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 第七九回 守孝義名顯雍涼 訪故舊身陷鋃鐺

作者 ︰ 紅塵愚者

()()上回說到竇輔千里護靈,送張奐棺槨回故土安葬。一路總算有驚無險,在進入涼州地界後,見到有羌兵追殺漢民,竇輔一怒殺盡羌兵,救了漢民,可惜卻被其中一人詐死逃走。當天夜里,羌人追兵趕到,幸虧r 間一位被竇輔救其的少年冒死前來報信。

竇輔得知來敵共有三千多人,而己方僅有百多人。一時間,雙眉緊鎖,苦思月兌身之策。而其手下眾人,雖然有些慌亂,但很快鎮定下來。皆望著竇輔,等待命令。

這時,典韋喊道︰「兄弟,俺帶人去阻敵,兄弟帶著老大人靈柩先撤!」

竇輔制止道︰「不行,豈可讓大哥獨自冒險!再者,大哥如此沖鋒,根本就是送死,片刻便會被敵兵追上,吾等都逃不了!」

只見那少年道︰「不若有小人去引開,將軍率人離開!」

竇輔一愣,隨即道︰「不可!既然將汝救下,豈可讓汝再自投死路!」

那少年道︰「小人之命乃是將軍救下,況且將軍為小人報了家仇,此刻便是小人報恩的時候!將軍保重!小人去也!」

竇輔出聲攔住,道︰「不必做此無畏之犧牲!爾等皆附耳過來,某自有妙計!」

一會,吩咐完後,眾人將信將疑。只是因為竇輔威望,馬鳴與典韋各帶一隊人往左右而去。留下十數人照看靈柩,竇輔帶著典峰及剩下數十人並那少年,往敵人處奔去。

待到離敵五里處,竇輔讓眾人下馬,在地上圍坐休息。羌人探馬來到,竇輔命大家不許妄動。如此三批探馬來過後,羌兵大部隊,居然神奇的停了下來。

眾人皆不解,這時對面來了一隊人馬,約莫四五十人,領頭之人,看似像一名首領。

竇輔飛身上馬,眾人亦緊隨其後,向敵人沖去。竇輔雙手持弓,左右開弓,連珠sh 出。敵人應聲落馬,這時,對方首領大怒,舉刀上前,被竇輔一戟挑落。剩下賊人轉身就跑,竇輔亦不追趕,繼續回到原來地方,下馬休息。

過了一會,羌兵探馬又來,竇輔一動不動。約莫過了一個時辰,數千羌兵居然轉身離去了。

竇輔見羌兵走遠,迅速上馬,會合了眾人,急速往武威郡趕路。一路上眾人很好奇,想知道羌兵何以會自己退走。

竇輔笑道︰「若爾等是羌兵,驟然見到方才情景,會做何想?」

典韋道︰「哪管這許多,直接殺將過去!」

竇輔笑而不答,這時那少年開口道︰「典將軍,若敵人故意設陷阱,引吾軍前往呢?」

竇輔詫異的望了那少年一眼,道︰「不錯!當時,吾便利用羌人此種心理。故意下馬,不設防備!以堅定其疑心!」

典峰嚇一跳,道︰「啊?方才少主故意如此啊!可若敵人進攻又該如何?」

竇輔笑道︰「方才吾等區區數十人,敵人若要進攻,防不妨備,結果都是一樣的!」

那少年問道︰「那之後,將軍為何又要進攻呢?」

竇輔點頭道︰「之前前來之人皆是敵人斥候,數次之後,所來之人,吾料必定是敵人首領!故而起身擊殺!」

典峰又問︰「為何之後還有斥候前來,再後來敵方就撤退了呢?」

竇輔看看馬鳴典韋,道︰「因為在首領被殺後,對方主事之人,已經認定吾等有埋伏,他必定四處擴大搜索範圍。故而此時的斥候可就不光一撥了!而前往典韋馬鳴處的斥候,皆被殺死!只有吾這一處的斥候卻無事…」說到此處,竇輔停住,拿眼望向眾人,希望其中有人有所領悟。

可看了片刻,竇輔大失所望。這時,似乎那少年若有所悟的點點頭。竇輔又驚又喜,對著少年道︰「汝可明白?」

那少年點頭,道︰「小人明白幾分!」

竇輔鼓勵道︰「且試言之!」

那少年道︰「將軍讓典將軍和馬將軍分別sh 殺所有斥候,只自己這處不殺!敵方主將必定認為四周皆是伏兵!將軍這里數十人乃是誘餌,故意如此!只是…」

竇輔對這少年刮目相看,道︰「只是什麼?」

少年鼓起勇氣,道︰「將軍何以知道對方必定會退走?若對方猛攻,將軍豈非全無勝算!」

竇輔贊許的點頭道︰「首先,吾等所為,讓敵方先入為主的認為其中有詐!再者,敵方主將前來勘察,被吾等擊殺!敵軍已經膽寒,軍心已亂,而後繼者,必定不敢再行冒險!況且另外幾路斥候已經被殺,說明肯定暗處還有敵人!當時天s 已晚,敵人不敢冒險,必定會退走!」

眾人皆贊嘆。唯有那少年沉默不語,竇輔知其心中不服,接著道︰「當時事出突然,某亦無準備!行此險計,不得已為之!爾等記住,為將者,要臨危不亂,首要之事,便是果決!切記優柔寡斷,世上無完美計策!行軍打戰,本就是九死一生之事,切記臨陣畏縮,遲疑!須知很多時候,主將的決心與勇氣,亦是戰勝敵人的關鍵!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說完,對著那少年道︰「該做之事,某已經做完。若敵人真的還要沖鋒,唯有決死一戰而已!」

那少年猛地跪下,道︰「多謝將軍教誨!龐德受教了!」

竇輔一愣,龐德?!

竇輔連忙將少年扶起,道︰「汝叫龐德?哪里人士?可有表字?」

龐德有點不知所措,道︰「小人確實叫龐德,涼州南安人!家父生前為小人取字令明!」

竇輔心中大喜,真是撿到寶了!這一次的凶險值得!隨即對龐德道︰「好!龐德,從今r 起,汝便追隨吾左右!」

龐德感激道︰「小人x ng命原本就是將軍所有!必誓死追隨將軍!」

竇輔連聲道好,然後對眾人說道︰「羌人雖然遠去,可是待天明後,必定會發現有詐,還將追來,故而要加快行軍,只要到了臧姑(武威郡治所)就安全了!」

馬鳴道︰「可是此處離臧姑還有近四百里,無論如何也來不及啊!天明至多午後便會被追上!」

竇輔笑笑道︰「方才吾將十數批馬分三路放跑了,可知原因?」

馬鳴一愣,一旁龐德道︰「此亦是疑兵之計,待羌兵追趕時,就會發現四個方向,若要追趕,必定分兵而來!」

馬鳴反問道︰「即便兵分四路,亦有七八百人,如何應付?」

竇輔笑道︰「前面不遠,有一處乃絕佳伏兵之地!吾等雖只百人,卻是j ng銳之士!而敵方經過一r 夜奔襲,人困馬乏。吾等養j ng蓄銳,以逸待勞,有心算無心,若如此還不能以一敵十,那便死在此地算了!」

听竇輔如此一分析,眾人哈哈大笑,典韋笑道︰「不錯,若如此還敵不過,自己抹脖子算了!」

這時,龐德問道︰「少主怎知前方地形可以埋伏?」

竇輔傷感的看了一眼張奐的靈柩,嘆息道︰「此乃叔父臨終前,囑咐兄長轉交之物!其中有叔父半生兵法心得,及諸羌位置分布!當然還有涼州的詳細地形圖!叔父希望吾能繼承他的遺志,為大漢永鎮西疆!」

眾人听完後,皆沉默,只是對這位逝去的大漢老將忠臣,更加的尊敬!

竇輔長吸一口氣,道︰「走吧!早點到了地方可以,好好準備,迎接敵人!說完,拍馬前行。

眾人皆默默跟進。天才微亮,竇輔等已經到達埋伏地點,開始布置。絆馬索,陷馬坑,一應機關在竇輔的指導下,迅速完成。然後竇輔讓眾人休息,只留監視之人。

快到正午十分,遠處听到成群的馬蹄聲,竇輔知道羌人追兵到了,命大家起來準備。不一會,就見到近千人風塵僕僕的趕來。

隨即前面的近百人陸續掉進陷馬坑,後面的剎不住,繼續撞上來。再後面的想從兩側繞過去,卻被絆馬索搬到。

看到這個情況,竇輔一聲令下,百多人全部搭弓sh 箭,三輪箭後,站著的不多了。竇輔一馬當先沖出來,典韋等緊隨其後。

盞茶功夫,近千人的隊伍沒有一個站的起來的。竇輔抓住為首之人,問道︰「爾等乃何部落?」

那人用生澀的漢語道︰「燒俄羌!」

竇輔一愣,燒鵝?!隨即想到張奐提到的燒俄羌,原來是他們!竇輔心中有數了。

然後命人將沒死的全部補一劍,無比不留活口。再將戰馬收攏,這可是好大一筆錢。至于受傷的,全部宰了,好好吃一頓,繼續上路!

這下沒有後顧之憂了。至于敵兵,等所有敵兵回合,發現少了一路,再追過來時,最少兩天,竇輔等早已經進城了!

第二r 清晨,竇輔等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到了張奐故鄉—敦煌郡源泉縣。隨即休整一天,聯絡當地官府士紳,于三天後,風光大葬!周邊郡縣很多人知道張奐歸葬的事,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

竇輔這才知道張奐在邊地有多麼高的威望!而中間還有不少是羌人,原來張奐不光在漢人中威望高,在羌人中威望也很高。而隨著竇輔命人將多于馬匹販賣,他千里護靈,智取羌兵,殲敵千余的事跡,慢慢的傳開了。而他本人又是張奐的弟子,一時間,竇輔的大名名揚雍涼。

而那個燒俄羌,原本要報復,可是當得知自己居然是在追殺張奐的靈柩後,被好幾個受過張奐恩惠的部落攻擊。這還不算,隨後,又受到憤怒的皇甫嵩領兵攻擊。連一向和他們親善的董卓都派人來指責。同時,聲言支持竇輔。

一時間燒俄羌很悲催,自然息了尋仇的心。

竇輔安頓好一切後,並沒有啟程,而是結廬在張奐墓前,為其守靈!這一舉動,使竇輔在敦煌及周邊羌人部落的名聲再次高漲。

這期間,不斷有慕名前來投奔竇輔的,竇輔無奈讓馬鳴處理,擇優收錄些,作為自己的私人部曲。他知道亂世即將來臨,還是需要準備些自保的實力。

在這兩年里,皇甫嵩和董卓都不時親自來拜訪,一是拜祭張奐,二也是來看看竇輔。這中間,竇輔居然還見到了一位未來的諸侯—馬騰!此時的馬騰居然是一名樵夫,每r 砍柴,娶了一名羌女。因其x ng格豪爽,竇輔也可以結交,一來二去倒成了好友,竇輔經常接濟馬騰,也看到了後世無敵的錦馬超!此時只是個五六歲的小屁孩。但是,其x ng格的殘忍已經初見端倪了。

這種平靜的生活,終于隨著一封來自雒陽的信終結了!誰的來信?曹c o!曹c o在信中只言到,事關天下興亡,請竇輔見信即刻返京!竇輔知道曹c ox ng格,不是十萬火急的重要之事,絕不會在此時要他回京的!

于是,在公元183年光和六年秋,竇輔拜別的張奐,帶著近四百的部曲浩浩蕩蕩的返回雒陽。在過了函谷關後,竇輔讓馬鳴和典峰帶這部曲先去張奐在弘農的故居暫住。這麼多人馬,竇輔可不敢帶到雒陽。

三r 後,竇輔懷著復雜的心情,再次踏進雒陽城!可是,還沒能竇輔心情平復,戲劇x ng的一幕再次發生。當年竇輔初次來雒陽就被曹c o抓住,這次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竇輔又被捕了!竇輔心中一驚,難道是曹c o出賣自己?不會的!那會是誰?典韋當時就要暴起,被龐德拉住。竇輔用眼示意二人快走,去找曹c o!

竇輔到底為何被抓?對手又是何人?最終能月兌困嗎?y 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注︰

1.龐德︰歷史記載最早是在初平年間,跟隨馬騰的,初平初年是公元190年。而還記載少年在郡中擔任小吏!漢代20歲屬于成年,故而推測,應該出生在170左右!此處設定181年,12歲!

2.馬騰︰史有明記,少年時代是個樵夫,後來跟隨涼州刺史耿鄙擔任軍司馬,才發家的!長子馬超出生在公元176年,是羌女所生,故而推測此時馬騰20多!;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最新章節 | 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全文閱讀 | 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