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 第六一回 顯聲名威震胡番 聚忠義再結金蘭

作者 ︰ 紅塵愚者

()上回說到太史慈錯將竇輔與典韋認作盜馬之賊,憤怒之下,遂與典韋大戰。由于二人皆武藝高超,于是不打不相識,竟然彼此惺惺相惜。在太史慈收力之際,不慎被典韋挑落兵器。而典韋一直全力以赴,一時之間也收不住手。在電光火石的瞬間,竇輔出手,擋住典韋殺招,使得太史慈躲過一劫。

隨後,彼此相互將話說開,才知一切皆是誤會。太史慈忙向竇輔典韋道歉。三人重新回到店中,要小二上了酒菜,彼此重新介紹。

當太史慈知曉竇輔身份時,驚訝萬分。見竇輔似乎十分好奇,而典韋則問道︰「到底出了什麼事?」

太史慈見二人神態不似作偽,方信二人確實不知情。雖然心中也十分疑惑,但是卻先壓下好奇心,對竇輔二人講述這段時間自己的所見所聞。

原來就在竇輔與典韋,為了防止沿途再有暗殺及陷阱,所以按照戲志才建議,往北走,再折道向南。可就在這期間,被安排前往雒陽的典峰,找到了楊彪府上。當楊彪見了竇輔的書信,才知道誤信了丁原的話,也被宦官借此罷了竇輔的官。可結果偏偏完全不是他們所上奏的樣子。

而當典峰將和連的人頭取出來後,楊彪直接震驚了!和連是誰?那可是鮮卑之主啊!不論他能力如此,就地位而言可是和當年的檀石槐一樣的!而檀石槐給了大漢怎樣的壓力與困擾。如今竇輔陣斬鮮卑之主,這樣的功勞不可謂不大。

楊彪捧著裝有和連人頭的盒子,興奮的往宮中跑去,完全不顧及老父楊賜過世後,自己正守喪期間。楊彪覺得要即可進宮告訴皇上這一天大消息。

楊彪在趕往皇宮的同時,還不忘讓府中之人火速去通知袁隗等人,一同覲見漢靈帝。

而即便因為一夜與美人歡愉,滿臉不耐與倦容的靈帝,在驟然听聞此事胡,也急忙起身,近前觀看和連之人頭,隨後說了三個字︰「好!好!好!」

這時,楊彪請靈帝恢復竇輔名譽官爵,且再行給予賞賜。而袁隗則在靈帝面前狀告宦官陷害忠良!

可是,張讓等跪在靈帝面前痛訴丁原,說自己都是誤信了丁原的話,才會如此處理的。

靈帝原本就沒有想要處理張讓趙忠的,如今見他們有如此理由,自然不會再處罰張讓等人。于是,丁原則自食惡果,被靈帝貶官,不再擔任並州刺史,而是調任河東!對于這個處理結果,袁隗當然不滿意。可是,靈帝偏袒宦官,袁隗楊彪等也沒有辦法。

靈帝為了平復朝臣們的怨氣,雖然不願意,但是還昭告天下,為竇輔正名,同時加封竇輔為護匈奴中郎將,封關內侯!列侯分為縣侯,鄉侯,亭侯與關內侯,分別就食于對應的縣,鄉,亭。如︰諸葛亮的武鄉侯,關羽的漢壽亭侯。而關內侯則無土,寄食于縣。

因為張讓等人在此問題上理虧,雖然不願靈帝如此大肆封賞竇輔,可是也只能暫時忍耐!

而楊彪袁隗等世族,黨人則還是比較滿意的。雖然未能拔除宦官,可終于為竇輔掙得應得榮譽。

而在太史慈滔滔不絕的講述中,竇輔也終于明白了來龍去脈。典韋則大喜道︰「兄弟如今也是侯爺了啊!只是這個護匈奴中郎將,到底是個什麼官?比郡守大嗎?」

竇輔笑笑,還沒有來得及說話,一旁太史慈急道︰「自然是中郎將官職高!這可是真正的將軍啊!」

典韋大悅,竇輔忙解釋道︰「其實,這個官職與郡守是同級的!只是,管轄範圍略大。分管所有匈奴事物!」說完之後竇輔似乎陷入沉靜中。

見竇輔沒有說話,太史慈亦不便說什麼。典韋見此問道︰「兄弟,在想什麼如此出神?」

竇輔听到典韋問話,回神說道︰「大哥,還記得在九原遇到的那白袍小將嗎?」

典韋點點頭,說道︰「軍師不是說了嗎,那是匈奴王的二王子,叫呼廚泉!兄弟怎麼突然問起他?」

竇輔感慨道︰「方才見子義說輔就任護匈奴中郎將,不自覺就想到他了!在上次遭遇戰中,雖然斬殺了鮮卑首領和連。可是,戰後,卻發現匈奴軍隊卻在吾軍與鮮卑苦戰之際,悄悄撤走了!這個人不可小視啊!若是可以的話,小弟寧可當日斬殺的是此人,而非和連啊!」

听竇輔這麼說,太史慈對這個呼廚泉非常感興趣。于是,典韋就將整個事情經過詳細講給太史慈听。听的太史慈心生向往,恨不得自己就能親身參與。而在這一來一去的聊天中,太史慈與竇輔典韋的關系越來越親密。

聊著聊著,竇輔問道︰「子義,若將吾等看作朋友,還請直言相告,子義究竟為何不願見官府中人?」

太史慈對竇輔與典韋很是欽佩,自然不再隱瞞,于是將自己的事說與二人听。

原來,太史慈原本是郡中小吏。因為郡中太守與州中刺史,彼此意見相左,各自向朝廷上奏彈劾對方。郡中太守在得知刺史已經派人將奏章送往雒陽,便詢問何人可以為使,前往截留奏章,太史慈年輕氣盛,欣然領命前往。日夜兼程,終于在州中小吏之前趕到。且詐稱自己是州刺史派遣前來查看奏章內容有無錯漏。那小吏不疑有他,將奏章取出給太史慈觀看,而太史慈早就身藏利刃,拿到奏章後,便用利刃將其損毀。這時,那小吏才大驚失色,正要張揚。太史慈卻勸告說︰若非汝將奏章交與某手中,又怎會損毀!如今事已至此,汝與某同罪!不如一同逃亡,免受罪責!小吏不解︰就問君今已損奏章,為郡中立下大功,為何要逃!?

太史慈才說明,郡中只讓其截留,使得郡中奏章先期抵達。並未讓其損毀,自己處理過當了。若讓郡中知曉,恐怕也難辭其咎。這才決定與小吏一同逃走。小吏信了太史慈之言,一同逃跑,而太史慈則在騙小吏逃走後,趁夜又將郡中奏章送往雒陽。因此事得罪州刺史,以損毀朝廷奏章之罪,要逮捕太史慈。這才不得已亡命江湖。

听了太史慈的講敘,竇輔與典韋才知道他為何如此!竇輔轉念一想,又問道︰「子義,有何打算?」

太史慈長嘆一口氣,告訴竇輔︰原本自己是準備逃往遼東避禍!可在路途中,先是遇到竇輔與呂布之戰,助竇輔擊退呂布。後又因馬匹被盜,在此逗留。偏偏馬匹被竇輔認出,從而使得典韋追回馬匹。再之後,又因為誤會,與典韋大戰一場。

听到這里,典韋哈哈大笑,說道︰「子義,看來子義與俺有緣啊!不如結為異姓兄弟如何?」

典韋一時心直口快,說出此言後,竇輔與太史慈眼神俱都一亮。只是,太史慈轉眼就恢復了,且臉色黯然。

典韋見此不悅道︰「莫非,子義覺得俺配不上?羞與俺做兄弟?」

太史慈連忙向典韋道歉道︰「典大哥誤會了啊!小弟絕無此意!」說道此處,似乎欲言又止。

急的典韋在一旁怒道︰「大丈夫有話直說,何必做此小兒女之態!」

這時,一直沒有開口的竇輔接口道︰「大哥,誤會子義了!」對典韋說完這話後,竇輔又對太史慈說道︰「子義!輔亦曾是朝廷欽犯,亡命江湖十數年。即便是如輔之恩師伯喈先生亦亡命吳會!方盡天下,宦官弄權,貪官橫行,法度早已淪喪!正直有才之士,皆隱于草莽,奸佞諂媚之人,則高居廟堂!天下大亂之象已生,正是英雄用武之時,又何必介意自身過往!」

竇輔一席話,說的太史慈血脈噴張,激動道︰「將軍!慈…」

竇輔制止道︰「若子義不棄,可喚輔之表字即可!大丈夫行事,但求無愧于心,又何必在意區區虛名!英雄不論出身,正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時勢造英雄,子義何不與輔一同為大漢征戰沙場,為國除奸,亦可光宗耀祖!」

太史慈一時被竇輔說的即羞愧又感動,俯身下拜道︰「敬德,從今往後,太史慈願追隨敬德,生死不改,萬死不辭!」

竇輔一把拉起太史慈,說道︰「子義,今後切莫如此!輔與子義,兄弟也!絕非主臣,今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如違此誓,神人共戮。天地不容!」

一旁典韋亦激動道︰「俺也一樣!」

隨後,三人按年歲大小,重新排位。典韋為大哥,竇輔為二弟,太史慈為三弟。兄弟三人,結為異姓兄弟,從此開始了新的篇章。

竇輔與典韋太史慈結義後,又將開始怎樣的人生呢?前路又將有怎樣的險阻呢?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最新章節 | 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全文閱讀 | 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