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西域之青夢遺媯水 第三章︰寂寞漫漫春夜,不見郎輿歸

作者 ︰ 和田靖元

第三章︰寂寞漫漫ch n夜,不見郎輿歸

副題︰千金買賦覬挽帝心

元光六年的宏敞的宣室殿內透灑著明媚ch n光,回蕩著君臣勵j ng圖治的方略猷謨,氣氛肅穆而和洽,這是自文景之治後,奠基大漢盛世的又一個ch n天。я思路客я執政十二年的漢帝劉徹躊躇滿志,雄心勃勃地和眾臣們規劃著美好明天。他反對太皇竇太後奉行的「無為而治」的黃老之術,推崇孔孟「明知不可為而為」的積極的入世思想,堅信在「文武兼修,仁德並行」既定治國大綱指導下,必定會把大漢帶進史上又一個輝煌!正兀自沉思著,驀見張湯從班內閃出,戰戰兢兢地y 言又止的樣子,便和悅地鼓勵說︰「太中大夫有議但奏無妨。」

「稟陛下,博士董仲舒所言恕臣不敢苟同。臣以為,治國當以仁德為主,以法律為輔。」張湯把包括皇帝在內所有人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心中有些得意,也便忘卻了膽怯,「用法須嚴,臣是以上‘見知故縱法’,凡官吏見人犯法應即出面告發,否則與犯人同罪,此謂見知法;問官斷獄,寧可誤判好人,不可錯放壞人,錯放了壞人就是故意縱犯,應該坐罪,此所謂故縱法。」別看張湯身材瘦弱其貌不揚,卻是個治獄能吏,自小就有過人的表現呢。他的父親任長安丞期間,有次外出,把張湯留在家里,回來發現祭禮上分得的胙肉不見了,以為是張湯偷吃的,不由分說怒笞了張湯一頓。家中無外人,自己又沒踫過,但胙肉確實是不翼而飛,年幼的張湯分析,作案的可能是老鼠,便掘開屋里鼠洞,抓住老鼠立案審訊,徹底追查,果然在洞中發現了殘余剩肉,便讞定罪名,立將老鼠處以磔刑。父親知道後,看了他審問老鼠的文書,有「照得被告鼠輩,使透垣穿逾之能,行害人利己之私」等語,像個辦案老手剴切中理,大為驚奇,便讓他學習研究律法。武安侯田蚡任丞相,悉知張湯之能,推薦作御史,令他專司訴訟。去年在處理陳皇後案時,仔細揣摩皇帝心思,最終以「巫蠱罪」幫助皇帝把跋扈中宮的陳阿嬌逐出椒房殿,深得皇帝倚重,晉為太中大夫。張湯一口氣說完自己的主張,在眾臣的嘩然竊語中,俯身恭退入班。「眾愛卿可有異議?」皇帝冷目掠視著堂下。眾臣雖然有些月復誹,但張湯是皇帝跟前紅人,剛才所奏定是私稟過且得到了皇帝默許的,誰還敢在這個時候不知好歹惹禍上身,便都噤若寒蟬或是唯唯稱諾。「既然眾臣無不同意見,敕張禹協助太中大夫立即著手制訂朝律,務必嚴峻細密,盡快頒布實行。」皇帝滿意地 了眼張湯,又問,「諸位愛卿可有他奏?」

「臣有奏!」班內一齊走出主父偃和公孫敖,倆人異口同聲地說。皇帝見主父偃再次出班,面露驚奇,說︰「偃卿又想起了什麼,先奏。」「中宮鳳位空懸r 久,恐不利國家安定,臣請立衛美人為後。」主父偃善于察顏觀s ,每有奏議都是模準了皇帝脾x ng,有了十足把握才呈議,因而有諫必納,但這次奏議卻沒有得到皇帝肯定。「皇後之尊,與朕同體,承宗廟,母天下,豈易哉,緩議。」皇帝擺了下手,緩緩地說。雖然此議被皇帝否決,但從皇帝語氣中主父偃听出贊賞的宸意,心中歡喜,便不再吱聲,默然入班。公孫敖見帝目注視著自己,剛要申奏,黃貴急急入殿,徑至皇帝身側,悄聲說︰「陛下,堂邑侯府來人說,竇太主聖躬欠安,已逾數r ,太醫院進方調理仍然沒有好轉,怕是不起,太主想請皇上移尊視恙。」館陶大長公主劉pi o,是已故太皇太後竇漪房的嫡長女,又稱竇太主,是堂邑侯陳午妻,故又稱作堂邑大長公主。她曾和太後王聯合擊敗栗姬,把劉徹推上了皇帝寶座,也給了自己的寶貝女兒陳阿嬌榮寵無比的皇後地位,但陳阿嬌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頭腦,終于在去年被廢退長門宮。這位竇太主倒能想得開,就女兒被廢之事,雖然和平陽公主理論過,卻沒有找皇帝糾纏,而且快六十歲的人了,依然不忘享樂,養了個侍兒董偃,陳侯去世後倆人公然出雙入對地生活在了一起,緋聞滿天下。但畢竟是自己姑母,且對自己出過大力氣,而自己對她卻是大愧欠,姑母染恙,理當親往探視。想至此,皇帝望了眼公孫敖,意思是推薦衛青出任將軍之事再斟酌吧,吩咐黃貴說︰「備駕,往太主府。」

堂邑侯府對皇帝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太皇竇太後活著時,他幾乎逢年過節必來,竇太後去世後,好像還是頭次來吧,皇帝記不得了,但病榻上的竇太主確實蒼老了許多,半白頭發凌亂,身上還似乎隱隱透著腐尸味。太主申吟了聲,睜開眼看見榻前的皇帝,錦被中伸出枯瘦的手緊緊地抓住天子,「老奴將死,不料還能見到皇帝。」說著,已是泣不成聲,「小女再不成器,斷不會行大逆不道之‘巫盅術’,皇帝怎麼忍心就給廢了呢?」皇帝也禁不住流下淚來,顫聲說︰「皇後平時的所作所為有悖于大義,朕不得不廢。太主應當體諒朕的苦衷,不要無端地妄自猜測而生嫌懼。皇後雖廢,r 常供奉還按**法度,不會受到巫蠱事件影響,也不會影響到太主您。」太主听到皇帝承諾,歡喜地撩被起身下榻,奄奄一息的病態霎時蕩然,斂衣向皇帝頓首說︰「皇上可是救了老奴一命,老奴謝過皇上!」自己的一句諾言就能醫好姑母的病,皇帝大驚喜,並不像有些人那樣生出太主裝病的疑心,而是感動地扶住太主,「太主客氣了,還不請你家主人翁出來相見?」太主臉s 欻地慘白,知道皇帝已然知悉隱情,急急去掉耳環首飾,老臉絳紅著匍匐于地,說︰「老奴行為無狀,辜負陛下厚望,但奴實實在在地喜歡董君,請陛下饒恕!」皇帝看著太主急死忙活的樣子,忍俊不禁,笑著扶起她說︰「徹兒並沒有要怪罪姑母呀,只是想見見主人翁倒底啥模樣。」太主喜不自勝,趕緊收拾好簪環,忙不迭地說︰「老奴這就去東廂房引董君面聖。」

董偃家貧,靠母親賣珠維持生計,自十三歲起常隨母親出入堂邑侯府,公主見董偃長相俊美,有次關切地拉董偃到膝前對董母說,你們生活困難,這麼好的孩子怕耽誤了,你要願意,我就替你撫養吧。董母不虞公主會如此垂憐,歡喜地把董偃留給了館陶。董偃長到十八歲,出落的面容嬌好,x ng格溫和,風流瀟灑,公主自此便讓他與自己同寢。皇城貴族王公大臣因為公主的原因,都願意和董偃結交,稱為「董君」。私養面首畢竟有傷風雅,太主一直害怕皇帝怪罪,即使愛女被廢也不敢抗爭,但又覺得這樣長期瞞下去也不是辦法,況且陳侯故去一年多了,應該正大光明地明確倆人關系,也受阿嬌委托,為請皇帝臨幸,便假意稱病,皇帝果然降尊蒞臨,非但不罪還親切地稱董偃為「主人翁」,這讓太主如何不喜,如何不感恩戴德?不一會兒,太主親昵地牽著董偃進堂,一起磕頭請罪︰「奴等自知罪孽,謝皇帝不殺恩!」皇帝大度地抬抬手說︰「起身吧。董君未謀面就給朕獻了長門園,朕感激還來不及怎會治主人翁的罪?」獻長門園的確是出自董偃的主意,也是采納了好友袁叔的建議。袁叔曾悄悄地對董偃說,董君暗地里侍奉公主,隨時都有被皇上處罰的可能,若不及早做些鋪墊,一旦事發,悔之無及。好友的提醒,正中董偃心病,便惶恐求教。辦法倒不是沒有,就看董君願不願為。看董偃連聲應承,袁叔才說出了熟謀已久的計策︰顧城廟地處偏遠,皇帝每次去拜祭食宿甚是不便,董君何不把附近太主的長門園獻出來建成行宮,以便于皇帝臨時歇腳?皇帝知道是董君的主意,必然心存感念,君可安枕無憂;如果等皇帝提出來,董君可就被動了。董偃恍然稱妙,馬上去見竇太主。太主一向對董偃言听計從,奏報皇帝,自願貢獻長門園。皇帝欣然領受,把竇太主的長門園稍作修葺,改為長門宮,此後皇後被廢,即安置在此宮。這也是皇帝剛才所說「感激不及怎能治罪」的原由。

作為見面禮,皇帝當堂賞賜董偃衣帽和一萬錢,太主受寵若驚,急忙吩咐擺筵,請皇帝入席,親自為皇帝奉食進觴。當皇帝飲宴歡暢之際,太主又抖抖索索地從懷中掏出一方素絹,避席伏地呈上︰「賤女痛悔自新,卻無以自明,托老奴奉呈《長門賦》,請皇上寓目,也請皇上念往昔夫妻情分,原諒奴那不懂事的阿嬌。」太主疲累倒地,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號啕大哭。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鑿西域之青夢遺媯水最新章節 | 鑿西域之青夢遺媯水全文閱讀 | 鑿西域之青夢遺媯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