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 第卅七回 明前因小青認主 訪孟德齊聚蔡府

作者 ︰ 紅塵愚者

()()上回說到曹c o巧妙救下竇輔與青衣女子,被那女子美貌所傾倒,一番愛慕表白,竇輔無奈之下,遂對女子出言相問道︰「不知姑娘何人!何以稱呼在下為少爺?又如何會來行刺那閹狗?」

曹c o亦聚j ng會神,y 知此女子身份!

那青衣女子冷眼望著曹c o,道︰「這位大人!本姑娘與少爺有事相談?可否回避!」

听那女子如此說,曹c o一愣,略顯尷尬,隨後爽朗一笑道︰「既如此,曹某便不再打攪!」說完見竇輔左右為難,便道︰「賢弟,無妨!愚兄先告辭,若有需要,可來府上尋吾,義不容辭!」

竇輔見那女子態度堅決,只得歉意的對曹c o道︰「如此!孟德兄請回,待此事了結,定然前往府上一聚。屆時再向兄長請罪!」

曹c o對竇輔說道︰「莫要這般說話!曹某隨時恭候!請!」說完,望了那女子一眼,轉身就走。

見到曹c o離去,竇輔按下心中不滿對那女子道︰「姑娘!孟德已然離去,如今可以說了吧!」

那青衣女子跪下道︰「少爺,婢子喚作小青!乃是故太後貼身侍女!太後臨終吩咐小婢一定要找到少爺!」

竇輔听聞此言,心中極為震撼,許久都未能回神。小青見竇輔沒有反應,又接著說道︰「當年小婢家鄉遭災,父母雙亡,幸得大將軍憐憫,才得以保全x ng命,後送小婢進宮,隨身伺候太後。直到太後亡故,命出宮尋找少爺!」

竇輔疑道︰「汝又如何知曉吾尚在人間?又因何留在雒陽?」

小青答道︰「是有人入宮告知太後,說少爺尚在人間!而太後讓婢子在雒陽等候,說少爺一定會回雒陽的!」

竇輔連忙問道︰「何人告知老太後,吾尚在人間的!」

小青想了下道︰「婢子不識!只是听太後言道,好像喚作曹騰!」

「曹騰!?」竇輔驚訝道。心中暗想︰這曹騰不是曹c o的祖父嗎?怎麼會知道我活著。是了,定然是曹c o告訴他的。只是為什麼他會去告訴太後!他不是應該和王甫他們一樣,是宦官嗎?

竇輔百思不得其解,只得暫時放下心中疑惑,對小青道︰「汝既是祖父收下,後又做太後侍女。便不是外人,今後有何打算?」

小青道︰「婢子x ng命是大將軍救下,又受太後照拂!今後定當跟隨少爺,永不背棄!」

竇輔欣慰道︰「既如此,以後便跟在吾身邊吧。」

小青見竇輔如此說,欣喜異常。這時,竇輔又道︰「只是跟著吾,只恐隨時有生命危險啊!汝不怕嗎?」

小青驕傲的說道︰「當年隨太後在身邊,得到一神秘高手指點!一般人恐非婢子對手!」

竇輔想到,方才小青身手,笑道︰「確實!只是不知那神秘高手是何人?為何教授汝功夫!」

「婢子不知!只是知道他是用劍的,說是來報恩!」小青說道。

「報恩?」竇輔喃喃道。一時也想不出頭緒,隨即對小青道︰「以後跟隨吾,不得再稱呼自己為婢子!否則便不要跟著吾,知道嗎?」竇輔畢竟是現代人,實在受不了小青的稱呼,特意囑咐道。

小青小心道︰「婢子…不是,青兒知道了!」

竇輔對小青的表現很是滿意,突然想到一事,忙問道︰「小青,可知方才那人是誰?」

小青疑惑道︰「那不是曹c o嗎?少爺認識啊!」

「呵呵,吾並非是問孟德乃何人!而是告訴汝,他便是曹騰之孫也!」

「什麼?他就是曹騰之孫?」小青驚訝道。

竇輔笑道︰「不錯!現在後悔方才將人家趕走了吧!」

小青滿臉羞紅道︰「少爺!不是啦!青兒說得並不是這個意思!」

「哦?不是這個意思,那是哪個意思啊?」竇輔調侃道。

小青正s 道︰「少爺,太後得知少爺尚在人間,便從聖上那騙得一份詔書!」

竇輔奇道︰「詔書?什麼詔書?」

小青道︰「一份赦免少爺的詔書!」

竇輔大驚,隨後,小青將事情來龍去脈全都告訴竇輔。竇輔這才恍然大悟,忙道︰「如此說來,此詔書現在曹騰手中!」

小青急道︰「正是在那曹騰手中!少爺,快去問那曹c o要回來啊!」

竇輔制止住小青道︰「小青,此事不急!若如汝方才所言,曹騰既然甘冒奇險,接下詔書,定然不會袖手不管!看方才情形,曹c o救下伯求先生,又幫吾等擺月兌追兵。想來是知道此事。既然他未曾提起,吾亦不急于開口!再者,此等詔書若在吾手,卻是沒有用處!」

小青疑惑問道︰「少爺,這是為何?」

竇輔笑了笑道︰「若吾等不幸被擒,詔書就在身上,豈非無用。汝認為那群閹狗會因為詔書放過吾等?」

小青想了想道︰「自然不會!只是在曹騰手中又有何用呢?」

「這詔書是制約當今天子的,只要以公開詔書要挾,誰又敢殺吾!」

小青不明白,問道︰「那為何不能要回來直接公開呢?」

竇輔無奈的看著小青,嘆口氣道︰「皇帝豈是隨便要挾的,就算當時不能殺吾!事後定然不會有好下場的。這是最終保命用的!此詔書不用比用的效果大!懂嗎?」

見小青還是似懂非懂的樣子,竇輔搖搖頭,望了望小青胸前,暗思︰難道真的是胸大無腦嗎?哎,算了!好歹這個女保鏢還是不錯的。

小青當然不知道竇輔心中想法,要不然這位女俠恐怕不會輕饒了他。而見竇輔不說話,便問道︰「少爺!現在要去何處!「

竇輔笑道︰「當然先去找曹c o啊!」

小青听到說去見曹c o,沒來由的臉一紅。低著頭跟著竇輔走了。

一路躲躲藏藏,以避開宦官耳目。不時還要找人打听問路,待找到曹c o府上已是傍晚了。

當曹c o得知是竇輔二人前來時,連忙出來迎接,並邀請二人留宿府上。竇輔見盛情難卻,只得住在了曹府。晚上,竇輔正在看書。忽然門外傳來聲音︰「賢弟安睡否?孟德前來打擾!」

竇輔听是曹c o,趕緊開門,道︰「孟德兄深夜到訪,可是有要事?」

曹c o笑著說道︰「莫非無事便不能前來?」

竇輔一呆,還未開口。曹c o就接著說道︰「方才戲言耳!為兄深夜前來,是有一樁事情忘記告知賢弟!」

竇輔心想︰終于來了!看來曹c o是來告訴我詔書的事。我該怎麼回答?該不該收回?若收回又該給誰保管呢?若不收回,又如何讓曹c o肯繼續保有詔書。正思慮這事,于是隨口問道︰「不知是何事?」

曹c o興奮的說道︰「明r 乃是蔡邕蔡大家之千金,滿月之喜!雒陽之士族名流皆會前去。c o想約賢弟明r 同往,不知賢弟意下如何?」

竇輔不曾想到曹c o說得不是詔書的事,故而一愣。曹c o見竇輔這等表情忙解釋道︰「這蔡大家可是當世大儒,賢弟不可輕視!蔡大家向陛下進言,正定六經文字。陛下許可,下旨在太學院門前,將六經教義鐫刻于石碑之上,此乃千秋大事。而負責此事之人亦蔡大家!」

竇輔,此時已然回神,听曹c o說了這麼久,還是沒明白說得是誰?好像三國沒听說過這個人!看曹c o這麼激動,難道又是我不知道的大人物?

竇輔的歷史水平實在有限。恐怕也就是三國演義上那幾個人熟悉了。至于其他,一概不知。

見曹c o這般興奮,也不好掃其興致。便說道︰「既如此,就從孟德兄之意。明r 與兄一同前往祝賀!」

曹c o見竇輔答應,便告辭離去。

翌r 一早,曹c o就來叫竇輔起床。開始j ng心的梳洗打扮,並命人備下禮物。

這時,小青走過來問道︰「少爺!你們這是要去哪啊?」

竇輔正要說話,曹c o連忙擠過來,將事情告知小青。竇輔本意是讓小青在家等候。

可是,當得知此事後,小青堅持要和竇輔同去,理由便是路上不安全,要貼身保護竇輔。而這時,曹c o也在旁邊拼命攛掇,終于架不住兩個人的軟磨硬泡,點頭同意了。

小青見竇輔點頭,興高采烈的去準備了。曹c o亦在一旁興奮的傻笑。見到這樣的情景,竇輔不由懷疑道︰這曹c o莫非叫我同去是借口?實則是要約小青?越想越覺得可能!好你個曹c o,果然ji n詐!泡妞都泡的這麼有水平。這事我答不答應,好人全讓你做了。不由惡狠狠的盯著曹c o。

而曹c o看到竇輔眼神,忙故作姿態問道︰「賢弟,這一身衣裳往汝身上一穿,正是人靠衣裳馬靠鞍啊。好一位翩翩佳公子!」

竇輔對曹c o一個白眼,道︰「那依孟德兄之言,小弟若沒有這衣裳就算不得佳公子了?」

曹c o沒想到竇輔會這樣問話,一愣神。竇輔見到曹c o吃癟,心中很是痛快,笑著往外走了。

曹c o見此,明白方才乃是戲言,無奈笑笑跟了上去。

只是,此時的曹c o與竇輔都不知道,這一去,將會改變小青一生的命運。若事前知道,是定然不會讓小青去的。在以後的歲月里,每每想起此事,曹c o皆後悔不已。

當然,二人更不知道的是,也因為這一去,一個宿命中的女人,他們二人的人生軌跡從此將會慢慢偏離歷史。最終這四個人的情感又會走向何方呢?{大家現在知道這個女人是誰了吧?別說不知道啊!}

蔡府門前,今r 是車水馬龍,人聲鼎沸。曹c o竇輔與小青進門,見蔡邕紅光滿面,不停招呼賓客。

曹c o領著二人前來向蔡邕見禮,道︰「後輩小子曹c o攜家人前來拜訪!恭候先生千金滿月之喜!」

蔡邕見是曹c o,笑道︰「是孟德啊!好,好!今r 老夫怠慢,孟德請自便!」隨後望了望曹c o身旁的竇輔小青。心中疑惑︰為何孟德不曾介紹身旁家人?不似平r 為人,莫非有隱情。

但是,今r 實在太忙,不及蔡邕細想,就又有朋友道賀。只得告罪離開。

竇輔這些年一直在山中,許久不曾見識此等情景。小青更是欣喜異常。而曹c o則在一旁為其介紹來賓。

突然,門外有人喊道︰「中常侍王甫,王常侍道賀!」

听聞此言,竇輔曹c o小青皆大驚失s !

到底王甫為什麼回來呢?竇輔他們又能否躲過這一劫呢?而在蔡邕的宴會上,竇輔又會有怎樣的遭遇呢?y 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注︰1.蔡邕︰乃是蔡文姬之父。具體將會在泡飯三國之名臣篇介紹。

2.歷史上記載文姬出生應該在公元175年。其實另有版本說是在174年。在本書中,因為故事情節,才用175年出生。

3.滿月在東漢時期,還未大規模興起,史書亦無記載。在之前紅塵做過注解,此處在嘮叨一句。

4.熹平石經︰熹平石經東漢熹平年間(公元172年—公元178年)將儒學經典《周易》、《尚書》、《魯詩》、《儀禮》、《公羊傳》、《論語》、《ch n秋》刻石建于太學,隸書體,世稱「熹平石經」。

中國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一稱「漢石經」。其字體具為隸書,故又稱「一體石經」。漢代立五經于學官,置十四博士。各家經文皆憑所見,並無供傳習的官定經本。博士考試亦常因文字異同引起爭端,甚至行賄改蘭台漆書經字。

漢靈帝熹平四年(175),議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經文字,得到靈帝許可。于是,參校諸體文字的經書,由蔡邕等書石,鐫刻四十六碑,立于洛陽城南的開陽門外太學講堂(遺址在今河南偃師朱家圪村)前。碑高一丈許,廣四尺。所刻經書有《周易》、《尚書》、《魯詩》、《儀禮》、《ch n秋》和《公羊傳》、《論語》。除《論語》外,皆當時學官所立。石經以一家本為主而各有校記,備列學官所立諸家異同于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最新章節 | 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全文閱讀 | 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