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 第八六回 征荊南再會孫堅 戰零陵破賊除奸

作者 ︰ 紅塵愚者

()上回說到何進與袁術因害怕竇輔找到小青,欲加阻攔,卻中戲志才郭嘉之計,同意讓竇輔往荊南平叛。不想卻橫生枝節,遇到十常侍阻撓,後在郭嘉戲志才二人用計之下,何進被迫為竇輔爭取,經過三方明爭暗斗,最後達發給成方案,竟然將竇輔所部一分為二。黃忠率領所部騎兵會同公孫瓚,跟隨中郎將孟益往河北征討張純!而竇輔則隨同孫堅南下荊州剿滅區星。

當詔書傳到竇輔手中,竇輔,一時之間也不噶知該高興還是憂慮。而戲志才郭嘉見到竇輔神情後,隱隱覺得似乎不妥。隨後,竇輔將詔書給二人看後,二人料定此必是十常侍及陰謀。一旁典韋。黃忠當即大怒,勸竇輔不可接受。

原來,詔書中不光將竇輔手下數千騎兵調走,更將黃忠典韋等猛將支走!傻子都知道這必是十常侍陰謀,欲斷竇輔臂膀!此次南行恐怕凶險。一旁戲志才皺眉思索,郭嘉則一臉輕松,典韋等則堅決不同意。

竇輔苦思索許久,臉上漸顯堅毅之色,對著典韋及眾人慨然說道︰「輔知大哥憂心小弟安危!但此時卻由不得小弟不去啊!之前,小弟已經上書要北上為國除賊。如今卻違令不遵,豈非是不忠?!家人危急,卻不願南下救援,豈非不孝?!輔又怎能行此不忠不孝之事!且之前主動求去,又應允了何進,更是請動諸位師長好友,為輔進言。如今卻自己退縮。如此豈不成了言而無信,背信棄義之小人?!自古誰無死,人無信不立!諸位無需再勸。輔心意已決,決意奉詔!」

見竇輔如此說,即便連典韋也不能再說什麼。大家大家都知道這是十常侍**果的陽謀,竇輔不得不接著,否則立刻就是身敗名裂!

正當眾人為此憂愁之時,這郭嘉卻撫掌大笑,贊嘆道︰「壯哉敬德!此去便是龍潭虎穴。嘉亦陪敬德走一遭!」

一旁太史慈听了郭嘉之言,亦熱血沸騰,慷慨道︰「不錯。奉孝先生言之有理!慈不才,亦願隨兄長南下,生死與共,百死不悔!」

典韋听了。也要跟去。卻被竇輔勸住。典韋只得轉身叮囑太史慈,要其務必寸步不離竇輔。

太史慈決絕說道︰「大哥放心!此去小弟定保二哥平安歸來!誰人要害二哥,需從慈身上踏過去!」

看著三人熱血決絕的言語,眾人皆感受到濃濃的兄弟情義。可就在此時,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出現了。

「爾等何須如此?又非生離死別,何必做此小兒女之態?」

眾人回頭一看,說話的正是郭嘉。戲志才怕郭嘉犯眾怒,忙制止道︰「奉孝。慎言!」

郭嘉笑著搖搖頭,對著戲志才說道︰「志才兄!嘉並未說錯。又何須慎言?敬德此去有驚無險,以嘉看來此行安若泰山,諸君何必?」

見郭嘉如此說,眾人皆听出言外之意。戲志才忙問道︰「奉孝此言何解?莫非已有破解之策?快快道來!」

郭嘉笑著對竇輔等人說道︰「此行雖說是十常侍刻意為之,使得敬德與大軍分開,再行刺殺!只是,敬德是奉朝廷詔令前去平叛的,一路有大軍隨行,只要沿途小心,不遠離軍營,刺客又能有何作為?再者,此行乃是與議郎孫堅同行。嘉記得志才曾言︰敬德當年對孫家有大恩!那孫文台為人豪邁,恩怨分明。如今,敬德有難,孫堅又豈會袖手旁觀。」

听郭嘉這一分析,眾人心中才稍稍安定。只有戲志才隱隱明白郭嘉意思,只是,也為點明。

竇輔見大家神情漸漸輕松,感激的望了郭嘉一眼。

第二日,戲志才隨黃總典韋領大軍隨孟益,公孫瓚往河北而去。竇輔則率太史慈,郭嘉並兩百親衛,匯合孫堅往荊州進發。原本竇輔在黃敘先行離去後,身邊只有數十親衛。黃忠不放心,將自己從家鄉帶出來的親隨,全部讓竇輔帶在身邊,這才有了二百余人。

而孫堅得知同行是竇輔後,也很高興,兩人見面互相訴說近況,言談之間,頗多感嘆。說起當年在會稽郡陣亡的孫堅哥哥,孫羌孫聖台時,都流露出濃濃哀傷。而當竇輔看到孫堅身後三員壯漢時,向孫堅打听後才知道,這就是鼎鼎大名的孫家虎城四虎臣中的祖茂,程普,韓當!祖茂與孫堅同鄉,在當年孫堅隨臧旻討許昌父子時,便已跟隨。而程普則是在孫堅任下邳丞,黃巾起義時招募跟隨的。至于韓當則是孫堅隨朱討伐黑山賊時收錄的。

見到孫堅四虎臣已的其三,不由感嘆歷史強大的慣性。同時也想到少時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的黃蓋,只是,數次找尋而不得。也不知如今去了哪里。

而見過程普韓當祖茂後,竇輔也將太史慈郭嘉介紹給孫堅一眾認識。雙方都是年輕人,且竇輔與孫堅又有舊交,自然很快熟絡。

可因此竇輔得知,此行三千部曲中,只有千余是孫堅本部人馬,余下皆是朝廷委派的,跟隨一名叫張仁的校尉。並且從孫堅處得知這張仁乃是十常侍張讓族佷!得到這一消息,竇輔與郭嘉皆彼此交換眼神,對其有了濃濃戒備。

此行的危險遠比預計的要高!當然竇輔早有心理準備,而郭嘉在雒陽那樣說,也只是想讓眾人安心,不要再起事端。畢竟他們去河北也將是一場惡戰,絲毫不能分心。再者,郭嘉頗為自信,覺得有自己與竇輔同行,即便有,也可隨機應變,將其化解。

孫堅知曉竇輔與宦官之間的,如今見竇輔神情不對,忙解釋道︰「敬德,這張仁乃是張讓安排來立功,以便升遷的。與堅並不熟稔!」

竇輔知道孫堅擔憂何事,忙說道︰「文台放心!輔自有分寸,此時自當同仇敵愾,絕對不會因私廢公!但是若其主動滋事,到那時,還請文台見諒!」

孫堅見竇輔如此說,亦放心道︰「敬德放心!堅亦非不辨是非之人,且不說敬德于吾孫家有大恩。即便素不相識,堅亦不會循私偏袒!若果真如敬德所言,堅自會站在敬德一邊!」

見孫堅如此說,竇輔亦不再多言。因為同行之中有了張仁,故而,行軍中彼此話並不多。

竇輔信得過孫堅為人,但是對于歷史上孫堅的發家因為賄賂宦官的傳言,原本不信,可是經歷這一次,似乎也有所明白。

大軍只半月便渡過長江,向著長沙出發。而到了長沙之後,才發現另外有兩股賊寇在聲援區星。于是,孫堅與竇輔張仁定計,由孫堅在此攻打長沙,竇輔與張仁各自率領一部人馬往桂陽與零陵而去。

孫堅知道竇輔家在零陵,故而賣個人情,讓竇輔去救零陵,張仁往桂陽去。而對此張仁亦為反對,竇輔心中疑慮。只是見張仁如此,竇輔亦不便說什麼,只是小心防備。

在到達零陵郡後,郭嘉讓竇輔暫緩攻擊賊寨。只是,搖旗吶喊,虛張聲勢。當時竇輔並不解郭嘉為何如此。

可是,當竇輔軍擊鼓進兵時,突然從身後殺出一支人馬。領兵之人正是賊首郭石,竇輔大驚不明白為何賊人會提前知曉自己,且在身後埋伏。

只有,一旁郭嘉含笑不語,似乎早在其意料之中。那郭石以逸待勞,攻其不備。而竇輔雖然吃驚,可畢竟是朝廷精銳,又見主帥竇輔神勇,只一會便恢復鎮定。雙方各有優勢,一時間殺得旗鼓相當。而就在竇輔與郭石殺的難解難分之時,身後居然又殺出一支人馬,竇輔一見,居然是張仁。張仁囂張喊道︰「竇輔小兒,汝中侯爺之計也!今日便是汝之死期!」

竇輔驚怒交加。而身旁許多己方士卒,居然臨陣往對方跑去,一時間,竇輔軍士氣大降,險象環生。

而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從張仁身後,殺出一支部曲,為首小將神勇難擋,左右開弓,只片刻就殺之張仁中軍。而就在張仁驚慌分神之際,太史慈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一箭射出,正中張仁面門,張仁應聲中箭倒地。

而張仁手下士卒見張仁死了,頓時大亂,不知所措。在竇輔的約束喝止下,部分人馬跪地求饒。而賊兵原已要敗,只是見到官軍內訌,才以為有機可趁,結果去出人意料。那郭石還沒反應過來,竇輔便飛身來到其跟前,手起戟落,郭石好大一顆頭顱便滾落在地。

而賊兵原本就是烏合之眾,見郭石已死,自然四散。竇輔忙收攏人馬,再趕去與孫堅匯合。

在路上,竇輔在得知整個過程,原來郭嘉一早料到張仁絕不會老實。在孫堅分配任務時,郭嘉見張仁神情,便料知其有詐。而此時黃敘正好派人來聯絡竇輔。郭嘉這才將計就計,有了先前的安排。

竇輔對著黃敘笑罵道︰「敘弟,如何連大兄也瞞了!」

黃敘模模腦袋說道︰「父親之前關照,一切听奉孝先生的!」

竇輔無語。可當眾人趕到長沙城下,才得知孫堅此刻已經進入桂陽去了,原來張仁為了殺竇輔,沒有按照原定計劃去桂陽。孫堅破了長沙後,連夜趕去桂陽了。竇輔只得收攏人嗎,也往看桂陽敢去。

在桂陽他們會遇到怎樣的事呢?而竇輔是否已經躲過十常侍的暗算了呢?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最新章節 | 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全文閱讀 | 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