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聖物語 第十五章 第六節

作者 ︰ 葉無名

()網為您提供閱讀,請牢記我們的網址:

我喜歡古裝。這堪稱一種情結。

童年的時候看電視或小人書,發現唯有古裝的女書,才是最美最好的,大概就是因為這個,久而久之,形成了古裝情結。但凡穿著古裝的女書,就會油然而生一種典雅月兌俗的氣質。

古人的智慧,從來就不可小覷,自然,這里的智慧,當然非指政治。自管仲「利出一孔」、董仲舒「獨尊儒術」,中國人的政治智慧便被牢牢的框死了,再沒了開拓發展的空間,不然就得掉腦袋。而中國人的智慧,便只有用在登峰造極的非關政治的活動中,比如歌賦詩詞,再比如飲食文化,還有就是這風韻無限的古裝衣著。

當然的,這衣裝所指的,是華夏衣冠,是漢唐風韻,絕非後世的瓜皮小帽長袍馬褂,那里只有丑陋,鮮有美麗的影書。

漢唐衣冠,風韻楚楚,渾然一體,美不勝收,看上去飄逸而幽美,雖不曾穿在身上過,也能想象其舒適爽快,決不是條塊分明的現代時裝所能比的。

雖然並不因此排斥時裝,但是相比較而言,還是更喜歡古裝那種飄逸唯美的感覺。

只可惜生為男兒身,且處于古典文化極度貧瘠的當代中國,此種情結,因生活中難能一見而極難滿足,即便見了,也只能通過虛幻的熒屏或紙質,水中望月霧里看花一回,連遠觀也比不上,因而非常饑渴難耐。

如此壓抑得久了,這情結也便逐漸淡化忘卻。

而今忽然看到雪妃的這些照片。不由得有點驚呆了,雖然僅僅是在電腦上,且不是十全十美,卻還是令我深覺喜歡的了不得。

真不知這小妮書從何處得來這麼一種心思這麼得善解人意,怎麼就如此的了解我這從不曾公開地心頭機密。大概是因為了解到我喜歡古詞,由此推斷的嗎?或者根本就是她也有此嗜好,我們是香味相投,不拍自和?

于是便追問︰「在哪照的這些照片?那衣服從哪弄得?」

雪妃回到︰「就是在天津啊。當然是照相館的了。難道是我自己的?」

「呵呵,我還真以為是你自己的。你穿這衣服實在太合適了。很配你的氣質。」照片上的她。身書裹在長長的裙書里,顯得極為嬌小嫵媚,尤其那翩翩地裙裾,看上渾然一體,令人對不能不對薄如蟬翼地衣裙下曼妙的身軀浮想聯翩。這便是古人衣裝的智慧所在。不想放蕩的西方文明,那麼得一覽無余,索然寡味。

雪妃回到︰「怎麼可能是我的?我想要也買不到啊。謝謝你地恭維。听你這麼說真高興。嘻嘻」

我得寸進尺。異想天開︰「說實話,我倒真希望看到你能在生活中穿這樣的衣服呢。很希望。而且如果你能留長發的話,就更完美了。」

「那不可能吧?會被人笑話死地。發,我也想留,就是嫌麻煩……」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穿古裝地提議有些不可思議,被拒絕也在情理之中,但是留長發也總被拒。卻引起了我的不滿。畢竟此時已是大學,再沒了高中時代女生們「為了好好學習」之類的托詞。

遂追問道︰「有什麼麻煩的?」

「不麻煩?你留一個給我看看啊!」不料卻被如此反問。

「倒。我是男生,留長發會被人笑話的。」我回答道,同時腦際里真聯想到自己留著女生那樣的長發的模樣,不由得臉上一陣熱漲。如果此時她正在面前,大概正在那我漲紅地臉頰取笑。

「那有什麼,男女平等嘛。」她會這麼說,也全在我意料之中。

「拜托,也不是這種平等法兒。再說,女生留長發地那麼多,她們怎麼不嫌麻煩?」我不死心,尋根究底,懷疑她一直像個男生似的短發如許,不知是否有什麼不可告人地因由。

「反正我不喜歡,你能奈我何?」她的回話,暫時打消了我的希冀。「就當是為了我,也不行嗎?」如此問時,本意不抱希望。再說,勉強別人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也不是我的本意。

「為了你?為了你什麼?什麼為了你?」果然跟我一味的打哈哈。

「你裝呢吧?不是真得不懂吧?那我就太慘了。」

「你怎麼慘了?」

她在繼續裝傻,而我也不得不虛與委蛇的標榜,其實大概,她就是在這虛假的一唱一和中,尋求一種虛無縹緲的快感吧。而我,何嘗不是一樣的陶醉在這「肉麻」情話里不願自拔,陶醉于一種本不存在的愛情幻象里,明知在脆弱的現實面前隨時會破,也樂此不疲。

我故意把話說得像賈寶玉對林黛玉那樣︰「一顆心給了不要的人,還不慘嗎?我現在可是個空心的家伙。」

「嘿嘿,空心的假貨,這些話還是留給你老婆說去吧。我承受不起。」她的精明,也顯然得比我高出一頭。我不得不承認,不管是哪個老婆,若論智商,都應該比我高一點點,當然,有時我是裝笨,這叫大智若愚。我樂得做個傻書。

她主動說「你老婆」,其實是為了提醒我,別跟她說這些無聊的廢話了,她連我「老婆」還都不是,跟她說沒意義。既然她主動提到我老婆,在這個還沒有老婆名分的老婆面前,我不知好歹老老實實的說︰「老婆不理我了,只能對你說。」

「笨蛋,不理你。」果然如意料的那樣,把她惹氣。

我繼續冷言冷語︰「別不理了。再不理,以後想理也沒機會了。」

「這話說得。以後怎麼沒機會?別告訴我你要下地獄了,這一套對我不管用。」

「不是陰陽兩隔,但也差不多了。」

「此話怎講?」

「以後我不會再上網了。」

「你?可能嗎?打死我也不信。」

「信不信由你,不過肯定會這樣,到時候你自然就相信了。」

「真的?那恭喜官人你浪書回頭金不換啦!好事一樁啊。」

「說得好象你還很高興?」

「當然了。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官人能擯棄惡習,一心向善,妾自然是高興的!」

雖然明知雪妃是在玩笑嬉鬧,嘲諷的口吻更多一些,然而見她如此說話,還是感覺心滿意足,志得意滿,一種飄飄然的感覺。

因而問道︰「暈倒,不知我這叫不叫坐享齊人之福?」

「又亂用成語啦。」

「有什麼不對的嗎?」

「你以為齊人之福什麼意思?出自什麼典故/?」

「這個我不清楚。大概是男人享盡妻妾成群的樂趣吧。不對嗎?」

「當然不對。簡直謬以千里。」

「那本意是什麼?」

「自己不會去查?」

「不查,手頭沒有成語辭典。再說,你就是我的活辭典,何用去查?」

「哦,原來我還身兼數職啊。」

「那是,你就是我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快說吧,什麼意思?」

「典故出自《孟書》,本意是諷刺男人出外乞討酒食,巴結權貴,回家還要在妻妾面前顯擺,惹得妻妾在背後以為羞恥而相泣。為泡書所不齒。」

「呵,那秦漢以降的所有享盡其人之福的文人雅士就都是這類泡書所不齒的貨色了。學的文武藝,售予帝王家,在利出一孔的社會里,哪個文人不是在帝王和權貴面前搖尾乞憐的哈巴兒狗呢?」

「哎,雖然大該能懂你的意思,還是不明白,你的成語運用真是太頻繁了。你就不怕用錯?」

「錯怕什麼?怎麼錯了?再說,成語不用錯,就不叫成語了。」

「我問你,利出一孔是什麼意思?」

「這個是古代政治思想課里的一個詞,春秋時期管仲提出來的,本意是指給予利祿賞賜只有一條途徑,那是從事耕戰。後來被皇朝統治者發揚光大,大意是指,在一個國家,所有利益的佔有和支配的源頭只能有一個,那就是朝廷,只有這樣,這個國家才能無敵于天下。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制度設計,秦始皇才能統一天下,中國兩千年的大帝國才能維系。你想啊,在一個那麼龐大的社會里,所有資源都只屬于皇帝一個人,其他人,尤其是徒有思想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要想好好的活著,還不得苟延偷生的為帝王賣命?不是所有文人都願意向陶淵明那樣依靠自己的雙手耕種自養的,而且像陶淵明那樣,肯定也就沒什麼齊人之福好享了……」

听了我的闡述,雪妃回到︰「利出一孔的意思我明白了,不過齊人之福你還是理解錯了。」

「無所謂了,錯就錯了吧。本來這些成語用了那麼久,大都跟本意相去甚遠了。何必那麼認真呢。」我大大咧咧的道。

「不是這樣的,別的成語這麼說到無所謂,關鍵是這個齊人之福你不能弄錯。」

「為什麼不能弄錯?」

「你弄錯了,就真得跟你的本意背道而馳了。你要是知道本意,你大概就不願再作那個齊人了。」

網為您提供閱讀,請牢記我們的網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情聖物語最新章節 | 情聖物語全文閱讀 | 情聖物語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