首相蒂薩伯爵親自趕到克拉科夫說明情況。蒂薩承認了事件中羅馬尼亞人的傷亡,以及匈牙利警察所采取的不當措施。

約瑟夫皇帝為此大發雷霆,特蘭西瓦尼亞的羅馬尼亞人同樣是天主教徒,在土耳其人的威脅下,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還有德意志人在當地和平共處了幾百年。從未鬧出過這種駭人听聞的事件。

不過事情已經出了,就只能先想辦法善後再說。

對此,蒂薩首相也表示願意給予遇難者的家屬一定的賠償,並妥善的醫治受傷的羅馬尼亞人。不過,他反對就此事向羅馬尼亞政府作出任何說明或者答復,「這是匈牙利王國的內政,和羅馬尼亞政府無關。」蒂薩口氣堅決的說道。

羅馬尼亞外交部在給柏林的照會中表示,為了兩國長久的友誼,希望德方出面壓制匈牙利民族主義勢力,使生活在特蘭西瓦尼亞的羅馬尼亞人得到公正的待遇。

普魯士外交部收到照會後,十分重視,畢竟羅馬尼亞也在數年前加入了「三國同盟」,是德國正經八本的盟友,而且卡羅爾國王還和威廉皇帝同屬一個家族。即便為了卡羅爾在羅馬尼亞的穩定統治,此事也是要管一管的。

在外交部長樞密顧問荷爾斯泰因看來,保持和羅馬尼亞的友誼,壓制匈牙利人無論從哪個方面說都符合德國的利益。

不過此時威廉和赫伯特都不在國內,他也不願自作主張,所以便派人把照會送到克拉科夫,請威廉定奪。因為按計劃,威廉這次出訪要持續四天時間,如果等回國後再解決就有點來不及了。

第二天一早,威廉就舀到照會,他已經知道了事情的大概情況,隨意看了看後,便輕輕的嘆了一口氣。

他知道︰該來的終于來了。

特蘭西瓦尼亞位于匈牙利平原的東部,喀爾巴阡山以西。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德意志人和少量塞爾維亞人、猶太人等等。

按照人口的比例,羅馬尼亞人佔50%,匈牙利人佔33%,德意志人佔10%。

中世紀時特蘭西瓦尼亞曾是一個公國。十一世紀末開始,成為匈牙利王國的一部分,在土耳其人進犯巴爾干後,這里成為天主教徒抗擊土耳其人的前哨。也就是在這期間,薩克森等西歐的德意志諸侯在匈牙利國王的邀請下派遣了一批德意志人移民到那里幫助對抗穆斯林異教徒的攻擊。

那些德意志移民被安排駐守在七個險要的位置,並從此建立村落,安定的生活下來。特蘭西瓦尼亞的名字就來自德語,意思是「七座村莊」的意思。至于匈牙利人則把該地區叫做艾迪勒。

19世紀以來,隨著土耳其人對巴爾干威脅的解除,尤其是羅馬尼亞王國的建立,特蘭西瓦尼地區的羅馬尼亞居民中開始出現了民族主義思潮。他們希望和喀爾巴阡山以東的羅馬尼亞王國合並,以擺月兌匈牙利地主貴族的盤剝。

不過有這種想法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因為特蘭西瓦尼地區的羅馬尼亞人幾個世紀以來都信奉天主教,而山外羅馬尼亞人則信奉希臘正教。

蒂薩出身匈牙利政治世家,他本人德才兼備、極有見識,在匈牙利貴族中的人望很高。歷史上,在世紀之交前後20多年里,他實際上就是匈牙利的獨裁者。

蒂薩認識到民族主義的危害,所以他希望盡早采取加速同化的辦法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但是民族同化哪里是那麼好搞的,土耳其人同化巴爾干了幾百年才取得多少成果?所以便釀成了眼下的嚴重外交糾紛。

如何解決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爭端是對德國外交的重大考驗,好在威廉有後見之明,因此自然就不會凡糊涂做那兩邊不討好的蠢事。

……………………………………………………

歷史上,由于一戰德奧集團戰敗,羅馬尼亞作為協約國的一員,終于在戰後獲得了特蘭西瓦尼亞。接著便是搶大戶、斗地主、抓惡霸的古老套路,除此之外,他們還多了一項內容︰集體改宗,以和原來的匈牙利主子劃清界限。

匈牙利人的悲劇一直持續到現在,羅馬尼亞獲得特蘭西瓦尼亞後,面積和人口都增加了接近一倍,國力大大增強。一躍成為黑海沿岸的地區性大國。

本書是德國統一歐洲對全世界宣戰的路數,所以重點在于戰爭和外交的描寫,力求客觀和真實。在人物和環境方面的欠缺請理解,比如王室成員之間的稱呼和對話包括禮節,都不是我們想當然的那樣。作者缺乏這方面的詳細資料,而又不想寫的不倫不類所以有意識的回避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最新章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文閱讀 | 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