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我其誰 第一章;少林俗家弟子

作者 ︰ 一頁輕舟1957

時間正是6點,東方剛剛露出了魚肚白,清晨的露水還沒有散盡,刷刷的腳步聲就打破了寧靜。你如果仔細的听一下,這整齊的,有規律性的腳步也只用軍人才會有的,鏗鏘有力,帶著一股男子漢的自信,震撼人心。

不過,長期住在軍營里的家屬早已是司空見慣了,倒是在軍營里成長的孩子們都喜歡穿著軍裝神氣的排成一行走在上學的路上。

吳天就是他們中間的一員。

剛滿十六歲的吳天身體健壯,已是一個大小伙子了。父親吳抗戰是這個軍事院校的師政委,住在人稱小紅樓的高干住宅區。所謂高干住宅區,實際上是一棟棟獨立的紅磚平房,排列的象出操的戰士,橫平豎直的。

紅磚平房專設的崗樓和警戒的士兵把它和普通的軍官住宅區區分了開來。吳天的家在第三排第五棟,緊挨著他家的是院長,正師級干部何中遠少將的住宅。

「大哥,你真的要去當兵嗎?」一個個子不高,身材矮胖的男孩對吳天說。

「是呀,這個學我已上夠了,老子天生就喜歡玩槍,你不是不知道。」吳天回答到。

男孩吐了一下舌頭。他叫何超,何中遠少將唯一的公子。

部隊是講等級制的,這種風氣自然也影響到了子女。誰的老子官大,誰在孩子中間就有了絕對的權力。

吳天並沒有在軍營里長大,父親吳抗戰工作太忙,母親身體又不好,無力照管他和弟弟吳昆,打小就把他送到了河南登封縣的姥姥家。姥姥過分的溺愛使他從小就天不怕地不怕,什麼樣的事都敢做,什麼樣的禍都敢闖。

一次率領著一群孩子模進縣林業局果樹試驗基地,把一位農學家精心培養的隻果樹上的果子摘的一干二淨,那可是人家多年的心血呀,捅了馬蜂窩,姥爺陳金龍是勃然大怒,第一次用鞭子狠狠的抽了他一頓。誰知第二天人就不見了,自己跑到縣城西北的少室山陰少林寺要當和尚。怎麼勸也不听,說是死也要死在那里。

少林寺的方仗和陳金龍是故交,捎帶口信,陳金龍是哭笑不得,就回話說︰「讓他住幾天吧,什麼時候想家了自然就回來了。」

誰知一去就是兩年,成為一名留發的俗家弟子,享受少林寺的同等待遇。不過吳天不嬌慣,干起粗活來也滿勤快。你還別說,這小子天生就是一塊練武的料,跟著大家舞拳弄棒的也象模象樣的了。

吳天喜歡三節棍,三節棍屬武術軟器械之一,方向易變,不易掌握,加之其運行起來速度快、力量猛,初學時往往有懼怕心理。可吳天就是不怕,認真學,刻苦練,從易到難,最後也能和師傅對打了。

兩年後的一天,姥爺陳金龍上山,告訴他一個不好的消息,說他母親病危,要他馬上回軍校,見生母最後一面。由于是分多聚少,對自己的母親吳天沒有太深的感情。可畢竟是自己的生母,二話沒說,就跟著姥爺下山做火車回到了軍營。

到家時母親已不在了,弟弟吳昆哭的跟淚人似的。吳天卻呆呆的站在一邊看著母親的遺像,一滴眼淚也沒掉。吳抗戰就罵他是冷血動物,一點也不隨自己。

葬禮之後,吳抗戰對他說︰「小天,你媽去了,弟弟還小,你就留在我身邊吧。也好幫著照看這個家。在少林寺習武不是長遠之計,如今是知識年代,打打殺殺養不活人。你回來就去上學,把丟下的課程補起來。」

吳天回家時才十三歲,上小學六年級。軍隊的孩子們管他叫「野孩子」。欺負他這個外來人,當屬何超最起勁,因為那時他是孩子們的頭。

「哎,那小子,你過來,把你的新軍帽換給我。」何超在一次放學後攔住了他。

軍裝在那個時候很時髦,誰都為自己能有一套象樣的軍裝而自豪。何超看上了吳天的新軍帽,把自己的舊軍帽摘下來丟到他的腳前,意思是把你的軍帽摘下來給我。

吳天一抬腳把舊軍帽踢起來,又一用力,軍帽就飛到了一邊的樹枝上,樹有酒杯粗,枝繁葉茂的。

「你媽的找死……」何超擼胳膊挽袖子就要沖上來,被吳天輕輕推開了。只見他慢慢的抬起右腿對準那棵樹就是一腳,只听「 嚓」一聲,樹干竟被攔腰踢斷,把何超給嚇傻了。這種看起來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事在全院引起轟動,戰士們在背後稱他是個「另類。」

還有更出格的事,吳天喜歡上了父親的那把五四式手槍,五四式手槍一直是裝備部隊指揮員的軍用手槍。以其優良的性能和可靠的質量深受軍隊人士的喜愛。

父親的五四式手槍擦的是油黑錚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看兒子喜歡,吳抗戰就教他怎麼卸槍裝槍,怎麼瞄準,他就上了心認真的去學,開始是十幾分鐘,以後是幾分鐘,最後不到一分鐘就把槍拆開裝好,閉著眼都行。父親就奇怪了,對他說︰「老子是個文官,怎麼就有你這麼個兒子,你的暴力傾向是從那兒學來的,一點也不隨我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舍我其誰最新章節 | 舍我其誰全文閱讀 | 舍我其誰全集閱讀