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圖-預言中國復興歷史初探 2. 第四節 長城抗戰與笫二期革命

作者 ︰ zzshi

第1章正文

第2節第四節長城抗戰與笫二期革命

歷史還如此打開國共合作抗日的大門︰蔣介石曾許諾「凡汪、胡兩先生同意之事,我無不同意照辦而國民黨「五大」汪、胡雖當選為中央政治會議主席和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但汪精衛被十九路軍排長孫鳳嗚刺殺未死也到了法國休養;胡漢民「因與妻兄下棋,用腦過度、患腦溢血淬死」。真正獨攬大權的蔣介石試圖找**和談了。1935年聖誕節前夕,他命陳立夫、張沖赴歐,準備與共產國際聯系打通與**和談之路;因日本特務偵得此情,蔣怕日軍在中國準備尚缺時開戰(廣田三原則等都要求一致對俄),只得命陳回國;1936年1月22日,蔣介石親自找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得知**駐莫斯科代表團確有談判之意,他即令剛回國述職的駐蘇武官鄧文儀返蘇與王明談判。王明說兩黨中央都在國內,宜在國內談判,並派潘漢年回國作談判聯系人;陳立夫又派曾養甫與呂振羽、周小舟談判、、、、、、

蔣介石還請宋慶齡幫助,宋慶齡委托**地下黨員董健吾赴陝北。2月6日,董與博古見面,、張聞天等都在前線指揮紅軍東征;3月4日,毛、張和彭德懷同意董健吾即回南京,以便迅速磋商大計。當天張子華到駐地向黨中央報告與國民黨蔣介石談判的最新動態。8月10日潘漢年接王明的指示信,在南京見過陳立夫直接了解國民黨的基本條件後,抵達**中央所在地保安。8月15日,共產國際書記處電示**中央書記處,批評**中央之前的「抗日反蔣」的方針,「盡管等人覺得蔣介石太霸道,還是答應談判。因為這正是暗渡陳倉之計的良機、、、、、、因彭德懷即將率部發起寧夏戰役,希望能在戰役發起前談判,以便對戰役有所幫助,想讓潘漢年直接接觸國民黨上層人物,以便早日驚動蔣介石。10月22日電告潘漢年,要潘直接去找陳立夫(見梅劍《國共秘事》)「10月27日,紅軍三大主力按計劃集結,31日國民黨軍陸續攻向靖遠、中衛等地,紅軍奪取寧夏的計劃中止、、、、、、」(同上)11月10日潘、陳笫一次談判,對方見寧夏戰局形勢改變,當然苛刻;潘漢年指出︰這是在剿共立場上的收編條件,不是抗日合作的談判條件,談判破裂。♀11月12日,給潘回電︰「甲、真電悉,張子華亦到。乙、南京對紅軍究竟能容許至何限度。望詢實電告。如果條件使紅軍無法接受,恩來出去也無益。近日蔣先生猛力進攻不能不使紅軍將領生疑。丙、據張子華說、曾養甫雲︰一、黨公開活動;二、政府繼續存在;三、參加國會;四、紅軍改名受蔣指揮,照國民革命軍編制與待遇,但不變更紅軍原有組織與領導。為一致對日、我們並不堅持過高要求,可照曾談原則協定。你在南京談判待命(見葉永烈《國共風雲》)但此電尚未施行見效,形勢又變毛計亦變……

10月31日是蔣介石四十九歲生日。按中國人做壽「做九不做十」,一些名流早就為蔣「購機祝壽」大肆炒作;10月29日蔣為避壽而至洛陽,宋美齡因是航空協會秘書長而未同行;12月4日蔣介石一行到西安。「12月10日,、周恩來致電張學良告之**與蔣介石談判情況︰‘陳立夫笫三次找潘漢年談,紅軍保留三萬,服從南京,要我方讓步。我們復稱根本不同意蔣氏對外妥協,對內苛求之政策,更根本拒其侮辱紅軍之態度。紅軍僅可在抗日救亡之前提下承認改換抗日番號,劃定抗日防地,服眾抗日指揮,不能減少一兵一卒,並須擴充之。彼方如有誠意,須立即停戰,並退出蘇區以外,靜待談判結果。我們願以戰爭求和平,絕對不作無原則讓步(見《國共秘事》)

「張學良早在1936年7月1日前,就正式通過劉鼎向**中央提出加入中國**的要求、、、、、、」(見畢萬聞《張學良口述解秘》)「張學良的士兵三千,順鳳轉向紅軍」(見羅斯.特里爾《全傳》),「‘西安事變’前夕,紅軍與東北軍、西北軍實現了西北大聯合,形成了三位一體的統一戰線」(見《國共秘事》)、、、、、、張學良與蔣介石結拜弟兄、共建「四維」協會。當他覺得蔣有生命危險時,即當機立斷︰1936年12月11日下午,負責在臨潼華清池警衛蔣介石安全的東北軍衛隊一營上校營長王玉瓚被前去探望蔣介石的張學良副司令叫回到張公館的客廳里——據說張去見蔣遭「哭諫罔聞」以後。

「‘命令你去把蔣委員長請進來!要抓活的,不準打死!’

、、、、、、

「王玉瓚一夜之間,由蔣的一名安全保衛者變為捉蔣的一位先行官,得到張學良的五千元重賞,並被提升為團長(見胡工《一位捉蔣軍官的歡樂》)

王玉瓚後來率團在冀中與日寇血戰,在上海抗戰中被升為旅長,去雲南後當過傷兵教養院上校院長,最後參加盧漢起義,迎接解放、、、、、、

《一位捉蔣軍官的歡樂》又說︰王玉瓚在黑山公社園田3隊務農時,還被口頭宣布︰由于歷史問題,給戴上「監督生產」的帽子;在十年動亂中,「他笫一天進‘牛棚’,門牙就被踢掉!」、、、、、、粉碎「四人邦」後他才寫上訪信,「從他落戶的派出所一直寄給當時曾陪同周副主席接見過他們的葉委員長、、、、、、

「一封用美濃紙復寫的上訴信,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煦的春風,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轉到遼寧、、、、、、向呂正操同志調查,等了三天、找了六次;向萬毅同志調查,等了四天、找了七次;向劉瀾濤同志調查,等了九天、找了十次、、、、、、他們從雲南省公安廳起義人員統計表中,找到了王玉瓚的姓名、、、、、、才為王玉瓚掛了長達二十六年的懸案摘了下來為什麼前者得獎、升官,後者這麼難?

2002年9月6日「生活文摘報」《曾主張殺蔣》可能作答。該文說︰「笫二天,在一個有三百名干部參加的會議上作報告,說1927年以來,蔣介石欠**人的血債高積如山,現在應當將蔣介石押到保安來,清算血債、、、、、、

「捉蔣的興奮和審蔣的議論轉瞬而過。12月14日,一份通過孫中山夫人宋慶齡之手轉來的發自莫斯科的電報,令**領袖們目瞪口呆。

「在這份由斯大林親自起草的電報中,闡述了三點意見︰西安事件是由日本人、汪精衛和張學良共同炮制的陰謀;蔣介石是唯一有資格領導中國抗日的人選;中國**應力促事件和平解決,釋放蔣介石。

「電文還警告,若**不為釋蔣努力,蘇共將不惜向全世界宣布與**斷關系,以土匪相看。住在窯洞里的不住跺腳大罵︰‘真是萬思不得其解!’」

對照這個時候——「9.18事變」五年多了,「南山有雀北山羅」即都應驗了——蔣介石主動找蘇聯幫助解決與**談判,斯大林也強調︰「蔣介石是唯一有資格領導中國抗日的人選,」要**為釋蔣努力。前者為了合作對日,竟「見鷂自投羅」;後者變「尋找機會以武裝方式干掉蔣介石」為領導抗日而發揮「羅」的作用,而不是「刀」要殺蔣了。歷史按《推背圖》演進也就成「西安事變」的起因和結果。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開劈了笫二次國共合作的道路;國共合作是展開偉大民族革命戰爭的基礎……以上一切是歷史要中國做好全面抗戰準備,才有「大海沉沉日已過」。

無獨有偶。1937年2月26日,日陸軍近衛笫1師千余人荷槍實彈分六路沖進東京首相府、警視廳及軍政要人的官邸,打死內閣大臣齋藤實、藏相高橋、教育總監度邊等多大員,制造「2.26政變」,日本開始軍國主義化︰這是「旭初升,人都哭」的結果。

5月,國民黨軍委會「國際問題研究所」得到情報︰日軍統制派籌劃在8月將阪垣編入預備役,少壯派準備在此前于華北制造事端以保其地位。蔣介石兩次派人去北平勸宋哲元離平未果,7月初蔣又命劉建群再作北平之行。劉秘密至平見宋,宋哲元先說︰「建群兄,蔣先生要我去保定,不和日本人談判,是不是已經準備和日本人決裂打仗?」

劉建群說︰「蔣先生要你去保定,不單純的要和日本人決裂打仗,但也不是不打仗

「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這好比打牌,現在日本人的牌好,蔣先生看是輸牌,不著牌也是輸,唯一的辦法是來一個反烘、、、、、、這叫以戰求和

「如果,日本人不管這些呢?」

「這時人事以盡,只好推翻桌子打架、不計輸贏,不問生死了。中央的方針‘和平未至最後關頭,絕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就是這意思、、、、、、蔣先生的苦心,你明白嗎?」

宋哲元听了興奮地說︰「健群兄,你今天說的才是合乎人情的真話、、、、、、現在話己說明,你即回去對蔣先生說,宋哲元不會賣國。現在北平城內無兵,我在三天之內盡量和日本人敷衍,同時迅調三團兵、、、、、、但是就目前情況看,日本人恐怕不容我們延岩,戰事也許不可避免。這樣你馬上離開北平。如果,幸而無事,三天後我必到保定。如果不幸,已發生戰事,請你通知孫連仲部立即過河來援助我

當劉建群抵達孫連仲的司令部,盧溝橋事件發生了,但孫連仲還在盧山、、、、、、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推背圖-預言中國復興歷史初探最新章節 | 推背圖-預言中國復興歷史初探全文閱讀 | 推背圖-預言中國復興歷史初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