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圖-預言中國復興歷史初探 5. 第一節 辛亥年的兩次起義

作者 ︰ zzshi

第1章正文

第5節第一節辛亥年的兩次起義

4月25日,粵督張鳴歧已聞月底有會黨起事的風聲,遂調巡防二營入城;陳炯明、胡毅生等主張緩期,喻培倫等堅持4月27日起義。黃興三思後曾采納前者意見,但因制造炸彈被炸掉一臂的喻培倫更激烈地說︰「就是大家都走了,剩下我一個人,我也一定要丟完炸彈再說,生死成敗,在所不計!你們四肢俱全,難道還不如我這殘廢人嗎?」

本來早已為一派革命大好形勢驅動,革命經驗集累日豐,革命準備周詳、、、、、、一切成竹在胸的黃興此時也被說得更加熱血沸騰,再得知被調入城的巡防二營中有軍士八人熱心革命,即給胡漢民發出電報︰「母病稍痊,須購通草來

此電26日晚間10點才到香港,尚有三百多敢死隊員及二百多支槍,須翌日晚班船才能到廣州。剛從湖南回港的譚人鳳帶著推遲起義的總部緊急決定到廣州時,黃興早已準備就緒,27日下午便發令進攻。而原計劃四路進攻中,陳炯明、胡毅生兩路已改期,特別是陳一路負責攻襲警械所,主要任務還是引發該所的兩百名學生投入起義,這樣原計劃大多泡湯,形成嚴重的敵眾我寡。激戰中方聲洞、羅進等57人英勇無畏,了卻如方聲洞絕命書中的豪言壯語︰「則兒雖死,亦瞑目于地下矣!」;林覺民、喻培倫等29人被捕,也足其「為天下人謀幸福」而慷慨就義!

事後,革命黨人潘達微最後收殮得72具尸體,營葬于白雲山麓黃花岡,故史稱「黃花岡七十二烈士」。

黃興在戰斗中負傷,為女同盟會員徐宗漢救護後送香港;起義前黃興派譚人鳳、居正到長江流域組織策劃起義,響應廣州一起進行。譚到武漢與《大公報》主筆詹大悲及同盟會員孫武等同志相見,說︰「黃興指示,孫中山赴美籌得款項,擬在廣州再圖大舉、、、、、、」孫武便發異議︰「我黨在廣州失敗多次,為何又在廣州起事?」

孫武初是湖南新軍教官,曾參加過自立軍起義,加入過科學補習所、日知會、共進會等革命組織,並被共進會選為該會軍務部長。他對武漢革命組狀況比較熟,故所問在理;譚人鳳也只好如實回言︰「此事是孫中山總理的指示,南洋諸同志也不甘心、、、、、我們來此即聯系兩湖革命同志屆時響應,湖北由居正負責,我即赴長沙聯絡,月底須趕回廣州接著將黃興交兩湖會黨呼應廣州起義的兩千元經費,拿六百元給居正,兩百元給孫武;這點些錢以後多用來買子彈——多虧老同盟會員劉湘將其父給他上京納粟捐官的五千銀兩,捐作革命經費,首義所需才不更捉襟見肘。♀

譚人鳳又到獄中探望胡瑛。胡瑛也是一個老同盟會員,因奉同盟會之命在武昌策動日知會響應湖南萍瀏醴起義事敗而被捕入獄。踫巧湖北又一個重要革命組織文學社社長蔣詡武也來看胡,經胡瑛介紹知蔣也是同盟會員。蔣詡武對譚人鳳說︰「文學社、共進會的力量進行武昌革命,甚是穩當;唯起事後,缺乏主持大計者,懇請先生與黃克強、宋教仁諸位來鄂領導(此隱「不統繼統」之「不統」之緣由。)文學社、共進會是湖北兩個最重要的革命組織,其他革命組織及在武漢反映出「水清終有竭」的歷史層面還多。但譚人鳳、宋教仁在廣州起義失敗來到上海加緊組織中部地區同盟會,譚對宋備述兩湖形勢,宋教仁受其振奮,亦決定1913年在長江流域各省發動起義。(見劉鳳舞《民國春秋》)可見辛亥年在武昌起義的計劃于同盟會領袖們的頭腦里尚無影子。因為通常人只看到歷史的表象,盡管歷史學界眾說紛紜,原因也在這里。

《推背圖》「水清終水竭」預言之歷史還表現于革命對象方面。四川保路運動高漲後,代川總督趙爾豐向皇族內閣求救,皇族內閣決定動武,上諭飭令川粵鐵路督辦大臣瑞方自湖北趕往四川查辦,還飭令湘、滇、鄂、粵、黔、陝六省新軍各分一部立即馳赴四川。對武漢來說,湖廣總督瑞澄到漢未久,尚留湖北省的常備軍只有一鎮一混成協,即以張彪為統制的第8鎮及以黎元洪為統領的第21混成協。(遠隱有「不統繼統」之「繼統」的黎統領。)

黎元洪以「知兵」、「愛兵」著稱,在軍隊中有威望,在社會上也有一定人望,連居正都說︰「元洪廉謹、寬厚、得士卒心,又敬社士,眾望歸之」。黎元洪還喜歡文化人,對軍中的文化組織更加溫和,他看到清廷**不堪,為後路著想,對革命黨人外緊內松,常在處理上網開一面。湖北新軍的其他將領考慮到查出部下有革命黨,一怕影響官運,二認為新軍革命黨已滲透,如果措施過激怕出大事,一般都睜只眼閉只眼、、、、、、這樣軍中革命黨人越來越多,同盟會員多參入其中,甚至成為這些革命組織頭頭。

武漢軍中的這些情況還可推見于新軍的更高層,甚至清廷王室。李鴻谷《袁世凱.共和嘗試與反動》稱︰「評論袁世凱的少有超過當年著名記者黃遠庸的並披露袁之長被黃遠庸總結為︰「袁世凱之為人,意志鎮靜,能御變故,其一長也。經驗豐富,周悉情偽,其長二也。見識閎遠,有容納之量,其長三也。強干奮發,勤于治事,其長四也。拔擢材能常有破格之舉,能盡其死力,其長五也理弘編著之《中國歷史未解之謎》說︰「袁世凱與維新黨人的聯系很密切。甲午戰爭以後,袁世凱與維新派核心人物康有為結交,1898年8月3日,「當夜,譚嗣同秘密趕到袁世凱的駐地法華寺面見袁世凱,袁世凱當面慷慨激昂答應兵圍頤和園,殺掉慈禧太後的心月復榮祿,囚禁或殺掉慈禧太後8月6日慈禧太後發動政變時,命令捉拿康有為、康廣仁兄弟,罪名是「結黨營私,莠言亂政如果真是袁世凱告密導致了慈禧太後發動政變,那末慈禧太後的上喻中為什麼不指名捕拿譚嗣同?「事情的真相可能是這樣的︰袁世凱8月5日返回天津,笫二天在榮祿處談事,恰逢一個名叫楊崇伊的人從北京來到了榮祿府上,向榮祿稟告了慈禧太後政變的消息。在場的袁世凱一听嚇壞了,他害怕康有為供出譚嗣同去法華寺,同其密謀兵變之事,于是就將當時守舊派尚不知的圍攻頤和園、殺慈禧太後的秘密全盤托出、、、、、、袁世凱雖非主動告密,但把圍園的密謀全盤托出,總算將功補過,不但被守舊派寬容,而且受到重用關于袁的共和嘗試後文再詳,先說他後來要求清政府開放黨禁,並且在開放黨禁釋放汪精衛後,他還一再向汪表示,「他袁世凱早就同情革命,又令長子袁克定與汪精衛結為兄弟(見《民國春秋》)

清王室也有類似者︰「在汪精衛行刺攝政王失敗入獄後,負責審訊他的戶部尚書肅親王肅耆就當面對他說︰如果我不是出生于王族,我早就參加革命反叛了(見霧滿攔江《推背圖中的歷史》)這些歷史事實不只從又一側面反映了「水清終有竭」,也孕育著「南北不分,和衷與共」實現的條件。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推背圖-預言中國復興歷史初探最新章節 | 推背圖-預言中國復興歷史初探全文閱讀 | 推背圖-預言中國復興歷史初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